华阳国志



  伶丘张、吴、何、王、浙本作泠丘。《晋书?地理志》作冷丘。县  主獠。


  修云县


  【新定】〔俞元〕县旧作新定县。廖本注云「当作俞元县」兹径改。  〔在河中洲上。〕据《郡国志注》引文补。《水经注》云:「县治龙池洲。」〔南池〕《前汉志》云:「池在南。」《水经注》径称「南池」。〔桥水所出,东至毋单入温水。怀山出铜。〕据《前汉志》补此十七字。怀山,《后汉志》作装山。当是字本作褱,传写讹作装。


  平乐郡,元帝建兴元年,顾广圻校稿改元帝为愍帝。廖本注兴字「当作武」,并无取。元帝睿于怀帝初以琅邪王镇建业。怀帝被掳,中原无君,睿仍称永嘉六年。踰年怀帝已死,愍帝以秦王承称晋帝,建元建兴。睿亦用建兴年号,于势实不相属。在江左人视之,自是元帝之建兴也。平乐郡是刺史王逊析置,正建兴初,亦非建武。刺史〔
王逊〕割建宁〔之〕此与王逊二字,并依廖本注补。原无说明。考当是。新定、兴迁二县,顾广圻校云:「建宁有新定,无兴迁。」今按:兴迁,永嘉中因侨民立也。说在注释。新立平乐、三沮二县,合四县为【一】郡。郡上顾广圻校稿及廖本俱添有「一」字。无取。后太守建宁董霸叛降李雄,郡县遂省。宁州北属,雄复为郡,以朱提李壮为太守。此下,刘、张、吴、何、王本径接朱提郡。钱、《函》、廖本提行。顾广圻校稿云:「平乐四县全脱去。」廖本注云:「此下脱文未详。」兹补四县名。并考。


  〔新定县  郡治。有大泽。〕用草海意补。


  〔兴迁县〕


  〔平乐县〕


  〔三沮县〕


      十


  朱提郡,本犍为南部,孝武帝元封二年置,属县四。建武后,省为犍为属国。至建安二十年,邓方为都尉,先主因易名太守。属县五,户八千。去洛五千三百里。先有梓潼文齐,初为属国。穿龙池溉稻田,为民兴利,【亦】〔民〕旧各本脱民字。当有。亦字可省。为立祠。大姓朱、鲁、雷、兴、仇、递、高、李,亦有部曲。其民好学,〔地〕滨犍为,号多士人,为宁州冠冕。


  朱提县  郡治。〔山出好银。〕依两汉《地志》及《食货志》补。


  堂何、王本作螳。螂汉志作琅。县  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铜〕、杂药。有堂螂附子。唐百川校笺云「螂当作狼。」谓《
晋志》、《宋志》并作狼也。今按:地名译自夷语者,但存其语音,无定字。金石文字作「堂琅」者多。


  南秦县  自僰道、南广,有八亭,道通平夷。


  汉阳县  有汉水,入张、吴、何、王本无入字。延江。


  南昌县  故都督治。有邓安远城也。


  南广郡,蜀延熙中置,以蜀郡常竺为太守。蜀朝召竺,入为侍中,巴西令狐衷代之。此下,钱、《函》、廖本有空格。建武【九】〔
元〕各本皆作九,兹从李本。年省。按惠帝、元帝皆曾改元建武亦各只一年。旧各本皆作九年。独李本作元年而无说。廖本九下注云「当有误」,亦无说。杨守敬《三国郡县表考证》云:「当是泰始九年省」,盖谓「建」当作「晋」,晋武帝即位之九年即泰始九年,于文帝字可省也。《晋书》录《泰康地志》朱提郡五县中有南广,别无南广郡。是泰康时已省郡存县之证。然,常氏降江左后,悉改其书中蜀年号从晋,对核审慎,无舍年号而称晋武之例。泰始九年犹未平吴,于蜀事多仍旧惯,无省郡之必要。惟惠帝建武元年(三0四)李雄入成都,罗尚败屯巴郡,蜀民大流徙,南广沦没,乃有省郡可能。是作建武元年省者是。杨说与作建武九年者皆非也。元帝世,刺史王逊移朱提〔郡〕治【郡】南广。旧各本郡治二字倒。兹改正。太守李钊数破雄,杀【贼】〔其〕大将乐初。常氏不称雄军为贼。当是原文作其,传写讹。后刺史尹奉却郡还旧治。及雄定宁州,复置郡,以兴古太守朱提李播为太守。属县四。户千。自僰道至朱提,有水、步李本作部道。水道有黑水及羊官水,至险难行。步道度钱、《函》本作渡。他各本作度。三津,亦艰阻。故行人为语曰:「犹顾广圻校稿依《水经注》三十六改作楢。溪、赤木,盘蛇七曲。盘羊、乌栊,气与天通。看都濩【訿】〔泚〕,据钱写本改。住柱呼钱、《函》二本作乎。讹。尹。元丰本作伊。他各本同《水经注》作尹。庲降贾子,左儋七里。」又有牛叩头,马搏《函海》注云:「李本误抟。脱一颊字。」廖本亦云「脱一颊字,见《水经注》」兹径补。〔颊〕阪。其险如此。土地无稻田、蚕桑,多蛇、蛭、虎、狼。俗妖巫,〔惑〕「惑」字廖本无,据钱本等补。禁忌,多神祠。


  南广县  郡治。汉武帝太初元年置。有盐官。


  临何本作盐。利县  〔有土盐。〕


  常迁县


  新兴县


      十一


  永昌郡,古哀牢国。哀牢,山名也。其先有一妇人,名曰沙【壸】〔壶〕,钱、刘、李本作壶。音胡。他明清刻本作壸,音阃。今本《后汉书》作壹。顾广圻校云「《水经注》卅七作台」,所据朱、赵本也。官本亦作壹。樊绰《蛮书》卷三:「贞元中,献书于剑南节度使韦皋,自言本永昌沙壶之源也。」足见唐时传说与古本《后汉书》俱作「沙壶」。今本《后汉书》作壹与《水经注》作台皆字讹也。下文并正。依哀牢山下居,以捕鱼自给。忽于水中触此下廖本多一有字。【有】一沈木,遂感而有娠。度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谓沙【壸】〔壶〕曰:「若刘、李、廖三本作若。他明清本同《
后汉书》作君。为我生子,今在乎?」而九子惊走。惟一小子不能去,【陪】〔倍〕龙坐。旧各本皆作陪龙坐。《后汉书》、《水经注》字皆作背。倍与背古义通。小子畏见龙而不能去,故背龙而坐。龙就之相亲,则非陪龙坐也。应是旧写讹倍为陪,刻本沿讹。下两陪字同。龙就而舐之。沙【壸】〔壶〕与《后汉书》作鸟,廖本注云「当作鸟」谓夷语也。言语,以龙与陪坐,当作「与龙倍坐」。旧刻缘讹陪字而倒。因名曰元隆,《后汉书》、《水经注》并作「九隆。」廖本注云「当作九」。兹不取。犹汉言【陪】〔倍〕坐也。谓龙谓沙壶,笑其子倍坐,因以元隆为名。沙【壸】〔壶〕将元隆居龙山下。元【
龙】〔隆〕廖本误隆为龙,据刘本改。长大,才武。后九兄曰:「元隆能当作翕。与龙言,而黠,有智,天【之】〔所〕所,廖本作「之」。据刘本改。贵也。」共推以为王。当作长。时哀牢山下,复有一夫一妇产十女,元隆兄弟妻之。由是始有人民。皆象之:衣后着十尾,臂、胫刻纹。元隆死,世世相继;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民以来,未尝通中国也。南中昆明祖之,昆明上,当有嶲字。故诸葛亮为其国谱也。此句,疑是后人赘入。亮未尝至永昌,不能为之谱。后人有哀牢图,托于亮也。孝武时,通博南山,度兰【仓】〔沧〕廖本依《后汉书》改作仓。下同。水、【耆】●元丰本与廖本作耆。溪,置嶲唐、不韦二县。徙南越相吕嘉子孙宗族实之,因名不韦,以彰其先人〔之〕恶。依刘昭《郡国志》注引文补之字,并断句。行人歌之曰:「汉德广,开不宾。渡当作度。博南,越兰津。渡兰【仓】〔沧〕。为他人。」渡兰【仓】〔沧〕水以取哀牢地。哀牢转衰。至世祖建武二十三年,王扈栗旧本有小注云:「《后汉》作贤栗。」遣兵乘箄船刘、李、《函海》本作舡。南攻鹿茤。鹿茤民弱小,将为所擒,会天大震雷,疾风暴雨,水为逆流,箄船沈没,溺死者数千人。后扈栗复遣六王攻鹿茤。鹿茤王迎战,大破哀牢军,杀其六王。哀牢人埋六王,夜,虎掘而食之。哀牢人惊怖,引去。扈栗惧,谓耆老曰:「哀牢略徼,自古以来,初不如此。今攻鹿茤,辄被天诛。中国有受命之王乎?是何天佑之明也!汉威甚神。」即遣使诣越嶲太守,愿率种人归义奉贡。世祖纳之,以为西部属国。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有穿【】〔鼻〕旧作「穿胸」,依《后汉书?哀牢传》改。【襜】〔儋〕廖本作襜。耳种,闽、越濮,鸠獠。其渠帅皆曰王。孝明帝永平十二年,哀牢【柳】〔抑〕狼《后汉书》作柳貌。廖本改作柳狼。遣子奉献。明帝乃置郡,以蜀郡郑纯为太守。属县八。户六万。去洛六千九百里。宁州之极西南也。有闽濮、鸠獠、僄越、裸濮、身毒之民。土地沃腴,〔宜五谷。出铜、锡、〕六字原落在后。兹移还。出字下绾十五种土产。黄金、光珠、虎魄、翡翠、孔雀、犀、象、蚕、桑、绵、绢、采帛、文绣。又有貊兽,食铁;猩猩兽,能言,其血可以染朱罽。有大竹,名濮竹,节相去一【丈】〔尺〕,旧各本与《后汉书》俱作丈。场终《哀牢传》本作尺,见《康熙字典》引。常氏用杨终文,不当作丈。应是《范史》夸言之。旧刻又依《范史》改耳。受一斛许。斛亦当是字之讹。有钱、《函》二本作其。梧廖本小注云当衍。桐廖本小注云:「当作橦。下同。蜀都赋曰,布有橦花也。李依《后汉书》误改也。」兹仍旧本。木,其华旧皆作花,廖本作华。柔如丝,民绩以为布,幅广五尺以还,张、吴、何、王本无以还二字,张佳胤妄删也。浙本剜补。洁白不受污,俗名曰「桐华布」,此华字各本同。以覆亡人,然后服之,及张、吴、何、王、浙本作乃。卖与人。有【阑】〔兰〕廖本作阑。干细布,兰廖本此字仍作兰。干獠言纻字当作苎。也,织成,文如绫锦。又有罽、旄、帛、迭、水精靃、琉璃、轲虫、蚌刘、李作●。珠。【宜五谷,出铜锡】吴、何、王、浙本重出字。《函海》注云:「本作山出。」非。太守着名绩者,自郑纯后,有蜀郡张化、常员,巴郡沈稚、黎彪,然显者犹鲜。章武初,郡无太守,值诸郡叛乱,功曹吕凯奉郡丞蜀郡王伉保境此下宋明刻本及《函海》、廖本并空格。兹连下文「六年」为句。自章武初至建新三年丞相亮南征,正六年也。章武无六年。六年。丞相亮南征,高其义,表曰:「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依《三国志?吕凯传》补。乃尔。」以凯为云南太守,伉为永昌太守,皆封亭侯。李恢迁濮民数千落于云南、元丰本云南字皆作云。建宁界,以实二郡。凯子祥,太康中献光珠五百斤,钱写作觔。还临本郡,迁南夷校尉。祥子,失名,钱写本空一格。裴注引《蜀世谱》亦失名。元康末为永昌太守。值南夷作乱,闽濮反,乃南移永寿,去故郡千里,遂与州隔绝。吕氏世官领郡,于今三世矣。大姓陈、赵、〔谢〕、杨氏。廖本脱谢姓一字,他各本有。


  不韦县  故郡治。〔出铁。〕依《后汉志》补。


  比苏县  〔有盐。〕依《后汉?哀牢传》「课盐文」补。


  哀牢县  〔故哀牢王邑。〕依《后汉志》补。原作「故牢王国。」


  永寿县  今郡治


  嶲唐县  〔故益州西部都尉治。〕据《后汉志》注引《古今注》补。有周水,周,《函海》注云「李本作嶲,《后汉志》注引作同水。」《前汉志》固作周水。从徼外来。


  雍乡县


  南里元丰本与廖本作涪。县  有翡翠、孔雀。


  博南县  〔西〕山张佳胤依《后汉志注》引文补西字。吴、何、王、浙本并有。他各本无之。高四十里,《后汉书》李贤注,刘昭《郡国志》注并引《华阳国志》作三十里。元丰本四字写作?。顾观光校本径改作三十里。越之,得兰沧水。有金沙,以【火】〔水洗取〕,旧各本俱讹水为火,脱洗取字。廖本依《续汉志》注指出。兹径改。融之,为黄金。刘昭注引无之字。有光珠穴,出光珠。此下顾观光校本云:「《御览》八百三引,『珠有黄珠、白珠、青珠、碧珠』,盖此处有缺文。」有虎魄,能吸芥。又有珊瑚。


      十二


  云南郡,蜀建兴三年置,属县七。〔晋县九。〕增云平、永宁二县见《晋志》。据补。〔分置河阳郡后,县五。〕依下文补八字。户万。去洛六千三百四十三里。本云元丰本作云。【川】〔山〕地。旧写刻本皆作云川。《水经注》卷三十三作「本云山县地」。朱笺云「
《华阳国志》作川。」赵一清本径改作川。然《方舆纪要》引《水经注》,字亦作山。据此,知郦氏原引《常志》不误。今作川者为后人钞写之讹。云山谓今之鸡脚山也,汉云南县因以为名,原称云山县也。有熊李本作点。仓山,上有神鹿,一身两头,食毒草。有上方、下方夷。亦出〔桐〕华布原脱桐字,据上文补。廖本注「当有橦字」。孔雀常以二字当作六。月来翔,月余而去。土地有稻田、蓄牧,但不蚕桑。


  云南县  郡治。〔咸宁五年,分置云平县,〕据《宋志》补。〔为刺史治。〕依《晋志》补。〔后省并。〕据《宋志》补。


  叶《函海》注云「《后汉志》注、《晋书》作楪。」榆县  〔
叶榆泽在东,〕用《前汉志》文补。有河洲。疑原作「在河洲上」,如河阳县例。传钞者缘下三县文,改作有河洲也。


  遂久县  有绳水【也】。此下钱、《函》、廖本有也字,当衍。张、吴、何、王、浙本并有小注云:「按,《广志》曰有缥碧石,有绿碧。」盖张嘉胤语。


  弄张、吴、何、王本同《后汉志》作梇。栋县  有无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