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烽上王零八年

○八年,秋九月,鬼哭于<烽山>。客星犯月。冬十二月,雷,地震。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烽上王零九年

○九年,春正月,地震。自二月至秋七月不雨,年饥,民相食。八月,王发国内男女年十五已上,修理宫室。民乏于食,困于役,因之以流亡。<仓助利>谏曰:"天灾 至,年谷不登,黎民失所,壮者流离四方,老幼转乎沟壑,此诚畏天忧民,恐惧修省之时也。大王曾是不思,驱饥饿之人,困木石之役,甚乖为民父母之意。而 比 有强梗之敌,若乘吾弊以来,其如社稷生民何?愿大王熟计之。"王 曰:"君者,百姓之所瞻望也。宫室不壮丽,无以示威重。今国相盖欲谤寡人,以干百姓之誉也。"<助利>曰:"君不恤民,非仁也;臣不谏君,非忠也。臣旣承乏国相,不敢不言,岂敢干誉乎?"王笑曰:"国相欲为百姓死耶?冀无后{复}言。"

<助利>知王之不悛,且畏及害,退与群臣同谋,废之,迎<乙弗>为王。王知不免,自经,二子亦从而死。葬于<烽山>之原,号曰<烽上王>。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美川王元年

○<美川王>[一云<好壤王>。],讳<乙弗>[或云<忧弗>。],<西川王>之子古邹加< 固>之子。初,<烽上王>疑弗{弟}< 固>有异心,杀之,子<乙弗>畏害出遁。始就<水室村>人<阴牟>家佣作。<阴牟>不知其何许人,使之甚苦。其家侧草泽,蛙鸣,使<乙弗>夜投瓦石,禁其声,昼日督之樵采,不许暂息,不胜艰苦,周年,乃去。与<东村>人<再牟>贩盐。乘舟抵<鸭 >,将盐下寄江东<思收村>人家。其家老 请盐,许之斗许,再请不与。其 恨 ,潜以 置之盐中。<乙弗>不知,负而上道。 追索之,诬以  ,告<鸭 >宰。宰以 直,取盐与 ,决笞放之。于是,形容枯槁,衣裳蓝缕,人见之,不知其为王孙也。是时,国相<仓助利>将废王,先遣北部<祖弗>东部<萧友>等,物色访<乙弗>于山野。至<沸流河>边,见一丈夫在舡上,虽形貌憔悴,而动止非常。<萧友>等疑是<乙弗>,就而拜之曰:"今国王无道,国相与群臣阴谋,废之。以王孙操行俭约,仁慈爱人,可以嗣祖业,故遣臣等奉迎。"<乙弗>疑曰:"予野人,非王孙也,请更审之。"<萧友>等曰:"今上,失人心 {久}英{矣},固不足为国主,故群臣望王孙甚勤,请无疑。"

遂奉引以归。<助利>喜,致于<鸟陌{乌陌}>南家,不令人知。秋九月,王猎于<侯山>之阴,国相<助利>从之。谓众人曰:"与我同心者, 我。"乃以芦业{叶}揷冠,众人皆揷之。<助利>知众心皆同,遂共废王,幽之别室,以兵周卫。遂迎王孙,上玺绶,卽王位。冬十月,黄雾四塞。十一月,风从西北来,飞砂走石六日。十二月,星 于东方。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美川王零三年

○三年,秋九月,王率兵三万,侵<玄 郡>,虏获八千人,移之<平壤>。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美川王一二年

○十二年,秋八月,遣将袭取<辽东><西安平>。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美川王一四年

○十四年,冬十月,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美川王一五年

○十五年,春正月,立王子<斯由>为太子。秋九月,南侵<带方郡>。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美川王一六年

○十六年,春二月,攻破<玄 城>,杀获甚众。秋八月,星 于东北。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美川王二零年

○二十年,冬十二月,<晋><平州>刺史{刺使}<崔毖>来奔。初,<崔毖>阴说我及<段>氏<宇文>氏,使共攻<慕容 >,三国进攻<棘城>。< >闭门自守,独以牛酒, <宇文>氏。与国疑<宇文>氏与< >有谋,各引兵归。<宇文>大人<悉独官>曰:"二国虽归,吾当独取之。"

< >使其子< >与长史<裴 >,将精锐为前锋,自将大兵继之,<悉独官>大败,仅以身免。<崔毖>闻之,使其兄子<焘>诣<棘城>伪贺。< >临之以兵,<焘>惧首服,< > 遣<焘>归。谓<毖>曰:"降者,上策;走者,下策也。"引兵随之。<毖>与数十骑,弃家来奔,其众悉降于< >。< >以其子<仁>,鎭<辽东>官府,市里案堵如故。我将<如 >据于<河城>,< >遣将军<张统>掩击擒之, 其众千余家,归于<棘城>。王数遣兵寇<辽东>,<慕容 >遣<慕容翰><慕容仁>,伐之,王求盟,<翰><仁>乃还。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美川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冬十二月,遣兵寇<辽东>,<慕容仁>拒战破之。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美川王三一年

○三十一年,遣使<后赵><石勒>,致其 矢。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美川王三二年

○三十二年,春二月,王薨,葬于<美川>之原,号曰<美川王>。

三国史记卷第十七。
一八卷零零零零零零

三国史记卷第十八。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零零零零

高句丽本纪第六。

<故国原王><小兽林王><故国壤王><广开土王><长寿王>。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元年

○<故国原王>[一云<国 上王>。],讳<斯由>[或云<刘{钊}>。]。<美川王>十五年,立为太子。三十二年,春,王薨,卽位。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王如<卒本>,祀始祖庙,巡问百姓,老病赈给。三月,至自<卒本>。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零四年

○四年,秋八月,增筑<平壤城>。冬十二月,无雪。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零五年

○五年,春正月,筑国北<新城>。秋七月,陨霜杀谷。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零六年

○六年,春三月,大星流西北。遣使如<晋>,贡方物。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零九年

○九年,<燕>王< >来侵,兵及<新城>。王乞盟,乃还。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一零年

○十年,王遣世子,朝于<燕>王< >。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一二年

○十二年,春二月,修葺<瓦都城{丸都城}>,又筑<国内城>。秋八月,移居<丸都城>。冬十月,<燕>王< >迁都<龙城>。立威将军<翰>请:先取<高句丽>,后灭<宇文>,然后中原可图。<高句丽>有二道,其北道平阔,南道险狭,众欲从北道。<翰>曰:"虏以常情料之,必谓大军从北道,当重北而轻南。王宜帅锐兵,从南道击之,出其不意,北都{丸都}不足取也。别遣偏师,出北道,纵有蹉跌,其腹心已溃,四支无能为也。"< >从之。十一月,< >自将劲兵四万,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覇>为前锋,别遣长史<王 >等,将兵万五千,出北道以来侵。王遣弟<武>,帅精兵五万,拒北道,自帅羸兵,以备南道。<慕容翰>等先至战,< >以大众继之,我兵大败。左长史<韩寿>,斩我将<阿佛和度加>,诸军乘胜,遂入<丸都>。王单骑走入<断熊谷>,将军<慕舆 >,追获王母<周>氏及王妃而归。会,<王 >等战于北道,皆败没。由是,< >不复穷追,遣使招王,王不出。< >将还,<韩寿>曰:"<高句丽>之地,不可戍守。今,其主亡民散,潜伏山谷,大军旣去,必复鸠聚,收其余烬,犹足为患。请载其父尸,囚其生母而归,俟其束身自归,然后返之,抚以恩信,策之上也。"< >从之。发<美川王>庙{墓},载其尸,收其府库累世之宝,虏男女五万余口,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一三年

○十三年,春二月,王遣其弟,称臣入朝于<燕>,贡珍异以千数。<燕>王< >乃还其父尸,犹留其母为质。秋七月,移居<平壤><东黄城>,城在今<西京>东<木觅山>中。遣使如<晋>朝贡。冬十一月,雪五尺。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一五年

○十五年,冬十月,<燕>王< >使<慕容恪>来攻,拔<南苏>,置戍而还。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一九年

○十九年,王送前东夷护军<宋晃>于<燕>。<燕>王<隽>赦之,更名曰<活>,拜为中尉。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二五年

○二十五年,春正月,立王子<丘夫>为王太子。冬十二月,王遣使诣<燕>,纳质修贡,以请其母。<燕>王<隽>许之,遣殿中将军<刀龛{ 龛}>,送王母<周>氏归国。以王为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封<乐浪>公,王如故。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三九年

○三十九年,秋九月,王以兵二万,南伐<百济>,战于<雉壤>,败续{绩}。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四零年

○四十年,<秦>王<猛>,伐<燕>破之。<燕>大傅<慕容评>来奔,王执送于<秦>。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四一年

○四十一年,冬十月,<百济>王率{帅}兵三万,来攻<平壤城>。王出师拒之,为流矢所中。是月二十三日,薨。葬于<故国>之原。[<百济><盖卤王>表<魏>曰:"枭斩<钊>首。"过辞也。]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小兽林王元年

○<小兽林王>[一云<小解朱留王>。],讳<丘夫>,<故国原王>之子也。身长大有雄略。<故国原王>二十五年,立为太子。四十一年,王薨,太子卽位。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小兽林王零二年

○二年,夏六月,<秦>王<符坚{ 坚}>,遣使及浮屠<顺道>,送佛像经文。王遣使回谢,以贡方物。立大学,敎育子弟。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小兽林王零三年

○三年,始颁律令。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小兽林王零四年

○四年,僧<阿道>来。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小兽林王零五年

○五年,春二月,始创<肖门寺{省门寺}>,以置<顺道>;又创<伊弗兰寺>,以置<阿道>。此海东佛法之始。秋七月,攻<百济><水谷城>。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小兽林王零六年

○六年,冬十一月,侵<百济>北鄙。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小兽林王零七年

○七年,冬十月,无雪,雷,民疫。<百济>将兵三万,来侵<平壤城>。十一月,南伐<百济>。遣使入<符秦{ 秦}>朝贡。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小兽林王零八年

○八年,旱,民饥相食。秋九月,<契丹>犯北边,陷八部落。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小兽林王一三年

○十三年,秋九月,星 于西北。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小兽林王一四年

○十四年,冬十一月,王薨。葬于<小兽林>,号为<小兽林王>。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壤王元年

○<故国壤王>,讳<伊连>[或云<于只支>。],<小兽林王>之弟也。<小兽林王>在位十四年,薨,无嗣,弟<伊连>卽位。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壤王零二年

○二年,夏六月,王出兵四万,袭<辽东>。先是,<燕>王<垂>命<带方>王<佐>,鎭<龙城>。<佐>闻我军袭<辽东>,遣司马< 景>,将兵救之,我军击败之,遂陷<辽东><玄 >,虏男女一万口而还。冬十(一)月,<燕><慕容农>将兵来侵,复<辽东><玄 >二郡。初,<幽><冀>流民,多来投,<农>以<范阳><庞渊>,为<辽东>太守,招抚之。十二月,地震。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壤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立王子<谈德>为太子。秋八月,王发兵,南伐<百济>。冬十月,桃李华。牛生马,八足二尾。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壤王零五年

○五年,夏四月,大旱。秋八月,蝗。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壤王零六年

○六年,春,饥人相食,王发仓赈给。秋九月,<百济>来侵,掠南鄙部落而归。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壤王零七年

○七年,秋九月,<百济>遣达率<眞嘉谟>,攻破<都押城>,虏二百人以归。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壤王零九年

○九{八}年春,遣使<新罗>修好,<新罗>王遣侄<实圣>为质。

三月,下敎:崇信佛法求福。命有司,立国社,修宗庙。夏五月,王薨。葬于<故国壤>,号为<故国壤王>。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广开土王元年

○<广开土王>,讳<谈德>,<故国壤王>之子。生而雄伟,有倜 之志。<故国壤王>三年,立为太子。九{八}年,王薨,太子卽位。秋七月,南伐<百济>,拔十城。九月,北伐<契丹>,虏男女五百口,又招谕本国陷没民口一万而归。冬十月,攻陷<百济><关弥城>。其城四面 絶,海水环绕,王分军七道,攻击二十日,乃拔。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广开土王零二年

○二年,秋八月,<百济>侵南边,命将拒之。创九寺于<平壤>。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广开土王零三年

○三年,秋七月,<百济>来侵。王率精骑五千,逆击败之,余寇夜走。八月,筑国南七城,以备<百济>之寇。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广开土王零四年

○四年,秋八月,王与<百济>,战于<浿水>之上,大败之,虏获八千余级。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广开土王零九年

○九年,春正月,王遣使入<燕>朝贡。二月,<燕>王<盛>,以我王礼慢,自将兵三万袭之。以骠骑大将军<慕容熙>,为前锋,拔<新城><南苏>二城,拓地七百余里,徙五千余户而还。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广开土王一一年

○十一年,王遣兵攻宿军,<燕><平州>刺史<慕容归>,弃城走。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广开土王一三年

○十三年,冬十一月,出师侵<燕>。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广开土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正月,<燕>王<熙>来攻<辽东城>。且陷,<熙>命将士:"毋得先登,俟 平其城,朕与皇后,乘轝而入。"由是,城中得严备,卒不克而还。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广开土王一五年

○十五年,秋七月,蝗,旱。冬十二月,<燕>王<熙>袭<契丹>,至< 北>,畏<契丹>之众,欲还。遂弃辎重,轻兵袭我。<燕>军行三千余里,士马疲冻,死者属路。攻我<木底城>,不克而还。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广开土王一六年

○十六年,春二月,增修宫阙。

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广开土王一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