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


四八卷列传八薛氏零二

○会,国有故,不使人交代,淹六年未还。父谓女曰:"始以三年为期,今旣踰矣。可归于他族矣。"<薛>氏曰:"向以安亲,故强与<嘉实>约。<嘉实>信之,故从军累年,饥寒辛若{苦}。况迫贼境,手不释兵,如近虎口,恒恐见 ,而弃信食言,岂人情乎?终不敢从父之命,请无复言。"其父老且 ,以其女壮而无伉俪,欲强嫁之,潜约婚于里人,旣定日引其人。<薛>氏固拒,密图遁去而未果。至廐,见<嘉实>所留马,大{太}息流泪。于是<嘉实>代来,形骸枯槁,衣裳蓝缕,室人不知,谓为别人。<嘉实>直前,以破镜投之,<薛>氏得之呼泣,父反{及}室人失喜。遂约异日相会,与之偕老。

四八卷列传八都弥零一

○<都弥>,<百济>人也。虽编户小民,而颇知义理。其妻美丽,亦有节行,为时人所称。<盖娄王>闻之,召<都弥>与语曰:"凡妇人之德,虽以贞洁为先,若在幽昏无人之处,诱之以巧言,则能不动心者,鲜矣乎!"对曰:"人之情,不可测也,而若臣之妻者,虽死无贰者也。"王欲试之,留<都弥>以事,使一近臣,假王衣服马从,夜抵其家,使人先报王来。谓其妇曰:"我久闻尔好,与<都弥>博得之。来日入尔为宫人,自此后,尔身吾所有也。"

四八卷列传八都弥零二

○遂将乱之。妇曰:"国王无妄语,吾敢不顺?请大王先人{入}室!吾更衣乃进。"退而杂 一婢子荐之。王后知见欺,大怒,诬<都弥>以罪, 其两眸子,使人牵出之,置小船泛之河上。遂引其妇,强欲淫之。妇曰:"今良人已失,单独一身,不能自持。况为王御,岂敢相违?今以月经,浑身污秽,请俟他日,熏浴而后来。"王信而许之。妇便逃至江口,不能渡,呼天恸哭,忽见孤舟,随波而至,乘至<泉城岛>,遇其夫,未死掘草根以吃,遂与同舟,至<高句丽>< 山>之下。<丽>人哀之, 以衣食。遂苟活,终于羁旅。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八。

四九卷零零零零零零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九。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四九卷列传九零零零零

列传第九。

<仓助利><盖苏文>。

四九卷列传九仓助利零一

○<仓助利>,<高句丽>人也,<烽上王>时,为国相。时<慕容 >为边患。王谓群臣曰:"<慕容>氏兵强,屡犯我疆 ,为之奈何?"<仓助利>对曰:"北部大兄<高奴子>,贤且勇,大王若欲御寇安民,非<高奴子>,无可用者。"王以为<新城>太守,<慕容 >不复来。九年秋八月,王发国内丁男年十五已上,修理宫室。民乏于食,困于役,因之以流亡。<仓助利>谏曰:"天灾 至,年谷不登,黎民失所,壮者流离四方,老幼转乎沟壑。此诚畏天忧民,恐惧修省之时也。

四九卷列传九仓助利零二

○大王曾是不思,驱饥饿之人,困木石之役,甚乖为民父母之意,而况比邻有强梗之敌,若乘吾弊以来,其如社稷生民何?愿大王熟计之。"王 曰:"君者,百姓之所瞻望也。宫室不壮丽,无以示威重。今相国,盖欲谤寡人,以干百姓之誉也。"<助利>曰:"君不恤民,非仁也,臣不谏君,非忠也。臣旣承乏国相,不敢不言,岂敢干誉乎?"王笑曰:"国相欲为百姓死耶?

冀无后{复}言。"<助利>知王之不悛,退与群臣谋废之。王知不免,自缢。

四九卷列传九盖苏文零一

○<盖苏文>[或云<盖金>。],姓<泉>氏。自云生氷{水}中,以惑众。仪表雄伟,意气豪逸。其父东部[或云西部。]大人大对卢死,<盖苏文>当嗣,而国人以性忍暴,恶之不得立。<苏文>顿首谢众,请摄职,如有不可,虽废无悔。众哀之,遂许。嗣位而凶残不道,诸大人与王,密议欲诛,事泄。<苏文>悉集部兵,若将校阅者,幷盛陈酒馔于城南,召诸大臣共临视。宾至,尽杀之,凡百余人。驰入宫弑王,断为数段,弃之沟中。立王弟之子<臧>为王,自为莫离支,其官如<唐>兵部尙书兼中书令职也。

四九卷列传九盖苏文零二

○于是,号令远近,专制国事,甚有威严。身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每上下马,常令贵人武将伏地,而履之。出行,必布队伍,前导者长呼,则人皆奔 ,不避坑谷,国人甚苦之。<唐><穆宗{太宗}>闻<盖苏文>弑君而专国,欲伐之。<长孙无忌>曰:"<苏文>自知罪大,畏大国之讨,设其守备。陛下姑为之隐忍,彼得以自安,愈肆其恶,然后取之,未晩也。"帝从之。

<苏文>告王曰:"闻中国三敎 行,而国家道敎尙缺,请遣使于<唐>求之。"王遂表请。<唐>遣道士<叔达>等八人,兼赐『道德经』。于是,取浮屠寺馆之。会<新罗>入<唐>,告<百济>攻取我四十余城,复与<高句丽>连兵,谋絶入朝之路。小国不得已出师,伏乞天兵救援。

四九卷列传九盖苏文零三

○于是,<太宗>命司农丞<相圣玄奬{相里玄奬}>赉玺书,勅王曰:"<新罗>委眞{质}国家,朝贡不阙,尔与<百济>,宜各 兵。若更攻之,明年,发兵讨尔国矣。"初<玄奬>入境,<苏文>已将兵击<新罗>,王使召之乃还。<玄奬>宣勅,<苏文>曰:"往者,<隋>人侵我,<新罗>乘 ,夺我城邑五百里。自此怨隙已久,若非还我侵地,兵不能已。"<玄奬>曰:"旣往之事,焉可追论?今<辽东>,本皆<中国>郡县,<中国>尙不言,<句丽>岂得必求故地?"<苏文>不从。<玄奬>还具言之,<太宗>曰:"<盖苏文>弑其君,贼其大臣,残{虐}其民,今又违我诏命,不可以不讨。"又遣使<蒋俨>谕旨,<苏文>竟不奉诏,乃以兵胁,使者不屈,遂囚之窟室中。于是,<太宗>大举兵,亲征之,事具『句丽本纪』。

四九卷列传九盖苏文零四

○<苏文>至<干封>元年死。子<男生>,字<元德>。九岁以父任为先人,迁中里小兄,犹<唐>谒者也。又为中里大兄,知国政,凡辞令皆<男生>主之,进中里位头大兄。久之,为莫离支兼三军大将军,加大莫离支。出按诸部,而弟<男建><男产>,知国事。或曰:"<男生>恶君等逼己,将除之。"<建><产>未之信。又有谓<男生>:"将不纳君。"<男生>遣谍往,<男建>捕得。卽矫王命召之,<男生>惧不敢入。<男建>杀其子<献忠>,<男生>走保<国内城>,率其众,与<契丹><靺鞨>兵附<唐>,遣子<献诚>诉之。<高宗>拜<献诚>右武卫将军,赐乘舆马瑞锦宝刀,使还报。

四九卷列传九盖苏文零五

○诏<契苾何力>率兵援之,<男生>乃免。授<平壤>道行军大摠管,兼持节安抚大使,举<哥勿><南苏><仓岩>等城以降。帝又命西台舍人<李虔绎>,就军慰劳,赐 {袍}带金 七事。明年,召入朝,迁<辽东>大都督<玄 郡>公,赐第京师。因诏还军,与<李绩>攻<平壤>,入禽王。帝诏遣子,卽<辽水>劳赐。还,进右卫大将军卞国公。年四十六卒。<男生>纯厚有礼,奏对敏辩,善射艺。其初至,伏斧 待罪,世以此称焉。

四九卷列传九盖苏文零六

○<献诚>,<天授>中以右卫大将军兼羽林卫。<武后>尝出金币,于文武官内,择善射者五人,中者以赐之。内史<张光辅>先让<献诚>,为第一,<献诚>后让右王钤卫大将军<薛吐摩支>,<摩支>又让<献诚>。旣而,<献诚>奏曰:"陛下择善射者,然多非华人,臣恐<唐>官以射为耻,不如罢之。"<后>嘉纳。<来俊臣>尝求货,<献诚>不答。乃诬其谋叛,缢杀之。<后>后知其寃,赠右羽林卫大将军,以礼改葬。

四九卷列传九盖苏文零七

○论曰:<宋><神宗>与<王介甫>论事曰:"<太宗>伐<高句丽>,何以不克?"<介甫>曰:"<盖苏文>,非常人也。"然则<苏文>,亦才士也,而不能以直道奉国,残暴自肆,以至大逆。『春秋』"君弑贼不讨,谓之国无人",而<苏文>保腰领,以死于家,可谓幸而免者。<男生><献诚>,虽有闻于<唐>室,而以本国言之,未免为叛人者矣。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九。

五零卷零零零零零零

三国史记卷第五十。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五零卷列传一零零零零零

列传第一{十}。

<弓裔><甄萱>。

五零卷列传一零弓裔零一

○<弓裔>,<新罗>人。姓<金>氏,考第四十七<宪安王><谊靖>,母<宪安王>嫔御,失其姓名。或云:"四十八<景文王><膺廉>之子。"以五月五日,生于外家。其时,屋上有素光,若长虹,上属天。日官奏曰:"此儿,以重午日生,生而有齿,且光焰异常,恐将来不利于国家,宜勿养之。"王勅中使,抵其家杀之。使者取于襁褓中,投之楼下,乳婢窃捧之,误以手触, 其一目。抱而逃窜, 劳养育。年十余岁,游戱不止。其婢告之曰:"子之生也,见弃于国,子{予}不忍窃养,以至今日,而子之狂如此,必为人所知,则予与子俱不免,为之奈何?"<弓裔>泣曰:"若然则吾逝矣,无为母忧。"便去<世达寺>,今之<兴敎寺>,是也。祝发为僧,自号<善宗>。

五零卷列传一零弓裔零二

○及壮,不拘检僧律,轩 有胆气。尝赴斋,行次有乌鸟衔物,落所持钵中。视之,牙签书王字。则 而不言,颇自负。

见<新罗>衰季,政荒民散。王畿外州县,叛附相半,远近群盗,蜂起蚁聚。<善宗>谓乘乱聚众,可以得志。以<眞圣王>卽位五年,<大顺>二年辛亥,投<竹州>贼魁<箕萱>。<箕萱>侮慢不礼,<善宗>郁 不自安。潜结<箕萱>麾下<元会><申煊>等为友。<景福>元年壬子,投<北原>贼<梁吉>,<吉>善遇之委任以事。遂分兵使东略地。于是出宿<雉岳山><石南寺>,行袭<酒泉><奈城><郁乌><御珍>等县皆降之。

五零卷列传一零弓裔零三

○<干宁>元年,入<溟州>,有众三千五百人,分为十四队,<金大黔><毛 ><长贵平><张一>等为舍上[舍上谓部长也。],与士卒同甘苦劳逸。至于予夺,公而不私。是以,众心畏爱,推为将军。于是,击破<猪足>< 川><夫若><金城><铁圆>等城,军声甚盛,现{浿}西贼寇,来降者众多。<善宗>自以为众大,可以开国称君,始设内外官职。

五零卷列传一零弓裔零四

○我<太祖>自<松岳郡>来投,便授<铁圆郡>太守。三年丙辰,攻取<僧岭><临江>两县。四年丁巳,<仁物县>降。<善宗>谓<松岳郡><汉>北名郡,山水奇秀,遂定以为都。击破<孔岩><黔浦><穴口>等城。时<梁吉>犹在<北原>,取<国原>等三十余城有之。闻<善宗>地广民众,大怒,欲以三十余城劲兵袭之。<善宗>潜认,先击大败之。<光化>元年戊午春二月,葺<松岳城>,以我<太祖>为精骑大监,伐<杨州><见州>。冬十一月,始作八关会。三年庚申,又命<太祖>伐<广州><忠州><唐城><靑州>[或云<靑川>。]<槐壤>等,皆平之。以功授<太祖>阿 之职。

五零卷列传一零弓裔零五

○<天复>元年辛酉,<善宗>自称王,谓人曰:"往者<新罗>,请兵于<唐>,以破<高句丽>。故<平壤>旧都,鞠为茂草,吾必报其雠。"盖怨生时见弃,故有此言。尝南巡,至<兴州><浮石寺>,见壁畵<新罗>王像,发{拔}剑击之,其刃{迹}犹在。<天佑>元年甲子,立国号为<摩震>,年号为<武泰>。始置广评省,备员匡治{沇}奈[今侍中],徐事[今侍郞],外书[今员外郞],又置兵部大龙部[谓仓部]寿春部[今礼部]奉宾部[今礼宾省]义刑台[今刑部]纳货府[今大府寺]调位府[今三司]内奉省[今都省]禁书省[今秘书省]南厢坛[今将作监]水坛[今水部]元凤省[今翰林院]飞龙省[今天仆寺{太仆寺}]物藏省[今少府监],又置史台[掌习诸译语。]植货府{殖货府}[掌栽植菓树。]障缮府[掌修理城隍。]珠淘省[掌造成器物。]。又设正匡元辅大相元尹佐尹正朝甫尹军尹{单尹}中尹等品职。秋七月,移<靑州>人户一千,入<铁圆城>为京,伐取<尙州>等三十余州县,<公州>将军<弘奇>来降。

五零卷列传一零弓裔零六

○<天佑>二年乙丑,入新京,修葺观阙楼台,穷奢极侈。改<武泰>为<圣册>元年。分定<浿西>十三鎭,<平壤城>主将军<黔用>降。<甄城><赤衣><黄衣>贼<明贵>等归服。<善宗>以强盛自矜,意欲倂呑,令国人呼<新罗>为灭都。凡自<新罗>来者,尽诛杀之。<朱梁><干化>元年辛未,改圣册为<水德万岁>元年,改国号为<泰封>。遣<太祖>率兵,伐<锦城>等,以<锦城>为<罗州>。论功,以<太祖>为大阿 将军。

五零卷列传一零弓裔零七

○<善宗>自称弥勒佛,头戴金 ,身被方袍。以长子为<靑光>菩萨,季子为<神光>菩萨。出则常骑白马,以彩饰其 尾,使童男童女奉幡盖香花前导,又命比丘二百余人,梵呗随后。

又自述经二十余卷,其言妖妄,皆不经之事,时或正坐讲说。僧<释聪>谓曰:"皆邪说怪谈,不可以训。"<善宗>闻之怒,(+以)铁椎打杀之。三年癸酉,以<太祖>为波珍 侍中。四年甲戌改<水德万岁>,为<政开>元年。以<太祖>为百舡将军。

五零卷列传一零弓裔零八

○<贞明>元年,夫人<康>氏,以王多行非法,正色谏之。王恶之曰:"汝与他人奸,何耶?"<康>氏曰:"安有此事。"王曰:"我以神迪{通}观之。"以烈火热铁杵,撞其阴杀之,及其两儿。尔后,多疑急怒,诸寮佐将吏,下至平民,无辜受戮者,频频有之。<斧壤><铁圆>之人,不胜其毒焉。先是,有 {商}客<王昌瑾>,自<唐>来寓<铁圆>市廛。至<贞明>四年戊寅,于市中见一人,状貌魁伟, 发尽白。着古衣冠,左手持瓷椀,右手持古镜。谓<昌瑾>曰:"能买我镜乎?"<昌瑾>卽以米换之。其人以米俵街巷乞儿而后,不知去处。<昌瑾>悬其镜于壁上,日映镜面,有细字书。读之若古诗。其略曰:"上帝降子于辰马,先操鸡后搏鸭。于巳年中二龙见,一则藏身靑木中,一则显形黑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