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行文方便,本章主要以在高中或大学中进行的射礼活动为例,其它团体举行时可酌情调整。
一 实践型射礼的准备
1 适合的时间和地点
射礼一般在户外进行,而且需要着汉服,因此,宜在天气良好的春、夏、秋季举行。当然,实践型射礼也可以在室内大厅中,此时,对季节和天气就没有什么要求了。
在户外举行时,宜选择广场、操场、草坪等开阔地带。还需注意的是,最好有较大的厅堂以容纳参礼人员,当然,也可以搭建临时的棚子,或者干脆在地面上画出堂型也可。古礼要求,堂至少需要有三阶以做行进中的礼让。若以临时棚子为堂或画地为堂,则需画出阶型。
2 参加的人员
相比表演型射礼,实践型射礼的参礼人员有较大削减和调整。我们建议由以下人员组成:
①主人1人:射礼的组织者。在学校中,不妨由校长等领导层成员出任。
②宾1人:需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可选择优秀教师一名出任。
③司射1人:他是射礼的具体指挥者。以体育教师出任为佳。
④获者1人:即报靶者。可选择教师或学生一名出任。
⑤三耦:即编成3组的射者。每组2人,共6人。古礼中要求选择六名德才兼备的弟子。我们建议,宜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担任射者,以达到射礼教育和引导的目的。
⑥有司1人:统计成绩者。我们建议,为了充分发挥有司的作用,不妨由其同时承担各种协助性工作。
⑦众宾若干:观礼者。不妨请学生、教师等观礼,人数不限,以场地能容纳且不干扰射礼进行为宜。
总人数,在11人以上。
3 所需的汉服
以庄重华美的礼服为佳,但又不可过于繁冗(尤其是射者所着汉服)。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们建议,参礼者宜统一着直裾深衣,且主、宾、司射、获者、三耦、有司所着服饰颜色各有区别,三耦则宜穿同一款式和颜色的汉服。
考虑到汉服复兴的实际,对首服(各种冠帽)不做统一要求。可统一穿黑色布鞋。
对于观礼者,有汉服则穿无汉服则免,不必强求。
4 所需礼器的准备
①弓与箭若干
这是射礼中最重要的礼器,也是现实条件对射礼普及最大的制约。
首先需要明确,射礼不能采用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射箭比赛所用的弓与箭。一是因为价格昂贵,即使普及版的弓,也需要数千上万元。而且,现代比赛用弓,造型和材料迥异于古礼用弓,其五花八门的现代材料和造型也使其与射礼古雅的氛围不相协调。
各种资料表明,古法制弓的技艺已在中国濒临失传。这种制弓法,做一把弓,时间需要数月工序需要数百道,且用材相当难觅。大陆目前仅有的一家古法制弓作坊(北京聚元号),已被国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名录,可见其濒危程度。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们建议:实践者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
方法一:向有关的手工制弓单位寻求购买
方法二:降低要求,以简单的手工方法自制实用的弓与箭,实用即可,不必追求与古制的相符。这样的话,就比较简单了。互联网上有许多自制弓箭的教程,实践者可自行检索制作。
所需弓与箭的数量:实践型射礼,比表演型射礼所需弓箭数少得多。弓2把,箭8支即可开展。多轮循环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当然,能有几把备用弓、多支备用箭则更好。
相关参考数据:弓长六尺,周制一尺合23.1厘米,六尺约1.38米.箭最少三尺,0.69米
②侯2组
射箭用的靶称为侯。资料显示,侯多为方形,或为圆形,用木做成框架,张上布或皮。侯放在距离堂30丈远的地方。(周制,一丈合2.31米,三十丈约69.3米)为考核成绩,侯上区分为几个部分,如同今天射击用的靶上分为若干环一样。周代的侯一般有三个部分:最靠外的部分称为“侯”,因为射中这个部分,只是刚刚碰上靶;其内是“鹄”,又称为“正”,宽度是“侯”的1/3;中心部位是“质”、“的”、“招”,是靶正中的一个小圆圈,射中这个部位,成绩最好。
与侯相应的是射位,即射手站立的位置。在堂中地面,以空心十字画出标记。
③乏1个
侯的左前方做一曲圆形的皮制小屏,是获者即报靶者的藏身之处,箭到此处已经乏力,故称为“乏”。为了确保射礼活动的绝对安全,可将其置于距离侯较远位置,并做成上下贯通的坚固屏蔽,防止射出的箭误伤获者。
④箭架1具
大小和样式可灵活处理。以木制作框架,能置弓、插箭备用即可。
⑤旌旗2面
为报靶者报靶示意所用小旗。古礼对其样式缺少记载,建议制成一面适当大小的三角旗,绘古朴底纹,上书“射礼”或“礼”字即可。
⑥扳指、护臂、护胸等辅助性保护用品若干
用普通保护用品即可,无特殊要求。
⑦筭筹若干
是用来统计各方成绩之物。我们建议,简单实用即可。可备若干深色竹片或木片。
⑧乐队及曲目准备
古礼要求,第三番射时,应演奏《诗经·召南》中的《驺虞》,无乐队时,可以数字音乐播放代替。
⑨酒若干
古礼要求,射礼活动中应有献酒及罚酒的环节。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果在学校中举行,可备适合未成年人饮用的清淡酒品,或以清水、清茶代替。
5 射礼中的汉族礼节动作及有关要求
①立容: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②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③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射礼中的礼让要求:这在射礼的各环节中非常重要。大致有“揖让而升”,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与合耦的射手上堂比射时的一连串礼节。
第一番射开始时,上耦的两位射手拱手谦让后,从庭西并排往东走,上射在左侧,下射在右侧;走到正对着西阶的地方,两人拱手谦让,然后北行;到西阶下,彼此再次拱手谦让。于是,上射先登阶,走到第三级台阶上时,下射才走上第一级台阶,两人之间要空一级台阶。上射走到堂上后,要略向左侧站立,以便为下射让出登堂的地方,并在此等待;下射登堂后,上射面朝东向他拱首行礼,然后并排向东走去。当两人都走到正对着射位符号的地方时,面朝北行拱手礼,然后北行;走到射位符号前时,再次面朝北行拱手礼。司射在合耦时,充分考虑到了他们的水平,每一耦的上射与下射,水平都比较接近,竞争必然比较激烈,二者之间必有胜负。但是,射礼要求射手每一个仪节都彼此敬让,每一番射都是如此。以此来培养竞争者的修养。
二是指耦与耦相遇时的礼节。
比赛的胜负,是以三耦的上射为一组、下射为另一组来计算的,因此,除了自己的一耦中有自己的对手外,其它两耦中也有自己的对手。在射礼中,耦与耦相遇,也有详密的礼仪,以示尊敬。例如,上耦射毕,并排下堂,上射在左侧。此时,中耦已开始上堂,在西阶前与上耦交错,对方都在各自的左侧,此时彼此拱手致意。再如,在取箭的途中,上耦取箭完毕离开时,与正在走往箭架的中耦相遇,对方都在各自的左侧,此时双方拱手致意。又如,饮罚酒时,负方射手下堂时,在西阶之前与接着上堂饮酒的下一耦射手交错而过,对方都在各自的左侧,此时彼此拱手行礼。
6 射箭有关技巧的习练——射礼之“五射”
五射,就是射箭技术的五项要领:白矢、叁连、剡祝、襄尺和井仪。每项要求具体而严格,掌握得好,并不容易。其中, 白矢,要求矢在侯而连贯,过见其镞白。侯,指靶子,镞指箭头。每次射出的羽箭,既能穿透箭靶,在靶子后面见到箭头,而整支羽箭却又停留在靶上,不掉下来。这需要射手有强劲的臂力,又能掌握一定的力度。
剡注,要求射出的箭,羽头高镞低而行去。射出的箭,在飞行中,能够做到羽头高而镞低,最终射中目标,难度极大。飞行的箭如果呈现羽头高镞低,由于地心引力,往往射程不会很远,距离目标稍远些,箭早落地,不易命中。这就要求射手拉弓满弦,弹出力大,箭飞快速,才能见效。
襄尺,要求射箭拉弦的姿态正确,平稳坚定。拉弦时,右肘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在胳膊上能放一碗水。有此功夫,射出的箭,才不会偏离方向,提高了命中率。
7 计算成绩的方法
计算比赛成绩,主要在第二番和第三番射两轮进行。第一番射是习射,不计成绩。具体的计算胜负的方法是:
如果射中箭靶,负责计算成绩的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筹丢在地上。上射的筭筹丢在右边,下射的筭筹丢在左边。如此这般,三耦全部射毕。
在三耦及主宾耦全部射完后,有司开始统计左右射的筭筹数量,先数右面那一堆筭筹,以两根筭筹为一“纯”,右手一纯一纯地数到左手上;取满十纯则作一堆,纵向放在盛筹器的西侧;再取满十纯时,就另作一堆放置。剩下的筹,如果是双数,就按“纯”为单位,横向放在十纯一堆的西侧;如果是单数,则要把零单的筹竖向放在“纯”的西侧,使总数一目了然。然后数左获的筭筹。释筹者拿着胜方净胜的筭筹向宾报告比赛结果。如果是右获一方胜,就说:“右贤于左”。如果是左获一方胜,就“左贤于右”。净胜数如果是双数,要以“纯”为单位报告;如果有单数,则在纯数之后再报单数。如果左、右获筭筹的数量相等,就从双方的筭筹中各取出一支报告宾,说:“左右钧”。
8 射礼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射箭运动本身有一定的危险性,箭在射出后飞行速度很快,贯穿力较强容易伤人,尤其是报靶者最易受到误伤。因此,在射礼活动中,应特别注意安全。一方面报靶者藏身的“乏”需放在安全位置,报靶者必须在活动中全神贯注,防止受到意外伤害。必要时,可将乏置于正常射角所无法达到的位置。另一方面,组织者应教育射者,注意保护他人安全,按照程序射箭,不得乱射,尤其在获者取箭时严禁引弓发射,更不允许有意惊吓甚至伤害获者。总之,射礼本质上是一种文明礼仪,在安全方面出现问题是绝对不应该的。
9 射礼与射义的学习揣摩
不研究和揣摩射义,射礼就变成了单纯的表演、竞赛和游戏,我们复习射礼就失去了意义。射礼中值得继承和思考的精神内涵很多,比如:
儒家把射礼作为正心修身、反躬自省的一种方式。《射义》说:“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意思是说,所谓射,是寻绎的意思。射者身份各不相同,但都应在射礼的过程中寻绎自己的志向。只有心气平和,体态正直,紧握弓箭,瞄准目标,才有可能射中。《射义》还提出,无论是做父亲的、做儿子的,还是做人君、人臣的,都要把箭靶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来射。尽管同用一个箭靶,但各人所要命中的道德目标却各不相同。射鹄的过程,就是反复内省、存养、进取的过程。因此,孔子说:“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射义》)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如何面对待失败,培养起百折不回的毅力,从失败走向成功,可以从射礼中得到体悟。《射义》说:“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箭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调整好自己的体态和心志。发而不中中,根本原因在于自身,不要怨天尤人,尤其不要埋怨射中者,而是要“反而求诸己”,反躬自问。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会与他人之间出现竞争,如果没有健康的竞争心态,就很容易引发恶斗、影响社会安定。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孔子认为,人只要注重提升精神境界,自然就会淡泊名利,平心静气地对待竞争。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意思是说,君子以修身进德为本,所以不妄与别人争高低。如果一定要说有所争,那就是比射了。比射要分胜负,输了要当众饮罚酒,所以君子在比赛中要力争胜利,但在比赛时,却是处处与对手揖让而升,下来后一起饮酒,这就是君子之争。尽管射礼是一种计算胜负的礼仪,竞争激烈,但颇有些“友谊第一”的意思。儒家的这一思想,在东亚文化圈中有着重要影响,就我们今日所见,日本、朝鲜的相扑、跆拳道等传统竞赛项目,在比赛之前,双方都要作揖或者鞠躬等,互致敬意,比赛结束时也是如此,正是古代射礼君子之争的遗风。
礼失求诸野,华夏射礼已经绝迹,而在日本与韩国,这一古老礼仪与人文体育活动仍然生机勃勃。韩国人在弓道活动中总结了所谓《弓道九戒训》和《执弓八原则》,多是源自儒家经典成句可作参考:
《弓道九戒训》:仁义德行 诚实谦逊 自重节操 礼仪严守 廉直果敢 习射无言 正心正己 不怨胜者 莫弯他弓
《执弓八原则》:共察地形 后观风势 非丁非八 胸虚腹实 前推泰山 发如虎尾 发而不中 反求诸己
10 实践型射礼的示意图解

二 实践型射礼的具体程序
①备礼:做好举礼的各种准备工作。布置好场地,组织好参礼及观礼人员。把弓、箭、筭筹等器具搬到西堂下陈设好。司射、有司、射者在西堂下面向南列队站好。获者就位。主人在场地外迎接宾的到来。
②迎宾:宾至,主人迎上,相互行揖礼入场登堂而立。
③开礼:司射自堂西取弓及箭,登堂报告宾,“弓矢既具,有司请射”。宾辞让,对曰:“某不能。为二三子。”许诺。司射踏在阶上,东北面告于主人,曰:“请射于宾,宾许。”请注意,射礼全过程中,司射都需挟乘弓矢。如果弓箭匮乏,可不做强求。
④配耦:司射把六名射者,将射艺相近者两两配合为一组,一共三组,分别称为上耦、次耦、下耦,是所谓“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
⑤纳射器:就是司射命令射者取纳弓箭用具。司射下阶,面向西命射者“纳射器”。上耦两人取各取弓一把,箭四只。
⑥倚旌:就是司射命令获者以旌旗为射者指示靶心的位置。司射命获者,“倚旌于侯中”。获者把旌旗倚靠在侯的中央,为全场指示箭靶中心的位置。司射命令三耦:“依次而射,不得杂越!”上耦脱去左手的外衣衣袖,在右手拇指上戴上钩弓弦用的扳指,在右手臂上套好护臂,左手执弓,右手的指间夹一支箭,另外三支插在腰带中。
⑦诱射:即司射为众射者做示范。这其中有详细的礼节过程:由堂西行揖礼,然后进。到阶下时,北面行揖礼。踏上阶,揖。走上堂,揖。先将左足踩到射位符号上,面朝西,再扭头向南,注视靶的中部,表示心志在射箭,然后俯身察看双足,调整步武,最后开弓射箭,直至将四支箭全部射完。获者在其射完后,自乏后出,把箭取回,插到堂西的箭架上,然后返回原位。
⑧一番射:第一轮射。第一番射是习射,所以不管射中与否,都不计成绩。上耦的两位射手上堂射击,按照司射的要求在射位站好,目光盯住靶心,等待司射的命令。司射在堂下命令道:“无射获,无猎获!”(意思是,不许射伤报靶者!不许惊吓报靶者!)上射向司射行礼后射击,射出一箭后,再从腰间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然后由下射射。如此轮流更替,直到将各自的四支箭射完。报靶者扬声向堂上报告射中的结果。接着,上耦下堂,次耦上堂,双方在西阶前交错时,相揖致意。(详细的礼节见前述礼仪要求部分)次耦习射的仪式与上耦相同。最后,次耦下堂,下耦上堂习射。至此,司射上堂对宾行揖礼,禀告宾:“三耦座射”(意思是三耦都已射毕)宾行揖礼还。
⑨二番射:第二轮射。第二番射是正式比赛,要根据射箭的成绩分出胜负。参加者除三耦之外,还有主人和宾。主人与宾配合为一耦,主人担任下射,以示谦敬。
首先由三耦比射。司射命令上耦开始射击。两位射手相互拱手行礼后上堂,报靶者迅速离开靶位。司射宣布说:“不贯不释!”(凡是没有射穿箭靶的,一律不计成绩!)两位射手象第一番射时那样轮流开弓射箭。如果射中箭靶,负责计算成绩的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筹丢在地上。上射的筭筹丢在右边,下射的筭筹丢在左边。如此这般,三耦全部射毕。
接着是由宾与主人配合成的耦上堂比射。比射的程序以及计算中靶次数的方法,与先前一样。射毕,有司拿起剩余的筭筹报告宾:“左右卒射”(左右射都已射完)然后,有司开始按照前面《计算成绩的方法》一节所介绍的方法,统计最后成绩并向宾报告。
最后是罚酒及献酒环节。司射命令三耦和主宾耦:“胜者皆袒决遂,执张弓。不胜者皆袭,说决拾,却左手,右加弛弓于其上,遂以执弣。”(意思是,胜方射手脱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护臂,手执拉紧弦的弓(表示能射)。负方射手穿上左衣袖,脱下扳指和护臂,将弓弦松开。)各耦射手先后上堂,负方射手站着将罚酒喝完,再向胜方射手拱手行礼。司射酌酒向报靶者献酒,并到靶前的左、中、右三处致祭。司射酌酒向堂下释筹的有司献酒。第二番射至此完成。
⑩三番射:第三番射的过程与二番射基本相同,只是比射时有音乐伴奏。乐工演奏《诗经·召南》中的《驺虞》,乐曲的节拍,要演奏得均匀如一。司射在堂下宣布:“不鼓不释!”(不按鼓的节奏射箭的,不得计数!)三番射与二番射的程序相同,先由三耦比射,然后主宾耦比射。凡是应着鼓的节拍而射中靶心者,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筹扔到地上,最后将比赛的结果禀告宾:胜方赢若干筹,或者是双方射平。三耦、宾、主人顺序上堂,负方射手喝罚酒。三番射至此结束。
⑾旅酬:是射礼的余兴节目,古礼要求从身份高的人开始,依次向下进酬酒。我们建议,不分身份等级,参礼者相互敬茶或水。敬饮之前需相互行揖礼,乐队循环奏乐以助兴。
⑿送宾:宾起身告辞,走到西阶时,乐工奏《陔》的乐曲。宾出场地,参礼者皆相随,主人在门外以再拜之礼相送。然后,所有参礼人员相互行揖礼告别。最后,主人组织有关人员收拾器具、打扫射礼场地。
至此,实践型射礼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