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李资谦-007

资谦请王幸重兴宅西院王去仗卫从*闲道及院门大卿金义元崔滋盛以重兴宅执事出迎郞将池锡崇散员权正均队正吴含自山呼亭至南宫不离左右至是锡崇等扶王将入北门资谦俊京欲杀之使郞将李积善牵出锡崇手执御衣疾呼请救王顾叱积善蹴其胸犹不释御衣为之裂 头亦触楣而破之美之甫在门望见王不下阶崔湜独出拜骂积善曰: "有圣旨汝何敢尔 " 积善遂释之锡崇等尙恐惧不能出时宦者赵宁* {谄}事资谦王召湜宁曰: "锡崇等三人至诚爱君更无他心尔等为我请勿令杀。" 俊京从之流远地。 王升堂资谦与其妻拍手 地大哭曰: "自皇后入宫愿生太子及圣人诞生祈天永命无所不至! 天地鬼神鉴吾至诚不图今日反信贼臣欲害骨肉!" 王羞 无言。 王自居西院左右皆资谦党国事不自听断动止飮食皆不自由百寮移寓旁近寺馆备员而已资谦俊京威势益煽其所施为无敢谁何。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李资谦-008

赠俊臣守司空鼎芬纯户部员外郞其上英合门祗候厚赙之从资谦之意也又出资谦所恶者内侍二十五人自是外家益横宰相朴升中许载以下皆* {谄}谀附托威虐可畏。 王密与内医崔思全谋谕俊京令 力王室俊京心然之王赐俊京诏曰: "惟朕不明致凶徒生事使大臣忧劳皆寡人之罪。 是用省躬悔过指天誓心冀与臣民惟新厥德卿其更励厥修无念旣往尽心夹辅 无后艰。" 会之彦奴骂俊京奴曰: "汝主射 位火宫禁罪当死汝亦当没为官奴岂得辱我哉!" 俊京闻之大怒走诣资谦第解衣免冠曰: "吾罪大矣当诣所司自辨。" 径出不复顾有人止之乃归卧其家。 资谦遣之美公仪请和俊京骂曰: "前日之乱皆尔等所为也何独谓我罪当死乎!" 卒不与见因宣言: "欲归老吾乡。" 王闻之遣知枢密院事金富佾趣令视事赐鞍马。 资谦从王诣安和寺百官拜马前资谦视之自若。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李资谦-009

未几王移御延庆宫资谦寓居宫南凿北垣以通宫内取军器库甲兵藏之家。 王尝独往北垣仰天恸哭移时资谦因十八子之谶欲图不轨置毒 中以进王妃密白于王以 投乌乌毙又送毒药令妃进于王妃奉椀阳蹶覆之妃卽资谦第四女也。 俊京旣与资谦构隙思全又乘*闲说之俊京乃决策附奏云: "愿自 。" 王使谓俊京曰: "国公虽僭乱反状未着朕若先举亲亲之意谓何徐俟其变应之未晩。" 常使中人伺之。 一日俊京在兵部注拟武职王手书小纸密遣宦者赵毅示俊京曰: "今日崇德府军将持兵至殿北若将入寝门朕若遇害实否德所致所可痛者太祖 业列圣相继以至寡躬若为异姓所易非独朕罪实辅相大臣所深耻也*( ){惟}卿图之。" 俊京乃以御笔示尙书金珦珦 号天泣曰: "有旨如此义当死事公其可安乎!" 俊京与珦率上衙将校七人寮吏仆隶二十余人出北门仓卒无所持各取栅木为棒自金吾卫南桥入宫毅延呼曰: "事急矣趣入!" 遂闭广华门李公寿随至王命开一扉纳之。 公寿卽寿也。 巡检都领郑惟晃率百余人入军器监分授兵甲向延庆宫路见资谦党少卿柳元湜其言不顺卽杀之。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李资谦-010

俊京 甲胄急入宫王出天福殿门迟之俊京奉王以出资谦之党射之俊京拔剑一呼无敢动者王入御军器监严兵卫。 俊京使承宣康侯显召资谦资谦服素而至。 俊京与公寿议囚资谦及妻子于八关宝斩其将军康好高珍守等皆资谦所指使者也。 分遣人逮捕支党王出御广华门使告于众曰: "祸起萧墙大逆不道赖忠臣义士举义除害。" 众皆称: "万岁"  呼 跃至有流涕者。 之美闻变率百余人至广华门不得入徘徊往返与李资德及金仁揆入兵部犹未知资谦被囚及晩巡检至兵部执之美囚检点所资德等惊骇散去。 王还御延庆宫近侍先入淸宫义庄匿内寝执送八关宝。 流资谦及妻崔氏子之允于灵光之美于陜州公仪于珍岛之彦于巨济之甫于三陟义庄于金州之元于咸从合门祗候朴彪文仲经直长朴永太史令梁麟冬官正梁 李叔晨李芬大将军金好将军池颢池福臣郞将崔思琰别将位好散员宋用中等三十余人及官私奴凡九十余人分配远地。 彪最奸 * {谄}媚资谦常出入卧内凡聚* {敛}附益皆其所为故射利干禄者竞赂之遂致*( ){巨}富朝廷尤疾之中路杀之沈于水。 又执射神凤门者一人及之彦家臣*大乐丞金 枷于市三日流远岛其亲党资德仁揆义元王毅礼宾卿李资元殿中少监朴孝廉祗候李存皆贬为守令又流朴升中于蔚珍。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李资谦-011

资谦寻死于灵光后三年召还其妻久之下诏曰: "昔郑庄公置姜氏于城颖誓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旣而悔之复为母子如初。 秦皇迎迁母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 此二君忘母氏之旧恶致人子之孝意朕甚慕焉。 今外舅虽没而亲亲之意终不可忘可赠检校太师汉阳公妻崔氏可封卞韩国大夫人。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拓俊京-000

拓俊京。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拓俊京-001

○拓俊京谷州人其先本州岛吏家贫不能学问与无赖辈游求为胥吏不得。 肃宗为 林公就其府为从者遂补枢密院别驾。 肃宗九年从平章事林干伐东女眞师败。 俊京请兵器介马于干入贼阵斩其将一人夺所 二人遂与校尉俊旻德麟各射 一人贼少却俊京将退贼以百骑追之又与大相仁占射杀贼将二人贼不敢前我军得入城授千牛卫录事 军事。 睿宗二年以中军兵马录事从尹瓘伐东女眞战于石城英州大捷瓘承制拜阁门祗候。 又战于吉州有功事闻授工部员外郞语在瓘传。 王以俊京屡有战功召见其父检校大将军谓恭于内殿从容劳问赐酒食及银一锭米十硕。 俊京累迁卫尉卿直门下省。 仁宗初由吏部尙书 知政事拜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守司空中书侍郞平章事未几自归其乡谷州王遣侍郞崔湜奉御李侯追及于牛峯郡谕之乃还。 转门下侍郞平章事四年二月与李资谦举兵犯阙王谕以 力王室会俊京与资谦有隙五月执资谦流之语在资谦传。 以功拜门下侍中俊京辞以越次不受乃拜推忠靖国 谋同德卫社功臣三重大匡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户部事兼西京留守使上柱国妻黄氏为齐安郡大夫人赐衣服金银器布帛鞍马奴婢一十口田三十结图形壁上。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拓俊京-002

明年左正言郑知常以俊京旣去资谦恃功跋扈且知王忌俊京遂上* 曰: "丙午春二月俊京与崔湜等犯阙上御神凤门楼谕旨军士皆免甲 呼独俊京不奉诏胁军前进至有飞矢过黄屋者又引军突入掖门焚宫禁翼日移御南宫凡侍左右者皆执而杀之。 自古乱臣罕有若此诚天下之大恶也五月之事一时之功也二月之事万世之罪也。 陛下虽有不忍人之心岂以一时之功掩万世之罪乎 请下吏罪之!" 乃流岩堕岛又明年量移谷州。 八年诏曰: "俊京犯阙之罪虽重然其功亦不细令妻子完聚给还其子职田。" 寻集三品以上及台谏侍臣于都省籍李拓之党及子孙之罪藏诸所司。 二十二年诏曰: "拓俊京虽失为臣之节亦有卫社之功可授朝奉大夫检校户部尙书。" 数旬疽发背死于谷州。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妙淸-000

妙淸。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妙淸-001

○妙淸西京僧后改净心。 仁宗六年日者白寿翰以检校少监分司西京谓妙淸为师二人托阴阳秘术以惑众。 郑知常亦西京人深信其说以为上京基业已衰宫阙烧尽无余西京有王气宜移御为上京乃与近臣内侍郞中金安谋曰: "吾等若奉主上移御西都为上京当为中兴功臣非独富贵一身亦为子孙无穷之福。" 遂腾口交誉。 近臣洪  李仲孚及大臣文公仁林景淸从而和之遂奏: "妙淸圣人也。 白寿翰亦其次也国家之事一一咨问而后行其所陈请无不容受则政成事遂而国家可保也。" 乃历请诸官署名平章事金富轼 知政事任元 承宣李之 独不署。 书奏王虽持疑以众口力言不得不信于是妙淸等上言: "臣等观西京林原驿地是阴阳家所谓大华势若立宫阙御之则可幷天下金国执贽自降三十六国皆为臣妾。" 王遂幸西京命从行宰枢与妙淸寿翰相林原驿地命金安营宫阙督役甚急时方寒 民甚怨咨。 七年新宫成王又幸西京妙淸之徒或上表劝王称帝建元或请约刘齐挟攻金灭之识者皆以为不可妙淸之徒  不已王终不听。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妙淸-002

王御新宫干龙殿受群臣贺妙淸寿翰知常等言: "方上坐殿闻空中有乐声此岂非御新阙之瑞乎 " 遂草贺表请宰枢署名宰枢不从曰: "吾 虽老耳尙未聋空中之乐曾所未闻人可欺天不可欺也。" 知常忿曰: "此非常嘉瑞宜书靑史昭示后来而大臣如此深可叹也。" 表竟不得上。 明年西京重兴寺塔灾或问妙淸曰: "师之请幸西都为鎭灾也何故有此大灾 " 妙淸  不能*  首良久抽拳举颜曰: "上若在上京则灾变有大于此今移幸于此故灾发于外而圣躬安妥。" 信妙淸者曰: "如是岂可不信也 " 又明年金安奏: "请以所奏天地人三庭事宜状传示侍从官书三本一付省一付台一付诸司知制诰令各论奏。" 妙淸又说王筑林原宫城置八圣堂于宫中八圣一曰护国白头岳太白仙人实德文殊师利菩萨; 二曰龙围岳六通尊者实德释迦佛; 三曰月城岳天仙实德大辨天神; 四曰驹丽平壤仙人实德燃灯佛; 五曰驹丽木觅仙人实德毗婆尸佛; 六曰松岳震主居士实德金刚索菩萨; 七曰甑城岳神人实德勒叉天王; 八曰头岳天女实德不动优婆夷皆绘像安。 仲孚知常等以为此圣人之法利国延基之术安等又奏: "请祭八圣。" 知常撰其文曰: "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是名得一之灵卽无而有卽实而虚盖谓本来之佛。 惟天命可以制万物惟土德可以王四方肆于*平坏{平壤}之中卜此大华之势创开宫阙祗若阴阳妥八仙于其*闲奉白头而为始想耿光之如在欲妙用之现前恍矣! 至眞虽不可象静惟实德卽是如来命绘事以庄严叩玄关而祈向!" 其饰诬说如此。 有武人崔逢深与知常密契师事妙淸尝上言: "陛下欲平治三韩则舍西京三圣人无与共之。" 卽指妙淸寿翰知常也。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妙淸-003

十年始修宫阙平章事崔弘宰及公仁景淸董其役及开基妙淸使弘宰等及勾当役事员吏皆公服序立将军四人甲而剑立四方卒百二十人枪三百人炬二十人烛而环立妙淸在中以白麻绳四条长三百六十步四引作法自言: "此太一玉帐步法禅师道诜传之康靖和靖和传之于我临老得白寿翰传之非众人所知也。" 妙淸寿翰又奏: "上京地势衰故天降灾 宫阙焚荡* {须}数御西京禳灾集禧以享无穷之业!" 王问诸日官皆曰: "不可。" 知常安及大臣等曰: "妙淸所言卽圣人之法不可违也。" 乃以妙淸为随驾福田寿翰入内侍幸西京。 行至金岩驿风雨暴作昼忽晦冥卫士顚沛王执 迷路或陷泥 或触* 石侍从失王所之宫人或有哭泣者及晩雨雪寒甚人马骆驼死者多。 妙淸曰: "我曾知是日有风雨 雨师风伯曰: '乘舆上道勿作风雨!' 旣许之而食言如此可憎之甚。" 西京父老检校太师致仕李齐挺等五十人希妙淸知常旨上表请称尊号建元知常等因说王曰: "大同江有瑞气此神龙吐涎千载罕逢请上应天心下顺人望以厌金国。" 王以问之 对曰: "金国强敌不可轻也 两府大臣留守上都不可偏听一两人之言以决大议。" 王乃止。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妙淸-004

妙淸寿翰等尝密作大 空其中穿一孔盛熟油沈于大同江油渐出浮水面 之若五色因言曰: "神龙吐涎作五色云此嘉瑞也。" 请百官表贺王遣公仁及 知政事李俊阳等审视之时有业油 者言: "熟油浮水则有异色。" 使善 者索得大 乃知其诈元 上书曰: "妙淸白寿翰等肆其奸谋以怪诞之说 惑众心一二大臣及近侍之人深信其言上惑天听臣恐将有不测之患请戮妙淸等于市以絶祸萌。" 不报。 妙淸又言: "主上宜长御大华阙否则遣近臣备礼仪设御座置御衣致敬如在则福庆与亲御无异。" 王遣公仁仲孚奉御衣如西京行法事。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妙淸-005

十一年直门下省李仲侍御史文公裕等上* 曰: "妙淸白寿翰皆妖人也其言怪诞不可信近臣金安郑知常李仲孚宦者庾开结为腹心屡相论荐指为圣人又有大臣从而信之是以主上不以为疑正人直士皆疾之如 愿速斥远。" 言甚切直不报仲等退而待罪。 十二年王以妙淸为三重大统知漏刻院事赐紫。 初妙淸屡请巡御西京而灾异 至其党欺诬以为无害至是固请西幸欲济逆谋王以大臣谏官言不听右正言黄周瞻阿妙淸知常意又奏请称帝建元不报。 十三年妙淸与分司侍郞赵匡兵部尙书柳 司宰少卿赵昌言安仲荣等据西京反矫制执副留守崔 监军事李宠林御史安至宗等囚之又遣伪承宣金信执西北面兵马使李仲幷诸僚佐及列城守臣皆囚西京 库凡上京人在西都者无贵贱僧俗皆拘之遣兵断 岭道又遣人劫发诸城兵掠近道牧马皆入城。 国号大为建元天开号其军曰天遣忠义署官属自两府至州郡守 以西人为之伪批下见者窃笑匡仲荣从旁叱之。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妙淸-006

初仲荣以佛事招集徒众与妙淸柳浩等结为党与西人因之阴令举事事集杀之。 妙淸与匡等率城中文武会观风殿号令诸军欲分数道直趣上京。 寿翰亲旧在西京者为书招寿翰曰: "西京已反可抽身以来。" 寿翰子淸持遗寿翰寿翰以书奏之王召示公仁公仁曰: "是事可疑难究眞伪姑秘之。" 有卒崔彦韩善贞等来奏曰: "臣等以事归本乡黄州见西人率兵至洞仙驿执司录高甫正又取驿马送西京禁人往来京城者吾等昼伏夜行从*闲道来。" 王乃召宰枢议之命富轼元 及承宣金正纯会兵部治兵为讨贼计遂以富轼为元帅往征之遣内侍柳景深曹晋若黄文裳往西京宣谕 兵西人开城门引入观风殿 匡坐东妙淸坐西其余文武集殿庭皆戎服。 景深等至殿门 等下庭拜问圣 馈酒食遣还云: "当奉表奏闻仓卒未果请先以此归奏!" 付书一封云: "伏望主上移御此都不然必有变。" 辞甚不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