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仁老-002

○世才字德全高敞县人祖翰林学士学麟。 世才少力学手写六经以读日诵周易。 明宗时登第性 隽少检不容于世仁老三上书荐之竟未得官侨寓东京穷困而卒与奎报为忘年交奎报私谥曰玄静先生。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仁老-003

○通字亦乐玉果县人躯干魁梧经史百家无不贯穿明宗闻其名屡召问登第累迁正言转考功郞中太子文学。 奉使如金会有征诘拘留三年金人爱其才遣还后知西北面留守事宽仁恭俭待人以信官至左谏议大夫国子监大司成翰林学士。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仁老-004

○椿字耆之西河人以文章鸣世屡举不第郑仲夫之乱阖门遭祸椿脱身仅免卒穷夭而死仁老集遗藁为六卷目曰西河先生集行于世。
#高丽史102卷-列传15-赵文拔-000

赵文拔。
#高丽史102卷-列传15-赵文拔-001

○赵文拔定戎鎭吏幼聪敏俊逸读书辄记文词淸警擢魁科补南京司录其父年踰六十文拔作诗遗崔怡求官怡告忠献曰: "子擢状元父为州吏非国家重儒之意且赵生才气必远到 免其父乡役以励为人父者。" 忠献然之遂闻于王授职时人美之。 文拔累转中书注书尝直宿省中有一小胥寒甚文拔怜之许入被中小胥狎加足腹上其夜会颁政省吏来报注书作正言小胥徐收其足文拔犹若熟睡。 历司谏起居舍人高宗十四年以礼部郞中兼起居注史馆修撰官修明宗实录 疾卒。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淳牧-000

李淳牧[李需]。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淳牧-001

○李淳牧陜州吏少志学善属文尝随父至京每于文会应韵走笔名动一时时有李需者才识敏悟亦能走笔与淳牧齐名。 淳牧登第调锦城管记迁直翰林院寻转詹事府注簿以阴阳伎术往来周演之家及演之死左迁金沟县令。 崔怡爱其才未期召还骤加宝文阁待制进判秘书省事。 性巧诈多疑所 政不廉平但以文墨技艺不离省 常典制诰。 崔沆少时师事之及执政待以殊礼擢尙书左仆射未拜而卒子信孙义孙皆官至判事德孙自有传。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淳牧-002

○需字乐云初名宗胄未详其乡贯登第为崔怡所爱尝不离左右善谐 戱谑以故不得除台谏制诰。 仕至尙书礼部侍郞妻亡服未 通妻侄之妇妇谋害其夫事觉 流海岛又录其妇游女籍。 需以文学知名秽行如此人皆丑之。
#高丽史102卷-列传15-金敞-000

金敞。
#高丽史102卷-列传15-金敞-001

○金敞初名孝恭安东人新罗敬顺王之后性温和无 于人熙宗朝登第直史馆累迁尙书右丞。 崔怡召置政房掌铨选时应吏兵部选者无虑数万敞一见无不记其姓名有陈诉辄应无少谬人服其强记然铨注一听于怡不可否。 或问其故* 曰: "天假手我晋阳公吾何*闲焉 " 其阿* {谄}如此高宗朝拜枢密院副使转门下平章事敞附权门久典政柄一日可九迁尙循资格年几六十始拜相世以为廉于进取。 四十三年以守太师门下侍郞平章事判吏部事卒无子临殁语其侄方庆等辞国葬谥文简。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宋国瞻-000

宋国瞻。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宋国瞻-001

○宋国瞻鎭州人性刚直疾恶如 善属文登第直史馆。 高宗朝拜监察御史蒙古元帅撒礼塔大举入境王遣淮安公 讲和国瞻从行及至与撒礼塔言辞色严正撒礼塔嘉叹。 历正言判秘书省事与金敞* {谄}事崔怡入政房耿介不阿怡颇惮之。 朴暄擅权国瞻耻与为列托以足疾辞政房怡自此 之然外有大事必遣国瞻治之。 由刑部尙书出为庆尙道巡问使寄书于怡论沆事怡然之复以沆之 贬国瞻东京副留守。 及怡死沆袭权国瞻畏祸屛居沆亦怀宿憾顾嫌物议召为右散骑常侍未几出知西北面兵马事久不召愤 卒。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崔滋-000

崔滋[河千旦]。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崔滋-001

○崔滋字树德初名宗裕又名安文宪公 之后天资淳讷不以表表为能少力学能属文康宗朝登第补尙州司录以政最闻入补国学学谕。 崔怡品题朝士以文吏俱优者为第一文而不能吏次之吏而不能文又次之文吏俱不能为下皆手* 屛风每当铨注辄考阅之滋名在下故十年不调。 滋尝作虞美人草歌水精杯诗李奎报见而奇之后怡谓奎报曰: "谁可继公典文翰者 " 曰: "有学谕崔安者及第金坵其次也。" 时李需李百顺河千旦李咸任景肃皆有文名怡欲试其才令制书表使奎报第之凡十选滋五魁五副怡又欲试吏才授给田都监录事亦敏而勤。 高宗时累迁正言出牧尙州剖决如神吏民爱畏按察使荐之秩未满召拜殿中少监宝文阁待制连按忠淸全罗有声绩官累国子大司成知御史台事转尙书右仆射翰林学士承旨进枢密副使拜中书平章事加守太师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吏部事。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崔滋-002

蒙古兵大至令三品以上各陈降守之策众论纷 滋与枢密使金宝鼎曰: "江都地广人稀难以固守出降便。" 一日滋邀金俊诸子宴其第时人讥之上章乞退自号东山 。 元宗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淸家集十卷续破闲集三卷行于世子有侯密直副使文翰学士有* 东京留守判官有 自有传。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崔滋-003

○千旦利安县人性质直长于文章一时表笺皆出其手晩好释典高宗尝欲移御大寺洞千旦与起居注郑义白曰: "此洞白虎张口势今蒙古兵弥漫君臣入虎口可乎 " 乃止。
#高丽史102卷-列传15-蔡松年-000

蔡松年[*(蔡)桢]。
#高丽史102卷-列传15-蔡松年-001

○蔡松年东州平康县人以御殿行首拜郞将久不改衔崔忠献问其故不* 旁有人曰: "其父今未拜 若改衔出朝路恐乃父望见不知其子而下马避走耳忠献义之寻拜父 职松年由是为忠献所重。 累历枢密承宣御史大夫 知政事高宗三十八年以中书侍郞平章事卒。 姿端秀性和平能终始富贵谥景平。
#高丽史102卷-列传15-蔡松年-002

子桢容仪峻爽志操  以荫进累迁枢密副使御史大夫元宗如蒙古桢扈从多所裨益进 知政事又从世子如蒙古以年老请先还。 三别抄之难桢留守江都闻乱卽驰出贼追不及谒王于西京王慰谕之官至门下侍郞平章事配享元宗庙庭。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孙 -000

孙 。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孙 -001

○孙 初名袭卿树州人登第调天安府判官政最超拜供驿署丞高宗朝累迁礼部侍郞非罪流海岛寻授庆尙道按察副使。 人有弟与 相讼者弟曰: "旣为同产何 独得父母之财弟无其分耶 "  曰: "父临絶举家产付我汝所得者缁衣一缁冠一绳鞋一两纸一卷而已文契具存胡可违也。" 讼之积年未决 召二人至前问曰: "若父没时母安在 " 曰: "先亡。" "若等于时年各几何 " 曰: " 已有家弟方  。"  因谕之曰: "父母之心于子均也岂厚于长年有家之女而薄于无母  之儿耶 顾儿之所赖者 也若遗财与 等恐其爱之或不至养之或不专耳儿旣长则用此纸作状服缁衣冠穿绳鞋以告于官将有能辨之者其独遗四物意盖如此。" 弟与 闻而感悟相对而泣 遂中分家产与之。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孙 -002

 官累枢密院副使三十八年以守司空尙书左仆射卒性刚毅长于吏事剖决如流所至有声以妻派联国庶不得拜台省政曹学士典诰。 妻谓 曰: "公因我系贱不践儒林淸要敢请 我更娶世族。"  笑曰: "为己之宦路 三十年糟糠之妻吾不忍为也 有子乎 " 遂不听子世贞亦不得赴举。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权守平-000

权守平。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权守平-001

○权守平安东人*迹微不知其族谱姿 美性淳厚质直有古人风尝为队正贫居。 有郞中卜章汉以非罪见窜守平递食其田有年及章汉遇赦还守平素不相识且其田租已漕于江。 守平袖租簿就与之章汉曰: "当吾窜谪君虽不食岂无他人君今哀我还其田足矣何用租为 " 守平曰: "乘人之灾食其田犹恐不义今旣还尙忍食耶 " 遂投其簿章汉不受闭门而入守平竟以簿系石掷之而去父老叹曰: "今争夺成风不图获见若人。" 牵龙职卑而任宠权贵子弟皆愿为之守平由队正得补辞以家贫亲旧曰: "此荣选也率多易妻求富君若改娶富家谁不愿授室。" 守平曰: "贫富天也何忍 二十年糟糠之妻以求富室邪 " 言者惭服积官至枢密院副使高宗三十七年卒子 翰林学士 子 自有传。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纯孝-000

李纯孝[张纯亮]。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纯孝-001

○李纯孝韩山人父实椿卫尉卿纯孝高宗朝累官至全罗道巡问使卒。 为人淸白处决如流尝使蒙古不赍一物而还囊 皆空巷妇邮卒皆服其淸节曰眞官人也。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纯孝-002

又有张纯亮者性耿介徇公忘私以战功显卒官枢密院副使。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宋彦琦-000

宋彦琦。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宋彦琦-001

○宋彦琦鎭州人父恂以知礼闻官至中书侍郞平章事虽在悬车凡国典礼皆就咨焉。 彦琦少能文有名 辈*闲高宗时登第出 金州政廉平能断事奸豪* {敛}迹以最征为都兵马录事稍迁监察御史监右仓。 时岁凶告 请谒者多彦琦一以公分与甚均时称贤御史。 蒙古兵二百余骑声言捕獭直入嘉朔龟泰四州之境实欲剽掠彦琦率数骑往谕之蒙古兵乃退自是四使蒙古讲和七年之*闲边境稍安。 累官至判将作监事三十三年王欲复使讲和适彦琦 疾宰相相谓曰: "宋之生国之福宋之亡国之忧也。" 卒年四十三。
#高丽史102卷-列传15-金守刚-000

金守刚。
#高丽史102卷-列传15-金守刚-001

○金守刚性精通博物耿介不群高宗朝登第直史馆累迁侍御史时移都江华蒙古遣将侵掠督还旧京王遣守刚如蒙古进方物守刚从帝入和林城乞罢兵帝以不出陆为辞。 守刚奏: "譬如猎人逐兽入窟穴持弓矢当其前困兽何从而出。 又如 雪惨烈地 闭塞草木其能生乎。" 帝然之曰: "汝诚使乎当结两国之好。" 遂遣徐趾来命罢兵后复来侵掠又遣守刚帝方自将伐宋守刚谒行营恳乞罢兵帝又许之仍遣使与守刚偕来守刚仕至中书舍人卒未至大拜时论惜之。
#高丽史102卷-列传15-金之岱-000

金之岱。
#高丽史102卷-列传15-金之岱-001

○金之岱初名仲龙淸道人风姿魁梧倜 有大志力学能文高宗四年江东之役代其父隶军队以行队卒皆于楯头 奇兽。 之岱独作诗书之曰: "国患臣之患亲忧子所忧代亲如报国忠孝可双修。" 元帅赵 点兵见之惊问召入内厢器使之明年 知贡举之岱擢第一名例补全州司录。 恤孤寡抑强豪发摘如神吏民敬畏入拜宝文阁校勘后为全罗道按察使。 崔怡子僧万全住珍岛一寺其徒横恣号通知者尤甚其所请谒之岱皆抑不行尝至其寺万全慢骂不见 之岱直入升堂堂上有乐器乃横笛数弄操琴鼓之音节悲壮。 万全欣然出曰: "适有微疾不知公至此。" 相与欢飮因托以十余事之岱卽行之留数事曰: "至行营乃可为耳宜遣通知相候。" 还营数日通知果至之岱命缚之数其不法投之江万全卽沆也虽挟前憾以之岱廉谨少过竟莫能害累迁判司宰事。 时蒙古兵犯北边知兵马事洪熙嗜女色不恤军务一方离心以之岱有才略升签书枢密院事代熙出鎭抚以恩信西北四十余城赖以安。 元宗初拜政堂文学吏部尙书未几上章请老加守太傅中书侍郞平章事致仕得疾剃发坐逝年七十七谥英宪。
#高丽史102卷-列传15-金之岱-002

初之岱闻城南有 善星命往见之 迎入推占因令少女拜庭下云: "此公后必贵汝蒙其赐谨识之。" 后二十年之岱按全罗时贼党多系狱之岱按囚一妇呼曰: "旧日城南 女也不幸至此。" 之岱惊骇命释厚慰而遣之。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藏用-000

李藏用。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藏用-001

○李藏用字显甫初名仁祺中书令子渊六世孙父儆淸俭寡欲通经史善断事官至枢密院使。 藏用高宗朝登第调西京司录入补校书郞兼直史馆累迁国子大司成枢密院承旨升副使拜政堂文学。 元宗元年 知政事加守太尉监修国史判户部事进中书侍郞平章事又加守太傅判兵部事太子太傅。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藏用-002

五年蒙古征王入朝王命宰相会议皆持疑未决藏用独曰: "王觐则和亲否则生 。" 金俊曰: "旣就征万一有变乃何 " 曰: "我以为必无事也脱有变甘受 戮。" 议乃定遂从王入朝时永宁公 在蒙古言: "高丽有三十八领领各千人通为三万八千人若遣我当尽率来为朝廷用。" 史丞相召藏用至中书省问之藏用曰: "我太祖之制盖如此比来死于兵荒虽曰千人其实不然亦犹上国万户牌子头数目未必足也请与 东归点阅 言是斩我我言是斩 。"  在侧不敢复言又问高丽州郡户口几何曰: "不知。" 曰: "子为国相何为不知 " 藏用指窓 曰: "丞相以为凡几个。" 丞相曰: "不知。" 藏用曰: "小国州郡户口之数有司存虽宰相焉能尽知。" 丞相默然。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藏用-003

翰林学士王 邀宴其第歌人唱吴彦高人月圆春从天上来二曲藏用微吟其词中音节 起执手叹赏曰: "君不通华言而解此曲必深于音律者也。" 益敬重帝闻藏用陈奏谓之阿蛮灭儿里干李宰相见者亦谓海东贤人至有写眞以礼者。 王还以功进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源郡开国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又加太子太师。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藏用-004

八年蒙古遣兵部侍郞黑的等令招谕日本藏用以书遗黑的曰: "日本阻海万里虽或与中国相通未尝岁修职贡故中国亦不以为意来则抚之去则絶之以为得之无益于王化 之无损于皇威也。 今圣明在上日月所照尽为臣妾蠢尔小夷敢有不服然蜂 之毒岂可无虑 国书之降亦甚未宜隋文帝时上书云: '日生处天子致书于日没处天子。' 其骄傲不识名分如此安知遗风不存乎 国书旣入脱有骄傲之* 不敬之辞欲舍之则为大朝之累欲取之则风涛艰险非王师万全之地。 陪臣固知大朝宽厚之政亦非必欲致之偶因人之上言姑试之耳然取舍如彼尺一之封莫如不降之为得也且彼岂不闻大朝功德之盛哉 旣闻之计当入朝然而不朝盖恃其海远耳然则期以岁月徐观其为至则奬其内附否则置之度外任其蚩蚩自活于相忘之域实圣人天覆无私之至德也。 陪臣再觐天陛亲承睿渥今虽在遐 犬马之诚思 万一耳。" 盖藏用度日本竟不至将累我国故密谕黑的欲令转闻寝其事王以其不先告疑有二心卽配灵兴岛馆伴起居舍人潘阜亦坐不告流彩云岛。 阜方对黑的坐武士突入曳出黑的怒诘问知之乃还藏用书且曰: "我若归奏此书幸而听乎天下之福也如不之听于汝国亦有何罪 " 固止之由是皆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