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资料馆

回总目录


民族传统服饰·礼仪·节日 复兴计划

【民族传统节日复兴计划】系列方案之

立夏节

节日时间:农历立夏日


  立夏节到了。

  梅子熟了,枇杷黄了,还有那红得象宝石般的樱桃,已经摆在竹篮里上市了。

  不知不觉,立夏节到了。

  怎么家家门口的箩里都摆着雪白的米?

  石凳上摆着鲜嫩的春笋、韭菜,还有用茶叶煮的喷香的立夏蛋。

  村东过来一群孩子,从箩里转了几把米。

  村西的孩子过来了,从石头上捡走了几根笋。

  村南的、村北的孩子却向主人讨点香油,还从柴堆中抽了几根柴。

  河滩边,青蚕豆地里,小姑娘们摘着肥大的豆荚。

  大树下的长地上,小男孩儿用石头、瓦片垒起锅灶。

  不一会儿,炊烟袅袅,野菜、野笋和饭菜的香味飘洒开来。

  孩子们围着锅子吃,村子里的大人围着孩子看,年年如此。

  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立夏节,孩子们要吃百家饭。

  预兆着他们要长得健康、聪明,是种庄稼的好手,会给村里人造福。

  大树下,又支起一杆大秤来。

  两个大汉抬着,由村上德高望重的长辈看秤花,立夏节的秤人活动便开始了。

  男女孩子用手攥着秤绳,荡在空中,旁边的孩子唱着:

  “秤猫啊,秤狗啊,吃百家饭啊,长筋骨啊。长成个小官人啊,长成个小娘子啊。”

  最后一句,都掩着口,痴痴地笑着,再也唱不下去了,另一批小孩儿又上去秤。

  布谷鸟在田野里鸣唱,杜鹃花开得正红,正是江南最美丽的季节啊。

  ——摘自《立夏节到了》

 

一 迎接夏日的到来——华夏传统节日立夏节

  每年的立夏日是汉民族传统的立夏节。

  立夏与立春立秋立冬一样,是标志四季开始的日子。立夏之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这便是夏天开始的时刻。与立春时的东郊迎春一样,立夏时也有迎夏仪式。古时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祭祀炎帝和祝融。立夏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民间以立夏日的阴睛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下场雨最好,民谚云,“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民间的立夏节习俗主要集中在食俗与娱俗两个方面:

  食俗主要是疰夏、尝新:

  疰(zhù),中医指发于夏令的身体特征,食欲不振,身倦肢软。夏天来临,渐热的天气常让人有倦怠之感。所以,民间吃各种时鲜立夏食品以防疰夏。这其中有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女娲娘娘为了下界小孩不疰夏,斗法胜了病疫瘟神,瘟神保证凡女娲娘娘的子孙不受伤害。女娲娘娘传话百姓:第二年立夏之日,小孩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疰夏之疫。“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所以,立夏又称为疰夏日。

  尝新的时鲜很多,如茶叶蛋(称为立夏蛋)、青梅、樱桃、穗麦、鲜笋、鲜蚕豆、鲥鱼、乌米饭(乌树叶泡米煮成)、五虎丹(红枣、黑枣、胡桃、桂圆、荔枝)、草头摊粞(米粉金花菜)等等。

  娱俗主要是斗蛋、疰夏绳、秤人

  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

图:斗蛋

  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秤人活动主要流行于南方,类似于春节期间“人日”的活动。秤人据说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蜀汉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修书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另种说法是,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又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所以善待被俘虏的后主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批跟到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秤了体重,以后每年立夏再秤一次,布告天下,表示他没有亏待安乐公,使他年年增加体重。后民间仿效,由此形成风俗。

  立夏秤人有两种,有的悬秤于大树,多是给老人小孩秤量。有的悬秤于屋梁,是女子互相秤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俨然一种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云:“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二 立夏汉服野餐会

  分析立夏的主题不难发现,健康防病和保护儿童是立夏节最重要的意义。过立夏节,我们建议举家或亲朋好友野餐聚会的形式进行。

  聚会时,身着轻爽靓丽的汉服夏装,在山野郊外聚餐欢会,在山林之间,迎接夏日的到来。尝新的时鲜,可在家做好,也可现场来做。给大人孩子挂上长命缕消灾祈福,吃立夏蛋、煮乌米饭、摘青梅、尝樱桃、烧野菜、斗蛋、秤人……一起在小荷初露的荷塘边感受独特的初夏气息。

  (节日复兴实践方案亦为一家之言,意在抛砖引玉,期待激发国民同胞更多的文化灵感和节日创意,启发更深入的节日文化思考。立夏节复兴方案全文完)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