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太祖见 尸相接恻然不能寝息与安烈等至南原克廉等来谒于道莫不 悦。

太祖休马一日将以厥明战诸将咸曰: "贼负险不若俟其出与战。"

太祖慨然曰: "兴师敌忾犹恐不见贼今遇贼不击可乎 " 遂部署诸将诘朝誓而东踰云峯距贼数十里至荒山西北登鼎山峯,

太祖见道右险径曰: "贼必出此袭我后矣我当趋之。" 诸将皆由坦道进望见贼锋锐甚不战而却。 时日已 ,

太祖旣入险贼奇锐果突出,

太祖以大羽箭二十射之继以柳叶箭射之五十余发皆中其面莫不应弦而毙凡三遇 战歼之其地泥 彼我俱陷相顚 及出死者皆贼我军不伤一人。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边安烈-004

贼据山自固,

太祖指挥士卒分据要害使麾下李大中等十余人挑之,

太祖仰攻之贼出死力冲突我军奔北而下,

太祖顾谓将士曰: "坚控 勿使马蹶!" 旣而

太祖复使吹螺整兵蚁附而上冲贼阵有贼将引 直趋

太祖后甚急偏将李豆兰跃马大呼曰:

"令公视后令公视后。"
太祖未及见豆兰遂射 之,

太祖马中矢而 易乘又中 又易乘飞矢中

太祖左脚,

太祖抽矢气益壮战益急军士莫知

太祖伤。 贼围

太祖数重,

太祖与数骑突围而出贼又冲突

太祖前,

太祖立 八人贼不敢前,

太祖誓指天日麾左右曰: "怯者退! 我且死贼!" 将士感 勇气百倍人人殊死战贼植立不动。 有一贼将年 十五六骨貌端丽骁勇无比乘白马舞 驰突所向披靡莫敢当。 我军称阿只拔都争避之,

太祖惜其勇锐命豆兰生擒之豆兰白曰: "不杀必伤人其将身被坚甲又带铜面具无隙可射。"

太祖曰: "我射兜牟顶子兜牟落汝便射之。" 遂跃马射之正中顶子兜牟缨絶而侧其将急整之,

太祖卽射之又中顶子兜牟遂落豆兰便射杀之。 于是贼挫气,

太祖挺身奋击贼锐锋尽毙贼痛哭声如万牛 马登山诸军乘胜驰上鼓 震地四面崩之遂大破之川流尽赤六七日色不变人不得飮皆盛器候澄久乃得飮获马一千六百余匹兵仗无 。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边安烈-005

遣知印金鞠报捷禑喜遣密直使印元宝赐宫 慰之授鞠郞将赐马一匹。 初贼十* {倍}于我唯七十余人奔智异山。

太祖曰: "天下未有歼敌之国。" 遂不穷追退而大作军乐陈傩戱军士皆呼万岁献首级山积。 诸将惧治不战之罪叩头流血乞生,

太祖曰: "在朝廷处分。" 又曰: "贼之勇者殆尽矣。" 笑谓诸将曰: "击贼固当如是!" 诸将咸服。 时被虏者自贼中还言: "阿只拔都望见

太祖置阵整齐谓其众曰: '观此兵势殊非往日诸将比今日之事尔辈宜各愼之。' 初阿只拔都在其岛欲不来众贼服其勇锐固请而来诸贼酋每进见必趋 军中号令悉主之。" 是行也军士帐幕柱皆易以竹,

太祖谓曰: "竹轻于木便于致远然亦民家所植也且非吾装赍旧物不失旧而还足矣。" 军士敬服咸 之,

太祖所至不犯秋毫皆类此。 东宁之役,

太祖获其将处明不杀处明感恩每见矢* {痕}必呜咽流涕常随侍左右是战也处明居马前力战立功时人称之。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边安烈-006

太祖振旅而还崔莹率百官设彩棚杂戱班迎天寿寺门前,

太祖望见下马趋进再拜莹亦再拜前执

太祖手挥涕曰: "非公孰能尔耶 "

太祖顿首谢曰: "谨奉明公指挥幸而得捷予何功焉。 此贼势已挫矣 若复肆吾当受责。" 莹曰:

"公乎! 公乎! 三韩再造在此一举微

公国将何恃 "

太祖让不敢当。 禑赐

太祖及安烈金各五十两福命以下诸将银各五十两皆辞曰: "将帅杀贼职尔臣何敢受 "

太祖威名益着倭贼虏国人必问

李[太祖旧讳]万户今在何处乎不敢近

太祖之军必伺*闲乃入寇。 安烈与坚味李仁任提调政房同欲相济凡工匠及有财者必先用之。 倭寇丹阳郡安烈与韩邦彦等击破之斩八十余级获马二百余匹又与邦彦等击倭于安东斩三十余级获马六十匹封*( )川府院君{原川府院君}寻判三司事。 恭让初领三司事金伫狱起伫言与安烈李琳禹玄宝禹仁烈王安德禹洪寿共谋迎骊兴王为内应郞舍尹绍宗李詹吴思忠等上* 曰: "安烈欲迎立辛禑永絶王氏之祀实金伫之所明言国人之所共知请下宪司明正典刑籍没家产。" 王乃以事在赦前但罢其职翌日* 又上只削职流汉阳。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边安烈-007

初禑归江陵谓人曰: "误我者安烈。" 问伫不服以* {刀}裂足掌数寸许 以火随问皆服遂成狱词安烈亦坐罪绍宗等又言: "洪永通禹玄宝王安德禹仁烈郑熙启等实与安烈逆谋王氏臣子不共戴天之 愿置安烈永通玄宝仁烈安德等极刑!" 不报绍宗等又言: "洪永通党附仁任坚味兴邦同恶相济群凶就戮而永通独以禑姻戚得保首领禹玄宝位至上相患失干没奸邪倾* {谄}毁我礼俗王安德托名将帅每致败北蓝浦之役全军覆没大损国威在军法所当诛禹仁烈出身刀笔 缘权势致位政府功德斯民盖所未闻郑熙启连姻兴邦恣为不义又因禑妻崔天俭之女幸免戊辰之诛此五人罪恶贯盈在所必诛 与安烈之谋欲戴辛禑是皆天地所不容非殿下所得私也。 愿殿下断以大义下攸司鞫治。" 不允谏官伏合待命日中不退王乃召德符及我

太祖议之下旨曰: "安烈已削职流之永通玄宝熙启等于伫辞证 不相干安德当回军时 谋定策仁烈尝与 长寿入朝奏禑狂悖之状于伫谋必不与焉只罢其职。" 潜遣密直副使柳龙生语永通等曰: "我在卿等毋恐!"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边安烈-008

是日狐出寿昌宫西门走入孝思观西冈郞舍复上* 曰: "狐阴类而穴居者也小人托附权势之象也故传论小人之难去曰: '穴墉之狐不可灌也。' 墉以比权势狐以比小人。 今臣等伏合请去小人而妖狐乃见是小人未尽去之象也天之谴告明矣。 古人曰: '执狐*( )( ){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 愿殿下上畏皇天之戒次念祖宗之业正安烈等六人之罪以谢祖宗则天谴可 矣。" 不听大司宪成石璘又上* 请诛安烈。 时有强盗劫人于门外绍宗等面启曰: "唐宪宗朝吴元济以蔡州叛丞相武元衡中丞裴度请讨之李师道以藩鎭声势相倚故遣贼杀元衡伤度首而去群臣议赦元济以安藩鎭宪宗不听以度为丞相卒平元济以安天下。 今贼近在京城又在汉阳劫盗之发实由此辈不可不虑也。" 退上* 曰: "臣等前以安烈大逆五上* 请治罪殿下宽宥只令安置汉阳别业国人 望愿明正其罪以惩乱贼。"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边安烈-009

王下其* 宪司曰: "就贬所勿更鞫诛之!" 宪司夜遣录事孙元湜移牒汉阳府尹金伯兴诛安烈都评议使司奏曰: "大臣不可不问其故便置极刑。" 王命左司议吴思忠执义南在往鞫之思忠等行至碧蹄驿遇*( )湜{元湜}已诛安烈而还安烈临刑叹曰: "谋迎辛禑岂独我欤 " 欲有所言伯兴不问命吏出外斩之。 绍宗等言: "自古乱臣贼子未有无党而敢为恶者窃闻逆臣安烈临刑自言: '臣死固当同谋者众独臣死耶 ' 汉阳府尹金伯兴不问而诛之安烈腹心部将通山君李乙珍必与其谋不可不鞫伯兴党逆掩覆之罪不可不惩。" 乃罢伯兴职遣司平提控朴为生司宪* {纠}正申孝昌鞫乙珍于淸州 掠甚酷辞连李琳及子贵生及定州牧使李庚道郑地元庠。 庠安烈之妻族命台谏同巡军鞫庠庠曰: "但怨革私田欲迎立辛禑以沮其事耳。" 乃遣思忠及掌令权湛鞫庚道于安州在及左献纳咸傅霖鞫琳于全州地及贵生于 林又命台谏同巡军鞫问伯兴庠伯兴死狱中王疑狱官酷刑致死乃曰: "罪不及妻 宜免安烈妻族!" 遂释庠寻下敎录安烈回军功寻以辞连 初削功臣籍没家产。 子显 预。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王安德-000

王安德。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王安德-001

○王安德乡贯世系未详。 恭愍朝从安佑等平红贼录功为二等累迁密直副使。 恭愍薨安德倡议立辛禑升判司事转门下评理北元使来安德为馆伴有宰相奉宫 至馆立而飮使臣 飮安德使臣怒曰: "以汝君之酒立飮天朝使 飮陪臣礼乎 " 时君弱大臣用事人皆趋附求合故积习至此。 出为杨广道都元帅倭寇余美县安德击之贼登山趣沔州安德追击斩一级贼入加耶寺禑遣体覆使崔仁哲责安德不能捕倭。 倭自江华攻陷杨广滨海州郡初贼船仅二十二 夺我战舰多至五十 见者误以为我军不避被杀伤者不可胜计。 贼又寇庆阳遂入安城郡安德望见贼势怯懦不进乃召副元帅印海阳川元帅洪仁桂退次加川驿欲邀击归路贼知之由他路引去安德率锐卒击之不克身被创锐卒死者四人安德号天恸哭擒贼谍讯之谍曰: "吾等议若侵杨广诸州崔莹必帅师而下于是乘虚直 京城可图也。" 初贼入安城伏兵麻田使被虏三四人田于 上若农夫然以 之水原府使朴承直闻三元帅至亦率兵来问田者曰: "贼退否 三元帅何在 " 对曰: "贼旣退三元帅追之矣。" 承直信之直趋官 贼伏发围之承直单骑突*( ){围}脱走士卒多被杀虏自水原至阳城安城萧然无复人烟。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王安德-002

遣赞成事杨伯渊评理边安烈林坚味助战会仁哲还朝妄言: "臣督安德仁桂海击倭于稷山县斩五十余级贼奔溃。" 禑信之赐仁哲廐马白金安德等廐马衣酒召伯渊等还。 倭屠烧洪州杀牧使池得淸妻虏判官妻子安德与战于芦岘败绩翌日贼又寇温水县焚伊山营海等战于薪桥夜贼四围士卒惊溃多死贼又自鎭浦入韩州安德请遣将助战禑命商山君金得齐密直副使睦忠王宾副之贼又寇宁州牙州安德与仁桂海得齐忠宾等战于牙州走之擒三人获兵仗及马百七十余匹禑赐酒以慰之。 又击倭于槐州斩三级倭贼二百余骑寇槐州长延县安德与金斯革都兴击之斩三级。 拜赞成事倭贼屯古庇仁境安德与广州节制使崔云海杨广道都节制使李承源追至九十里与战于都屯串大败安德坠马仅免士卒死者四十余人。 恭让朝判三司事金伫边安烈之狱起辞连安德及禹仁烈禹洪寿等台谏屡上* 请置极刑不允封安德为江原君。
#高丽史126卷-列传39-奸臣2-王安德-003

王召献纳咸傅霖曰: "予命台谏刑曹毋论王安德禹仁烈禹洪寿等汝知否 " 傅霖对曰: "臣知之。" 王曰: "汝已知之何论执不已 予虽否德旣已为君汝等不从我命可乎 " 对曰: "赏罚不当则台谏论驳固其职也。" 王曰: "汝等不从我命当罪之!" 对曰: "自古人君不罪言者。" 王曰: "玄陵之世谏官得罪者多矣。" 对曰: "玄陵何足法乎 卽位之初有仁心仁闻稍称贤君厥后颇自为圣蔑视群下虽有言者不以为意猜忌日深大臣台谏皆受其祸言路蔽塞驯致甲寅之变。 今殿下膺臣民之推戴绍复大业三韩欣然以为复见太祖之世若止以玄陵为法岂臣民之望乎 " 王曰: "洪寿为功臣安德有回军之功仁烈尝入朝奏禑不道岂欲迎立哉 " 对曰: "戊辰回军权在

李侍中安德在麾下安敢有异议! 仁烈之入朝迫于国命岂得己乎 洪寿之为功臣台谏已言其滥大抵反侧小人权利所在则从之请断以大义。" 王不悦。 台谏交章复论安烈之党流安德于 州洪寿于仁州元庠于光州又流李乙珍李庚道于远地踰月召还郞舍许应等言: "伪辛之党其罪一也。 宪司近劾李穑窜逐乡里而王安德李种学李乙珍李庚道等尙在京城请夺职远流。" 王以安德有功且罪状未着止流种学乙珍庚道于外。 未几定迎禑之罪外方从便寻许任便居住。 卒谥贞襄。
列传卷第三十九。

#高丽史127卷-列传40-00-00-000

列传卷第四十。 高丽史一百二十七。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00-000

叛逆一。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00-001

○孔子作春秋尤严于乱臣贼子及据地以叛者其诛死者而不贷所以戒生者于后也。 夫人臣忠顺则荣其身保其宗而美名流于后叛逆者未有不脂润鼎 赤其族而覆其祀者可不戒哉 作叛逆传。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桓宣吉-000

桓宣吉。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桓宣吉-001

○桓宣吉与其弟香寔俱事太祖有翊戴功。 太祖拜宣吉马军将军委以腹心常令率精锐宿卫其妻谓曰: "子才力过人士卒服从又有大功而政柄在人可不懊乎 " 宣吉心然之遂阴结兵士欲伺隙为变马军将卜智谦知之密告太祖以*迹未形不纳。 一日太祖坐殿与学士数人商略国政宣吉与其徒五十余人持兵自东厢突入内庭直欲犯之太祖策杖立 声叱之曰: "朕虽以汝辈之力至此岂非天乎! 天命已定汝敢尔耶!" 宣吉见太祖辞色自若疑有伏甲与众走出卫士追及球庭尽擒杀之。 香寔后至知事败亦亡追兵杀之。 又徇军吏林春吉者靑州人与州人裴悤规季川人康吉阿次昧谷人景琮谋反欲逃归靑州智谦以闻太祖使人执讯之皆服 令禁锢唯悤规知谋泄乃逃于是欲尽诛其党靑州人玄律奏: "景琮 乃昧谷城主 直妻也其城甚固难以攻拔且邻贼境若或诛琮 直必反不如宥以怀之。" 太祖欲从之马军大将军廉湘进曰: "臣闻景琮尝语马军箕达曰: ' 之幼子今在京师思其离散不堪伤情 观时事乱靡有定会当伺隙与之逃归。' 琮谋今果验矣。" 太祖大悟便令诛之。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伊昕岩-000

伊昕岩。
#高丽史127卷-列传40-叛逆1-伊昕岩-001

○伊昕岩业弓马无他才识见利躁求事弓裔以钩距得见任用。 弓裔末年将兵袭取熊州因鎭之闻太祖卽位潜怀祸心不召自至士卒多亡熊州复为百济所有。 韩粲守义刑台令阎 与昕岩比邻 知其阴谋具奏太祖曰: "昕岩 鎭自来以丧边疆罪实难原然与我 肩事主情分有素不忍加诛且其反形未露彼必有辞。"  请密令伺之太祖遣内人至 家从帐中候之昕岩妻桓氏至 谓其无人旋已长 曰: "吾夫事若不谐吾受祸矣。" 言讫而入。 内人以状闻遂下狱具服令百僚议其罪皆曰: "当诛" 太祖亲让之曰: "汝素蓄凶心自陷刑 法者天下之公不可私挠。" 昕岩流涕而已。 令斩于市籍其家不问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