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三国史记
三国史记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四二
○京五种幢,衿色,一靑绿,二赤紫,三黄白,四白黑,五黑靑。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四三
○二节末幢,衿色,一绿紫,二紫绿。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四四
○万步幢,九州岛各二。衿色,<沙伐州>,靑黄靑紫;< 良州>,赤靑赤白;<菁州>,赤黄赤绿;<汉山州>,黄黑黄绿;<牛首州>,黑绿黑白;<熊川州>,黄紫黄靑;<河西州>,靑黑靑赤;<武珍州>,白赤白黄。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四五
○大匠尺幢,无衿。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四六
○军师幢,<眞平王>二十六年始置,衿色白。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四七
○仲幢,<文武王>十一年始置,衿色白。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四八
○百官幢,无衿。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四九
○四设幢:一曰弩幢,二曰云梯幢,三曰冲幢,四曰石投幢,无衿。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五零
○皆知戟幢,<神文王>十年始置,衿色黑赤白。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五一
○三十九余甲幢,无衿[谓京余甲小京余甲外余甲等也,其数未详。]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五二
○仇七幢,<文武王>十六年始置,衿色白。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五三
○二 幢[或云外 。]:一曰<汉山州> 幢,<太宗王>&十七{元}年置;二曰<牛首州> 幢,<文武王>十二年置。衿色皆 。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五四
○二弓[或云外弓。]:一曰<汉山州>弓尺,<眞德王>六年置;二曰<河西州>弓尺,<眞平王>二十年置。无衿。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五五
○三边守幢[一云边守。],<神文王>十年置:一曰<汉山>边,二曰<牛首>边,三曰<河西>边。无衿。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五六
○新三千幢[一云外三千。]:一曰<牛首州>三千幢,二曰<奈吐郡>三千幢,<文武王>十二年置,三曰<奈生郡>三千幢,十六年置。衿色未详。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五七
○衿,盖『书传』所谓徽织。『诗』云:"织文鸟章。"笺云:"织,徽织也。鸟章,鸟 之文章。将帅以下,衣皆着焉。"『史记』『汉书』,谓之旗炽。炽与织,字异音同。『周礼』司常九旗,所畵异物者,徽织,所以相别。在国以表朝位,在军又象其制而为之,被之以备死事。<罗>人徽织,以靑赤等色为别者,其形象半月, 亦着于衣上,其长短之制未详。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五八
○大将军花,三副,长九寸,广三寸三分。上将军花,四副,长九寸五分。下将军花,五副,长一尺。大监花,大虎颊皮,长九寸,广二寸五分,铃黄金,圆一尺二寸。弟监花,熊颊皮,长八寸五分,铃白银,圆九寸。少监花,鹫尾,铃白铜,圆六寸。火尺花,与少监同,铃铁,圆二寸。军师幢主花,大虎尾,长一尺八寸。军师监花,熊胸皮,长八寸五分。大匠尺幢主花,熊臂皮,长七寸[一云中虎额皮,长八寸五分。],铃黄金,圆九寸。三千幢主花,大虎尾,长一尺八寸。三千监花,鹫尾。诸着衿幢主花,大虎尾,长一尺八寸五分。花以猛兽皮若鹫鸟羽作之,置 上。若所谓豹尾者,今人谓之面枪。将军花,不言物名。其数或多或少,其义未详。铃,行路置 马上,或云铎。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五九
○政官[或云政法典。],始以大舍一人,史二人为司,至<元圣王>元年,初置僧官,简僧中有才行者,充之,有故则递,无定年限。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六零
○国统{僧统},一人[一云寺主。],<眞兴王>十二年,以<高句丽><惠亮>法师为寺主。都唯那娘一人,阿尼大都唯那一人。<眞兴王>始以<宝良>法师为之,<眞德王>元年加一人。大书省,一人,<眞兴王>以<安臧>法师为之,<眞德王>元年,加一人。少年书省,二人,<元圣王>三年,以<惠英><梵如>二法师为之。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武官六一
○州统,九人;郡统,十八人。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零零
外官。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零一
○都督九人,<智证王>六年,以<异斯夫>为<悉直州>军主,<文武王>元年,改为摠管,<元圣王>元年,称都督。位自级 至伊 为之。仕{使}臣[或云仕大等。]五人,<眞兴王>二十五年始置,位自级 至波珍 为之。州助[或云州辅。]九人,位自奈麻至重阿 为之。郡大守{太守}百十五人,位自舍知至重阿 为之。长史[或云司马。]九人,位自舍知至大奈麻为之。仕大舍[或云少尹。]五人,位自舍知至大奈麻为之。外司正百三十三人,<文武王>十三年置,位未详。少守[或云制守。]八十五人,位自幢至大奈麻为之。县令二百一人,位自先沮知至沙 为之。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零二
○浿江鎭典。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零三
○头上大监一人,<宣德王>三年,始置大谷城头上,位白{自}级 至四重阿 为之。大监七人,位与太守同。头上弟监一人,位自舍知至大奈麻为之。弟监一人,位自幢至奈麻为之。步监一人,位与县令同。少监六人,位自先沮知至大舍为之。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零四
○外位,<文武王>十四年,以六徒眞骨出居{于}五京九州岛,别称官名,其位视京位。岳干视一吉 ,述干视沙 ,高干视级 ,贵于{贵干}视大奈麻,选干[一作撰干]视奈麻,上干视大舍,干视舍知。一伐视吉次,彼日视小乌,阿尺视先沮知。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零五
○<高句丽>人位,<神文王>六年,以<高句丽>人授京官,量本国官品授之。一吉 本主簿,沙 本大相,级 本位头大兄从大相,奈麻本小相狄相,大舍本小兄,舍知本诸兄,吉次本先人,乌知本自位。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零六
○<百济>人位,<文武王>十三年,以<百济>来人授内外官,其位次视在本国官衔。京官:大奈麻本达率,奈麻本恩率,大舍本德率,舍知本 率,幢本奈率,大乌本将德。外官:贵干本达率,选干本恩率,上干本德率,干本 率,一伐本奈率,一尺本将德。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零七
○其官衔见于杂传记,而未详其设官之始及位之高下者,书之于后。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零八
○葛文王检校尙书左仆射上柱国知元凤省事兴文监卿大子{太子}侍书学士元凤省待诏记室郞瑞书郞<孔子>庙堂大舍录事参军右卫将军功德司节度使安抚诸军事州都令佐丞上舍人下舍人中事省南边第一。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零九
○<高句丽><百济>职官,年代久远,文墨晦昧。是故不得详悉,今但以其着于古记及<中国>史书者,为之志。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一零
○『隋书』云:"<高句丽>官,有太大兄次大兄次小兄次对卢次意侯奢次乌拙次太大使者次大使者次小使者次褥奢次 属次仙人,凡十二木{等},复有内评外评五部褥萨。"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一一
○『新唐书』云:"<高句丽>官凡十二级:曰大对卢,或曰吐□{ },曰郁折,主图簿者。曰太大使者。曰 衣头大兄,所谓 衣者,仙人也,{秉}国政,三岁一易,善职则否。凡代日,有不服则相攻,王为闭宫守,胜者听为之。曰大使者,曰大兄,曰上位使者,曰诸兄,曰小使者,曰过节,曰先人,曰古邹大加。"又云:"莫离支大莫离支中里小兄中里大兄。"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一二
○『册府元龟』云:"<高句丽>,<后汉>时其国置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大加[古邹大加,<高句丽>掌宾客之官,如大鸿 也。]主簿优[一作于]台使者 衣先人。一说,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小兄意俟奢乌拙太大使者小使者褥奢 属仙人,幷褥萨,凡十三{二}等。复有内评外评,分掌内外事焉。"右见<中国>历代史。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一三
○左辅右辅大主簿国相九使者中畏大夫。右见本国古记。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一四
○广评省匡治奈[今侍中]徐事[今侍郞]外书[今员外郞]兵部大龙部[谓仓部]寿春部[今礼部]奉宾部[今礼宾省]义刑台[今刑部]纳货府[今大府寺]调位府[今三司]内奉省[今都省]禁书省[今秘书省]南厢坛[今将作监]水坛[今水部]元凤省[今翰林院]飞龙省[今太仆寺]物藏省[今少府监]史台[掌习诸译语]植货府[掌栽植菓树]障缮府[掌修理城隍]珠淘省[掌造成器物]正匡元辅大相元尹佐尹正朝甫尹军尹中尹(+等品职)。右<弓裔>所制官号。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一五
○『北史』云:"<百济>官有十六品:左平五人一品,达率三十人二品,恩率三品,德率四品, 率五品,奈率六品,将德七品,施德八品,固德九品,季德十品,对德十一品,文督十二品,武督十三品,佐军十四品,振武十五品,克虞十六品。自恩率以下,官无常员,各有部司,分掌众务。内官有前内部谷内部内 部外 部马部刀部功德部药部木部法部后宫部,外官有司军部司徒部司空部司寇部点口部(+客部)外舍部绸部日官部市部,长吏三年一交代。都下有方,各为五部,曰上部前部中部下部后部。部有五巷,士庶居焉。部统兵五百人。五方各有方鎭{领}一人,以达率为之,方佐贰之。方有十郡,郡有将三人,以德率为之,统兵一千一百人以下七百人以上。"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一六
○『隋书』云:"<百济>官有十六品,长曰左平,次大率,次恩率,次德率,次 率,次奈率,次将德,次施德,次固德,次季德,次对德,次文督,次武督,次佐军,次振武,次克虞。五方各有方领二人,方佐贰之。方有十郡,郡有将。"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一七
○『唐书』云:"<百济>所置(内)官,曰{有}内臣佐平,掌宣纳事;内头佐平,掌库藏事;内法佐平,掌礼仪事;卫士佐平,掌宿卫兵事;朝廷佐平,掌刑狱事;兵官佐平,掌外兵马事。"右见<中国>历代史。
四零卷志九职官下外官一八
○左辅右辅左将上佐平北门头。右见本国古记。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
四一卷零零零零零零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一。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零
列传第一。
<金庾信>上。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一
○<金庾信>,王京人也。十二世祖<首露>,不知何许人也。以<后汉><建武>十八年壬寅,登<龟峯>,望<驾洛>九村,遂至其地开国,号曰<加耶>,后改为<金官国>。其子孙相承,至九世孙<仇亥{仇充}>,或云<仇次休>,于<庾信>为曾祖。<罗>人自谓<少昊金天氏>之后,故姓<金>。<庾信>碑亦云:"<轩辕>之裔,<少昊>之胤。"则<南加耶>始祖<首露>与<新罗>,同姓也。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二
○祖<武力>,为<新州>道行军摠管,尝领兵获<百济>王及其将四人,斩首一万余级。父<舒玄>,官至苏判<大梁州>都督安抚<大梁州>诸军事。按<庾信>碑云:"考苏判<金逍衍>。"不知<舒玄>或更名耶,或<逍衍>是字耶,疑故两存之。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三
○初,<舒玄>路见葛文王<立宗>之子<肃讫宗>之女<万明>,心悦而目挑之,不待媒 而合。<舒玄>为<万弩郡>太守,将与俱行,<肃讫宗>始知女子与<玄>野合,疾之囚于别第,使人守之。忽雷震屋门,守者惊乱,<万明>从窦而出,遂与<舒玄>赴<万弩郡>。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四
○<舒玄>庚辰之夜,梦荧或{荧惑}鎭二星降于己,<万明>亦以辛丑之夜,梦见童子衣金甲,乘云入堂中,寻而有娠,二十月而生<庾信>,是<眞平王><建福>十二{七}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乙卯也。
及欲定名,谓夫人曰:"吾以庚辰夜吉梦,得此儿,宜以为名,然礼不以日月为名。今庚与庾字相似,辰与信声相近, 古之贤人有名<庾信>, 以命之。"遂名<庾信>焉。[<万弩郡>,今之<鎭州>,初以<庾信>胎,藏之高山,至今谓之<胎灵山>。]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五
○公年十五岁为花郞,时人洽然服从,号<龙华香徒>。<眞平王><建福>二十八{三十三}年辛未,公年十七岁,见<高句丽><百济><靺鞨>侵 国疆,慷慨有平寇贼之志,独行入<中岳>石 ,齐{斋}戒告天盟誓曰:"敌国无道,为豺虎,以扰我封 ,略无宁岁。催{仆}是一介微臣,不量材力,志淸祸乱。惟天降监,假手于我。"居四日,忽有一老人,被褐而来曰:"此处,多毒虫猛兽,可畏之地,贵少年爰来独处,何也。"答曰:"长者从何许来,尊名可得闻乎?"老人曰:"吾无所住,行止随缘,名则<难胜>也。"公闻之,知非常人,再拜进曰:"仆<新罗>人也,见国之雠,痛心疾首,故来此,冀有所遇耳。伏乞长者悯我精诚,受{授}之方术。"老人默然无言。公涕泪恳请不倦,至于六七。老人乃言曰:"子幼而有幷三国之心,不亦壮乎。"万{乃}授以秘法曰:"愼勿妄传,若用之不义,反受其殃。"言讫而辞,行二里许,追而望之,不见,唯山上有光,烂然若五色焉。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六
○<建福>二十九{三十四}年,邻贼转迫,公愈激壮心,独携宝剑,入<咽薄山>深壑之中,烧香告天,祈祝若在<中岳>,誓辞仍祷。天官垂光,降灵于宝剑。三日夜,虚角二星,光芒赫然下垂,剑若动摇然。
四一卷列传一金庾信零七
○<建福>四十六{五十一}年,己丑秋八月,王遣伊 <任永里{任末里}>,波珍 <龙春><白龙>,苏判<大因><舒玄>等,率兵攻<高句丽><娘臂城>。<丽>人出兵逆击之,吾人失利,死者众多,众心折 ,无复鬪心。<庾信>时为中幢幢主,进于父前,脱胄而告曰:"我兵败北,吾平生以忠孝自期,临战不可不勇。盖闻:'振领而 正,提纲而网张',吾其为纲领乎。" 跨马拔剑跳坑,出入贼阵,斩将军,提其首而来。我军见之,乘胜奋击,斩杀五千余级,生擒一千人。城中凶惧无敢抗,皆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