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高丽史
高丽史
#高丽史92卷-列传5-王顺式-003
坚金靑州人。 为本州岛领军将军太祖卽位以靑州人多变诈不早为备必有后悔乃遣州人能达文植明吉等往 之能达还奏: "彼无他志足可恃也。" 唯文植明吉私谓州人金勤谦宽骏曰: "能达虽奏无他然新谷熟恐有变。" 坚金与副将运翌兴铉来见太祖各赐马绫帛有差。 坚金等上言: "臣等愿竭愚忠庶无二心但本州岛人与勤谦宽骏金言规等在京都者其心异同。 去此数人可无患矣。" 太祖曰: "朕心存止杀。 有罪者尙欲原之 此数人皆有宣力扶卫之功欲得一州而杀忠贤朕不为也。" 坚金等 惧而退。 勤谦言规等闻之奏曰: "日者能达复曰无他臣等固以为不然今闻坚金等所言不可保其无他请留之以观变。" 太祖从之旣而谓坚金等曰: "今虽不从尔言深嘉尔忠可早归以安众心。" 坚金等言: "臣等欲露忠 辄陈利害反类诬 不以为罪惠莫大焉。 誓赤心报国。 然一州之人人各有心如有始祸恐难制也。 请遣官军以为声援。" 太祖然之遣马军将军洪儒庾黔弼等率兵千五百鎭鎭州以备之。 未几道安郡奏: "靑州密与百济通好将叛。" 太祖又遣马军将军能植将兵鎭抚。 由是不克叛。
#高丽史92卷-列传5-王顺式-004
尹瑄 州人为人沈勇善韬钤。 初以弓裔诛杀无厌虑祸及己遂率其党走北边聚众至二千余人。 居 岩城召黑水蕃众久为边郡害及太祖卽位率众来附北边以安。
#高丽史92卷-列传5-王顺式-005
兴达为甄萱高思葛伊城主。 太祖徇康州行过其城兴达遣其子归款。 于是百济所置军吏皆降附太祖嘉之赐兴达靑州禄子俊达珍州禄雄达寒水禄玉达长浅禄又赐田宅以赏之。 甄萱将攻其城兴达闻之欲出战而浴忽见右臂上有灭字。 怪而禳之至十日病死。
#高丽史92卷-列传5-王顺式-006
善弼为新罗载岩城将军时群盗竞起所至夺掠。 太祖欲通好新罗以路梗患之。 弼观太祖威德遂归款。 以计使通好新罗。 因 贼屡有功后以其城内附。 太祖厚加待遇以年老称为尙父。
#高丽史92卷-列传5-王顺式-007
泰评 州人博涉书史明习吏事。 初为其州贼帅柳矜顺记室弓裔破矜顺评乃降裔怒其久不服令属卒伍。 遂从太祖开国之际与有力焉。 擢授徇军郞中。
#高丽史92卷-列传5- 直-000
直。
#高丽史92卷-列传5- 直-001
○ 直燕山昧谷人。 自幼有勇略。 新罗末为本邑将军时方乱离遂事百济为甄萱腹心以长子直达次子金舒及一女质于百济。 直尝朝百济见其无道谓直达曰: "今见此国奢侈无道吾虽密迩不愿复来。 闻: '高丽王公文足以安民武足以禁暴故四方无不畏威怀德。' 予欲归附汝意何如 " 直达曰: "自入质以来观其风俗唯恃富强竞务骄矜安能为国 今大人欲归明主保安弊邑不亦宜乎! 直达当与弟妹俟隙而归矣。 纵不得归赖大人之明余庆流于子孙则直达虽死无恨。 愿大人勿以为虑。" 直遂决意来附。 太祖十五年直与其子英舒来朝言曰: "臣在弊邑久闻风化。 虽无助天之力愿竭为臣之节。" 太祖喜拜大相赐白城郡禄廐马三匹彩帛。 拜其子咸舒为佐尹又以贵戚正朝俊行女妻英舒曰: "卿灼见理乱存亡之机来归于我朕甚嘉之。 联姻公族用示厚意卿其益竭心力鎭抚边境藩屛我家。" 直谢因言曰: "百济一牟山郡境接弊邑以臣归化常加侵掠民不安业。 臣愿往攻取使弊邑之民不被寇窃专务农桑益坚归化之诚。" 太祖许之。 萱闻直降怒甚囚直达金舒及其女烙断股筋。 直达死。 百济灭后罗州以 囚百济将军具道子端舒换金舒还于父母。 二十二年直以佐丞卒太祖遣使致吊赠政匡谥奉义。 以咸舒为嗣后又赠司空三重大匡。
#高丽史92卷-列传5-朴英规-000
朴英规。
#高丽史92卷-列传5-朴英规-001
○朴英规升州人娶甄萱女为萱将军。 及神剑为逆萱来投。 英规密语其妻曰: "大王勤劳四十余年功业垂成一旦以家人之祸失地投于高丽。 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若舍吾君以事贼子则何颜以见天下之义士乎。 闻高丽王公仁厚勤俭以得民心殆天启也。 必为三韩之主 致书以安慰我王兼致殷懃于王公以图将来之福乎 " 其妻曰: "子之言是吾意也。" 太祖十九年二月英规遂遣人归款且曰: "若举义兵请为内应以迎王师。" 太祖大喜厚赐其使令归报英规曰: "若蒙君惠道路无梗则先谒将军。 升堂拜夫人兄事而 尊之必终有以厚报之。 天地鬼神悉闻此言。" 九月太祖讨神剑灭百济谓英规曰: "自萱失国远来其臣子无一人慰籍者。 独卿夫妇千里嗣音以致诚意兼归款于寡人义不可忘。" 授以佐丞赐田千顷以驿马三十五匹迎致家人官其二子。 英规后官至三重大匡。
列传卷第五。
#高丽史93卷-列传6-00-000
列传卷第六。 高丽史九十三。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93卷-列传6-徐弼-000
徐弼。
#高丽史93卷-列传6-徐弼-001
○徐弼利川人性通敏。 始以刀笔进累官至大匡内议令。 光宗赐宰臣王咸敏皇甫光谦及弼金酒器弼独不受曰: "臣谬居宰辅已 宠恩又赐金器愈惧踰分且服用明等衰奢俭关理乱。 臣用金器君将何用 " 光宗曰: "卿能不以宝为宝予当以卿言为宝。" 弼尝进见曰: "愿上莫赏无功无忘有功。" 光宗 然。 翼日遣近臣问有功无功者为谁对曰: "有功者元甫式会是也无功者若辈是也其以此奏。" 时光宗厚待投化汉人择取臣僚第宅及女与之。 一日弼奏曰: "臣居第稍宽愿以献焉。" 光宗问其故对曰: "今投化人择官而仕择屋而处世臣故家反多失所。 臣愚诚为子孙计。 宰相居第非其有也及臣之存请取之。 臣以禄俸之余更营小第。 庶无后悔。" 光宗怒。 然卒感悟不复夺臣僚第宅。 又内廐马死光宗欲罪主者弼引孔子不问马之说争之主者得免。 其 如此。 十六年卒年六十五。 谥贞敏累赠三重大匡太师内史令后配享光宗庙庭。 子廉熙英熙自有传。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承老-000
崔承老[*(崔)齐颜]。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承老-001
○崔承老庆州人父殷含仕新罗至元甫。 久无嗣祷而生承老。 性聪敏好学善属文。 年十二太祖召见使读论语甚嘉之赐 盆命隶元凤省学生赐鞍马例食二十硕。 自是委以文柄。 成宗元年为正匡行选官御事上柱国。 时王求言承老上书曰: "臣生长草野性 愚暗且无学术幸値明时久 近职累窃殊荣虽微长策可以匡时犹有片心期于报国。 窃见开元史臣吴兢撰进贞观政要欲劝玄宗勤修*大宗{太宗}之政盖以事体相近不出一家而其政休明可为师范也。 臣伏见太祖之创业垂统所谓祖有功也诸宗之嗣位守成所谓宗有德也。 祖旣有国有家以启子孙之福庆宗乃或兴或废未免一时之过愆所以然者政有理荒事有善恶多不愼终如始至于危乱是诚可痛也。 自我太祖开国以来臣所及知者皆诵在臣心。 令谨录五朝政化善恶之*迹可鉴可戒者条奏以闻。 伏审我太祖神圣大王之御极也时当百六运 一千。 当初 乱夷凶天生前主而假手在后膺图受命人知圣德以归心。 于是値金 自灭之期乘丙鹿再兴之运不离乡井便作阙庭。 定辽浿之惊波得秦韩之旧地十有九载统一 瀛可谓功莫高矣德莫大焉。 若契丹者与我连境宜先修好而彼又遣使求和我乃絶其交聘者。 以彼国尝与渤海连和忽生疑贰不顾旧盟一朝殄灭故太祖以为无道之甚不足与交。 所献骆驼亦皆 而不畜其深策远计防患乎未然保邦于未危者有如此也。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承老-002
渤海旣为丹兵所破其世子大光显等以我国家举义而兴领其余众数万户日夜倍道来 。 太祖悯念尤深迎待甚厚至赐姓名又附之宗籍使奉其本国祖先之 祀其文武 佐以下亦皆优沾爵命。 其急于存亡继絶而能使远人来服者又如此也。 百济甄萱凶悖好乱杀主虐民。 太祖闻之不遑寝食行师讨罪卒成匡复其不忘旧主定倾扶危者又如此也。 自新罗之季至我国初西北边民每被女眞蕃骑往来侵盗太祖断自宸衷遣一良将鎭之不劳寸刃反令蕃众来归自是塞外尘淸边境无虞。 其知人善任柔远能迩者又如此也。 新罗君臣以运尽数穷自求归化让至再三然后许之东自溟州至兴礼府其*闲百十余城莫不怀于有仁应时来服。 其能以礼让而人无不服者又如此也。 唯南平百济不得已而用兵。 凡大兴师前后数次然旌麾之下戎马之前或有临阵投降或有望风 伏。 虽交锋刃不欲杀伤可谓仁者无敌也。 及甄萱积恶数十余年然后终为逆 所囚逃 于我而请兵诛逆。 *大祖{太祖}闻之厚礼迎致及其殒没亦优赙赠。 其道贯幽明义周存没者又如此也。 平百济车驾入城哀恤穷民厚加慰谕下令诸军秋毫无犯。 且南北久分新旧又别太祖抚之如一终始不 。 其含弘宽简又如此也。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承老-003
自成一统以来勤政八年事大以礼交邻以道居安无逸接下思恭。 贵道德崇节俭卑宫室而期于粗庇风雨恶衣服而取其但御寒暑。 好贤乐善舍己从人。 恭俭礼让之心发于天性 生长民*闲备尝艰险众人情伪无不具知万事安危亦能先见。 所以赏罚不失其时邪正不同其路知其劝惩之道得帝王之体者又如此也。 加以知人不失其才御下必得其力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尊释敎重儒术为君之令德斯备有国之嘉猷可遵。 但以创业之初致平日浅宗庙社稷且未光崇礼乐文物犹多阙乏凡百官司之品式及诸内外之规仪未及修定忽遗弓剑盖国人之不幸寔天道之难谌深可惜也。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承老-004
惠宗久在东宫累经监抚尊礼师傅善接宾僚。 由是令名闻于朝野及初卽位众举欣然。 时有人 定宗兄弟谓有异图惠宗闻而不* 亦无所问。 恩遇愈 待之如初故人皆服其大度。 旣而不修德政过惜身命左右前后常以甲士相随盖为疑人太甚大失为君之体加以偏赏将士恩泽不均。 故内外怨嗟人心 贰。 又卽位踰年便致沈 床枕之*闲淹延岁月。 于是朝臣贤士不获近前乡里小人常居卧内厥疾弥笃嗔 日增。 三年之*闲民不见德至于晏驾之日粗得免其横祸可不痛哉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承老-005
定宗在藩邸时早有令闻。 及惠宗寝疾弥留宰臣王规等潜有所图窥 王室。 定宗先认之密与西都忠义之将定计而为备。 及内难将作卫兵大至故奸计不成群凶受诛。 虽由天命亦在人谋岂不伟欤 自定宗至今三十有八年其*闲洪祚之不絶亦定宗之力也。 定宗旣以连枝得继夙夜孜孜锐情求理。 或燃烛而引见朝士或 食而听断万机。 故卽位之初人皆相庆。 及乎误信图谶决议迁都。 又天性刚毅固执不移暴征作役劳动人夫。 虽上虑为然乃群情不服。 怨 由是而兴 应速于影响未及西迁永辞南面诚可痛也。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承老-006
光宗以英奇之表岐 之姿偏承太祖之眷怜亲受定宗之顾命 原袭庆凤 传华礼有加于接下鉴不失于知人。 不阿亲贵而常抑豪强无 贱而惠鲜鳏寡。 自卽位之年至于八载政敎淸平刑赏不滥。 及双冀见用以来崇重文士恩礼过 。 由是非才滥进不次骤迁未浃岁时便为卿相或连宵引见或继日延容。 以此图欢怠于政事军国要务壅塞不通酒食 游联 靡絶。 于是南北庸人竞愿依投不论其有智有才皆接以殊恩殊礼。 所以后生争进旧德渐衰。 虽重华风不取华之令典虽礼华士不得华之贤才。 于百姓则益消膏血之资于四方则剩得浮虚之誉。 因此不复忧勤庶政而接见宾僚故猜忌日深都兪日阻时政得失无敢言者加以酷信佛事过重法门常行之斋设旣多别愿之焚修不少。 专求福寿但作祷祈穷有涯之财力造无限之因缘自轻至尊好作小善。 又于出入宴游莫不穷奢极侈以其目前无事将谓法力使然凡所作为不欲悛改。 宫室必踰于制度服食须极于珍纤。 土木之功不以时伎巧之作无休日。 略计常时一岁之费足为太祖十年之费。 又及末年多杀无辜。 臣愚以为若使光宗恒思恭俭节用勤政如初岂其禄命不永 得享年五十而已哉 其不克终诚为可惜也。 自庚申至乙亥十六年*闲奸凶竞进谗毁大兴君子无所容小人得其志遂至子逆父母奴论其主上下离心君臣解体。 旧臣宿将相次诛夷骨肉亲姻亦皆 灭。 而 惠宗之克全兄弟定宗之能保邦家若论恩义可谓重也两朝皆唯有一子亦不使保其性命非但不报其德亦复深结其寃。 又至末年于己一子亦生疑忌。 故景宗方在东宫每不自安幸而得嗣其位。 嗟乎何其善于前而早得令名不善于后乃至斯乎深可痛也。
#高丽史93卷-列传6-崔承老-007
景宗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门外之事不曾见知但以天性聪明当其光考末年能免悔尤得嗣天位。 及其嗣位焚积年谗毁之书放累岁无辜之狱寃愤悉除朝野称庆。 但以不 政体专任权豪害及宗亲。 咎征先见后虽觉悟责无所归。 自此邪正不分赏刑不一。 未及于理复倦于勤遂至色荒喜观乡乐继以博奕终日无厌。 左右唯中官内 而已。 由是君子之言无自而入小人之语有时而从。 亦早有美名而晩无令德所谓: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忠臣义士谁不痛之 此乃圣上亲所见知者也。 然景宗亦有足称美者焉。 盖其当初 疾未及危笃遂于卧内引见圣上执手与言付嘱军国不唯社稷之福亦是人民之幸也。 唯惠景二宗嗣位皆自春宫人无异望至于兄弟之*闲非有分明付托则争端必起。 惠宗两年寝疾而终有子曰兴化郞君而年少又不能嘱后事于诸弟。 定宗自被群臣翊戴以纂大业临终亦早传位于光宗以安宗社。 定景二宗之遗命可谓明矣。 又曾见惠定光三宗相继之初百事未宁之际两京文武半已杀伤。 属光宗末年世乱谗兴凡系刑章多是非辜历世勋臣宿将皆未免诛锄而尽及景宗践祚旧臣之存者四十余人耳其时亦有人遇害众多皆是后生谗贼诚不足惜。 唯天安鎭州二郞君本皇家之枝叶也光宗犹自宽容竟不置之于法至景宗朝足为藩屛却被权臣之贼害没为地下之寃魂在于宗盟宁不痛惜 先朝不保永年多因此祸后世可以为鉴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