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太祖威名闻于

上国朝廷使臣张溥周倬等至境问我

太祖及李穑。 禑令莹出屯于郊以我

太祖为东北面都元帅不令溥等见之。 莹寻复领三司事。
#高丽史113卷-列传26-崔莹-019

十二年禑 于西海道。 知凤州事柳蟠因供顿多* {敛}民财。 莹恶其害民杖之。 十三年张方平等至辽东不得入而还。 左侍中潘益淳谓莹曰: "公先王所倚重三韩所属望。 今国家危矣 力图之 " 莹叹曰: "执政嗜利积恶自速祸败老夫将若之何 " 时有人自辽东逃来告都堂曰:

"帝将求处女秀才及宦者各一千牛马各一千。" 都堂忧之莹曰: "如此则兴兵击之可也。" 十四年禑与莹密议诛林坚味廉兴邦复拜莹侍中莹与我

太祖入政房欲尽黜林廉所用。

太祖曰: "林廉执政日久。 凡士大夫皆其所举。 今但问才之贤否耳恶咎其旣往 " 莹不听。

太祖又遣人谓莹曰: "罪魁已族凶徒已除。 自今宜止刑杀布德惠。" 莹又不听。 杨广道安抚使崔有庆捕诛林廉家奴八人遣人报都堂。 莹以狱辞不明且诛杀不尽大怒欲斩其使,

太祖固止之。 禑欲纳莹女使人谕之。 莹不可曰: "臣女鄙陋且非醮妇所生。 常置侧室不可配至尊。 殿下必欲纳之老臣剃发入山矣。" 泣且固拒。 麾下郑承可安沼等逢迎禑意遂纳之。 翼日至莹第赐马莹献鞍马衣 。 封其女为宁妃。 禑尝惮莹正直不往其第自此宠爱宁妃屡往焉。 先是西北面都安抚使崔元沚报云: "辽东都司遣承差李思敬等到鸭绿江张榜曰: '户部承

圣旨。 铁岭 北 东 公元属开原所管军人汉人女眞达达高丽仍属辽东。'" 莹与诸相议攻定辽卫及请和诸相皆欲请和。 赵琳又至辽东不得入而还。 莹集百官议献铁岭 北可否百官皆曰: "不可。"
#高丽史113卷-列传26-崔莹-020

禑独与莹密议攻辽莹劝之。 公山府院君李子松诣莹第力言不可莹托以党附坚味杖流寻杀之。 元沚又报辽东都司遣指挥二人以兵千余来至江界将立铁岭卫,

帝已设官置站。 禑泣曰: "群臣不听吾攻辽之计使至于此。" 遂征八道兵莹阅兵于东郊。 俄而后军都督府遣辽东百户王得明来告立铁岭卫。 莹告禑令杀辽东旗军持榜文至两界者二十一人只留思敬等五人令所在羁管。 禑托以西猎遂与宁妃及莹往西海道次凤州召莹及我

太祖曰: "欲攻辽阳卿等宜尽力。"

太祖反复极陈其不可禑颇然之。 夜莹复入曰: "愿毋纳他言。" 禑次平壤督征诸道兵作浮桥于鸭绿江使大护军裴矩督之船运林廉等家财于西京以备军赏又发中外僧徒为兵。 于是加莹八道都统使敏修为左军都统使,

太祖右军都统使。 与诸将发平壤莹曰: "今大军在途若淹旬月大事不成。 臣请往督。" 禑曰: "卿行则谁与为政 " 莹固请禑曰: "卿往寡人亦往矣。" 有人自泥城来告: "辽东兵悉赴征胡城中但有一指挥耳若大军至不战而下。" 莹大喜厚赐其人。 有僧称道诜谶曰: "设文殊会则敌兵自屈。" 莹信之乃设会于穴洞莹再三请曰: "殿下还京。 老臣在此指挥诸将。" 禑曰: "先王遇害以卿南征也。 予何敢一日不与卿共处乎 " 师次威化岛左右军都统使上书请班师。 莹曰: "二都统使在可自来奏。 退师之语我不敢出诸口。" 禑亦不听督令进兵。 时亡元余 遁逃沙漠徒立虚号莹遣裴厚约与为援夹攻辽东。 其虑事粗略举措狂妄类此。 左右军都统使复遣人诣莹请速许班师莹不以为意。 我

太祖举大义谕诸将回军禑与莹奔还京。 诸军进屯近郊上书请去莹。 禑不听削敏修等爵以莹为左侍中。 诸军遂入城莹拒战令安沼等率精兵御之望风卽溃。 莹势穷走花园不胜愤怒以 洞刺守门者乃入。 诸军围花园数百重大呼请禑出莹。 莹在八角殿不肯出。 诸军一时毁垣 入于庭郭忠辅等三四人直入殿中索莹。 禑执莹手泣别莹再拜随忠辅而出。

太祖谓莹曰: "若此事变非吾本心。 然攻辽之举非唯逆大义国家危殆人民劳苦寃怨至天故不得已焉。 好去好去。" 相对而泣。 遂流于高峯。
#高丽史113卷-列传26-崔莹-021

初莹欲囚赴征诸将妻子事迫竟不行。 赞成事宋光美密直副使赵珪安沼郑承可等逃匿。 沼承可被执囚巡军。 诸将会议移配莹合浦幷流光美于原州沼于安边承可于宁海判密直印原宝于咸昌同知密直安柱于凤州知密直郑熙启于阴竹。 皆莹所亲信者也。 辛昌立复执莹囚巡军令王安德郑地柳曼殊郑梦周成石璘赵浚鞫莹及内愿堂僧玄麟等。 玄麟始与莹谋发僧兵及回军又与莹拒战者。 遂流莹于忠州。 杖流赵珪于角山密直使赵琳于 州斩承可沼光美原宝于流所。 后复执莹囚巡军。 典法判书赵仁沃李济等上* 曰: "崔莹事我玄陵定乱兴王驱僧北鄙。 逮奉上王却倭寇于升天以存社稷。  群凶于今春以济生民。 功则大矣。 然闇于大体不顾群议决策攻辽获罪

天子几至覆国。 所谓功不掩罪者也。 愿殿下念事大畏天之意明正其罪以告祖宗之灵以解

天子之怒以开三韩万世之*大平。" 门下府郞舍许应等上* 曰: "崔莹以开国功臣之后遇知玄陵奋其忠义。 岁癸卯德兴将以 代宗莹出万死以正国统。 至上王朝海寇猝犯畿甸莹督诸军力战却之以安社稷。 林坚味等浊乱朝政 丧王室天怒于上民怨于下莹奋忠义而廓淸之。 诚社稷之臣也。 然不学无术加以老 昧于事大之礼劝上西幸立威* {胁}众独断自用遂发攻辽之师得罪天子流毒生民几覆社稷。 前功尽 。 以莹之功不幸有此叛逆之罪诚一国所不忍。 然在天下之议所谓人得而诛之者也。 愿殿下断以大义 命决罪以谢

天子。" 昌从之遂斩莹年七十三临刑辞色不变。 死之日都人罢市远近闻之街童巷妇皆为流涕。 尸在道傍行者下马。 都堂赙以米豆布纸。
#高丽史113卷-列传26-崔莹-022

莹刚直忠淸临阵对敌神气安闲矢石交于左右略无惧色。  军严峻期以必胜战士却一步便斩之。 以故大小百战所向有功未尝一败。 初莹年十六父临终戒之曰: "汝当见金如石。" 莹佩服不事产业居第甚隘陋处之怡然服食俭素屡至空 。 见乘肥衣轻者不 如犬豕。 虽身都将相久典兵权关节不到世服其淸。 务持大体不究细理。 终身将兵麾下士卒所识面者不过数十。 在鞍马*闲往往赋咏为乐。 一夕与诸相飮联句庆复兴唱云: "天是古天人不古。" 莹对云: "月为明月相无明。" 见人不义必深恶痛。 斥仁任坚味提调政房专权自恣安烈等同心用事。 有人求官莹曰: "汝学工商自可得官。" 盖讥秉政者用行贿辈也。 入政房必择有功能者用之如无可举者辄退不与。 诸相或有谋产业争田民 私 纪纲者莹皆欲矫之。 尝谓仁任曰: "国家多难公为首相何不忧虑 但以家产为念。" 仁任默然。 每赴都堂正色直言不少隐。 左右无应者独自  而已。 尝语人曰: "吾于国事中夜思之诘朝语同列则诸相无与我同心者不如致仕闲居。" 性少戆且无学术事皆断以己意喜杀立威罪不至死亦多不免。 谏大夫尹绍宗论莹曰: "功盖一国罪满天下世以为名言。" 谥武愍。 子潭大护军。
#高丽史113卷-列传26-郑地-000

郑地。
#高丽史113卷-列传26-郑地-001

○郑地初名准提罗州人。 刑貌魁伟性宽厚幼有大志。 好读书通大义与人解说豁如也。 出入常以书籍自随。 恭愍二十三年检校中郞将李禧上书请习水战。 王慨然曰: "禧草野之臣尙献策如此。 百官卫士中曾无一人如禧者耶 " 卫士柳爰廷进曰: "中郞将郑准提尝草平寇策第未献耳。" 地以速古赤适侍殿陛王顾问地卽取诸囊中以献。 王览之大悦。 以地为全罗道安抚使禧为杨广道安抚使 兼倭人追捕万户。 崔臣吉朴德茂等亦上书如李郑策。 以德茂为京畿倭人追捕副使。 谓宰相曰: "今爵禧等卿等勿以为异。 冀其成功激人心耳。 他日无功亦当不赦。" 又授地麾下士八十五人禧麾下士六十七人添设职令密直司给地禧千户空名牒二十百户牒二百。 时地与禧再三上* 凡数十条其略: "以为深陆之民不闲舟楫难以御倭但签生长海岛及自请水战者令臣等将之期以五年可淸海岛。 若都巡问使则徒费军饷扰民生乞罢之。" 王召巡察使崔莹议之。 莹初巡察六道造战舰二千 欲令诸道军捕倭民皆厌苦破家逃散者十之五六。 至是以地等建白事遂寝。 辛禑三年夏倭寇顺天乐安等处。 地以礼仪判书为顺天道兵马使击之斩十八级擒三人遣判事郑良奇献捷禑喜赐良奇白金五十两其母米十硕地鞍马罗绢。 冬又击倭斩四十余级擒二人遣判事郑龙献捷禑赐龙布二百五十匹马一匹。
#高丽史113卷-列传26-郑地-002

四年倭寇灵光光州同福等处地与都巡问使池涌奇助战元帅李琳韩邦彦等追及玉果县贼入弥罗寺。 我军围而火之遂纵击贼自焚死殆尽获马百余匹。 是战地之功居多。 捷至赐地及涌奇银各五十两。 倭又寇潭阳县地与涌奇击之斩十七级寻为全罗道巡问使。 八年为海道元帅。 倭舶五十 入鎭浦。 地击走之追至群山岛获四 。 九年又与倭战大破之。 禑赐金带一腰白金五十两。 时方春疾疫大兴舟师物故大半有死海上者辄出陆以葬士卒无不感咽。 地有疾禑遣散骑河忠国赍酒问慰。 地帅战舰四十七 次罗州木浦贼以大船百二十 来庆尙道沿海州郡大震合浦元帅柳曼殊告急。 地日夜督行或自棹棹卒益尽力。 到蟾津征集合浦士卒贼已至南海之观音浦使 之以为我军 懦。 适有雨地遣人祷智异山神祠曰: "国之存亡在此一举。 冀相予无作神羞。" 雨果止。 贼旗帜蔽空剑戟耀海四围而前。 地叩头拜天俄而风利中流举帆船疾如飞至朴头洋。 贼以大船二十 为先锋 置劲卒百四十人。 地进攻先败之浮尸蔽海。 又射余贼应弦辄倒。 遂大败之。 发火 焚贼船十七 。 兵马使尹松中箭死。 地谓将佐曰: "吾尝汗马破贼多矣未有如今日之快也。" 捷音至禑大喜遣李克明安沼连赐宫 以劳之。 军器尹房之用奉使日本还道遇倭贼被获锁颈置船底。 及是战贼曰: "若不胜必先斩之。" 战罢贼徒尽歼而之用乃免。 地以病辞未几知门下府事。 请造战舰于诸道以备倭从之。 寻为海道都元帅杨广全罗庆尙江陵道都指挥处置使。
#高丽史113卷-列传26-郑地-003

十年拜门下评理。 禑遣宦者金实责地曰: "都统使崔莹造战舰备水战加以火 其虑周矣。 卿为海道元帅比来倭寇侵扰州郡未能扫平罪实在卿。" 地顿首谢。 十三年地上书自请东征曰: "近中国声言征倭。 若 我境分泊战舰则非惟支待为艰亦恐 我虚实。 倭非举国为盗其叛民据对马一 诸岛近我东鄙入寇无时。 若声罪大举先攻诸岛覆其巢穴又移书日本尽刷漏贼使之归顺则倭患可以永除中国之兵亦无因而至矣。 今之水军皆善水战非辛巳东征蒙汉兵不习舟楫之比。 若顺时候风而动则易以成功。 但船久则朽师老则疲。 且今船卒困于 赋日思逃散宜乘此机决策荡平不可迟疑。"
#高丽史113卷-列传26-郑地-004

十四年禑遣我

太祖攻辽地以安州道都元帅隶焉遂从

太祖回军。 时倭寇三道自夏至秋屠烧州郡将帅守令莫有御者。 以地威名 倭寇命为杨广全罗庆尙道都指挥使与诸将往击之。 倭自咸阳踰云峯八罗岘至南原。 地帅都巡问使崔云海副元帅金宗衍助战元帅金伯兴陈元瑞全州牧使金用钧杨广道上元帅都兴副元帅李承源等奋击大破之斩五十八级获马六十余匹。 贼夜遁地以诸军无食不能追。 时人谓非此战则三道民几尽矣。 禑赐宫 * {段}绢。 恭让元年为杨广全罗*广尙道{庆尙道}节制体察使兼* {总}招讨营田缮城事。 金伫与边安烈等谋迎辛禑事觉地以辞连流于外。 二年遣左献纳咸傅霖鞫地于 林台* {谏}抗* 请论以法乃徙横川台谏复论驳不已又徙远地。 事具安烈传。
#高丽史113卷-列传26-郑地-005

尹 李初之狱起地逮系淸州 讯不服曰:

"李侍中仗义回军吾以伊 故事讽

侍中。 深有意尔。 复何党 初欤 " 言必誓天辞旨感慨有足动人者狱官不能取辞。 地退谓人曰: "人生会有一死生何足惜 但王氏复国而死非其罪是可痛也。" 明日将峻刑鞫之以水 免。 三年录回军功为二等赐录*券及田五十结。 台省刑曹议奏曰: "地以党安烈坐罪实为诬枉。" 遂释之。 退居光州别业。 召判开城未赴病卒年四十五谥景烈。 子耕。
#高丽史113卷-列传26-尹可观-000

尹可观。
#高丽史113卷-列传26-尹可观-001

○尹可观海平府院君硕之曾孙。 有武略善骑射。 恭愍晩年令韩安洪伦等强辱诸妃嫔可观亦 侍左右王令通益妃。 可观以死固拒王大怒棒之废为庶人寻释之。 辛禑时拜密直副使。 出为庆尙道副元帅。 倭寇比屋义城等县贼众我寡屡战不利。 可观与战于安东礼安等处败绩矢集右臂。 仍为本道都巡问使鎭合浦倭贼百余寇咸阳郡可观与晋州牧使朴子安击之斩十八级夺本国被虏二十余人幷获器仗。 初倭贼皆由丑山岛入寇可观闻于朝为置船卒。 自后倭患稍息销兵器弊 者为农器开屯田以赡军食。 性淸俭秋毫不取不近声妓。 及还鞍勒破缺以麻绳补之。 后以判密直事卒。
#高丽史113卷-列传26-金长寿-000

金长寿。
#高丽史113卷-列传26-金长寿-001

○金长寿 州人。 红贼陷京城所在充斥。 长寿以检校中郞将家居自称万户。 率州人杀游 百四十四人夺其榜文遣州人崔英起吴永卿驰报行在。 王嘉之超授上将军兼万户赐紫金鱼袋英起西海道安抚使永卿郞将。 贼犯兴王行宫长寿从崔莹自城中率兵驰诣行宫。 将入门诸相曰: "当审视贼所在。" 乃入长寿 声曰: "贼在内何谓审视 " 毁门拔剑而入斩一人贼以剑斫其额血流被面冒刃又杀二人众从而入长寿为贼所害。 乱定论功为一等。
列传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114卷-列传27-00-000

列传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一百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