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日本国志
日本国志
第二章 再审之诉
谓既经控诉上告或未经上诉,而裁判宣告有害被告者,判定之后得求再审。为此诉者既无定期,又不分时日。
再审之诉如左项,得因重、轻罪处刑宣告为庇护被告人而为之,但非经裁判决定之后不得行:一,受人命重罪处刑宣告之后,而审为所杀者其人乃生存或其人于犯罪前死亡,证据明白者。二,同一案情又非共犯,而异其处刑宣告者。谓与裁判宣告相抵触,二者之中,无罪必居其一,非共犯云者共犯或有首、从之分故也。三,案发前所造公正证书足证明其人不在所犯之地者。公正证书谓官吏在官署所造文案之类。四,因被告人陷害而受处刑宣告者。谓有受陷害者则宣刑之不允亦足证焉,如裁判、检察、警察诸官受货贿及挟怨仇,又证人、鉴定人陈述诈伪,以陷害被告之茕五,以公正证书证明诉讼文书有伪造及错误者。第四百三十九条。应得为再审之诉者如左项:一,宣告处刑裁判所之检察官。二,该裁判所所属控诉裁判所之检事长。三,大审院检事长,但要因司法卿命或以职权为此诉。四,受处刑宣告者。五,受处刑宣告者已亡,则其亲属亦得为之。第四百四十条。再审之诉无论罪刑消灭,不分时日,均得为之。第四百四十一条,谓求再审者原欲绳谬误,洗冤枉,无有拘刑期时日之理。欲为再审之诉者,要将原裁判宣告誊本及证凭文书、附词状纳之原裁判书记局。此与下节系指前开第四、第五项人之求再审者。原裁判所检察官要将意见书附其文书纳之大审院检事长。原裁判所检察官及控诉裁判所检事长欲自为再审之诉者,要照前项章程纳其文书。第四百四十二条。大审院要因检事长之求请,速令专任判事一名,为其审查而发报告状。第四百四十三条。大审院要停阁他案,集会刑事局判事全员于会议局,依据专任判事报告状及检事长意见书而为判决。第四百四十四条,谓再审极要郑重,故须判事全员。又以停止施刑事关紧要,故集阁一切事件,先为判决。大审院以再审为有理,要破毁原判宣告再审公诉、私诉,而将其事件移转于同等裁判所,受移之同等裁判所要照常规为裁手。第四百四十五条,谓受其移交者不拘非管,要依常规。死者亲属为再审之诉,而大审院审为有理,不须将其事件移交他裁判所,要直行破毁原判。第四百四十六条,谓不以死者复为被告,止破毁原判而已,其系于私诉者于民事裁判所为之。因再审裁判宣告无罪,将前条宣告破毁,要为湔雪,将其宣告状揭示于众或付之公告。第四百四十七条,谓揭贴于申明亭,公告于新闻纸,所收罚金及裁判费皆要还付之。
第三章 定裁判所管之诉
谓裁判所管律有定则,虽不容有误,然有时问官回避及异常事变而亲管裁判所不能管理者,故设此章以开审判请求之路。
凡裁判所不分通常、特别。行非管宣告,或因问官回避及异常事变、本管不能受理诉讼事件者,检察官、其余诉讼关系人得为定裁判所管之诉。大审院检事长得因司法命及以其职权受其所诉。第四百四十八条。欲为定裁判所管之诉者,要将诉讼文书附其词状纳之大审院书记局。第四百四十九条。于大审院要集会刑事局判事五名以上于会议局,依据专任判事之报告状及检事长之意见书,判决定裁判所管之诉,而将管理裁判所定示。第四百五十条。第四章 为保安或避嫌移转裁判所管之诉因罪质身位人员及地方民心其余重大事情,而本管裁判有纷纭危险之恐者,得为保安而将其事件移交他处同等裁笋所。第四百五十一条,谓如罪关国事,信从众多,或凶党联结,恐有煽动之类。为保安而移转裁判所管之诉,要大审院检事长因司法卿命于该院为之。第四百五十二条。于大审院会议局要不俟诉讼关系人申请,速行判决前条之诉。第四百五十三条。因被告人身位、地方民心及诉讼情况,而该管裁判有不能保持公平之恐者,得因嫌疑将其事件移交他处同等裁手所。第四百五十四条,谓事系贵绅巨族、富豪大户,或因其犯罪而被害者多之类。因避嫌而移转裁判所管之诉,本管裁判所检察官、其余诉讼关系人均得为之。谓裁判官不公之疑,近接人所易知,而非司法卿所亲睹,所以异于四五十二条也。裁手所于民事原告人有庇护之嫌者,亦得为避嫌而移转他所,然被告人不生异议,本案既起辩论,则不得为前项之诉。第四五十五条。为嫌疑而为移转裁判所管之诉者,要将其词状二通纳原裁判所,书记局书记须速将其一通解送对手人,对手人限三日内纳答辩书。第四百十六条。于大审院要照第四百五十条规则,判决前条之诉。第四百五十七条。有因嫌疑而移转裁判所管之诉,该管裁判所要停止其诉讼次序。第四百五十八条。
第六编 裁判施行、复权及特赦
第一章 裁判施行
重罪,轻罪,违警罪,非经裁判决定之后不得施行。第四百五十九条,由拘留至死刑一经施行则不可自新,故必经尽上诉及阅完期限,方始为确定不可变动者。死刑宣告一定,检察官要速将诉讼文书纳于司法卿。谓死刑非奉司法卿命必不得施行,故虽宣告一定,仍要呈上文书而待其命令。司法卿有死刑施行之命,要限三日内施行。第四百六十条。除死刑之外处刑宣止日一疋,要即日施行。第四百六十一条。行刑要因原裁判所之检察官或自大审院所命之裁判所检察官指挥而为之。罚金科料、裁判费及没收物件,要依检察官命令状而征收之。合破毁及废弃没收物件,亦要检察官处分。第四百六十二条。死刑施行要书记造其始末书,照行刑规则与对同官吏俱署名捺印。其他行刑详细条目,别立规则定之。第四百六十三犯裁判宣告一定,该裁判所书记要造已决罪表,登载左项条件,但大审院所宣告要行刑裁判所之书记造之:一,犯人名氏、年甲、职业、居所及籍贯。二,罪名、刑名。三,再犯。四,裁判宣告年月日。五,对审裁判或阙席裁判。第四百六十四条。已决罪表要造二通,将一通解送司法省,一通贮藏其裁判所书记局。违警罪已决罪表要造一通贮藏其裁笋所书记局。第四百六十五条,谓非于同一裁判所所管内再犯。
则不以再犯论,故不将罪表送司法省。受处刑宣告者于其宣告有所疑,及其施行生异议,要于该管裁判所裁决之。第四百六十六条,谓如宣告中不明示刑之轻重长短之类,非该裁判所不得告谕。受处刑宣告者逃亡后就捕,而该犯以为误捉者,要解送前断罪裁判所以辨认之,其裁判所不能认定本犯者,得为验实参考,提质曾预此案之裁判官、检察官、书记及原被告证人。第四百六十七条。如前二条要在公廷令受处刑宣告者申陈,及商问检察官意见始行裁判宣告,惟已受宣告后不许上诉。第四百六十八条。断定赔偿及应偿诉讼关系人各费,与裁判所公费,其宣告施行照通常民事规则。第四百六十九条。
第二章 复 权
复权之请于刑法第六十三条所定期限经过后要受处刑宣告者禀之司法卿求请,复权书要本人署名捺印,呈之现住地方之始审裁判所检事。第四百七十条。呈请复权书要附左项文件:一,裁判宣告状誊本。二,本刑满期特赦或证明其为期满免除文书。三,假出监狱及现免监视证书。四,已缴还赔款与裁判费用及免其责任证书。免其责任谓如夫妇诉讼,虽断令离婚,仍责令出资赡养之类。五,从前及现在住所,又有何生计记载之书。第四百七十一条。检事要检核该犯品行及其余要件,将意见书附前条文书送之控诉裁判所检事长。第四百七十二条。检事长要更行检核,将意见书附求请复权书呈之司法卿。第四百七十三条。司法卿检阅所请复权书,认为可许者要迅速上奏。第四七十四条。因敕裁或司法卿意见不准复权之请,要由司法卿行知控诉裁判所检事长,检事长行知始审裁判所检事,如前项非经过刑法第六十三条所定期限之半数,不得更申其请。其再为复权之请者,亦照前数条规则。第四百七十五条。有复权裁许者,要司法卿将其裁许状饬送于控诉裁判所检事长,检事长解送于始审裁判所检事,检事要将裁许状誊本下付本人,又要将裁许状誊本解送原行处刑宣告之裁判所,该裁判所要记注于裁判宣告状。第四百七十六条。
第三章 特 赦
特赦于处刑宣告决定之后,不论何时得由检察官及监狱长具述本犯情状,申请于司法卿。监狱长申请特赦要经由检察官,但检察官须附意见书。有特赦申请,要司法卿将意见书附其文书上奏。第四百七十七条,谓特赦申请,司法卿亦不得可否,惟仰上裁,所以与复权殊也。司法卿于处刑宣告决定之后,不论何时得为特赦申请,除死刑之外,虽有特赦申请仍不停止处刑施行。第四百七十八条。若不准特赦申请,司法卿饬知行处刑宣告之裁判所检察官。第四百七十九条。若特赦裁许者,要司法卿将特赦状发交行处刑宣告之裁判所检察官,照第四百七十六条规则。第四百八十条。
卷三十刑法志四刑 法
第一编 总 则第一章 法 例凡罪名分为三:一,重罪。二,轻罪。三,违警罪。第一条,以刑轻重定罪轻重,违警罪即其最轻者。法律无正条,虽所为有不合者,不得遽行其罚。第二条,刑法为一国公法,官民所共守,未有正条而遽罚之似为非理,然而旧法条例未备,不得不别设不应为一律以备临时拟议。新法既删此条并明示此语,所以防滥纵也。新法未颁以前,所犯之罪不得以此法行罚,若颁布以前所犯未经判决者,比照新、旧二法从轻处断。第三条。凡应以海陆军军律处断者,不得弓用此法。第四条,军律有正条者据军律,军律无正条而常律有正条者,据此法拟断。刑法无正条而别设规则,有刑名者则从其规则。谓如税关、邮便、卖药等诸规则。若于别法无专条者从此总则。第五条。
第二章 刑 例
第一节 刑 名
刑总称主刑、附刑,主刑必宣告,附刑于法有宣告者,有不宣告者。第六条,有宣告主刑则不必别行宣告而即科,附刑者又有必须宣告乃科附刑者。重罪之主刑:一、死刑。二、无期徒刑。三、有期徒刑。四、无期流刑。五、有期流刑。六、重惩役。七、轻惩役。八、重禁狱。九、轻禁狱。第七条,无期者终身也,有期谓岁月有期,因罪轻重以定期之长短。禁狱即入狱,徒刑、惩役以待常事犯,流刑、禁狱以待国事犯。轻罪之主刑:一、重禁锢。二、轻禁锢。三、罚金。第八条,禁锢拘置于内地禁锢场也,轻重以服役不服役定之,不以岁月长短,故有轻禁锢而长于重禁锢者,重禁锢而短于轻禁锢者。罚金谓收金二圆以上者。违警罪之主刑:一、拘留。二、科料。第九条,拘留拘置于拘留所也,无服役。科料亦罚金,惟不及二圆,指一圆九十五钱以下者。附刑:一、剥夺公权。凡国民固有权力日公权,剥夺之最为损声名、丧品行者。二、停止公权。停止谓限时日停止之。三、禁治产。其人所有财产不许自治,别设管理者摄治之。四、监视。谓其人主刑满期后犹监督视察其行止作为。五、罚金。同主刑罚金,但行此附刑必要宣告。六、没收。第十条,谓没收其犯法之物,非谓没收其家产,故轻于罚金。用刑及检束犯罪人别有详细方法。第十一条,此宜参观治罪法。
第二节 主刑处分
死刑绞行之于狱中,照职制所定官吏谓检事、书记、监狱长等。监察其事。第十二条。死刑虽既定,非有司法卿之命不得行。第十三条。大祀、令节、国祭、本日停行死刑。第十四条。孕妇定死罪,待产后一百日决行。第十五条。死囚遗骸,亲戚故旧有请者则付之,但不许行通常葬礼。第十六条。徒刑不论有期无期,发配远岛服役,有期徒刑十二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第十七条。妇女处徒刑不发配岛地,置内地惩役场服役。第十八条。徒囚满六十岁免苦役,服体力相当之役。第十九条。流刑不论有期无期,幽于岛狱,不服役,有期流刑十二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第二十条。无期流囚既过五年,行政官得令出狱,限在岛内居住。行政官谓若监狱长之类,奉行政令者称此,所以别于司法官也。有期流囚过三年亦如之。第二十一条。惩役入内地惩役场服役,但满六十岁,从第十九条例。重惩役九年以上、十一年以下,轻惩役六年以上、八年以下。第二十二条。禁狱入内地狱,不服役。重禁狱九年以上、十一年以下,轻禁狱六年以上、八年以下。第十三条,、禁锢拘置禁锢场,重者服役,轻者不服役,禁锢刑期不论轻重,皆十一日以上、五年以下,仍就各本条分定长短。第二十四条,短期起十一日者长期止一月,或二月;起一月或月,止一年或二年。起一年或二年者,止五年为例。少L服役囚人工钱,从监狱规则分之若干以供狱费,若干以给囚人,但服役不满一百日者不在给予之限。第二十五条,罪囚积历年岁满期出场,毫无资金以图生计,则往往不免再陷于罪,故设此法以示宽典。若未满百日则入狱日浅,理不应给。罚金限二圆以上,仍就各本条分定多寡。第二十六条,多数无限,大抵起二圆者止二十圆,起三圆者止三十圆,起四圆者止四十圆,起五圆者止五十圆,起十圆者止百圆,起二十圆者止二百圆,其余有至五百圆者。又如伪造货币条,及诸罚则等不可预计其数。罚金自裁判定之Lt宣告之后,已过控诉上告期限乃为决定。限一月完纳,至期未完纳,则一圆当一日折算易轻禁锢,其剩数不满一圆者亦算一圆换禁锢。以罚金者判官不待更判,因检察之求请直命行之,但其限期不得过二年。罚金多数无限,若以一圆算一日禁锢,或至数年,恐失轻重权衡,故预为之限。其禁锢限内若又纳金,扣除所过日数免减金额,亲戚代纳亦许。第二十七条。拘留拘置拘留所,不服役,刑期一日以上、十日以下,仍就各本条分定长短。第二十八条。科料五钱以上、一圆九十五钱以下,仍就各本条分定多寡。第二十九条,多数止于一圆九十五钱,惟加重得至二圆四十钱,然犹称科料,不称罚金。科料自裁判决定罪之日起算,限十日完纳,至期未完纳,照二十七条易以拘留。第三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