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四章 【人文相关】
第十四章 【人文相关】
(可做时代考据参考……虽然我已经相信它是泛中国世界观了(撑脸))
☆书院、文字
舍法堤雅:在我们那里是没有这么多书的,世上所有的真理都在书里,真羡慕天朝的年轻人拥有这么一大笔财富。
舍法堤雅:唉,不知天朝能否让我这样的异邦人也进书院学习呢?哪怕只是旁听也好啊……
舍法堤雅:【天朝的文字和我们的文字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天朝字我都能认得。】
舍法堤雅:我想用天朝的文字翻译一遍我们的经书,把我们【《古兰经》】的无上奥义也传递给天朝的人知道。
舍法堤雅:天朝的文字真是奥妙,一个字能有不同的发音,同样的发音又能有不同的意思。
舍法堤雅:这座书院中【教书的先生】听说是辞官告老的【前任尚书大人】,要是能够结识一下就好了……
☆笔墨纸砚、书法
周凌风:二哥以前教过我选砚台的诀窍,他说要将砚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或用手指弹砚,闻其声。若为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而歙石砚则以当当脆声为最好。如果声音噗噗发闷,就说明该歙石多泥质,或石质有暗伤痕,为下品。
周凌风:我二哥说了:“自古书籍从竹、木到帛、纸,从简策、卷轴到线装、毛装,材质编连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实乃读书人之福。”(毛装出现年代不明,至清后才逐渐消失;线装出现于明代中叶)
周凌云:从习字风格而言,如欧体之苍劲瘦硬,可使用笔豪硬一些的狼毫笔;若簪花小楷之秀丽圆转,则以兼豪或羊毫笔为上。(欧体创立者为初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
白羽:我素习隶书,要取法汉碑和秦汉竹木简。所谓取法,就是认真刻苦地解读、体会,而不是浮光掠影。
☆古书、碑刻
周凌风:唔,小时候二哥告诉我,西汉《尚书》有三家:欧阳氏学、大夏侯氏学、小夏侯氏学。可惜后来西晋永嘉之乱,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均亡佚了,如今我手中这本是当今圣上诏集学士所改定的通行版。
周凌云:毛笔依尺寸可分为小楷、中楷、大楷,依笔毛种类则分为狼毫、羊毫、紫毫、兼毫、石獾笔等等。《广川书跋》有言:“余求前人论书,必先择笔。”可见无论书法绘画,一支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笔何其重要,所谓“善书者不择笔”不过戏言而已~(《广川书跋》为宋朝著作)
白羽:《石台孝经》刻于天宝四年,因为由天子御笔书写孝经并注释、整个巨石又立于三层石台之上而得名。(《石台孝经》为唐明皇李隆基所书写)
白羽: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传闻是用书圣王羲之字体所刻,怪不得一笔一划都那么丰神秀丽~听说此碑拓本名为《千金帖》,不知出于何典?
(*《千金帖》典故——摘自百度百科
……因为在集字的过程中,为了补齐所缺之字,曾经在全国以重金征购,因此,历史上又流传了王羲之一字值千金的佳话,这块历尽怀仁千辛万苦所刻成的名碑也就获得了“千金帖”的美称。又因为碑额下方横刻着七个佛象,所以民间也有叫它“七佛圣教碑”的。)
张苑白:娘三年前得了无名怪病,吃不下睡不香,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群医束手无策,还是药店的方老先生告诉我,他年轻时仿佛曾在一本名为【《金匮要略》】的古书上看到类似病症记载。哪知这本书现在竟已失传,苍天啊苍天,莫非你在考验张某的诚孝之心?(《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临床著作)
张苑白:我家有一幅《洛神赋图》,代代都是当作传家宝珍藏的,哪晓得去年有个杂毛老道,竟然跑上门说什么“此乃赝品”,哼哼,当时就被我娘用大扫帚轰出去了!(《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名作)
☆书局、印刷、抄本
赵山河:京城各大书局印地最多的也就是【《论语》和《昭明文选》】了。这些都是学堂里那些学生们一定会念的书。(《论语》不用多说了吧……《昭明文选》,南朝萧统组织文人编选,其谥号为昭明,故名)
赵山河:听说那《逸尘记》每有新册,【京城的天一书局】就会马上刊印和发放,莫不是那位著书之人和天一书局有什么关联?
赵山河:只有那些要的人多的书,才会有书局刊印。一般的书册文章想要传阅,通常都是靠人抄写。
☆茶道
周凌云:前些时听一位东瀛和尚说,茶亦有“道”,讲究谨、敬、清、寂。呵呵,仔细品味,还真有几分意思~
☆乐律
周凌云:昨宵邻家海西客吹了一夜尺八,那乐声苍凉悠远,让我梦到了明月下的万里关山,还有陇西的风沙和骏马。(海西指宁化,位于现今福建省;尺八,隋唐时期宫廷乐器,后传日本,日本对其演奏技艺传承较好)
☆瓷器
冯晓丽:青瓷的胎质细腻、如冰似玉,白瓷则胎骨致密、釉色柔润,二者各有千秋,以“南青北白”并尊。客官可要挑仔细了……
冯晓丽:客官可是要挑几件茶盏?仅就茶盏而言,越窑实为诸窑之冠,我这铺子里的越窑瓷可都是上品,您可要好好瞧瞧。
冯晓丽:西域人来挑瓷器,总爱挑那些花花绿绿的,其实上好的瓷器大多数都是素色的,只有外行人才喜欢那些看起来漂亮的。
冯晓丽:在小女子眼中,青瓷这两个字,似含有佛的意蕴,淡远、凝思、入神,好一份悠长的宁静。
罗媛:豆青、翠青、灰青、蟹壳青、梅子青、粉青……青瓷的釉色仔细分辨,也有许多不同呢~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罗媛:青瓷的釉色清丽又淡雅,就像五月时节的青天,清雅皎洁,最是难得。所以小女子对这青瓷也格外偏爱。
林奈:上回我在关公祠里见到一件贡器,据说是皇上赐给关公祠的,冰裂纹的落地大花瓶喂!算是开眼啦!
☆戏词
(以下两人台词为豫剧《花木兰从军》、京剧《秦罗敷》节选)
梅兰:适方才那地保来把帖送,为什么军帖上还有父名?老爹爹近几年衰老多病,哪能够到边关去把贼平?我有心替爹爹前去上阵,怎奈我是女子难以从征。
梅兰:花木兰心如麻我无心纺织,恨敌寇犯边关侵我乡邻。可惜我曾学就浑身武艺,不能够分亲忧为国效力。我去上阵怕爹爹他不肯应许,父年迈又怎能前去抗敌?
梅兰:看今日天气清和,蜂蝶成阵,我不免前去桑园,采取嫩叶柔枝,饲养春蚕,以作这御寒之计。
梅兰:舒玉腕推纱窗楼头远望,百花开绿叶肥麦浪汪洋。惜花蝶闹东墙纷飞上下,又只见穿林燕戏舞垂杨。提钩篮来至在陌头以上,御沟水漂金莲花放奇芳。
梅兰:满天红雨近端阳,旭日东升浮碧塘。绿叶成荫张翠盖,往来都为麦田忙。微风吹发凉如水,荆针又刺破了我的好衣裳。夫君朝里将君侍,奴这里殷勤采野桑。欲攀高枝凭远望,跌碎怀中紫荷囊!
梅兰:爹娘且慢阻儿行,女儿言来听分明:吴宫美人曾演阵;秦凤女子善知兵;冯氏西羌威远震;荀娘年幼守危城。这巾帼英雄就留美名,儿愿替,儿愿替爹爹去从征。
梅兰:用巧计哄元帅出帐去了,羞得俺花木兰脸上发烧。我这低下头仔细看我自己好笑,我是个女孩家怎把亲招?真木棣假木棣我自己知晓,在军营十二载我未露分毫。贺元帅准我探亲恩德广,花木兰就要快马转还乡。
媚蝶:妹出外少说话逢酒莫饮,处处要谨防备无赖小人。家中事都有你的姐姐担任,孝父母勤纺织我尽力尽心。平了贼就回家,我的妹妹呀!你要记准,莫忘了二爹娘多病之身。
媚蝶:不是我想家乡不肯出战,去打仗怕的是命难保全。为什么倒霉的事都叫咱男人来干?女子们在家中坐享清闲。
媚蝶:使君从东来,五马立踌躇。使君遣吏问,问是谁家妹?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媚蝶: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媚蝶: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尊一声贺元帅细听端详:阵前的花木棣就是末将,我原名叫花木兰是个女郎。都只为边关紧军情急征兵选将,我的父在军籍就该保边疆。
媚蝶:自那日巧改扮乔装男子,越千山涉万水亲赴戎机。在军阵常担心我是个女子,举止间时刻刻怕在心里。惟恐怕被发觉犯了军纪,贻误了军情事难退强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