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00

奴婢。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01

○昔箕子封朝鲜设禁八条: "相盗者没入为其家奴婢。" 东国奴婢盖始于此。 士族之家世传而使者曰私奴婢官衙州郡所使者曰公奴婢。 年代愈远渐至蕃盛。 于是虑其争夺之相尙兼倂之日滋设官以理之其禁防甚严。 夫东国之有奴婢大有补于风敎所以严内外等贵贱礼义之行靡不由此焉。 高丽奴婢听理之法可采者多矣故于刑法志幷附焉。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02

奴娶良女主知情杖一百女家徒一年奴自娶一年半诈称良人二年。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03

公贱年满六十放役。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04

凡公私奴婢引诱逃亡放卖他人者一度归乡再度充常户。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05

成宗元年六月正匡崔承老上书曰: "本朝良贱之法其来尙矣。 我圣祖创业之初其群臣除本有奴婢者外其它本无者或从军得 或货买奴之。 圣祖尝欲放 为良而虑动功臣之意许从便宜至于六十余年无有控诉者逮至光宗始令按验奴婢辨其是非。 于是功臣等莫不嗟怨而无谏者大穆王后切* {谏}不听。 贱隶得志陵轹尊贵竞 虚伪谋陷本主者不可胜纪光宗自作祸胎不克 絶至于末年枉杀甚多失德大矣。 昔侯景围梁台城近臣朱 家奴踰城投景景授仪同。 其奴乘马披锦袍临城呼曰: '朱 仕宦五十年方得中领军我始仕侯王已为仪同!' 于是城中 奴竞出投景台城遂陷。 愿圣上深鉴前事勿使以贱陵贵于奴主之分执中处之。 大抵官高者识理鲜有非法官卑者苟非智足以饰非安能以良作贱乎 惟宫院及公卿虽或有以威势作非者而今政镜无私安能肆乎 幽 失道不掩宣平之德吕后不德不累文景之贤。 唯当今判决务要详明 无后悔! 前代所决不* {须}追究以启纷 。" 五年七月敎: "凡隐占人逃奴婢者依律文一日 三尺例日征布三十尺给本主日数虽多毋过元直奴年十五以上六十以下直布百匹十五以下六十以上五十匹婢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百二十匹十五以下五十以上六十匹。" 六年七月敎: "放良奴婢年代渐远则必轻侮本主今或代本主水路赴战或庐墓三年者其主告于攸司考阅其功年过四十者放许免贱若有骂本主又与本主亲族相抗者还贱役使。"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06

显宗四年判: "还贱奴婢更诉良者杖之钑面还主。"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07

靖宗五年立贱者随母之法。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08

文宗三年判: "公私奴婢三度逃亡者钑面还主。"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09

仁宗十年判: "无后人奴婢属官。 十三年禁奴婢代身僧。" 十四年判: "私奴婢背主因而有恨自缢者勿罪其主。"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10

忠烈王四年禁公私奴婢放良。 五年七月下旨: "今后奴婢相讼驾前申呈及紫门敎授判付一皆除之。" 十一月收还诸臣受赐官奴婢属都官。 九年九月令贱者随母无论判前后。 二十四年正月敎曰: "一近来压良为贱者甚多其令有司劾其无文契及诈伪者罪之! 一不念公理的望外官奴婢冒受赐牌者一切禁断! 一两班奴婢以其主役各别自古未有公役杂* {敛}今良民尽入势家不供官役反以两班奴婢代为良民之役今后一禁! 乃至奴妻婢夫任许其主。" 二十六年十月阔里吉思欲革本国奴婢之法王上表略曰: "昔我始祖垂诫于后嗣子孙云: '凡此贱类其种有别愼勿使斯类从良若许从良后必通仕渐求要职谋乱国家若违此诫社稷危矣。' 由是小邦之法于其八世户籍不干贱类然后乃得筮仕。 凡为贱类若父若母一贱则贱纵其本主放许为良于其所生子孙却还为贱又其本主絶其继嗣亦属同宗所以然者不欲使终良也。 恐或有逃脱而为良虽切防微而杜渐亦多乘隙而发奸或有因势托功擅作威福谋乱国家而就灭者益知祖训之难违犹恐奸情之莫御。"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11

三十四年忠宣王复位敎曰: "一外方奴婢各有本役权势之家冒受赐牌宜一切禁断。 一四件奴婢[四件奴婢曰寄上曰*( ){投}属曰先王所尝赐与及人相贸易者。]若有藏闪不出者征银二斤以其奴婢准数充役。 一申椿奴婢尽数根捉四件奴婢一体使用。"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12

恭愍王元年判: "决后奴婢仍执不许者四品以上申闻科罪五品以下决杖流配!"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13

辛禑元年二月敎曰: "抑良为贱感伤和气自王旨后限一月悉皆放免违者痛理。"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14

十四年六月辛昌立八月宪司上* : "一都官所属奴婢宫司仓库奴婢及近日诛流员将祖业奴婢新得奴婢令辨正都监亦计口成籍毋使遗漏每有土木营缮之役宾客佛神之供皆以役之其于坊里杂役一皆除去以安其生以卫王室。"
#高丽史85卷-志39-刑法2-奴婢-015

恭让王三年郞舍上* 曰: "比年以来奔竞成风皆欲冒宠于权门虽有子孙者祖业人口尽与他人。 故其子孙益以穷迷犹怨祖父之无德则安有孝顺之可称者乎 奴婢虽贱亦天民也例论财物恬然买卖或以牛马易之一匹之马给二三口犹未足偿则以牛马为重于人命也。 昔廐焚孔子曰: '伤人乎 ' 不问马则圣人之贵人贱畜如此安有以人易马之理乎 世俗昏迷自作殃咎纳民于寺以图求福若以佛为正则安有纳赂免祸之理乎 然则非惟未蒙其福徒自劳苦贻患子孙耳。 伏惟殿下幷察焉祖业人口不许孙外相传虽无后者养其夫妇中同宗者相传其买卖之人纳寺之弊幷行禁治则岂无补于圣理之万一乎 " 从之。 四年人物推辨都监定奴婢决讼法: "一良贱相婚自今依律禁断如有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以后违律相婚者主奴论罪所出之子亦许为良其主不知者不坐。 一将自己奴婢投赠权势施纳佛宇神祠者痛行禁理。 一同宗之子及三岁前遗 小儿户口付籍为收养者卽同己子传给外自今窥得奴婢冒称收养者一切禁之无子孙无收养者使孙告官平分其成文契录恩功与他人者虽亲戚毋得争讼。 一奴婢役价依成王五年判年月虽多不过其直其容隐役使他人奴婢者依律论罪。 一今后奴婢买者无孙许亲戚无亲戚者没官卖者毋得还执。 一奴婢放卖痛行禁理其为饥寒所迫及因公私宿债势不得已者具状告官方许买卖如以酒色博 狗马财货之故放卖者奴婢没官。 一财主未分奴婢合执者微劣人奴婢夺占者派别奴婢滥执者他人奴婢容隐者文契伪造使用者压良为贱者典当奴婢永执者中国人拘占役使者官司决后仍执者京中以当年二月为限外方以三月为限一皆放还自首者免罪其出限外者以不从判旨论其内虽有合使奴婢亦令没官。" 都官上书: "一无子孙身死者其夫得全妻之奴婢其妻守信则亦得全夫之奴婢止许终身没后各归本孙其别有文契者不在此限。 一奴婢放役者不虑后弊有放至子孙者其子孙闲役因有非分之心冒名受职结婚良族以致名器混淆或谋害本主不畏官法敢于诉讼愿自今论情爱功劳而放役奴婢但止其身勿及子孙!"
志卷第三十九。


#高丽史86卷-表1-00-000

表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六。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86卷-表1-年表1-000

年表一。
#高丽史86卷-表1-年表1-001

高丽太祖降罗灭济尽有三韩之地子孙传守世通上国传世凡三十二王历年幷伪辛共四百七十五岁其始终有可考焉作年表。
#高丽史86卷-表1-年表1-002

-------------------------------------------------------------------------------

公历 干支 上 国 高 丽
-------------------------------------------------------------------------------

918 戊寅 后梁末帝贞明四年 太祖
契丹太祖神册三年 天授元年
-------------------------------------------------------------------------------

919 己卯 后梁贞明五年 天授二年
契丹神册四年
-------------------------------------------------------------------------------

920 庚辰 后梁贞明六年 天授三年
契丹神册五年
-------------------------------------------------------------------------------

921 辛巳 后梁龙德元年 天授四年
契丹神册六年
-------------------------------------------------------------------------------

922 壬午 后梁龙德二年 天授五年
契丹天赞元年
-------------------------------------------------------------------------------

923 癸未 后梁龙德三年 天授六年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契丹天赞二年
-------------------------------------------------------------------------------

924 甲申 后唐同光二年 天授七年
契丹天赞三年
-------------------------------------------------------------------------------

925 乙酉 后唐同光三年 天授八年
契丹天赞四年 契丹灭渤海国世子大光显来附。
-------------------------------------------------------------------------------

-------------------------------------------------------------------------------

公历 干支 上 国 高 丽
-------------------------------------------------------------------------------

926 丙戌 后唐同光四年。 天授九年
明宗天成元年
契丹太宗天显元年
-------------------------------------------------------------------------------

927 丁亥 后唐天成二年 天授十年
契丹天显二年
-------------------------------------------------------------------------------

928 戊子 后唐天成三年 天授十一年
契丹天显三年
-------------------------------------------------------------------------------

929 己丑 后唐天成四年 天授十二年
契丹天显四年
-------------------------------------------------------------------------------

930 庚寅 后唐长兴元年 天授十三年
契丹天显五年
-------------------------------------------------------------------------------

931 辛卯 后唐长兴二年 天授十四年
契丹天显六年
-------------------------------------------------------------------------------

932 壬辰 后唐长兴三年 天授十五年
契丹天显七年
-------------------------------------------------------------------------------

933 癸巳 后唐长兴四年 天授十六年
契丹天显八年 三月后唐遣使来册王自是行后唐

年号。
-------------------------------------------------------------------------------

934 甲午 后唐闵帝应顺元年 天授十七年
潞王淸泰元年
契丹天显九年
-------------------------------------------------------------------------------

935 乙未 后唐淸泰二年 天授十八年
契丹天显十年 六月后百济甄萱来投。
十月新罗王金傅来降纳土。
-------------------------------------------------------------------------------

936 丙申 后唐淸泰三年 天授十九年
后晋高祖天福元年 九月王亲讨甄萱逆子神剑 后百济
契丹天显十一年 亡。
-------------------------------------------------------------------------------

-------------------------------------------------------------------------------

公历 干支 上 国 高 丽
-------------------------------------------------------------------------------

937 丁酉 后晋天福二年 天授二十年
契丹天显十二年
-------------------------------------------------------------------------------

938 戊戌 后晋天福三年 天授二十*( ){一}年
契丹会同元年 七月始行后晋年号。
-------------------------------------------------------------------------------

939 己亥 后晋天福四年 天授二十二年
契丹会同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