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六 春幡迎春雨、春牛祭芒神——立春节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夏历每年立春日,是为立春节。立春是华夏岁时之首,一年之始,孟春之月由此发端。《月令》描绘了这一月的景象:(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鴈来。“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在太史对天子的谒拜声中,盼望已久的春天来了。

   春饼与春卷几乎是人们对于立春唯一的记忆了,春卷中的菜蔬残留着一抹绿色,这是立春的颜色。华夏的先民是怎么过立春的?翻开岁时节令的画卷,那是一个山清水秀、春雨潇潇的立春时节。

   ·《迎春歌》中的盛大节日: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明 袁宏道 《迎春歌》

   【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周天子的迎春礼】

   《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自此,东郊迎春便成为官方最重要的立春活动。据考,迎春礼自唐代开始衰微,鞭春之俗开始出现,南宋以后,出土牛、鞭春的活动取代了立春迎气,迎春礼俗逐渐整合。

   【芒神之祭】

   古时以大皞(太昊)为春之帝,以句芒为春之神。《吕氏春秋·孟春》:“其帝太皞,其神句茫。”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

   在迎春与鞭春活动中,芒神之祭不可或缺,东郊迎春时,人们向预先制作好的芒神祭酒,再拜。

   【报春与鞭春】

   古时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祭拜,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再拜。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亚献、终献,之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小泥牛,称“春牛”。送往各家,谓“送春”,而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虽然就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鞭春牛 ——王弘力先生《新绘古代风俗百图》


  【戴春幡】

  “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说的是古时立春节,女子剪彩纸为春幡,饰于发上。春幡又叫春幡胜,属于“胜”的一种,“胜”是一种头部饰物,分为人胜、华胜、幡胜等多种类型,可以用金、银、帛、纸等很多种材料做成。立春,冬至等节日,汉族女子有配戴各种各种漂亮的“彩胜”做装饰物的习俗,“幡胜”是长条形,男子也可以配带。彩胜可以作为头饰,也可以缀于花枝等处以作节日装饰。《东京梦华录》云:“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

   《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纟采〕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按:宜春二字,傅咸《燕赋》有其言矣。赋曰: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咬春】

  唐《四时宝镜》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立春日吃春饼、春卷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春饼,唐宋时称为春盘。清代以后制作上有了改进,其馅料由芹、韭、笋组成,表示勤劳、长久、蓬勃之意。

  
春卷


  【春帖子】

  又称春帖、春端帖。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书诗句。诗体多为绝句,文字工丽,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