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二十一
侯馥,字世明,江阳人也。察孝廉,平西参军。元丰本此下空五字位。无阙字。他各本皆有小阙字。钱、李本阙字下更空七格。刘、《函》本更空四格。张、吴、何、王、浙、石本阙字下不空格。廖本注云:「旧空四字,校云阙。」今按元丰格补四字。〔从至巴,尚〕薨后,此下,廖本有注云:「按,薨上当有李毅二字。」顾观光校勘记遂作「李毅薨后」,并注云:「原脱李毅二字。依廖校补。」今按:下文「薨后巴郡乱」,则明指罗尚也。与上文「平西」义连。言平西,则指罗尚也。罗尚死后,巴郡乃乱,馥避地入牂柯。受王逊参军职与李毅之死无关。兹别补四字。巴郡乱,辟廖本作辟,他旧本皆作避。义通。地入?柯。各本牂柯字异,已前注。宁州刺史王逊领张、吴、何、王、浙、石本作镇。平西将军,复取为参军。逊议欲迁?柯太守谢恕为涪陵太守,出屯巴郡之把口。表馥为江阳太守,往江阳之沘元丰本作泚。刘、李本同。他各本皆作沘。源,抚恤蛮獠,【克】〔规〕旧各本作克,兹改作规。复江【陵】〔阳,〕元丰本作阳,是。廖及他各本皆作陵,谬。说详注释。【请】〔清〕廖本注云:「当作清。」兹径改。通长江。雄征东大将军李恭已在江阳。馥元丰本无馥字,他各本并有。招降夷獠,修缮舟舰,为进取调。张、吴、何、王、浙、石本作计,与《何攀传》同。预白逊请军,移恕俱出涪陵,「不能自前」。四字,请军乃移文中语也。恭举众攻馥。众寡不敌,为恭所破【获】。获字旧有,当衍。生虏馥,送雄。雄下廷尉责。此下廖本注云:「当有脱。」今按,但当断句。下省馥字也。曰:「事君,有死无贰,其次,破家与此与字动词,非介词。国。今纵不死,又无益国,灰没其分。守心而已,无他【愿】〔顾〕元丰与廖、浙本作愿,钱、张、刘、吴、何、函、王本作顾。李本作硕。石印本空位。当作顾。望。」雄必欲屈之,使馥同郡人张迎晓元丰与廖本此下无喻字。他各本有〔喻〕之。馥怒骂迎曰:」【吾】〔卿〕于文,当作卿。等国亡不能存,大难不能死,低眉海内,何面目相见也。且王宁州,治乱才也,以吾有桑梓之耻,故远上尚书,遣吾讨贼。受命之日,实忘刘本作亡。寝食。但裁船未辨,请军未至,牵揣不及,为他所先。当灭身陨碎,以谢不及,冀上不负日月,下不愧王侯。指逊。吾岂苟生,如卿儿女之人乎?」迎还白雄。雄义而赦之。时雄众寇所获犍为太守建宁魏纪,汉国太守梓潼文【●】〔琰〕,廖本有讳阙笔,他各本无。巴郡太守巴西黄龛,涪陵太守巴西赵弼,永昌谢俊,?柯文猛,皆区区稽颡,无如馥者。数年卒。
二十二
譔元丰、《函海》本作赞。曰:文王多士,才不同用。孔门七十,科此下,张、吴、何、王、浙、石本有「行相」二字。张本「科行相揆」四字作双行小字。吴、何诸本皆大字。元丰、钱、刘、李、《
函》、廖本并无。廖本注云:「旧阙二字。」盖所据季振宜家本科下有二空位也。顾观光校勘记作「科行相揆」,又复注云:「宋本行相二字空格。此以意补,不可从。」今按,何义门过录之元丰本,原无二字。自张佳胤始疑其脱并补二字。廖本虽斥张补为非,而仍疑有脱。皆谬。揆百行。殊涂贵于一致。兹依宋椠旧文句读。说在注释。若斯诸子,或挺珪璋之质,或苞旧各本作苞。干隆翻刻何允中本作抱。顾观光「校勘记」亦作抱。瑚琏之器,或耽儒墨之业,或韬王佐之略,潜则泥蟠,跃则龙飞,挥翮扬芳,流光遐纪,实西土之珍彦,圣晋之多士也;徒以生处限外,服膺日浅,负荷荣显,未充其能;假使植干华宇,振条神区,德行自有长短。然三赵、两李、张、何之轨,其有及之者乎?谯登、侯馥,忠规奋烈,美志不遂,哀哉!
【五公】各本皆有此下三行。此二字,元丰、张、吴、何、王、浙、石本顶格。钱写本低三格。刘、李、《函》本低四格。石本三行并为一行。【司空何武 司空赵戒 太尉赵谦 司徒赵温司空张皓】元丰、钱、刘、李本作浩。他各本作皓。以上二十二字,各旧本皆有。在此,不伦不类。盖晋宋以后传钞者利用卷末空地摘诸前传以备忘。非《常志》固有。常氏自造《目录》,作「公七人」,非五公也。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原附士女目录一卷
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目录
(吴本无末二字。何、王、石本作《序志》。在前。)
常道将集
(张、吴本无此行。何、王、石本为《序志》之次行。作「晋常璩着」。)
一
高尚,逸民【严】〔庄〕刘、李本作庄,他各本作严。遵,字君平。元丰本字与县贯间空格,皆大字。下同。(成都人也。)元丰本末四字单行小字。钱、刘、李本同。张、吴、何、王、廖、石本作双行小字。兹进为大字,并加圆括弧以示区别。下同。张、吴、何、李、王、浙、石本无也字。
高尚,逸民林闾,字公《函海》注云:「翁字之误。」孺。(临邛廖本作邛,他本作邛。人。杨《函海》、王、石本作扬,他各本作杨。雄师之。见《方言》。)
德行,治中从事李弘,字仲元。(成都人也。)张、刘、吴、何、李、王本无也字。元丰、钱、《函》、廖本有。此下各也字同。
德行,给事黄门侍郎杨《函》、王、石本作扬。下同。雄,字子云。(成都人也。)雄《自序》云「郫人」。
【文学】,二字,各旧本有,然当衍。神童杨乌。(雄子也。七岁预父《玄》文,九岁卒。)雄字以下,钱本写作单行小字。
文学,吴、何、王、石本无此二字,下二目同。侍中元丰本作郎,他各本作中。扬元丰与《函海》本作杨。州刺史张宽,字叔文。(
成都人。始受文翁遣,东受《七经》,还以教授者。)
文学,中郎将司马相如,字长卿。(成都人也。)
文学,谏议大夫王褒,字子渊。(资中人也。)资中属犍为郡,常氏此与《先贤赞》并列入蜀郡。旧刻各本无异。盖宣元时资中尚未划入犍为,故褒为蜀郡人也。
〔文学,〕旧各本脱品题二字。承上,当有文学二字,说在注释。尚书郎杨【壮】〔庄。〕李本依《汉书》改作庄。(成都人也。见杨子《方言》。)
美秀,中郎将何霸,钱写作霸。字翁君。(郫人也。)
执正,旧各本作政,廖本改作正。下同。大【中】旧各本有中字。兹依《汉书》本传删。司空,汜乡侯何武,字君公。(霸弟。以忠正为三公。王莽欲篡位,惮而杀之。)
□□,原脱品题,当是政事二字。颍川太守何显。(武弟也。兄弟五人,皆在《汉书》。《汉书》云:「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二人失名。武子况嗣武侯。王莽时废。)张、吴、何、王、石本,于上二十一字注文外,又有「在《武传》中」四字,他各本无。盖张佳胤加注也。
□□,原脱品题。《史》、《汉》入《佞幸传》。黄门侍郎当作上大夫。说在注释。邓通。(蜀人,当作南安人。孝文时为侍郎,《
函海》作侍中。甚有宠。)张、吴、何、王、石本于原注十二字外,更有「无传」二字。
□□,原脱品题当补「货殖」二字。卓王孙。(临邛人。见【食】《货【志】〔殖传〕》。《常志》原误。旧刻各本同。《史》、《
汉》并在《货殖传》。兹改。姑仍旧列于执正目下。)张、吴、何、王、石本更有「无传」字。
政事,左卫护军陈立,字少迁。(临邛人。《函海》本有也字,他本无。历元丰本无历字。?柯各本作字不同,已前注。巴郡、天水三郡太守,治为天下最。)
节士,太刘、李本误作人。中大夫章明,字公孺。(【新】繁人也。)元丰、钱、廖本有新字,当衍。他各本无。汉晋《地志》无新繁,只繁县。
节士,吴、何、王、石本无此二字尚书郎侯刚,元丰、钱、刘、李、《函》本作冈。字直廖本作直,他各本作宣。兹依廖本。孟。(
【新】繁人也。)顾观光校勘记云:「俗本删首二字。直误宣。」今按:吴、何、王、石本凡品题字同上目文者皆删省。宋明本俱作宣孟。
节士,尚书郎王嘉,字公卿。(江原人也。)
节士,美阳令王皓,字子离。(江原人也。)
右十九人张、吴、何、王、浙、石本作二十人。但仍只十九目。在前汉。
(其侍郎田仪、杨【德】〔得〕元丰、钱、《函》、廖本作德。他各本及《蜀志总序》与《史》、《汉》之《司马相如传》皆作得。意,无善事在中也。)
知士,知读如智。博士罗衍,字伯纪。(成都人也。)
德政,益州太守王阜,字世公。(成都人也。)
□□,当承上为德政二字。长沙太守任循,字伯度。(成都人也。少失父。后为长沙,父流离远屈长沙,为郡五官。父母识知。是事在精通也。)张、吴、何、王、石本更有「无传」二字。
公亮,大司农、司隶校尉任昉,字文始。(循子也。)
□□,当承上有公亮字。徐州刺史任恺,字文悌。(昉弟也。)张、吴、何、王、石本更有「无传」。
文学,校书郎杨终,字子山。(成都人也。)元丰本无此目。钱、刘、李本同。张、吴、何、《函》、王、浙、石本有此目,列张霸后。张本有文学字。他本无。兹依廖本。
文学,侍中、【汉】五更张霸,字伯饶。谥曰文父。(成都人也。)
□□,聘士张楷,字公超。(文父子也。)张、吴、何、王、石本作「文公子,无传」五字。双行小字。下四目亦有「无传」二字。不更注。
□□,聘士张光超,旧刻各本皆此三字名。盖失其名,用其字。(公超弟也。)
□□,尚书张陵,字处冲。(公超子也。自陵之后,世有大官。)
义士,赵定。(成都人。以延仁赴义、济穷恤乏为业。)
保贵,太尉、司徒、司空、特进、厨亭文侯赵戒,字志伯。(定子。)各本皆无也字。
文学,国师、太常、〔袭厨亭侯〕依《后汉书》本传补。赵典,字仲经。(戒第二子也。)
忠亮,太尉、司徒、郫【惠】〔忠〕侯《先贤志》与《后汉书》本作「忠侯」。赵谦,字彦信。(戒孙也。其子孙袭厨元丰及张、吴、何、王、浙、石本作爵。亭侯,不显。)
道德,司徒、司空、〔江南亭侯〕依《先贤志》及《后汉书》本传补。赵温,字子柔。(谦弟。自是后,世有二千石。)
义烈,侍中、长水校尉常洽,字茂尼。(江原元丰本作源。人也。见《赵温传》。)
道德,侍御史常翊,字孟元。(江原元丰本作源。人。在赵太尉公《耆旧传》。)
述作,谒者仆射何英,字叔俊。(郫人也。作《汉德春秋》。)
经治,犍为属国何汶,字景由。张、吴、何、王、浙、石本由作田。(英孙也。)
高士,杨由,字哀侯。(成都人也。见《后汉?方术传》。)
笃爱,高士侯祈,张、吴、何、王、浙、石本作祚,顾槐三校云:「当作祈。」字升伯。(繁人。各本此目不作新繁。文父杨序刘、李本作厚。弟子。)张、吴、何、王、石本更有「无传」二字。
笃爱,吴、何、王、石本无此二字。博士杨班,元丰、钱、刘、李、《函》本作。张、吴、何、王、廖、石本作班。《函海》注云:「惠校改班。」字仲桓。(成都人也。廖本有也字。他各本无。何苌弟子。)
〔笃爱,〕原脱品题,当是承上省。兹补。公府辟士罗衡,字仲伯。(郫人。亦苌弟子也。)张、吴、何、王、石本有「无传」二字 。
至孝,孝廉禽坚,字孟由。(成都人也。)
推贤,美阳令柳宗,字伯骞。(成都人也。)
求次方。王仲曾。张叔辽。殷知孙。此四人,元丰本与钱本相互间空一格,共一行。张、刘、李、《函》本亦为一行,相互间空二格。廖同他各本各顶格为一目(石印本《目录》一律空一格连写)。(
并蜀人,伯鶱所拔,皆至钱、刘、李、《函》、张、吴、何、王、浙、石各本皆作致。兹依廖本。郡守,失其官名。)
匡正,治中从事张充,字伯春。(江原人也。)
匡正,司空辟士李●,张、吴、何、王、浙、石本作几。古今字。字孟元。(江原人也。)
猛略,部从事杨竦,字子恭。(成都人也。子统,为二千石,失其官。)今考得其为蜀郡西部都尉,有残碑在芦山县。
守宪,〔治中从事〕依蜀郡士女赞注文补。陈湛,字子伯。(成都人也。)
节士,仲【●】〔昱〕廖本误,据刘本等改。(成都人也。)
高士,王广。(皓子也。父为公孙述所聘,自刎。广逃匿。述破后,郡及州命、察举,皆不往。曰:「吾不能复元丰本作报。仇,元丰与廖本作仇,钱、刘、李、《函》本作辨。张、吴、何、王、浙、石本作雠。敢元丰本作取。当世荣利元丰、钱、刘、李、《函》、廖本作利。张、吴、何、王、浙、石本作科。顾观光云:「俗本利误科。」也〔耶?」〕刘、李本作耶,他各本作也。于此,也字亦当读如耶。张、吴、何、王、石本又有「无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