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元旦那天也是“鸡日”。
年画中常见鸡的形象,一般的解说是,“鸡”“吉”谐音,取其吉利也。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是今人不知其故的附会。南朝董勋《问礼俗》曰:“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单纯的谐音根本无法支撑这一流传久远的节俗。
考察中国与西方创世的神话,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圣经》说,上帝七日创世,而中国神话也有类似的故事。叶舒宪先生考证,我国古代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存在着神灵在七天之内依次创造动物与人类的神话,直接影响到新年的习俗。董勋《答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 正月初一把鸡的画像贴在门上,或直接画鸡于门,这是象征鸡在第一天被创造。到了正月初七,则把人像贴在帐上,以象征人类在第七天被创造。从初一到初七,依次称为鸡日、狗日、羊日、猪日、牛日、马日、人日,这是荆楚古俗中对创世神话的民俗记忆和全景模拟。从初一到初七,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行刑。
元旦的鸡日和初七的人日,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节日,鸡日,是创世的首日,是开天辟地的宇宙的开端,象征着日出、光明、阳气,是新生命的起始。人日,则是万物之灵,人类的起源纪念日。
鸡在中国古代又被奉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云,“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有文、武、勇、仁、信这五德,倒也担得起混沌初开创世首日的责任。
鸡日的风俗,最主要的是画鸡于户。《荆楚岁时记》“帖鸡户上、桃符镇鬼”篇载,元旦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在纸帖上画只鸡,帖在门上,把苇索悬挂在画鸡上面,桃符树立在纸帖两旁,各种鬼都会害怕。《括地图》上说:“桃都山上有颗大桃树,盘旋弯曲三千里,树上有只金鸡,太阳照在树上,金鸡就啼叫。桃树下有两个神人,一个叫郁,一个叫垒。他俩手里都拿着苇索在伺察为害作恶的鬼魅,抓到了这种鬼就将它杀死。”以上典故解释了鸡的驱邪涵义,不过,针对同一种传说有时会有相反的风俗,《荆楚岁时记》中说鸡日不能杀鸡,但魏朝议郎董勋则认为:正月初一和腊月的早晨,门前烧香纸,树桃人,挂松柏枝,同时还要杀只鸡把鸡血洒在门户上,这样就能驱逐瘟疫。
鸡日还有“正旦放鸠”的习俗。《太平御览》载有三个与之有关的传说:
荥阳有免井,汉沛公避项羽追,逃于井中,有双鸠集其上,人云,沛公逃入井。羽曰:“井中有人,鸠不集其上”。遂下道,沛公遂免难。后汉世元日放鸠,盖为此也。(《三齐略》)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於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而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不遍不相捕矣。”简子曰:“善。”(《列子》)
邯郸民以正月旦献雀于赵王而缀以五彩。王大悦。申叔告子顺,子顺曰:“王何以为也?”对曰:“正旦放之,求有生也”。子顺曰:“此委巷之鄙事,非先王之法,且又不顺。夫雀者,取其名则宜授之於上,不宜取之於下。一国之主受民雀,将何悦焉?”(《孔丛子》)
对于“鸠”的说法不一,有说班鸠,有说布谷。古时称鸠,是鸠鸽科鸟的泛称,古时说有五种鸠:祝鸠、鸤鸠、爽鸠、雎鸠、鹘鸠。祝鸠和鹘鸠是鸠类,鸤鸠是攀禽类的布谷,爽鸠是鹰类,雎鸠是鹗类。总之,正旦放鸠,就是一种新年放生活动,虽有各种传说比附,实际上反应的是先民追求天人和谐的意识。
绣颈斓斑锦翼齐,梁园春树好飞栖。
乐游年少偏嫌雨,莫向花间自在啼。——明代《题梨花班鸠图》
图:班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