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



  〔庞〕雄,此条据《舆地纪胜?渠州人物》引《华阳国志》。原作「都亭侯雄」四字领起。与下文重复,又脱其姓,显为转引时改。兹改还为庞雄二字。字宣孟,宕渠人也。始讨荆扬乱贼,有功。永初三年,南单于【擅】〔檀〕依《后汉书?南匈奴传》改。与乌丸反。【杀】〔遣〕依《后汉书?梁慬传》改。辽东太守耿夔,【遣】〔与〕依《梁慬传》改。雄讨之。大破〔降〕依《范书》补。单于。迁大鸿胪,封都亭侯。此亦当是由《渠州图经》转引,迭经删节,且多误讹。兹仅改其讹字,仍引《范史》为之补注如下:《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三年「秋七月,海贼张伯路等寇略沿海九郡。遣侍御史庞雄督州郡兵讨破之。」又《法雄传》:「永初三年,海贼张伯路等三千余人,冠赤帻,服绛衣,寇滨海九郡,杀二千石、令、长。初遣侍御史庞雄督州郡兵击之。伯路等乞降。寻复屯聚。……党众浸盛。」经法雄再讨,平之。此《常志》「始讨荆扬乱贼有功」句注脚也。其时庞雄已作侍御史矣。又《南匈奴传》:「万氏尸逐鞮单于檀,永元十年立。……永初三年夏,汉人韩琮随南单于入朝。既还,说南单于云:关东水潦,人民饥饿死尽,可击也。单于信其言,遂起兵反叛。……冬,遣行车骑将军何熙、副中郎将庞雄击之。……单于见诸军并进,大恐怖。顾让韩琮曰:汝言汉人死尽,今是何等人也。乃遣使乞降。许之。单于脱帽徒跣,对庞雄等拜,陈道死罪。于是赦之,待遇如初。」又《梁慬传》云:「三年冬,南单于与乌桓大人俱反。以大司农何熙行车骑将军事,中郎将庞雄为副,将羽林五校营士,及发移边郡兵二万余人;又辽东太守耿夔率将鲜卑种众,共击之。诏慬行度辽将军事。庞雄与耿夔共击匈奴奥鞬日逐王,破之。单于乃自将围中郎将耿种于美稷。连战数月,攻之转急。种移檄求救。明年正月,慬将八千余人驰往赴之。……三月,何熙军到五原曼柏,暴疾,不能进。遣庞雄与慬及耿种步骑万六千人攻虎泽。连营稍前。单于怖,遣左奥鞬日逐王诣慬乞降。慬乃大陈兵受之。单于脱帽徒跣,面缚稽颡,纳质。……庞雄还为大鸿胪。雄,巴郡人,有勇略,称为名将。」此《
常志》「破降单于」句注脚也。时为永初四年,雄已为中郎将,行副车骑将军事。故还拜大鸿胪。位在梁慬上,而《范史》附《慬传》者。《东观记》未为雄列传,《范史》盖取《常志》文,以附《慬传》。其「有勇略,称为名将」等句,疑皆《常志》原文,为《渠州图经》所删者。再,耿夔,《范史》卷四十六有传。谓其永初五年,以云中太守代梁慬为度辽将军。元初元年免。建光元年复代邓遵为度辽将军,见《南匈奴传》,与其本传符合。则永初三年为辽东太守时未为叛胡所杀。相反,乃为与庞雄共讨匈奴有功者。则原引文之杀字,为遣;遣字为与之讹无疑。兹并改正。度辽将军,东北镇胡方面官。


  冯绲,此条据《舆地纪胜》引《华阳国志》文。《常志》今本无此文。故知是所阙赞注。字鸿卿,宕渠人也。父焕,安帝时为幽州刺史。有〔怨者〕依《后汉书?绲传》补。诈作诏书赐父死。父欲自杀。绲察书非御墨,劝父自上。果无其事。〔由是知名。〕依《绲传》补。……延熹五年,武陵蛮反,荆州骇扰。拜绲车骑将军,将十余万人往〔讨〕,斩首四千,获生口十万。《绲传》作:「受降十余万人。」自是之后,不复逆命。此亦迭经转引删节之文也。参看《目录》2章之注〔二十〕。又《纪胜?渠州人物》,此条上有「冯焕,宕渠人。冯绲之父也」十字。不云引《华阳国志》。可知《常志》无《冯焕赞注》。仅于《绲赞》称其辨识诈伪,注详其事,因以及焕。《后汉书?绲传》首段亦着此事,盖即依仿常氏此注。「由是知名」句,说明冯绲一生事业自此发端。不可删省。故特补出。


  陈禅,此条据《御览》卷四百二十八(《人事部》六十九,正直下)引《华阳国志》文补。与《巴志》文不同。当出《赞注》。字纪山,安汉人也。拜谏议大夫。《巴志》作「陈纪山为司隶校尉」云云。举其卒时官也。此作谏议大夫。与《范史?禅传》合。西域献幻伎,《巴志》作「西虏献眩」。《范史?禅传》作:「西南夷掸国王献乐及幻人。」天子与公卿观之。禅独伏不视。……此下当有被议谴及历官至司隶校尉文。


  〔杨仁。〕《后汉书》有传。《常志》当有赞注。旧佚。参看《
目录》2章之注〔二六〕。


  〔龚调。〕「龚升侯」着于《巴志》。当有赞。旧佚。其行事亦别无考见。


  〔赵晏。〕《目录》品题「忠贞」,必当有赞注传其行事。旧佚,今无可考。


  〔李颙。〕着称于《南中志》。必当有赞。旧佚。参看《目录》2章之注〔二八〕。


  〔然温。〕常氏既得《巴耆旧传》,即当能详温之行事,有赞注。祇旧佚之耳。


  张翕,此条据《御览》卷二百六十二(《职官部》六十,太守)引《华阳国志》文。参用《北堂书钞》引文校补。咸丰中,金山顾观光辑得任文公、徐诵、谯隆、陈禅、郝伯都与此六条。并为此帙所据。光绪中会稽陶浚宣亦辑得张翕一条,补刻在李氏悔过斋补刻题襟馆本后,误题为「《太平御览》卷六十引《华阳国志》。」兹用《御览》文,而以诸家异文订之。字子阳,《目录》作「字叔阳」。巴郡〔
安汉〕依《目录》及《后汉书?邛都夷传》文补。人。为【平】阴〔
平〕原引误倒作平阴。兹改正。郡守,陶引本无守字。顾作「阴平郡守」,注云:「《御览》阴平二字倒。依《书钞》三八。」布衣蔬食,俭以化民。自乘二马之官。久之,一马死,一马病。翕曰:「吾将步行《北堂书钞》引作还。矣。」〔迁越嶲太守。〕《御览》原无此句。顾观光依《书钞》卷七十五补。当有。夷汉甚安其惠爱。在官十九年《后汉书》作「十七年」。卒,百姓号慕,送葬者千数。《后汉书》云:「苏祈叟二百余人赍牛羊送丧至翕本县安汉,起坟祭祀。」天子嗟叹,赐钱十万,为立祠堂。《后汉书》作:「诏书嘉美,为立祠堂。」后太守数烦扰,夷人叛乱。翕子【端】《后汉书》作湍。常氏《巴志》及《先贤?王堂赞注》并作璊。璊字是。〔璊〕,方察孝廉,天子起家拜越嶲太守,迎者如云。……《后汉书》云:「天子以张翕有遗爱,乃拜其子湍为太守。夷人欢喜,奉迎道路。曰:『郎君仪貌类我府君。』后湍颇失其心,有欲叛者。诸夷耆老相晓语曰:『
当为先府君故。』遂以得安。」此或出于《益部耆旧》。《常志》盖亦取之,虽文可能减削,亦不至于「迎者如云」断结。故加删节号,而以《范史》补注之。顾观光于此句下,更续有「后湍亦着治绩」六大字。并为之小注云:「此条,今本只存末三句,而错简在《蜀志?汶山郡》下。湍字又误为蜀郡赵温四字,皆妄人增改也。今以诸书所引考之,当在此。」今按:《御览》引文无此句。陶辑文同。顾氏误采《蜀志?越嶲郡》旧校者窜缀文以续赞注,又误以湍易冯颢(旧校整顿文误作张温)。说在卷三《补越嶲郡》注。兹删正。


  〔赵邵。〕行事无考。《目录》品题「至孝」,则当曾得其行故,撰有赞注。


  〔龚扬。〕《巴志》「垫江县」云:「令德为巴郡太守。」则必有赞注。今佚无可考也。


  〔龚荣。〕同上垫江县云:「以俊才,为荆州刺史。」当有赞注。今佚无考。


  〔李温。〕《巴志》《分巴议》与《宕渠郡》并着。当有赞注。旧佚。行事不详。


  〔赵芬。〕《巴志》建议分巴诸掾史领衔者。一郡之望,当有赞注。旧佚无考。


  〔曲庾、冯湛,〕《目录》并有「忠义」品题。当有赞注。《舆地纪胜?渠州人物》载其死事,不云《华阳国志》。然必出于常氏之文,但转引历久,非全文,遂并弃引据耳。兹仍录之。皆宕渠人,为县主簿。黄巾贼入县,死之。今按:一县不能同时有二主簿。原文省略过甚,至失真实。但可知其为黄巾所杀,当在中平元年,张修领导巴郡黄巾起义时也。或是曲、冯为前后主簿。黄巾两次入县,先后杀之。故合赞焉。黄巾与官吏为敌。所至杀长吏也。


  郝伯都,此条据《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九引《华阳国志》文。顾观光已辑得。《常志》今本无见。当出赞注。阆中人。为郡史。太守每见之,垂泣。伯都请白其故。太守曰:「亡男为人所杀。汝身似之,故悲感。」伯都问其雠所在。太守曰:「台阁。不可得也。」伯都乃交游〔京师,〕原脱二字。当补。「台阁」,谓其人方作公卿。则明指其人居京师矣。甘春卿,当亦京师侠士,能为人报仇者。与甘春卿为友。共伺雠。〔春卿〕原脱,审文义,当补。为吏所得。伯都乃还首。谓已脱走,又复还自首主谋,欲以免春卿之死。二人争死。会赦,得免。


  〔程畿。〕《三国志?杨戏传》入《季汉辅臣赞》。本书《刘二牧志》与《先主志》并着之。当更有赞注。今佚。


  〔程祁。〕《三国志?杨戏传》,称祁为一时名士冠首。本书《
巴志?巴西郡》与周群父子并称「学兼三才」,「精季奇逸」,当有赞注。今佚。参《目录》2章注〔五一〕。


  〔严颜。〕见《三国志?张飞传》。本书《二牧志》亦着称之。则必当有赞注,今佚。《目录》品题壮烈。赞文可想。


  〔周舒、周群。〕并见《三国志?周群传》。本书《先主志》三言群,一言舒。《士女目录》并列于刘氏世。其合为赞甚明。今虽并佚,其行事可考,亦即可证。


  〔黄权。〕《三国志》有传。亦着本书《二牧志》、《先主志》。必有赞注。今佚。参看《目录》2章注〔五九〕。


  〔黄崇。〕见《三国志?黄权传》。本书《后主志》着称之。父权仕魏至大官而能为蜀死事。必有赞注。惟当列在谯周前后。


  〔甘宁。〕《三国志》有传。本书见称于《巴志》,虽仕吴,必有「赞注」,今佚。参看《目录》2章注〔六一〕。


  〔马忠。〕《三国志》有传。本书《南中志》与《后主志》屡称之。必有赞注,今佚。


  王平此条据《舆地纪胜?渠州人物》引《华阳国志》文。《常志》他处多记平事而文与此不同。故知出于所阙赞注。字子均,宕渠人也。丞相亮征陇西,平以牙门属马谡,在前。稷违亮旨,大败〔于〕街亭。众皆星散。惟平所领不败,鸣鼓,持重逆兵,得免。其后魏曹爽入汉中,平据兴势以拒之。已而魏军退,如平策焉。


  〔句扶。〕《三国志》附《王平传》。本书《后主志》称其「果壮亚平」。以「何句」并称(王平本姓何。《魏书》屡作何平),必与平合赞。缘其为汉昌人,《渠州图经》不收,故自赞注剔去。适巴州未收,《舆地纪胜》亦不着也。


  〔张嶷。〕《三国志》有传。本书亦于《越嶲郡》及《后主纪》屡称之,当有赞注。今佚。


  〔姚?。〕《三国志》见《杨戏传?辅臣赞注》称其乡誉在二马之上。必有赞注,今佚。


  〔马勋 马参。〕《三国志?季汉辅臣》合赞。《常志》当亦必别为合赞并注。今佚。参看《目录》2章注〔六七〕。


  〔龚禄 龚皦。〕《三国志?季汉辅臣赞注》有龚禄赞。注云:「弟衡,景耀中为领军。」顾广圻以为衡即《目录》之皦。当是。皦景耀中为将军,故不入杨戏之《辅臣赞》。然其事业,在武烈与兄禄相当。《常志》必有合赞,今佚。参《目录》2章之〔六九〕及〔七一〕二注。


  〔譙?。〕譙?榮始,與周舒叔布同見稱於《巴志》。则此篇必有赞注,在周舒之次。今佚。参《目录》2章注〔七二〕。


  〔谯周。〕周为陈寿与常璩数所推。《三国志》有传。常氏此篇亦必有赞。且列在上上品。叙当在前。〔述巴郡人士〕按蜀郡及他四郡例,当有此五字。


  〔马妙祈妻义。〕巴西三贞,出《益部耆旧传》,见《太平御览》卷四百四十一引。参看《目录》2章注〔七四〕。《巴郡总志》载乡人唁诗。


  〔赵曼君妻华。〕同上注。《目录》作「赵云君」。云字《巴志》作蔓。此依《益部耆旧》。


  〔王元愦妻姬。〕同上注。


  县吏赵【名】〔妻〕姬。此下二条,据《舆地纪胜?渠州人物》引《华阳国志》文。原有删移及讹误。如此起首六字,「县吏」二字,必当在县贯下作「为县吏」。引时移在前,利省文也。又讹妻字为名。《巴志》有文可证。夜,黄巾贼至。入侍,令邻人呼姬曰:「贼至矣!可急走。」姬曰:「妇人之义,夜不下堂。况令男女无别乎。」乃与女英自杀舍中。时英方年十三【岁】。当衍一字。郡邑叹之。


  〔赵万妻〕原引无此三字。当有。名娥,宕渠人。〔随夫〕【赵万】之乡邑避黄巾。原删「随夫」字,则害文义。补此二字,则赵万二字当省。寇走。当作寇去。原引讹。谓万夫妇临黄巾入城时避匿入乡。黄巾杀官吏劣绅后,弃城去。万夫妇相扶回城,道遇土贼也。万〔欲归,〕于文当有此二字。有足疾,不能行。娥扶之。万为贼所杀。贼欲污娥。娥不肯。乃以矛拟,怖之。娥【身】〔自〕触刃,贯心达背而死。《太平御览》卷四百四十引《列女传》曰:「巴赵娥者,赵万之妻。郡县遭乱,万得足疾,不能行,为贼所杀。欲将娥。娥守丧不去。贼举矛指娥,欲以怖之。娥知贼必劫略,乃以身赴矛,贯心达背而死。」将,携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