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101卷-列传14-金台瑞-000

金台瑞[*(金)若先*(金) ]。
#高丽史101卷-列传14-金台瑞-001

○金台瑞庆州人系出新罗宗姓父凤毛美容仪解胡汉语每金使至必令 接常居东阁。 神宗朝拜枢密副使累官至门下侍郞平章事卒辍朝三日谥靖平。 台瑞登第事明神熙康高五朝位至守太保门下侍郞平章事引年致仕。 台瑞虽业儒不喜文性贪鄙豪夺人土田每出入人遮道呼诉曰: "公何夺吾食 " 其子若先为崔怡女壻故有司莫敢劾坐吴承绩事籍其家卒谥文庄。 子若先起孙庆孙起孙门下侍郞平章事庆孙自有传。
#高丽史101卷-列传14-金台瑞-002

○若先累官至枢密副使元宗纳其女为妃生忠烈王若先妻因灯夕入内高宗以太子妃母命其府牵龙行首中禁都知及将军等为仆从舆盖服饰一如王妃。 识者曰: "下之僭上上自启之。" 初若先聚怡府中诸娘于望月楼牧丹房纵* {淫}其妻妬诉怡曰: "吾其 家为尼。" 怡卽流若先所私娘及媒者于岛坏楼房。 妻尝与奴通若先知之妻以他事诉怡怡杀若先怡久之知诬妄杀其奴遂* 其女终身不见后追谥若先庄翼公。
#高丽史101卷-列传14-金台瑞-003

子 初名晸又改* 以怡故由内给事拜守司空柱国怡辞以年少不称乃改授将军。 有人  于怡怡召责之曰: "汝集无赖徒欲何为乎 "  其首流河东执其所亲将军金正晖平虏鎭副使孙仲秀茶房安琦等三十五人投之江。 后怡召 还归俗拜司空。 司空唯诸王为之 娶襄阳公女故授之实欲其无权以避沆也。  闻沆谋害己欲先图之为书遣及第洪烈春坊公子郑瞻遗叔父庆孙庆孙恐祸及以告怡怡囚洪烈等于街衢狱鞠其党。  之召还也将军刘鼎指谕奇洪硕闵景咸等联署状请怡以 为后怡置而不问至是怡出其状悉囚署名者鞫之沈景咸等于江流 于高澜岛其余死流贬黜者四十余人。
#高丽史101卷-列传14-文汉卿-000

文汉卿[权世侯白敦明]。
#高丽史101卷-列传14-文汉卿-001

○文汉卿溟州人祖儒宝右仆射汉卿性贪鄙怯懦初补队正累迁大将军。 高宗二年出为西北面兵马使论军卒爵赏多受赂金又征求州郡无厌因失人心。 明年金山王子兵入寇汉卿与战擒八人贼屯药山南石牛新 玉儿等驿之野。 汉卿会诸城兵战于渭州城外斩五百七十余级我军死者三十余人改中军兵马使。 贼 入东界汉卿拥兵宜州逗 不战聚百工营中造私物利尽锥刀及贼来围 城潜逃我军大败以罪流海岛。 后召还拜上将军历兵工二部尙书进枢密院副使右仆射十三年卒。
#高丽史101卷-列传14-文汉卿-002

有权世侯者为西海道 山城防护别监御蒙古兵城四面壁立唯一径仅通人马世侯恃险纵酒不为备且有慢语。 蒙古设炮攻城门碎之矢下如雨又梯石壁而上以火箭射草舍延 城中人家甲卒四入城遂陷世侯自缢死城中死者无虑四千七百余人屠男口十岁以上擒其妇女小儿分与士卒。
#高丽史101卷-列传14-文汉卿-003

又有白敦明者为东州山城防护别监驱民入保禁出入州吏告曰: "禾未获 敌兵未至请迭出刈之。" 敦明不听遂斩之人心愤怨皆欲杀之。 及蒙古兵至城下敦明出精锐六百拒战士卒不战而走金华监务知城将陷率县吏而遁蒙古兵遂攻门突入杀敦明及其州副使判官金城县令等虏妇女童男而去。
#高丽史101卷-列传14-卢仁绥-000

卢仁绥。
#高丽史101卷-列传14-卢仁绥-001

○卢仁绥高宗三年为朔州分道将军金山王子兵数万来侵仁绥唯事奉佛在山寺逻卒报贼已 入我境仁绥曰: "契丹亦人耳可忍杀耶 " 留寺三日贼横行州境无敢谁何。 仁绥 城逃身中数矢仅免还京崔忠献怒夺其职。 仁绥有老母卽 之被缁投边山僧舍居数年。 崔怡寄书曰: "若来当复旧职。" 仁绥大喜卽还京遂复职俄迁大将军因得幸于怡好论人长短为祸福人皆侧目。 左仆射崔允匡素以 直称一日谒怡仁绥在侧允匡呼而数之曰: "汝何时拜大将带红 耶 汝鎭朔州契丹兵入寇 城逃奔不忠也 老母游方外不孝也不忠不孝天地所不容汝有何功位至三品耶 正己而后正人何不自 妄谈人得失耶 若尔者宜窜遐裔以戒后来。" 仁绥俯伏汗流洽背闻者快之后与周演之谋杀怡事泄怡执之投水中。
#高丽史101卷-列传14-金义元-000

金义元。
#高丽史101卷-列传14-金义元-001

○金义元高宗时人起卒伍骁勇少家贫为无赖行一日有人持钱财衣物过者卽夺掠而走又有邻妇 戴银甁* {段}帛而去义元从后取之妇不知后义元贵呼其妇给银甁* {段}帛妇惊怪不受义元不言其故强与之。 官至门下平章事卒。 元宗时有允成者居甲串里邻有校尉夜穴壁偷谷一石穴小未能出允成自内推出之校尉乃走允成追及之曰: "汝迫饥饿以至此亦何伤家人无知者可取去。" 校尉遂负而归允成终不言妻 皆谓穿 所为后校尉受俸具酒食来致谢。
列传卷第十四。

#高丽史102卷-列传15-00-000

列传卷第十五。 高丽史一百二。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102卷-列传15-琴仪-000

琴仪。
#高丽史102卷-列传15-琴仪-001

○琴仪字节之初名克仪本奉化县人后赐籍金浦三韩功臣容式之后体貌奇爽器度雄伟少力学善属文屡举不第出监淸道务刚直不挠民目为铁太守。 明宗十四年中魁科籍内侍崔忠献当国求文士有李宗揆者荐仪遂* {谄}事忠献历扬华要神宗朝拜尙书右丞右谏议大夫太子赞善大夫。 仪尝带二学士又兼三大夫世以为荣 执政左迁将作监复拜左谏议大夫。 熙宗四年以右副承宣掌试取皇甫瓘等瓘等谒忠献忠献赠随从坊厢银甁各一事怡亦赠银甁又谒王亲赐酒果仍观各坊厢歌吹命瓘等七人属内侍仪为忠献所 故待以厚礼如此。 寻迁知奏事知吏部事仪久典机要奏对称旨王倚以为重仪颇恃势骄恣瓘诣仪直庐作诗讽休官仪以告忠献流瓘于岛时议薄之。
#高丽史102卷-列传15-琴仪-002

康宗卽位金遣使册命金使欲入仪凤正门朝议不肯往复相诘王命仪往谕仪问曰: "天子之巡守方岳者自古有之若大国枉 小国当入自何门 " 金使曰: "天子出入舍中门而何 " 仪曰: "然则人臣欲入君之正门可乎 " 金使大服乃入自西门王嘉之进签书枢密院事左散骑常侍翰林学士承旨。 高宗二年拜政堂文学修国史寻守太尉中书侍郞平章事五年改门下侍郞平章事。 尝于八关会台吏以事扼队正喉辱之军将呼 乱掷瓦砾于御史台幕有飞石过宰相幕仪大怒下庭立 声骂曰: "若等在君臣大会敢尔耶苟为乱先杀老夫。" 军将稍沮乱得不作加守太保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侍郞平章事判吏部事。 七年引年乞退加壁上功臣仍令致仕以琴碁自娱十七年卒年七十八王闻讣悼甚命有司 丧葬谥英烈。 仪与人面折无所讳以是人多惮之屡典贡举所选多名士翰林曲有称琴学士者是也子耆揆晖祺。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奎报-000

李奎报[*(李)益培]。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奎报-001

○李奎报字春卿初名仁 黄骊县人父允绥户部郞中奎报幼聪敏九岁能属文时号奇童稍长经史百家佛老之书一览辄记。 其赴监试也梦有奎星报以居魁果中第一因改今名。 明宗二十年登同进士第嫌末科欲辞之父责之切且无旧例不得辞因醉谓贺客曰: "科第虽下庸 知不三四度铸门生者乎 " 坐客掩口窃笑时李仁老吴世才林椿赵通皇甫抗咸淳李湛之等自以为一时豪俊结为友称七贤每飮酒赋诗旁若无人。 世才死湛之谓奎报曰: "子可补耶 " 奎报曰: "七贤岂朝廷官爵而补其阙耶 未闻稽阮之后有承乏者。" 皆大笑又令赋诗奎报口号其一句云: "未识七贤内谁为钻核人 " 一坐皆有 色。 宰相赵永仁任濡崔诜崔 等上书荐之为不平者所抑久不调神宗二年始补全州司录为同僚所忌见替。 东都叛命将讨之以及第未官者充修制人皆以计避奎报慨然曰: "予虽怯懦避国难非夫也。" 遂从军为兵马录事兼修制及还论赏将士奎报独未得官后禁省诸儒上书交荐权补直翰林院。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奎报-002

崔忠献使作茅亭记览之嘉赏遂为眞自是忠献屡招致走笔赋诗骤迁司宰丞。 高宗初以诗贽忠献求 职阶除忠献以其诗示其府典签宋恂曰: "此子高亢意不止此若直除 官则亦人望也。" 乃拜右正言知制诰历左右司谏。 八关会有阙贺表者奎报欲弹琴仪固止忠献闻而劾之贬奎报为桂阳副使寻以礼部郞中起居注召还累拜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判卫尉事以事流 岛踰年召判秘书省事。 时蒙古兵压境屡加征诘奎报久掌两制制陈情书表帝感悟撤兵王大嘉之特授枢密副使右散骑常侍进知门下省事户部尙书集贤殿大学士升政堂文学守太尉 知政事。 二十三年上表乞退遣近臣敦谕起之明年三上表固辞王重违其志特加守太保门下侍郞平章事致仕辞命犹皆委之俸禄如故。 二十八年卒年七十四谥文顺性豁达不营生产肆酒放旷为诗文不蹈古人畦径横* 别驾汪洋大肆一时高文大册皆出其手三掌礼 所得多名士有集五十三卷行于世。 子灌涵澄济涵登第仕至司宰少监子益培。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奎报-003

○益培字自天高宗时登第调河东监务选入翰院累迁礼部员外郞元宗复旧都时官府旧物皆弃不收独益培收礼部文籍以功迁右司谏。 忠烈朝拜佥议典书累官至副知密直司事版图判书文翰学士致仕十八年卒。 益培以文学名于世通敏强记然好色嗜酒无节操尝受金洪裕赂借述使中第士林鄙之。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兪升旦-000

兪升旦。
#高丽史102卷-列传15-兪升旦-001

○兪升旦初名元淳仁同县人沈讷谦逊博闻强记尤工于古文世称元淳文经史奥义有问者辨释无疑至于释典亦能旁通。 尝过尙书朴仁硕家仁硕有藻鉴待之尽礼人问其故* 曰: "此人如照夜神珠求不可得 敢自致。" 康宗为太子时选补僚属擢第为侍学康宗放江华升旦亦被斥不调熙宗朝始授南京司录 军与留守崔正华有隙降授深岳监务不赴。 高宗在幼 亦受学及卽位除守宫署丞恩眷甚厚遂为师傅历礼部侍郞右谏议大夫进 知政事。 蒙古大举侵及京畿崔怡会宰枢议迁都江华时升平旣久京都户至十万金碧相望人情安土重迁然畏怡无敢发一言者。 升旦独曰: "以小事大义也事之以礼交之以信彼亦何名而困我哉 城郭捐宗社窜伏海岛苟延岁月使边氓丁壮尽于锋镝老弱系为奴虏非为国长计也。" 怡不听十九年卒谥文安无子。
#高丽史102卷-列传15-金仁镜-000

金仁镜[*(金)承茂]。
#高丽史102卷-列传15-金仁镜-001

○金仁镜初名良镜庆州人平章事良愼公义珍四世孙父永固为兴郊道馆驿使公淸慈惠不笞一人后为龟州甲仗。 金甫当起兵败永固逮系宁州狱当死兴郊吏民诣处置使涕泣请贷使不忍诛械送于京承宣李俊仪素与永固善营救得免然第宅已没官妻子饥寒无所托兴郊吏又* {敛}米帛厚遗之。 仕至阁门祗候仁镜才识精敏善隶书明宗时中乙科第二人直史馆累转起居舍人。
#高丽史102卷-列传15-金仁镜-002

高宗初赵 讨契丹兵于江东城 仁镜为判官时蒙古元帅哈眞东眞元帅完颜子渊请兵粮 欲 之难其人。 仁镜请行 曰: "幕中筹策君所职耳冒险往谍非素习也何敢请为 " 仁镜曰: "尝闻蒙古布阵取法孙吴予少读六书熟知之故敢请。"  乃许之卽遣仁镜率精兵一千输米一千石与之会哈眞子渊攻契丹兵于岱州屯州西秃山。 仁镜领兵往见之两元帅张乐宴慰极欢而罢仁镜就州西门外结方阵两元帅登高而望蒙古四十六人被甲带剑相对而立仁镜使才人列军前鼓 作杂戱又使善射者二十余人一时俱射矢入州城契丹登城望者皆奔避两元帅叹军容整肃复邀仁镜置之上座更宴慰转礼部郞中论功擢枢密院右承宣。
#高丽史102卷-列传15-金仁镜-003

十四年东眞寇定长二州仁镜知中军兵马事与战于宜州败绩明年被谗贬尙州牧使故旧无一人相送者唯门生饯于郊仁镜有诗云: "一鞭几尽扫胡尘万里南荒作逐臣玉笋门生多出饯感深难禁泪沾巾。" 又题州壁云: "敢向苍天有怨情谪来犹自得专城何时铃阁登黄阁太守行为宰相行。" 未几拜刑部尙书翰林学士寻知枢密院事尙书左仆射当时以为美谈。 十九年进政堂文学吏部尙书监修国史升中书侍郞平章事二十二年卒谥贞肃。 仁镜文武吏材俱赡诗词淸新尤工近体诗赋世称'良镜诗赋'。
#高丽史102卷-列传15-金仁镜-004

子炼成擢魁科官至尙书左仆射翰林学士承旨。 孙承茂美容仪有才识少登第历史翰为金俊所重累迁侍御史时承宣许珙执政诸道按察多行 遗康轩韩琓亦附珙多受赂承茂皆劾论珙由是恶之。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公老-000

李公老。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公老-001

○李公老字去华丹山县人文章富赡尤工四六明宗朝登第调安边判官出私财代民赋以最征为司仪署丞迁直翰林院。 崔忠献以公老连戚里 不用者几十年其父尙材悯之赂忠献拜监门卫长史。 高宗初以礼部郞中为赵 兵马判官献擒贼之策多有中者。 韩恂之反公老为宣抚使有功拜秘书少监出为庆尙道按察使令行禁止部内大理王嘉之授刑部侍郞仍按其道。 入拜殿中监典选崇威府剖决如流视事五日民多称服进枢密院右副承宣国子大司成王倚为腹心将大用之十一年卒家无担石无子。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仁老-000

李仁老[吴世才赵通林椿]。
#高丽史102卷-列传15-李仁老-001

○李仁老字眉 初名得玉平章事 之曾孙自幼聪悟能属文善草隶郑仲夫之乱祝发以避乱定归俗。 明宗十年擢魁科补桂阳管记迁直史馆出入史翰凡十有四年与当世名儒吴世才林椿赵通皇甫抗咸淳李湛之结为忘年友以诗酒相娱世比江左七贤。 神宗朝累迁礼部员外郞高宗初拜秘书监右谏议大夫卒年六十九。 以诗名于时性偏急 当世不为大用所著银台集二十卷后集四卷双明斋集三卷破闲集三卷行于世子程穰* 皆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