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三国史记
三国史记
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山上王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筑<丸都城>。夏四月,赦国内二罪已下。
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山上王零三年
○三年,秋九月,王 于<质>阳。
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山上王零七年
○七年,春三月,王以无子,祷于山川,是月十五夜梦,天谓曰:"吾令汝少后生男,勿忧。"王觉语群臣曰:"梦天语我,谆谆如此,而无少后,奈何?"<巴素>对曰:"天命不可测,王其待之。"秋八月,国相<乙巴素>率{卒},国人哭之恸。王以<高优娄>为国相。
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山上王一二年
○十二年,冬十(一)月,郊豕逸。掌者追之,至<酒桶村>, 不能捉{获}。有一女子,年二十许,色美而艶,笑而前执之,然后追者得之。王闻而异之,欲见其女,微行夜至女家。使侍人说之,其家知王来不敢拒。王入室,召其女,欲御之。女告曰:"大王之命,不敢避,若幸而有子,愿不见遗。"王诸{诺}之。至丙夜,王起还宫。
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山上王一三年
○十三年,春三月,王后知王幸<酒桶村>女,妬之,阴遣兵士杀之。其女闻知,衣男服逃走。追及欲害之,其女问曰:"尔等今来杀我,王命乎,王后命乎?今妾腹有子,实王之遗体也。杀妾身可也,亦杀王子乎?"兵士不敢害,来以女所言告之。王后怒,必欲杀之,而未果。王闻之,乃复幸女家,问曰:"汝今有娠,是谁之子?"对曰:"妾平生不与兄弟同席,况敢近异姓男子乎。今在腹之子,实大王之遗体也。"王慰籍赠与,甚厚。乃还告王后,竟不敢害。
秋九月,<酒桶>女生男。王喜曰:"此天赉予嗣胤也。"始自郊豕之事,得以幸其母,乃名其子曰<郊 >,立其母为小后。初,小后母孕未产,巫卜之曰:"必生王后。"母喜,及生,名曰<后女>。冬十月,王移都于<九都{丸都}>。
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山上王一七年
○十七年,春正月,立<郊 >为王太子。
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山上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秋八月,<汉><平州>人<夏瑶>,以百姓一千余家来投,王纳之,安置<栅城>。冬十月,雷,地震。星学{ }于东北。
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山上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春二月壬子晦,日有食之。
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山上王二四年
○二十四年,夏四月,异鸟集于王庭。
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山上王二八年
○二十八年,王孙<然弗>生。
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山上王三一年
○三十一年,夏五月,王薨。葬于<山上陵>,号为<山上王>。
三国史记卷第十六。
一七卷零零零零零零
三国史记卷第十七。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零零零零
高句丽国本纪第五。
<东川王><中川王><西川王><烽上王><美川王>。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元年
○<东川王>[或云<东襄>。],讳<忧位居>,少名<郊 >,<山上王>之子。母<酒桶村>人,入为<山上>小后,史失其族姓。前王十七年,立为太子,至是嗣位。王性宽仁,王后欲试王心,候王出游,使人截王路马 。王还曰:"马无 可怜!"又令侍者进食时,阳覆羹于王衣,亦不怒。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王如<卒本>,祀始祖庙。大赦。三月,封<于>氏为王太后。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零四年
○四年,秋七月,国相<高优娄>卒,以于台<明临于漱>为国相。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零八年
○八年,<魏>遣使和亲。秋九月,大后{太后}<于>氏薨。大后{太后}临终遗言日{曰}:"妾失行,将何面日{目}见<国壤>于地下?若群臣不忍 于沟壑,则请葬我于<山上王>陵之侧。"遂葬之如其言。
巫者曰:"<国壤>降于予曰:'昨见<于>氏归于<川上{山上}>,不胜愤 ,遂与之战。退而思之,颜厚不忍见国人。尔告于朝,遮我以物。'"是用植松七重于陵前。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一零年
○十年,春二月,<吴>王<孙权>,遣使者<胡卫>通和。王留其使,至秋七月,斩之,传首于<魏>。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一一年
○十一年,遣使如<魏>,贺改年号。是<景初>元年也。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一二年
○十二年,<魏>大傅{太尉}<司马宣王>率众,讨<公孙渊>。王遣主簿<大加>,将兵千人助之。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一六年
○十六年,王遣将,袭破<辽东><西安平>。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一七年
○十七年,春正月,立王子<然弗>为王太子,赦国囚{内}。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一九年
○十九年,春三月,东海人献美女,王纳之后宫。冬十月,出师侵<新罗>北边。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二零年
○二十年,秋八月,<魏>遣<幽州>刺史<毋丘俭>,将万人,出<玄 >来侵。王将步骑二万人,逆战于<沸流水>上,败之,斩首三千余级。又引兵再战于<梁貊>之谷,又败之,斩获三千余人。王谓诸将曰:"<魏>之大兵,反不如我之小兵。<毋丘俭>者<魏>之名将,今日命在我掌握之中乎。"乃领铁骑五千,进而击之。<俭>为方阵,决死而战,我军大溃,死者一万八千余人。王以一千余骑,奔<鸭 原>。
冬十月,<俭>攻陷<丸都城>,屠之。乃遣将军<王 >,追王。王奔<南沮{南沃沮}>,至于<竹岭>,军士分散殆尽,唯东部<密友>独在侧,谓王曰:"今追兵甚迫,势不可脱。臣请决死而御之,王可遯矣。"遂募死士,与之赴敌力战。王间行{仅得}脱而去,依山谷,聚散卒自卫,谓曰:"若有能取<密友>者,厚赏之。"下部<刘屋句>前对曰:"臣试往焉。"遂于战地,见<密友>伏地,乃负而至。王枕之以股,久而乃苏。王间行转辗,至<南沮{南沃沮}>,<魏>军追不止。王计穷势屈,不知所为。东部人<纽由>进曰:"势甚危迫,不可徒死。臣有愚计,请以飮食往 <魏>军,因伺隙刺杀彼将。若臣计得成,则王可奋击决胜矣。"王曰:"诺。"<纽由>入<魏>军诈降曰:"寡君获罪于大国,逃至海滨,措躬无地,将以请降于阵前,归死司寇,先遣小臣,致不 之物,为从者羞。"<魏>将闻之,将受其降。<纽由>隐刀食器,进前,拔刀刺<魏>将胸,与之俱死,<魏>军遂乱。王分军为三道,急击之,<魏>军扰乱不能陈,遂自<乐浪>而退。王复国论功,以<密友><纽由>为第一,赐<密友><巨谷><靑木谷>,赐<屋句><鸭 ><杜讷河原>以为食邑。追赠<纽由>为九使者,又以其子<多优>为大使者。是役也,<魏>将到<肃愼>南界,刻石纪功,又到<丸都山>,铭<不耐城>而归。
初,其臣<得来>,见王侵叛中国,数谏,王不从。<得来>叹曰:"立见此地,将生蓬蒿。"遂不食而死。<毋丘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括地志』云:"<不耐城>卽<国内城>也,城累石为之。"此卽<丸都山>与<国内城>相接。『梁书』:"以<司马懿>讨<公孙渊>,王遣将,袭<西安平>,<毋丘俭>来侵。"『通鉴』:"以<得来>谏王,为王<位宫>时事。"误也。]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二一年
○二十一年,春二月,王以<丸都城>经乱,不可复都,筑<平壤城>,移民及庙社。<平壤>者本仙人<王俭>之宅也。或云王之都<王俭>。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东川王二二年
○二十二年,春二月,<新罗>遣使结和。秋九月,王薨。葬于<柴原>,号曰<东川王>。国人怀其恩德,莫不哀伤。近臣欲自杀以殉者众,嗣王以为非礼,禁之。至葬日,至墓自死者甚多。国人伐柴,以覆其尸,遂名其地曰<柴原>。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中川王元年
○<中川王>[或云<中壤>。],讳<然弗>,<东川王>之子。仪表俊爽,有智略。<东川>十七年,立为王太子。二十二年,秋九月,王薨,太子卽位。冬十月,立< >氏为王后。十一月,王弟<预物><奢句>等,谋叛伏诛。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中川王零三年
○三年,春二月,王命相<明临于漱>,兼知内外兵马事。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中川王零四年
○四年,夏四月,王以<贯那>夫人置革囊,投之西海。<贯那>夫人,颜色佳丽,发长九尺,王爱之,将立以为小后。王后<椽>氏,恐其专宠,乃言于王曰:"妾闻西<魏>求长发,购以千金。昔我先王,不致礼于<中国>,被兵出奔,殆丧社稷。今王顺其所欲,遣一个行李,以进长发美人,则彼必欣纳,无复侵伐之事。"王知其意,默不答。夫人闻之,恐其加害,反谗后于王曰:"王后常骂妾曰:'田舍之女,安得在此。若不自归,必有后悔。'意者后欲伺大王之出,以害于妾,如之何?"后,王猎于<箕丘>而还,夫人将革囊迎哭曰:"后欲以妾盛此,投诸海,幸大王赐妾微命,以返于家,何敢更望侍左右乎?"王问知其诈,怒谓夫人曰:"汝要入海乎?"使人投之。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中川王零七年
○七年,夏四月,国相<明临于漱>卒,以<沸流>沛者<阴友>为国相。秋七月,地震。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中川王零八年
○八年,立王子<药卢>为王太子,赦国内。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中川王零九年
○九年,冬十一月,以 那<明临笏覩>,尙公主,为驸马都尉。十二月,无雪。大疫。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中川王一二年
○十二年,冬十二月,王 于<杜讷>之谷。<魏>将<&尉迟{尉迟楷}>[名犯<长陵>讳。]将兵来伐。王简精骑五千,战于<梁貊>之谷,败之,斩首八千余级。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中川王一三年
○十三年,秋九月,王如<卒本>,祀始祖庙。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中川王一五年
○十五年,秋七月,王猎<箕丘>,获白獐。冬十一月,雷,地震。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中川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冬十月,王薨。葬于<中川>之原,号曰<中川王>。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西川王元年
○<西川王>[或云<西壤>。],讳<药卢>[一云<若友>。],<中川王>第二子。性聪悟而仁,国人爱敬之。<中川王>八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冬十月,王薨,太子卽位。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西川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立西部大使者<于 >之女,为王后。秋七月,国相<阴友>卒。九月,以<尙娄>为国相。<尙娄>,<阴友>子也。冬十二月,地震。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西川王零三年
○三年,夏四月,陨霜害麦。六月,大旱。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西川王零四年
○四年,秋七月丁酉朔,日有食之。民饥,发仓赈之。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西川王零七年
○七年,夏四月,王如<新城>[或云:<新城>,国之东北大鎭也。],猎获白鹿。
秋八月,王至自<新城>。九月,神雀集宫庭。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西川王一一年
○十一年,冬十月,<肃愼>来侵,屠害边民{氓}。王谓群臣曰:"寡人以 未{末}之躯,谬袭邦基,德不能绥,威不能震,致此 敌,猾我疆域。思得谋臣猛将,以折遐冲,咨尔群公,各举奇谋异略才堪将帅者。"群臣皆曰:"王弟<达贾>,勇而有智略,堪为大将。"王于是,遣<达贾>往伐之。<达贾>出奇掩击,拔<檀卢城>,杀酋长,迁六百余家于<扶余>南<乌川>,降部落六七所,以为附庸。王大悦,拜{封}<达贾>为<安国君>,知内外兵马事,兼统<梁貊><肃愼>诸部落。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西川王一七年
○十七年,春二月,王弟<逸友><素勃>等二人,谋叛,诈称病,往温汤,与党类,戱乐无节,出言悖逆。王召之,伪许拜相,及其至,令力士执而诛之。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西川王一九年
○十九年,夏四月,王幸<新城>。<海谷>太守献鲸鱼目,夜有光。秋八月,王东狩,获白鹿。九月,地震。冬十一月,王至自<新城>。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西川王二三年
○二十三年,王薨,葬于<西川>之原,号曰<西川王>。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烽上王元年
○<烽上王>[一云<雉葛>。],讳<相夫>[或云< 矢娄>。],<西川王>之太子也。幼骄逸多疑忌。<西川王>二十三年,薨,太子卽位。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烽上王零一年
○元年,春三月,杀<安国君><达贾>。王以<贾>在诸父之行,有大功业,为百姓所瞻望,故疑之谋杀。国人曰:"微<安国君>,民不能免<梁貊><肃愼>之难。今其死矣,其将焉托?"无不挥涕相吊。秋九月,地震。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烽上王零二年
○二年,秋八月,<慕容 >来侵。王欲往<新城>避贼,行至<鹄林>,<慕容 >知王出,引兵追之。将及,王惧。时,<新城>宰北部小兄<高奴子>,领五百骑迎王,逢贼奋击之,< >军败退。王喜,加<高奴子>爵为大兄,兼赐<鹄林>为食邑。九月,王谓其弟< 固>有异心,赐死。国人以< 固>无罪哀恸之。< 固>子<乙弗>出遯于野。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烽上王零三年
○三年,秋九月,国相<尙娄>卒。以南部大使者<仓助利>为国相,进爵为大主簿。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烽上王零五年
○五年,秋八月,<慕容 >来侵,至<故国原>,见<西川王>墓,使人发之,役者有暴死者,亦闻圹内有乐声,恐有神乃引退。王谓群臣曰:"<慕容>氏,兵马精强,屡犯我疆 ,为之奈何?"相国{国相}<仓助利>对曰:"北部大兄<高奴子>,贤且勇。大王若欲御寇安民,非<高奴子>,无可用者。"王以<高奴子>为<新城>大守{太守}。善政有威声,<慕容 >不复来寇。
一七卷高句丽本纪五烽上王零七年
○七年,秋九月,霜雹杀谷,民饥。冬十月,王增营宫室,颇极侈丽,民饥且困,群臣骤谏,不从。十(一)月,王使人索<乙弗>,杀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