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书云观-001

○书云观掌天文历数测候刻漏之事。 国初分为太卜监太史局。 太卜监有监少监四官正丞卜博士卜正。 太史局有令丞灵台郞保章正 壶正司辰司历监候。 显宗十四年改太卜监为司天台。 文宗定: 司天台判事秩正三品; 监一人从三品; 少监二人从四品; 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各一人从五品; 丞二人从六品; 注簿二人从七品; 卜正一人卜博士一人 从九品。 太史局判事一人知局事一人令一人从五品; 丞一人从七品; 灵台郞二人正八品; 保章正一人 壶正二人 从八品; 司辰二人正九品; 司历二人监候二人 从九品。 睿宗十一年改司天台为监。 忠烈王元年改司天监为观候署后复改司天监。 三十四年忠宣倂太史局为书云观删定员吏置: 提点一人兼官正三品; 令一人正三品; 正一人从三品; 副正一人从四品; 丞一人从五品; 注簿二人从六品; 掌漏二人从七品; 视日三人正八品; 司历三人从八品; 监候三人正九品; 司辰二人从九品。 后罢提点改令为判事余 仍旧。 恭愍王五年复改司天监判事以下 复文宗旧制但加置卜助敎从九品又别立太史局令以下品秩亦复文宗旧制。 十一年复倂司天太史为书云观改定员吏: 判事正三品; 正从三品; 副正从四品; 丞从五品; 注簿从六品; 掌漏从七品; 视日正八品; 司历从八品; 监候正九品; 司辰从九品。 十八年复分为司天监太史局员吏品秩用五年官制。 二十一年复倂为书云观用十一年官制。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典医寺-001

○典医寺掌医药疗治之事。 穆宗朝有太医监监少监丞博士医正。 文宗定: 判事秩从三品; 监一人正四品; 少监二人从五品; 博士二人丞二人 从八品; 医正二人助敎一人呪 博士一人 从九品; 医针史一人注药二人药童二人呪 师二人呪 工二人。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司医署改定员吏置: 提点二人兼官正三品; 令一人正三品; 正一人从三品; 副正一人从四品; 丞一人从五品; 郞一人从六品; 直长一人从七品; 博士二人从八品; 检药二人正九品; 助敎二人从九品。 后改典医寺罢提点改令为判事郞为注簿。 恭愍王五年复称*大医监改正为监副正为少监革检药。 十一年复称典医寺改监为正少监为副正复置检药。 十八年复称*大医监又改正副正为监少监。 二十一年复称典医寺仍改为正副正。
#高丽史76卷-志30-百官1-通文馆-001

○通文馆忠烈王二年始置之令禁内学官等 外年未四十者习汉语。[禁内学官秘书史馆翰林宝文阁御书同文院也幷式目都兵马迎送谓之禁内九官。] 时舌人多起微贱传语之*闲多不以实怀奸济私 文学事金坵建议置之。 后置司译院以掌译语。
志卷第三十。




#高丽史77卷-志31-00-00-000

志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七十七。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00-000

百官二。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寝园署-001

○寝园署掌守卫宗庙。 文宗定: *大庙署令一人秩从五品; 丞二人正七品。 神宗五年升令为 秩。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为寝园署属典仪寺令降正七品丞省一人降正八品后又降令从七品丞从八品。 恭愍王五年复改*大庙署复升令正五品丞从七品加置注簿从八品。 十一年复改寝园署员吏如故。 十八年复改*大庙署二十一年复改寝园署。 吏属文宗置史四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诸陵署-001

○诸陵署掌守护山陵。 穆宗朝有诸陵署令丞。 文宗定: 令一人秩从五品; 丞二人从七品。 神宗五年升令为 秩。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为典仪寺所辖。 恭愍王五年只置丞仍从七品。 十一年复置令从五品丞仍旧。 吏属文宗置史六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司 署-001

○司 署掌供酒醴。 文宗定: 良 署令二人秩正八品; 丞二人正九品。 后改为掌醴署。 肃宗三年复为良 署忠烈王五年罢宣送酒色倂于本署加置 上 外别监各一人。 三十四年忠宣改为司 署置: 提点三人兼官正五品; 令仍二人其一兼官升正五品; 丞仍二人其一兼官升正六品。 加置: 直长一人正七品; 副直长一人正八品。 后罢提点降令正六品丞正九品直长副直长如故。 恭愍王五年复改良 署又升令正五品丞正六品。 十一年复改司 署员吏如故。 十八年复改良 署二十一年复改司 署。 吏属文宗置史六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司膳署-001

○司膳署掌供膳羞。 穆宗朝有尙食局奉御直长食医。 文宗定: 奉御一人秩正六品; 直长二人正七品; 食医二人正九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司膳署以御厨别厨迎送倂焉置: 提点一人兼官正五品; 令三人其一兼官正五品; 丞三人其一兼官正六品; 直长三人正七品; 副直长三人正八品。 后罢提点丞副直长降令为正六品复置食医正九品。 恭愍王五年复改尙食局改令为奉御直长食医如故。 十一年复改司膳署改奉御为令。 十八年复改尙食局复称奉御。 二十一年复改司膳署又复称令。 吏属文宗置书令史四人记官二人 士一人杂路八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奉医署-001

○奉医署掌和御药。 穆宗朝有尙药局奉御侍御医直长医佐。 文宗定: 奉御一人秩正六品; 侍医二人从六品; 直长二人正七品; 医佐二人正九品; 医针史二人药童二人。 忠宣王二年改掌医署后改奉医署置: 令正六品; 直长正七品; 医佐正九品。 恭愍王五年改尙医局改令为奉御直长医佐如故。 十一年复改奉医署改奉御为令。 十八年复改尙医局又改称奉御。 二十一年复改奉医署仍改为令。 恭让王三年倂于典医寺。 吏属文宗置书令史二人 士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掌服署-001

○掌服署掌供御衣。 穆宗朝有尙衣局奉御直长。 文宗定: 奉御一人秩正六品; 直长一人正七品。 忠宣王二年改掌服署改奉御为令直长如故。 恭愍王五年复改尙衣局改令为奉御。 十一年复改掌服署改称令。 十八年复改尙衣局又称奉御。 二十一年复改掌服署又称令。 恭让王三年倂于工曹。 吏属文宗置书令史四人记官二人注衣一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司设署-001

○司设署掌供铺设。 穆宗朝有尙舍局奉御直长。 文宗定: 奉御一人秩正六品; 直长二人正七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司设署置: 提点一人兼官正五品; 令二人亦正五品; 丞二人正六品; 直长二人正七品; 副直长二人正八品。 后罢提点降令正六品丞正九品罢副直长。 恭愍王五年改尙舍署改令为奉御直长丞如故。 十一年复改司设署又改奉御为令罢丞。 十八年复改尙舍署又改令为奉御复置丞。 二十一年复改司设署仍改为令。 吏属文宗置书令史四人记官二人幕士四十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奉车署-001

○奉车署掌内廐。 穆宗朝有尙乘局奉御直长。 文宗定: 奉御一人正六品; 直长二人正七品。 忠宣王二年改奉车署以奉御为令。 恭愍王五年复改尙乘局以令为奉御。 十一年复改奉车署又改奉御为令。 十八年复改尙乘局又改称奉御。 二十一年复改奉车署又改为令。 恭让王三年倂于重房。 吏属文宗置书令史四人承旨五十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供造署-001

○供造署掌御用器玩。 穆宗朝有中尙署令。 文宗定: 令一人秩正六品; 丞二人正八品。 忠宣王二年改供造署。 恭愍王五年复改中尙署以令为奉御。 十一年复改供造署以奉御为令。 十八年复改中尙署令丞如故。 二十一年复改供造署。 吏属文宗置史六人记官二人 士一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京市署-001

○京市署掌勾检市廛。 穆宗朝有京市署令。 文宗定: 令一人秩正七品; 丞二人正八品。 忠烈王二十四年忠宣升令权 。 三十四年忠宣增丞为三人。 恭愍王五年降丞从八品。 吏属文宗置史三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膳官署-001

○膳官署掌祀宴馔膳。 穆宗朝有大官署令。 文宗定: 令二人秩从七品; 丞四人从八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为膳官署属司膳署员额品秩仍旧。 恭愍王五年复改大官署。 十一年复改膳官署。 十八年复改大官署。 二十二年复改膳官署。 吏属文宗置史六人记官二人 士一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掌冶署-001

○掌冶署掌镕冶之事。 文宗定: 令二人秩从七品; 丞二人正八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罢掌冶署置营造局: 使从五品; 副使从六品; 直长从七品。 忠宣王二年罢营造局复置: 掌冶署令从七品; 丞从八品。 恭让王三年。 倂于工曹。 吏属文宗置史四人记官二人 士一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都校署-001

○都校署掌工作之事。 文宗定: 令二人秩从八品; 丞四人正九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罢都校署置杂作局: 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直长从七品。 忠宣王二年罢杂作局复置都校署: 令正八品; 丞正九品。 恭愍王五年降令从八品恭让王三年倂于缮工寺。 吏属文宗置监作四人书令史四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典乐署-001

○典乐署掌敎阅声律。 穆宗朝有*大乐署令。 文宗定: 令一人秩从七品; 丞二人从八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为典乐署属紫云坊改定员吏置: 令二人正七品; 长二人从七品; 丞二人史二人 从八品; 直长二人从九品。[紫云坊亦是年置有: 提点一人正五品; 使一人正五品; 副使二人正六品; 判官二人正七品。 寻罢之。] 后降令从七品罢长升直长从七品加置副直长从九品。 恭愍王五年复改*大乐署令仍从七品复置长亦从七品史丞仍从八品直长复降从九品罢副直长。 十一年复改典乐署员秩 仍十八年复改*大乐署二十一年复改典乐署。 恭让王三年别置雅乐署习宗庙乐歌。 吏属文宗置史六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内园署-001

○内园署掌诸园苑。 文宗置: 令二人秩从七品; 丞二人从八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为司膳署所辖增丞为四人。 吏属文宗置史四人记官二人 士一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供驿署-001

○供驿署掌诸道程驿。 文宗定: 令二人秩从七品; 丞二人从八品。 恭让王二年司宪府启: "供驿署主铺马起发而每于私所开印移文人轻职要请托易行驿马日 驿卒日散愿自今令常坐公厅必据都堂公牒印给。" 吏属文宗置史四人记官二人幕士四十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典廐署-001

○典廐署掌饲杂畜。 穆宗朝有典廐署令。 文宗定: 令一人秩从七品; 丞二人从八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为典仪寺所辖。 吏属文宗置史三人记官二人 士一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掌牲署-001

○掌牲署掌荐牺牲。 文宗置: 令一人秩从八品; 丞二人正九品。 沿革未考。 吏属文宗置史三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都染署-001

○都染署掌色染。 文宗定: 令一人秩正八品; 丞二人正九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倂杂织署为织染局属缮工司置: 使二人其一兼官从五品; 副使一人从六品; 直长一人从七品。 后忠宣以织染等事阙废令内谒者监内侍伯内谒者长源亭直各二人任其事。 二年分为都染署复置: 令正八品; 丞正九品。 吏属文宗置史四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杂织署-001

○杂织署掌织 。 文宗定: 令二人。 秩正八品; 丞二人正九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倂于都染署为织染局后复置杂织署令丞如故。 吏属文宗置史四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司仪署-001

○司仪署掌赞礼。 文宗定: 令一人秩正八品; 丞二人正九品。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增令为二人降从八品丞仍二人降从九品。 吏属文宗置史四人记官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守宫署-001

○守宫署掌供帐幕。 文宗置: 令二人秩正八品; 丞二人正九品。 沿革未考。 吏属文宗置史六人记官三人幕士五十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典狱署-001

○典狱署掌狱囚。 国初始置典狱署。 成宗十四年改为大理寺有评事。 文宗复改为典狱署置: 令一人秩正八品; 丞二人正九品。 忠宣王罢恭愍王十一年复置: 令从八品; 丞从九品。 吏属文宗置史二人记官三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大仓署-001

○*大仓署穆宗元年有*大仓署令。 文宗定: 令二人秩从七品; 丞四人从八品。 沿革未考。 吏属文宗置史五人记官四人 士二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大盈署-001

○大盈署文宗定: 令一人秩从七品丞二人。 沿革未考。 吏属文宗置史三人记官二人 士一人。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 储仓-001

○ 储仓掌供上米 。 文宗时京城有左右仓以近侍为别监。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右仓为 储仓置: 使一人秩正五品; 副使一人正六品; 丞一人正七品。 恭愍王降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丞从七品增置注簿从八品。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广兴仓-001

○广兴仓掌百官禄俸。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左仓为广兴仓置: 使一人秩正五品; 副使一人正六品; 丞一人正七品。 恭愍王降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丞从七品增置注簿从八品。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料物库-001

○料物库掌御 米谷。 忠宣王二年改备用司为料物库置: 使秩从五品; 副使从六品; 注簿从八品。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义盈库-001

○义盈库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置: 使一人秩从五品; 副使一人从六品; 直长一人从七品。 恭愍王增置注簿从八品。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长兴库-001

○长兴库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以大府上库为长兴库置: 使一人秩从五品; 副使一人从六品; 直长一人从七品。 恭愍王降使从六品革副使直长置注簿从八品。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常满库-001

○常满库忠宣以大府下库为常满库置: 使一人秩从五品; 副使一人从六品; 直长一人从七品。 恭愍王降使从六品革副使直长置注簿从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