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高丽史
高丽史
丁巳崔瑀遣人迎前王于紫燕岛。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29-1232
辛酉葬王后。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30-1232
甲子校尉宋得昌自池义深行李逃来云: "义深到撒礼塔所撒礼塔怒曰'前送文牒内事件何不办来 ' 执送义深于帝所余皆拘囚。"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31-1232
乙丑崔瑀胁王迁都江华。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32-1232
丙寅瑀发二领军始营宫阙于江华。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33-1232
秋七月庚辰朔蒙古使九人来王迎诏于宣义门外留四日而还。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34-1232
命知门下省事金仲龟知枢密院事金仁镜为王京留守兵马使以八领军鎭守。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35-1232
壬午安南判官郭得星招抚白岳等处贼魁二十余人来投。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36-1232
遣内侍尹复昌往北界诸城夺达鲁花赤弓矢复昌到宣州达鲁花赤射杀之。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37-1232
乙酉王发开京次于升天府。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38-1232
丙戌入御江华客馆。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39-1232
八月己酉朔西京巡抚使大将军闵曦与司录崔滋温密使将校等谋杀达鲁花赤西京人闻之曰: "如是则我京必如平州为蒙兵所灭。" 遂叛。 壬戌执崔滋温囚之留守崔林寿及判官分台御史六曹员等皆逃窜于楮岛。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40-1232
丙子 知政事兪升旦卒。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41-1232
九月* 蒙古官人书曰: "伏蒙幕府远涉千里辱临弊境首贻诲音欣感欣感但所诘数* {段}事实非我国本意深以此为恐敢布腹心惟冀大度矜之其所称: ' 者巧言语说得我出去后却行返变了入海里住去不中的人宋立章许公才那两个来的说 走得来 每信那人言语呵返了也'事我国与上朝通好久矣顷有宋立章者来言上国将举大兵来征弊邑。 其言有不可不信者百姓闻之惊骇* { }气过半逃闪城邑为之几空盖雷霆一振天下同惊以是予亦不能无惧又虑些小遗民若一朝扫地皆逋则恐不得岁输贡赋以永事大国因与不多残口入 毒卑湿之地以求苟活耳宁有他心耶 皇天后土实监之矣又称: '达鲁花赤交死则死留下来如今 每拿缚者'事右达鲁花赤其在京邑者接遇甚谨略不 意大国岂不闻之耶 又于列城委令厚对其*闲容或有不如国敎者予亦不能一一知之惟上国明考焉其拿缚上朝使人无有是理后可凭勘知之又称: ' 本心投拜出来迎我者本心不投拜军马出来与我 杀'者今闻大军布露原野虽大国不谕之其在小国礼当亲自迎 然弊邑之移于 深偏地本非上国所令而固不能无咎责故且恐且 未以时展谒耳。 其投拜之心一也岂有二哉 且小国虽愚暗旣知畏服大国之义其向仰有年矣岂于今日乃生叛逆之心耶 仰冀明鉴赦过字小抚存外藩实予之望也。"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42-1232
冬十一月* 蒙古沙打官人书曰: "前者大国以王不出交大官人出来为谕小国如前书所载虽畏惧大国入处于此以勤仰之心有加无已故不敢违 严命已遣大官人某诣幕下方候宠* 而复以国王不出交崔令公出来事及之所谕踵至如此弊邑将若之何 伏望幕下谅穷迫之情小示以宽以副倾企之望幸甚。 其所输皇帝处国 则虽竭力尽诚勤于准备方小国之移徙也唯与不多人民仓卒入于水内所转财物亦为欠少故以微薄土物聊欲表诚耳今蒙钧旨谕及更 所有小添前数奉进惭恐惭恐。 赵兵马宋立章发遣事叔璋自上国回来次不幸値心腹之疾至*令{今}犹未安较故未卽发遣所谓宋立章者我国之迁移莫不因其言而其后我国两* 使佐自上国还来言: '立章所言本非上国之意不可谓的实。' 于是朝廷佥议以为: '此人非特以浮说妄言动摇众心亦使万人逃闪至令一国大迁于此地罪不可赦。' 遂捕送深 海岛久矣今依来命已遣人卽其所将收拿发来者伏惟照悉。" 上皇帝陈情表曰: "下国有倾输之恳胶漆益坚上朝加谴责之威雷霆忽震闻命怖悸失声 呼伏念臣猥以庸资寄于荒服仰戴天临之德举国聊生笃驰星拱之心向风滋切夫何征诘若此稠重力所不堪宜将诚告言如可复当以实陈其诏旨所及添助军兵征讨万奴事 僻土是居弊邑本惟小国 大军所过遗民能有几人在者尙疮痍之余加之因饥疫而毙故莫助天兵之用无柰违帝命之严罪虽莫逃情亦可恕其亲身朝觐事自闻继统早合观光 外臣荣觐于九天固所望也然藩位难虚于一日兹实恐焉其出人户使撒礼塔见数事游舌所传大兵将讨在愚民而易惑举恒产而多逃众所同为势难固禁顾家户萧然如扫乃反为茂草之场若君臣孑尔独存惧未辨苞茅之贡庶收残口永事大邦虽潜藏江海之*闲犹梦寐云 之上实畏惧之所致冀圣明之不疑心苟一于始终地何论于彼此伏望存蓬艾之生 许全于一国奉山野之赋必不后于诸侯。" 又状曰: "臣以一二所望事件已具表言之犹有郁结于心未尽陈露者于表内不得备载申以状陈布之弊邑本海外之小邦也自历世以来必行事大之礼然后能保有其国家故顷尝臣事于大金及金国鼎逸然后朝贡之礼始废矣。 越丙子岁契丹大举兵 入我境横行肆暴至己卯我大国遣帅河称 腊领兵来救一扫其类小国以蒙赐不 讲投拜之礼遂向天盟告以万世和好为约因请岁进贡赋所便元帅曰: '道路甚梗 国必难于来往每年我国遣使佐不过十人其来也可* {赍}持以去至则道必取万奴之地境 以此为验。' 其后使佐之来一如所约每我国辄付以国 礼物输进阙下独于甲申年使臣着古与不以万奴之境而从婆速路来焉然依旧接遇甚谨又付以国 前去其后使价之来者稍至*闲阔小国窃怪其故* {久}而闻之则于加下遮出中路杀了上件使臣所致也。 如此已后于加下伪作上国服样入我北鄙残败三城万奴亦攻破东鄙二城其服色亦如之自是踵来侵伐不絶又万奴与上国使佐之向我国者 言'高丽背 国愼勿前去。' 使佐不听且欲知眞伪遂便行李则先遣其麾下人伪为我国服着及弓箭遂伏兵于两国山谷之*闲潜候行李出射 * 因令伴行人报云: '高丽所作如此背逆明矣。' 请停前去固令还焉然适有自万奴麾下逃来王好非者细说其事故我国得知之。 无几何闻大兵入境小国以通好之故殊不意上国之兵而久乃知之。 然莫识所以行兵之故帅府撒礼塔大官人移文言: ' 国杀我使臣着古与及射东路使臣何也 以此行兵问罪耳。' 我国已曾知之缕细故具以实对之更行投拜之礼大国亦详两人所诈豁然大* {寤}遂许班师矣。 方大军之还国寻遣两* 行李奉进国信礼物于皇帝阙下而君臣因相贺曰: '比来以道路不通阻修朝觐之礼大乖从前和好之本意常以此为虑今旣遣使达诚则是固可贺而又大国常以于加下万奴之罪归于我我国无以自明惧代他人受诬而赖大军亲临根究使上国之疑涣然如 释则吾属知免矣始可以宁心定虑一专于奉事上朝之日也。' 未几忽有宋立章者从池义深行李诣在上国逃来言: '大国将举大兵来讨已有约* {束}。' 百姓闻之惊骇顚蹶其逃闪者多矣俄又闻北界一二城逆民等妄谕其城达鲁花赤杀戮平民又杀臣所遣内臣此人是候上国使佐値行李则迎到京师者也而乃杀之因以作乱声言大国兵马来也。 又闻上国使佐到义州令准备大船一千 待涉军马于是举上下无不震悸其逃之者又过半矣逋户残庐历历相望鞠为茂草见之不能无 然矣君臣窃自谋曰: '若遗民尽散则邦本空矣邦本空则其将与谁岁办贡赋以事上朝耶 不若 此时收合残民余众入处山海之*闲粗以不 土物奉事上国不失藩臣之名上计也盖以心之所属不关于地苟以一心事之想上国何必以此为咎耶 ' 于是遂定计焉然则我国之迁徙于此不过此意耳宁有他心哉 天地神明实鉴之矣不意大国以浮说所传遣之以大兵临 弊境凡所经由无老弱妇女皆杀之无赦故举一国丧情失气顚倒怖惧莫有聊生之意且君是天也父母也方殷忧大戚如此而不于天与父母而又于何处诉之耶伏望皇帝陛下推天地父母之慈谅小邦靡他之意 令大军回辕返 永护小国则臣更努力竭诚岁输土物用表丹 益祝皇帝千万岁寿是臣之志也伏惟陛下小加怜焉。" 又* 撒礼塔书曰: "所谕皇帝处回去文字事一一祗 已具表章寻发遣使介前去伏惟照悉我国如前书所载虽畏惧大国入处山海之*闲其所以仰奉上朝尙尔一心以是今闻大军之入境卽遣使佐谨行迎问之礼继蒙辱 *钓{钧}旨申遣使人* {赍}不 酒果礼物劳问左右则小国之无他亦于此可知也苟以一心事之不关地之彼此冀幕府不必以迁徙为咎待之如旧则实小国万世之福也所遣诣皇帝处一行使人先就幕下听取处分其使人之进退行止祸福生死皆在幕府之掌握伏望曲加扶护善为指挥兼差幕下使人道达于皇帝阙下永护小邦则予亦敢不感至铭骨耶其大官人投拜事小国业已畏惧入此幽僻之中则虽大官人心志耗丧日益以拙月益以钝未遽 造左右听命 惶顚倒罔知所裁惟大度宽之。"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43-1232
十二月寄蒙古大官人书曰: "今月某日我国使介至伏闻帅府新统大军始开莲幕未及旬朔先声大震凡列国之人莫不拭目改观庶几蒙被德荫者皆是 若区区弊邑其欣跃之心倍万常伦也兼蒙*钓{钧}慈悯我国两* 行李之久淹者今悉放遣此亦铭感罔极言所不旣也所谕予及崔令公之出来事如前上旧帅府书所陈我等旣畏惧大国入此山海之*闲则其于出觐日益滋怯所以难之耳倾仰之心一也宁有他哉伏惟阁下谅情而宽之兼所谕赵兵马发遣事其寝疾至今犹未佳裕故未卽依敎不然叔璋之往来上国惯矣岂今惮其行哉宋立章者前已承旧帅府所及其时卽差人就所配海岛收拿发来待之久矣然以此时风水甚恶邈无消息故未卽捉遣惶恐惶恐前所遣诣大皇帝处我国使佐之进退专在阁下之指挥伏望善为之辞道达于皇帝阙下幸甚。" * 大官人书曰: "今月某日忽奉来敎备详钧候动止万顺欣喜倍常但所称皇帝处回去文字事迩来久未审皇帝圣体何似礼宜 问起居 复蒙幕府所谕如此予亦岂不思奉* 天子之休命耶然年前大军之辱临弊邑也我国累次所遣使佐及其负担下卒辄蒙钧慈遂旋回遣前来故使者之往来络绎略无疑惧于心者是幕府所鉴知也今闻前所遣皇帝处两* 使人被宠命将还适値大军之方戾弊境反见勒留未还又小国闻大军入境卽发遣使介谨行迎 之礼而其使人及负担礼物人卒至今未蒙放遣回来愚闻古者兵交使在其*闲今则异于是兵交非所意也小国闻大兵之临境犹不敢稽迟粗以不 信饷劳问行李之勤而反被拘留其在国人愚惑之心得不疑且惧哉然则其遣以大官人奉书于皇帝阙下愈所疑惧也伏惟谅之。"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44-1232
撒礼塔攻处仁城有一僧避兵在城中射杀之。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45-1232
* 东眞书曰: "夫所谓蒙古者猜忍莫甚虽和之不足以信之则我朝之与好非必出于本意然如前书所通越己卯岁于江东城势有不得已因有和好之约。 是以年前其军马之来也彼虽背盟弃信肆虐如此我朝以谓宁使曲在彼耳庶不欲效尤故遂接遇如初以礼遣之今国朝虽迁徙都邑当其军马之来则犹待之弥笃而彼尙略不顾此意横行远近外境残暴寇掠与昔尤甚由是四方州郡莫不 城坚守或阻水自固以观其变而彼益有呑啖之志以图攻取则其在列郡岂必拘国之指挥与交包祸之人自速养虎被 之患耶于是非特入守而已或往往有因民之不忍出与之战杀获官人士卒不为不多矣至今年十二月十六日水州属邑处仁部曲之小城方与对战射中魁帅撒礼塔杀之 虏亦多余众溃散。 自是* { }气不得安止似已回军前去然不以一时鸠集而归或先行或落后欲东欲北故不可指定日期又莫知向甚处去也请贵国密令侦谍可也。"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19-46-1232
是年移葬世祖*大祖{太祖}二梓宫于新都。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0-01-1233
○(癸巳)二十年春三月遣司谏崔璘奉表如金路梗未至而还。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0-02-1233
夏四月蒙古诏曰: "自平契丹贼杀 刺之后未尝遣一介赴阙罪一也命使* {赍}训言省谕辄敢射回罪二也尔等谋害着古与乃称万奴民户杀之罪三也命汝进军仍令汝弼入朝尔敢抗拒窜诸海岛罪四也汝等民户不拘执见数辄敢妄奏罪五也。"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0-03-1233
五月以金庆孙为大将军知御史台事。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0-04-1233
西京人毕贤甫洪福源等杀宣谕使大将军郑毅朴禄全举城叛。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0-05-1233
十二月崔瑀遣家兵三千与北界兵马使闵曦讨之获贤甫送京腰斩于市福源逃入蒙古*檎{擒}其父大纯弟百寿及其女子悉徙余民于海岛西京遂为丘墟。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1-01-1234
○(甲午)二十一年春正月癸卯亲设消 道场于内殿。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1-02-1234
乙巳以咸寿为左仆射; 朴文成为右散骑常侍。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1-03-1234
庚戌赏西京征讨军士有差。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1-04-1234
壬戌遣兵部侍郞洪钧安抚西京。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1-05-1234
癸亥征诸道民丁营宫阙及百司。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1-06-1234
二月壬申遣将军金宝鼎如蒙古军是日边报: "蒙兵留百余骑于东眞余皆引还。"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1-07-1234
癸未燃灯王如奉恩寺以故 政车倜家为奉恩寺撤民家以广辇路时虽迁都草创然凡球庭宫殿寺社号皆拟松都八关燃灯行香道场一依旧式。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1-08-1234
丁亥以营宫阙移御大将军宋緖家。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1-09-1234
三月甲辰斩大将军赵叔昌于市。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1-10-1234
夏五月乙巳赐金炼成等及第。
#高丽史23卷-世家23-高宗2-21-1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