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17-1131

辛卯制曰: "尙书户部卽古大司徒之职其以五典敎民。"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18-1131

乙未再雩。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19-1131

五月戊戌制: "每四孟月初视朝命官读时令。"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20-1131

辛丑大雨。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21-1131

甲辰中书门下奏: "今重修宫阙令两府宰枢监督此所谓十羊九牧宜 员数。" 从之以平章事崔弘宰 知政事文公仁知枢密院事林景淸董其役。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22-1131

丙午制: "令百官各写太祖诫百寮书藏于家以训子孙。"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23-1131

乙丑太白昼见经天百余日。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24-1131

六月丙寅朔王如奉恩寺。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25-1131

己卯虑囚。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26-1131

庚辰设菩萨戒道场于重华殿。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27-1131

制曰: "传曰: '国之将兴也视民如子将亡也视民如草芥。' 故先王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去冬营宫三道伐木民死于役者颇众宜发官粟赙其妻子。"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28-1131

丁亥 知政事李璹卒。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29-1131

己丑虑囚。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30-1131

秋七月癸卯虑囚 死罪五十六人杖配有人岛。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31-1131

丁巳幸王轮寺。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32-1131

己未太白经天。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33-1131

八月丁卯移御仁德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34-1131

壬申召两府宰臣于便殿问军国事。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35-1131

丙子日官奏: "近来巫风大行* {淫}祀日盛请令有司远黜群巫。" 诏可。 诸巫患之* {敛}财物贸银甁百余赂权贵。 权贵奏曰: "鬼神无形其虚实恐不可知一切禁之未便。" 王然之弛其禁。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36-1131

乙酉西北面兵马使奏: "金主率兵三万到东京其意难测。" 王命台省知制诰各上封事。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37-1131

辛卯遣持礼使阁门祗候庾 如金东京。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38-1131

癸巳遣兵部郞中王洙如金贺天淸节。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39-1131

九月丙申以李公寿检校太师守太傅门下侍中判吏部事; 崔思全守太尉门下侍郞平章事; 金珦检校太尉守司空门下侍郞同中书侍郞平章事 仍令致仕; 加崔弘宰判吏部事; 崔滋盛检校司空中书侍郞判兵部事; 文公仁检校司徒中书侍郞平章事西京留守事; 金富轼检校司空 知政事; 崔濡为兵部尙书翰林学士承旨; 任元 同知枢密院事。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40-1131

丁酉直门下省安稷崇右谏议李伸中书舍人林存左司谏崔 等奏曰: "东京持礼使书状官崔逢深本武举人书状非其任又尝大言国家与我壮士千人则可入金国虏其主来献其狂妄如此窃恐生事不宜遣之。" 伏合固争三日不允。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41-1131

戊戌太白昼见。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42-1131

庚子王如安和寺。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43-1131

癸丑虑囚。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44-1131

壬戌庾 以金主幸东京不达而还。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45-1131

冬十月甲子朔设佛顶道场于天成殿。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46-1131

癸酉幸法王寺设百座道场三日命内外斋僧三万。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47-1131

庚辰王妃任氏生子晧遣御史大夫任元浚赐敎书礼物。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48-1131

十一月己亥遣礼部郞中高唐愈如金谢贺生辰。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49-1131

庚戌遣尙衣奉御李仲衍如金贺正。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50-1131

乙卯移御寿昌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51-1131

十二月辛未复遣持礼使庾 如金东京。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52-1131

壬申虑囚。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53-1131

壬午加崔弘宰检校太傅; 崔濡判翰林院事; 任元 为左散骑常侍。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09-54-1131

己丑设般若道场于重华殿。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01-1132

○(壬子)十年春正月己亥金遣永州观察使高成山来贺生辰。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02-1132

壬寅始修宫阙。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03-1132

癸卯宴金使于仁明殿。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04-1132

己酉高成山还附表以谢。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05-1132

二月癸酉移御仁德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06-1132

乙亥移御寿昌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07-1132

辛巳遣礼部员外郞崔惟淸合门祗候沈起如宋。 上表曰: "属两圣之远征旣不能奔问官守及大人之继照又未得称庆阙庭。  于戊申年国信使杨应诚欲假道入金命虽出于重严事固难于承 寻差单介冒贡 诚。 又于庚戌年王政忠来传诏旨有俟休边警当问骋期之语。 臣体训旨之丁宁不敢致朝宗之礼感恩灵之优渥切欲伸归向之勤遂陈 蚁之心控告云天之鉴。 上尊周室 莫追晋伯之前功内属汉庭冀不失朝鲜之旧事。"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08-1132

壬午幸西京行过国学诸生迎谒前路养正斋生崔光远上* 言时事。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09-1132

三月癸巳设仁王道场于长乐殿。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10-1132

甲午幸大华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11-1132

丙申宴群臣于干龙殿。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12-1132

庚子移御九梯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13-1132

辛丑幸永明寺。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14-1132

壬寅御骐麟阁命国子司业尹彦 讲易干卦令承宣郑沆礼部郞中李之 起居注郑知常等问难。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15-1132

癸卯命郑沆讲礼记中庸篇又命题使大学博士郭东珣等十八人赋诗。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16-1132

丙午设仁王道场于观风殿。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17-1132

庚戌御长乐门外帐殿阅射。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18-1132

己未金东京持礼使乌彦贞来。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19-1132

夏四月己巳以睿宗忌辰如长庆寺行香。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20-1132

辛未守太尉判 书省事金富佾卒。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21-1132

壬申设藏经道场于天成殿。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22-1132

甲戌以郑沆尹彦 郑知常再赴经筵讲经 赐花犀带一腰。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23-1132

丙戌御龙舟于大同江以忌月乐悬而不作。 郑知常奏: "礼有忌日未闻有忌月。 若有忌月则有忌年矣请作乐以副都人士女之望。" 制可。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24-1132

闰月甲午至自西京赦入御仁德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25-1132

乙未移御寿昌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26-1132

丁未赐崔光远等及第。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27-1132

五月丙子御史大夫任元浚等以贡院试题错误上奏请追夺今年及第名牌改试不报。 元浚等退而待罪台空凡七日又国学生井彦伯等五十人上书请改试。 命国子司业李之 宣谕诸生曰: "谤 朝政固有常刑今姑赦之汝等宜精修行艺以待来选。"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28-1132

癸未崔惟淸等还自宋。 回诏曰: "朕省方南国通道东藩载嘉享上之恭重有观光之请归视事于宰旅将效勤诚会诸侯于涂山更 寡德爰卽乘舆之所幸以须信使之来庭顾秋塞马肥或戒严之未暇而春潮舟稳庶利涉以无虞。"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29-1132

六月庚寅朔王如奉恩寺。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30-1132

丙申平章事崔滋盛吏部侍郞林存罢。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31-1132

甲辰设菩萨戒道场于重华殿。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32-1132

秋七月庚午复以崔滋盛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33-1132

京城饥谷贵物贱。 银甁一事直米五硕; 小马一匹一硕;  牛一头四斗; 布一匹六升。 街巷饿 相望。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34-1132

八月己酉左正言朴挺 伏合上* 言事三日不报。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35-1132

壬子彗见长三尺。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36-1132

九月甲子王如安和寺。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37-1132

辛未虑囚。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38-1132

壬申出御天寿寺。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39-1132

冬十月甲午移御国淸寺。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40-1132

丙申还御大明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41-1132

辛亥御崇文殿阅射中者赐物有差。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42-1132

十一月甲子移御寿昌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43-1132

己卯制曰: "朕以凉德获承祖业适当衰季累更变故夙夜勉励庶几中兴。 训有之曰: '积数万岁必得冬至甲子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开辟以来圣人之道从此而行。' 今遇十一月初六日冬至其夜半値甲子为三元之始可以革旧鼎新爰命有司举古贤遗训创西京大华阙。 咨尔三事大夫百官庶事共图惟新之政以增永世之休。"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44-1132

庚辰御明仁殿。 下制曰: "朕以幼 卽位未堪家多难。 虽临政而愿治不遑康宁固无德以处宜凡所施为不克当天心。 是以山崩水涌变异继作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尙赖耆旧忠义之臣匡救之力革去旧 一新政理。 顾以不能处置事无大小动辄害于国体者多矣然所大惜者惟丙午一事耳。  惟外家形势炽甚僭 过度不可沮止图为不轨窃窥神器祖宗基緖几至坠失。 故出于不得已听有司之议徇法定罪。 噫大义灭亲古亦有之然亲亲之恩天性自然每一念来痛心切骨。 抑所谓党与者虽附权托势岂其一切与图不轨。 故数下宽宥之令而有司不体朕心上言不已必欲罪以不臣至使人心扇动中外骚然惧罪忧愤致伤和气。 除已流窜者定罪书名于史籍外凡所有刑驳文簿藏在有司者悉皆焚之外庭荡涤瑕垢大开自新之路。 自今以后文武之臣惟以是非善恶褒贬黜陟不复污以前事。 如拓俊京罪恶极重然其功亦有可录法当功罪相除可还其子职田除蔡硕李侯进外其妻子不复坐。 此亦罪人不 之义也。 书曰: '令出惟行不惟反。' 自丙午以来下旨数四而有司不肯奉行。 臣不行君令国体所以渐轻也朕甚患之。 自今以后若有敢言此事者以违制论。"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45-1132

十二月庚子虑囚。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0-46-1132

丁未以金富轼守司空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俊阳为尙书左仆射; 李宠麟 知政事; 崔濡为吏部尙书知枢密院事。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01-1133

○(癸丑)十一年春正月癸亥金遣高陈可来贺生辰。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02-1133

二月庚子移御仁德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03-1133

癸卯临轩册封元子彻为王太子。 册曰: "易: '以一索为长男之位。' 记: '以三善为世子之礼。' 古之王者曷尝不封立上嗣以固宗庙社稷之本以定君臣父子之分。 咨尔元子天赋英锐之性幼挺岐 之表雅不好弄自知向学读书若宿习挥翰若神助德行 于元良天序当于储贰必能承匕 之严塞中外之望今遣使册尔为王太子。 于戱惟至仁可以主重器惟作善可以保令名尔其愼时习敏厥修* 远邪 之人亲近方正之士惟忠孝之是务非礼义而勿践丕承祖宗之耿光以永邦家之景业。"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04-1133

甲辰移御寿昌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05-1133

乙巳遣韩惟忠李之 如宋谢恩行至洪州海上遇风几覆贡 沾湿不达而还。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06-1133

三月庚申幸普济寺。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07-1133

丙寅虑囚。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08-1133

庚午移御仁德宫以封王太子赦还御寿昌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09-1133

夏四月己丑以文公仁判尙书兵部事监修国史; 崔濡 知政事判尙书工部事兼太子少保; 任元  知政事判翰林院事; 林景淸为尙书右仆射; 任元浚同知枢密院事; 韩惟忠为枢密院副使。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10-1133

庚寅移御大明宫。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11-1133

乙未王如安和寺。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12-1133

甲辰制曰: "恒阳作 亢旱为灾。 窃恐政令烦苛刑法惨酷或困于狱人不堪其苦。 京官及两京留守两界兵马使诸道按廉使亲监牢狱挺重囚出轻系。"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13-1133

戊申设金刚经道场于崇文殿七日。
#高丽史16卷-世家16-仁宗2-11-14-1133

五月乙丑诏曰: "朕以薄德适遭厄会宫室烧焚仓 空 朝廷未正风俗淆薄。 而政理寡术施设乖方上下人心日益顽鄙远近民业日益雕残。 夙夜恐惧不遑宁处。 今谏官奏曰: '京畿山野蝗 食松。' 此盖国多邪人朝无忠臣。 天意若曰: '居位食禄无功如虫矣救之不早则兵起举有道置高位灾可消也。' 古人云: '臣安禄位兹谓贪厥灾 食根德无常兹谓烦 食叶不黜无德 食本与东作争 食茎蔽恶生  食心。' 昔晋武帝宠任贾充杨骏有 蝗此不黜无德之 也。 梁大同初蝗食松栢叶。 京房曰: '食禄而不益圣化天视以  无益于人而食万物此公卿食禄无益之应也天灾以类而见知臣莫若君请进贤退不肖而刚断不疑。' 此乃有司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引咎自陈耳。 朕求理虽切而德实不类政弊民残。 旣不能知人可用者遗之无用者升之庸人鄙夫滥进列位营私害公货赂大行公道闭塞为害滋久。 其怀忠抱节可以裨益者畏害 默随俗进退此上天所以降灾异也。 今宰辅群公引古论列者方将善善恶恶激淸国事者也朕虽不敏昌言 议敢不乐从。 凡有内外官僚其有贪污谋利暴恶残人或懦怯不肖无益有损者非不知之然不敎而诛谓之虐习俗已久遽置罪责朕所不忍。 有司宜丁宁告谕使之自新。 苟不革心长恶不悛者勿论亲 贵贱皆绳以法其有淸白奉公节义殊异者宜各褒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