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承老-008

伏惟殿下以上圣之德遇中兴之期因先君逊让之恩纂列圣 鸿之业。 无一物不乐其生无一夫不获其所。 内外同欢人神相庆。 所谓天授人与者也。 圣上若克遵太祖之遗风何异玄宗追慕文皇之故事耶 圣上又能取舍四朝之近事则惠宗有保全骨肉之功可谓友于之义也。 定宗先知乱萌克定萧墙之难而再安宗社传授至今可谓智谋之明也。 光宗八年之理可方三代又朝廷仪制颇有可观所谓善否之均也。 景宗放先朝寃狱数千烧积年谗毁之文所谓宽仁之至也。 凡四朝为政之*迹大略如是圣上宜取其善者而行之见其不善而诫之除不急之务罢无善之劳但要君安于上民悦于下。 因善始之心虑克终之美日愼一日虽休勿休虽贵为君主而不自尊大富有才德而不自骄矜唯敦恭己之情不絶忧民之念则福不求而自至 不禳而自消圣寿胡不万年王业岂唯百世而已哉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承老-009

臣虽愚昧 职枢机旣奏陈之有心又 避之无路谨录鄙怀不出时务计二十有八条随状别封以进。 我国家统三以来四十七年士卒未得安枕粮饷未免 费者以西北邻于戎狄而防戍之所多也。 愿圣上以此为念。 夫以马歇滩为界太祖之志也鸭江边石城为界大朝之所定也。 乞将此两处断于宸衷择要害以定疆域。 选土人能射御者充其防戍又选其中二三偏将以统领之则京军免更戍之劳刍粟省飞挽之费矣。 窃闻圣上为设功德斋或亲 茶或亲磨麦臣愚深惜圣体之勤劳也。 此弊始于光宗崇信谗邪多杀无辜惑于浮屠果报之说欲除罪业浚民膏血多作佛事或设毗卢遮那忏悔法或斋僧于球庭或设无遮水陆会于归法寺。 每値佛斋日必供乞食僧或以内道场 果出施 者或以新池* 口与摩利山等处鱼梁为放生所一岁四遣使就其界寺院开演佛经又禁杀生御厨肉膳不使宰夫屠杀市买以献。 至令大小臣民悉皆忏悔担负米谷柴炭 豆施与中外道路者不可胜纪。 然以旣信谗 视人如草莽诛杀者堆积如山常竭百姓膏血以供斋设。 当是时子背父母奴婢背主诸犯罪者变形为僧及游行 乞之徒来与诸僧相杂赴斋者亦多有何利益 今圣上在位所行之事与彼不同但此数事只劳圣体无所得利愿正君王之体不为无益之事。 我朝侍卫军卒在太祖时但充宿卫宫城其数不多及光宗信谗诛责将相自生疑惑增益军数简选州郡有风彩者入侍皆食内厨。 时议以为繁而无益至景宗朝虽稍 削 于今时其数尙多伏望遵太祖之法但留骁勇者余悉罢遣则人无嗟怨国有储积。 圣上以酱酒 羹施与行路臣窃谓圣上欲效光宗消除罪业普施结缘之意此所谓小惠未遍也。 若明其赏罚征恶劝善足以致福。 如此碎事非人君为政之体乞罢之。 我太祖情专事大。 然犹数年一遣行李以修聘礼而已今非但聘使且因贸易使价烦 恐为中国之所贱。 且因往来败船殒命者多矣请自今因其聘使兼行贸易其余非时买卖一皆禁断。 凡佛宝钱谷诸寺僧人各于州郡差人勾当逐年息利劳扰百姓请皆禁之。 以其钱谷移置寺院田庄若其主典有田丁者幷取之以属于寺院庄所则民弊稍 矣王者之理民非家至而日见之。 故分遣守令往察百姓利害我圣祖统合之后欲置外官盖因草创事烦未遑。 今窃见乡豪每假公务侵暴百姓民不堪命请置外官。 虽不得一时尽遣先于十数州县幷置一官官各设两三员以委抚字。 伏见圣上遣使迎屈山僧如哲入内臣愚以为哲果能福人者其所居水土亦是圣上之有朝夕飮食亦是圣上之赐必有图报之心每以祝厘为事何烦迎致然后敢施福耶  者有善会者规避 役出家居山光宗致敬尽礼。 卒之善会暴死道傍曝露其尸。 如彼凡僧身且取祸何暇福人 请放哲还山免致善会之讥。 新罗之时公卿百僚庶人衣服鞋袜各有品色。 公卿百僚朝会则着公 具穿执退朝则逐便服之庶人百姓不得服文彩所以别贵贱辨尊卑也。 由是公 虽非土产百僚自足用之。 我朝自太祖以来勿论贵贱任意服着官虽高而家贫则不能备公 虽无职而家富则用绫罗锦绣。 我国土宜好物少而 物多。 文彩之物皆非土产而人人得服则恐于他国使臣迎接之时百官礼服不得如法以取耻焉。 乞令百僚朝会一依中国及新罗之制具公 穿执奏事之时着 靴丝鞋革履庶人不得着文彩纱 但用紬绢。 臣闻僧人往来郡县止宿馆驿鞭挞吏民责其迎候供亿之缓吏民疑其衔命畏不敢言。 弊莫大焉自今禁僧徒止宿馆驿以除其弊。 华夏之制不可不遵。 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 其礼乐诗书之敎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 诸岛居民以其先世之罪生长海中土无所食活计甚难。 又光禄寺征求无时日至穷困。 请从州郡之例平其贡役。 我国春设燃灯冬开八关广征人众劳役甚烦愿加 省以 民力。 又造种种偶人工费甚多一进之后便加毁破亦甚无谓也。 且偶人非凶礼不用西朝使臣尝来见之以为不祥掩面而过愿自今勿许用之。 易曰: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语曰: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 夫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 圣人所以感动天人者以其有纯一之德无私之心也。 若圣上执心 谦常存敬畏礼遇臣下则孰不 竭心力进告谋猷退思匡赞乎。 此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者也。 愿圣上日愼一日不自骄满接下思恭 或有罪者轻重 论如法则*大平之业可立待也。 太祖除内属奴婢在宫供役外出居外郊耕田纳税至光宗多作佛事役使日繁乃征在外奴婢以充役使内宫之分不足支给幷费仓米及乎圣朝弊犹未除。 且内廐养马数多 费甚广民受其害。 如有边患粮饷不周愿圣上一依太祖之制酌定宫中奴婢廐马之数余悉分遣于外。 世俗以种善为名各随所愿营造佛宇其数甚多。 又有中外僧徒欲为私住之所竞行营造普劝州郡长吏征民役使急于公役民甚苦之愿严加禁断以除百姓劳役。 礼云: '天子堂九尺诸侯堂七尺。' 自有定制。 近来人无尊卑苟有财力则皆以营室为先。 由是诸州郡县及亭驿津渡豪右竞构大屋踰越制度非但尽一家之力实劳百姓其弊甚多。 伏望命礼官酌定尊卑家舍制度令中外遵守其已营造踰制者亦令毁撤以戒后来。 写经塑像只要传久何用珍宝为饰以启盗贼之心 古者经皆黄纸且以 檀木为轴其肖像不用金银铜铁但用石土木。 故无窃毁者新罗之季经像皆用金银奢侈过度终底灭亡使商贾窃毁佛像转相卖买以营生产。 近代余风未殄愿加严禁以革其弊。 昔晋德衰而栾 胥原狐续庆伯降在 隶我三韩功臣子孙每宥旨必云褒录而未有受爵者混于 隶新进之辈多肆凌侮怨咨以兴。 且光宗末年诛黜廷臣世家子孙未得承家请从累次恩宥随其功臣等第录其子孙。 又庚子年田科及三韩后入仕者亦量授阶职则寃屈得伸而 害不生矣。 崇信佛法虽非不善然帝王士庶之为功德事实不同若庶民所劳者自身之力所费者自己之财害不及他。 帝王则劳民之力费民之财。 昔梁武帝以天子之尊修匹夫之善人以为非者以此。 是以帝王深虑其然事皆酌中弊不及于臣民。 臣闻人之祸福贵贱皆 于有生之初当顺受之 崇佛敎者只种来生因果鲜有益于见报理国之要恐不在此。 且三敎各有所业而行之者不可混而一之也。 行释敎者修身之本行儒敎者理国之源修身是来生之资理国乃今日之务。 今日至近来生至远舍近求远不亦谬乎 人君惟当一心无私普济万物何用役不愿之人费仓库之储以求必无之利乎 昔德宗妃父王景先驸马高恬为圣寿延长铸金铜佛像献之德宗曰: '朕以有为功德谓无功德。' 还其佛像于二人。 是其情虽不实然欲令臣民不得作无利事者如此。 我朝冬夏讲会及先王先后忌斋其来已久不可取舍其它可 者请 之若不得 。 则依月令所说: '五月中气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无躁止声色薄滋味节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成十一月中气阴阳争诸生荡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无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 此时则可以停之。 何也极寒则役使者苦而食物不精洁极热则汗出淋 或误伤群 斋供不净洁有何功德 且今日作善来日未必获善报以此而观莫如修政敎。 请以一年十二月分半自二月至四月自八月至十月政事功德 半行之自五月至七月自十一月至正月除功德专修政事逐日听政宵 图治。 每日午后乃用君子四时之礼修令安身。 如此则顺时令安圣体 臣民之劳苦岂不为大功德乎语曰: '非其鬼而祭之* {谄}也。' 传曰: '鬼神非其族类不享。' 所谓* {淫}祀无福。 我朝宗庙社稷之祀尙多未如法者其山岳之祭星宿之醮烦渎过度所谓: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 虽圣上斋心致敬固无所怠然其享官视为寻常事厌倦而不致敬则神其肯享之乎 昔汉文帝凡祭祀使有司敬而不祈。 其见超然可谓盛德也。 如使神明无知则安能降福 若其有知私己求媚君子尙难悦之 神明乎! 祭祀之费皆出于民之膏血与其力役。 臣愚以为若息民力而得欢心则其福必过于所祈之福愿圣上除别例祈祭常存恭己责躬之心以格上天则灾害自去福禄自来矣。 本朝良贱之法其来尙矣。 我圣祖创业之初其群臣除本有奴婢者外其它本无者或从军得 或货买奴之。 圣祖尝欲放 为良而虑动功臣之意许从便宜。 至于六十余年无有控诉者逮至光宗始令按验奴婢辨其是非于是功臣等莫不嗟怨而无谏者大穆王后切谏不听贱隶得志凌轹尊贵竞构虚伪谋陷本主者不可胜纪。 光宗自作祸胎不克 絶至于末年枉杀甚多失德大矣。 昔侯景围梁台城近臣朱 家奴踰城投景。 景授仪同其奴乘马披锦袍临城呼曰: '朱 仕宦五十年方得中领军我始仕侯王已为仪同。' 于是城中 奴竞出投景台城遂陷。 愿圣上深鉴前事勿使以贱凌贵于奴主之分执中处之。 大抵官贵者识理鲜有非法官卑者苟非智足以饰非安能以良作贱乎惟宫院及公卿虽或有以威势作非者而今政镜无私安能肆乎 幽 失道不掩宣平之德吕后不德不累文景之贤。 唯当今判决务要详明 无后悔前代所决不须追究以启纷 。"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承老-010

承老见王有志而可与有为乃进此书余六条史逸。 二年转门下侍郞平章事上章辞不允七年拜门下守侍中封淸河侯食邑七百户。 累表乞致仕皆不允。 八年卒谥文贞年六十三。 王恸悼下敎褒其勋德赠太师赙布一千匹面三百硕粳米五百硕乳香一百两脑原茶二百角大茶一十斤。 穆宗元年配享成宗庙庭德宗二年加赠大匡内史令。 子肃。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承老-011

肃子齐颜事显德靖文四朝官至太师门下侍中。 及疾笃文宗亲临问疾齐颜具服拜谢翼日卒辍朝三日谥顺恭制曰: "故侍中崔齐颜一子虽年未及仕可特授八品职赐名继勋以示优眷。" 宣宗三年配享文宗庙庭。 初太祖信书训要失于兵 齐颜得于崔沆家藏以进由是得传于世。
#高丽史93卷-列传6-双冀-000

双冀。
#高丽史93卷-列传6-双冀-001

○双冀后周人仕周为武胜军节度巡官将仕郞试大理评事。 光宗七年从封册使薛文遇来以病留及愈引对称旨光宗爱其才表请为僚属。 遂擢用骤迁元甫翰林学士。 未逾岁授以文柄时议以为过重。 九年始建议设科遂知贡举以诗赋颂策取进士甲科崔暹等二人。 明经三人卜业二人自后屡典贡举奬劝后学文风始兴。 十年父侍御哲时为淸州守闻冀有宠随回使王兢来拜佐丞此后史逸。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亮-000

崔亮。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亮-001

○崔亮庆州人性宽厚能属文。 光宗朝登第为攻文博士。 成宗在潜邸引为师友及卽位遂加擢用甚 人望累授左散骑常侍 知政事兼司卫卿以疾解官。 旣而王谓左右曰: "亮在告百日御事选官依例请解职朕已允之。 然念亮自我潜邸竭其忠贞以匡 昧言念勋劳未敢忘也。" 乃命复职未几拜门下侍郞迁内史侍郞兼民官御事同内史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十四年卒王痛悼赠太子太师赙米三百石麦二百石脑原茶一千角以礼葬之。 谥匡彬后配享成宗庙庭累赠太尉太保太师内史令三重大匡。 子元信元佐元亿元伟元*侃元保元俊。 元信擢甲科历户部侍郞礼宾卿。 显宗朝与李守和如宋贺正及还以奉使污辱坐流。
#高丽史93卷-列传6-韩彦恭-000

韩彦恭。
#高丽史93卷-列传6-韩彦恭-001

○韩彦恭湍州人父聪礼光禄少卿。 彦恭性敏好学。 光宗朝年十五属光文院书生未几为本院承事郞转内承旨。 请赴进士举不第进累内议承旨舍人。 成宗时再转刑兵二官侍郞如宋谢恩宋以彦恭仪容中度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尙书兼御史大夫。 彦恭奏请大藏经帝赐藏经四百八十一函凡二千五百卷。 又赐御制秘藏诠逍遥莲花心轮。 还王授御史礼官侍郞判礼宾省事。 彦恭奏: "宋枢密院卽我朝直宿员吏之职请置其官。" 于是始设中枢院置使副各二人以彦恭为副使俄转为使殿中监知礼官事进 知政事上柱国。 穆宗卽位授内史侍郞平章事四年拜门下侍中。 王巡省州郡至长湍县谓彦恭曰: "此卿本贯也念卿功劳可升为湍州。" 时全用钱币禁 布民颇患之。 彦恭上* 论其弊王纳之。 后累加特进开国侯食邑一千户监修国史赠其父聪礼内史令。 王尝幸平州日暮寒甚。 驻辇道傍 飮不行彦恭进曰: "臣等醉饱柰军士何 " 王嘉之赐貂鼠 。 趣驾入行宫。 遇事直言多类此。 六年彦恭病王赐医药及车二乘往浴温泉命州县供给。 疾笃遣近臣问疾又赐廐马三匹以资祈祷。 竟不愈明年卒年六十五。 讣闻王悼甚赙米五百石麦三百石布一千二百匹茶二百角赠内史令谥贞信以礼葬之。 显宗十八年配享穆宗庙庭德宗二年加赠太傅子祚。
#高丽史93卷-列传6-柳邦宪-000

柳邦宪。
#高丽史93卷-列传6-柳邦宪-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