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高丽史
高丽史
#高丽史109卷-列传22-李伯谦-000
李伯谦。
#高丽史109卷-列传22-李伯谦-001
○李伯谦平章事公升四世孙。 风仪端丽。 忠烈朝登第调南京司录累转右正言知内旨。 出为公州副使劝农桑民以富饶。 入为右司谏。 忠宣初授司宪执义升右代言知选部事艺文馆司伯累转密直副使选部典书。 出牧济海二州以最闻。 忠肃五年济州贼魁使用金成等啸聚凶徒逐星主王子以叛欲讨之而难其人。 贼党咸曰: "若得李伯谦宋英来抚吾岂敢叛乎 " 乃遣伯谦及英招抚之未几贼平。 其见爱畏如此。 八年加同知密直司事卒年五十八子资深。
#高丽史109卷-列传22-申君平-000
申君平。
#高丽史109卷-列传22-申君平-001
○申君平平州人。 登第忠肃朝为台官。 时赂权贵得官者几百余。 有崔琬者尝匿父丧赴举后中第为水州 军有秽声为同榜所斥。 倚权豪为成均学录。 君平皆不署告身又不署政丞姜融赞成蔡河中怀义君崔老星左代言曹莘卿元尹申时用持平尹贤告身以故见 。 罢朝野惜之。 翌日掌令朴元桂署之人讥其怯。 恭愍元年授罗州牧使时母年九十 疾君平牢辞不赴。 四年拜左代言王命罢义成仓官全以道禹攸基德泉仓官崔云固申天命。 未几攸吉拜典客寺丞攸吉君平友壻也以道等颇有言。 君平恶之白王收除目抹攸吉名。 后王欲授僧职召君平。 方直宿辞以疾。 后拜御史大夫。
列传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110卷-列传23-00-000
列传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一百十。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110卷-列传23-崔有 -000
崔有 。
#高丽史110卷-列传23-崔有 -001
○崔有 平章事滋之子。 性恬退不求名仕宦十年不迁。 忠烈久闻其名卽位除监察杂端。 迁侍丞上* 直言时事 旨流大靑岛。 承旨赵仁规白王曰: "有 励节奉上不可轻 。" 固请再三王怒稍解召还复职。 侍史沈* 等上* 极谏王怒囚* 巡马所流有 海岛。 仁规又曰: "有 以病在告未尝与闻。" 由是得免。 累转右副承旨进副知密直司事监察大夫历右常侍判三司都佥议赞成事。 帝征陪臣贤者有 膺命如元。 时行省平章阔里吉思欲革本国奴婢之法有 奏请仍旧俗帝从之。 以功赐录*券。 王尝欲废忠宣以瑞兴侯琠为后。 有 言于王曰: "殿下未尝祭景灵殿乎 太祖及亲庙 容具在。 若瑞兴侯立追王其祖 西原始阳二侯入 则殿下亲庙主不容不迁。 殿下千岁后宁能信其不尔也。 高宗元宗臣及事之今老矣。 不忍一朝忽不祀臣若不谏无以见先王于地下。" 王惨然动容者久之。 忠宣乃拜佥议中赞判典理监察司事。 时忠宣欲遵元法别军民有 谏止之。 忠烈薨忠宣自元还国赐有 玉带。 寻改守佥议政丞监春秋馆事大宁君赐输忠顺义辅理功臣号。
#高丽史110卷-列传23-崔有 -002
初尙书李德守女选入元后为宠臣妾。 与承旨蔡宗璘争臧获宠臣奏帝遣工部尙书哈刺台来囚宗璘兄弟于行省欲夺宗璘文*券。 有 固争之言甚激烈哈刺台不能夺誊写而去。 国人皆叹曰: "眞宰相也。" 王以有 年高令五日一至都堂议军国大事命柳淸臣治庶务寻以淸臣代之。 忠肃朝复起为政丞判选部事大宁府院君。 如元贺正时元欲立省我国革世禄奴婢法。 有 诣中书省力请止之。 及还国人举手加额泣曰: "存我三韩者崔侍中也。" 时年八十六。 忠惠元年卒年九十三谥忠宪。 历仕四朝为国元老朝野倚重。 子持。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台铉-000
金台铉[*(金)光载]。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台铉-001
○金台铉字不器光州人。 远祖司空吉佐太祖有功父须胆略过人登第由御史出知灵光郡。 从将军高汝霖讨三别抄先登没陈不还母高氏梦明星入怀中生台铉。 十岁而孤勤学夙成。 风仪端雅眉目如 。 尝与 辈受业先进家先进奇爱之屡引入饷之。 家有女新寡稍解诗。 一日从 隙以诗投之曰: "马上谁家白面生迩来三月不知名如今始识金台铉细眼长眉暗入情。" 台铉自此絶不往。 叔父金周鼎见其词赋异之曰: "大吾门者必汝也。 吾兄为不亡矣。" 忠烈元年年十五魁监试明年登第。 后又中殿试授左右卫 军直文翰署。 为左仓别监判鹰坊事印侯等 以不给鹰坊人俸囚巡马所。 累转版 摠郞与权溥赵简典铨注。 迁右承旨进密直副使。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台铉-002
贺圣节如元至上都适帝幸甘肃诏: "天下进贡使皆至京师而止。" 台铉言于中书省曰: "下国自事大以来岁时朝贺未尝有阙。 止于京师帝命也达于行在吾君命也。 吾宁获罪于帝不敢废吾君命。" 省许之。 遂达行在帝嘉忠恳大加赏赉赐御馔以宠之。 迁同知司事文翰承旨知贡举取士率新及第上谒王赐宴。 时元使李学士在席言于王曰: "天下无此事唯贵邦不坠古风。 往岁与张 政奉使适见之。 今又获覩敢不拜贺。" 元授征东行中书省左右司郞中升知佥议司事。 时奸臣分党离*闲王父子情不相通。 台铉周旋其*闲一以至公人无*闲言。 及忠宣奉仁宗靖内乱本国臣僚怀二者悉诛窜独留台铉复知密直司事寻为咨议赞成事。 忠宣卽位分遣大臣括诸道民户台铉为杨广水吉道计点使行水州牧使诸道报佥议司受指 每回牒曰: "当依杨广水吉道所为行之故。" 诸道皆取法。 以商议赞成事例罢闲居者十年。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台铉-003
忠肃八年起为佥议评理寻判三司事。 忠宣窜吐蕃忠肃被留于元国中党论起首相从王。 台铉虽首居二府在下者秉权事多 格。 然赖台铉鎭定终不至误国。 伯颜秃古思谋危忠宣其兄任瑞夺金之甲牌面淑妃令群臣上书中书省诉之台铉先署名白元恒朴孝修皆托辞不署。 忠肃复 政多所更改。 欲罢台铉旣而曰: "此老终始无他不宜去。" 执政无赞之者卒罢寻以佥议政丞致仕。 台铉母年百岁岁赐 三十硕及百二岁而卒。 后革官制改中赞致仕。 十七年忠惠以世子在元王请传位。 元遣使来取国王印令台铉权行省事。 使者还宰相以忠肃命召台铉至则收省印囚台铉及尹硕元忠等以郑方吉权行省事。 于是台铉 家东游金刚山盖远嫌也。 忠惠遣使责宰相擅收省印罢左右司官驲召台铉复署省事。 是年卒谥文正年七十。 性廉直言动循礼昼不卧暑不袒。 待人以和事母孝敎子孙有方不妄交人亦无为仇怨者。 历事三朝进退以义处烦剧裁决精敏人服其明。 言历代典故如昨日事每国有大疑必就咨决。 尝手集东人诗文号东国文鉴。 子光轼光辙光载光辂。 光轼登第官至摠部议郞光辙登第官累判密直封化平君。 光辂登第而夭。 光辙光载光辂继室王氏出也。 王氏以三子登科食国 岁二十硕。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台铉-004
○光载字子舆。 生而身长二尺余父母异而絶爱之。 忠宣朝登第补成均学官。 从忠惠王如元以劳授司仆寺丞迁都官正郞。 曹 作乱伏诛王被执如元光载曰: "吾君危矣吾忍独免乎 " 往从之。 王复爵东还除军簿摠郞 铨选。 累迁判典校寺事。 王素惮光载严直。 左右群小又多忌之无所籍口乃曰: "金公爱静仕进非其志。" 王信之* { }其职。 忠穆立拜右副代言转知申事。 用事大臣恶不附己奏改版图判书。 王寻悔除密直副使提调铨选升知司事。 忠定卽位开书筵以光载为师固辞拜佥议评理仍掌铨选。 时德宁公主颇干预政事王不能沮光载奋然而出。 公主再召竟不应。 俄迁三司右使。 白王曰: "文选吏曹主之武选兵曹主之摠于政房自权臣始非令典也请复旧制。" 王从之。 然必欲用光载命兼典理判书。 恭愍立杜门不出凡十二年奉养其母朝夕尽礼母殁庐墓终制。 每祭必涕泣不止。 王闻而嘉之使人谕曰: "思与卿语可使得见乎 " 光载时抱疾扶入见王曰: "年颜非甚衰也而有斯疾何耶 " 叹惜久之命有司旌表所居曰灵昌坊孝子里复其里若干户以奉事焉。 光载敦行孝悌居家不治生产左右琴书湛如也。 临殁谓其妻曰: "男子不絶于妇人之手礼也可与众婢退矣。 且戒毋高声疾言以扰我也。" 谥文简。 子兴祖倜 有志。 官至军器监历宰水原海州与金齐颜金精等谋诛辛旽事泄为所害。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伦-000
金伦[*(金)敬直*(金)希祖*(金)承矩]。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伦-001
○金伦字无己 理 之子。 忠烈时哈丹来寇国人入江华避之伦外舅许珙为 宰殿其后。 令伦 家以先。 伦年十四指 如成人一族赖之。 荫补卤簿判官累转神虎卫护军以洪子藩荐为辨正都监副使。 有巨室与乡民争一女奴子孙百口。 伦阅其籍曰: "此某代某相某岁月与诸子立*券者距今若干年矣。 齿女奴子若孙以较先后相悬而女奴之名一字微偏必伪也。 某相诸子俱有后当家置籍一本。 取而考之 " 巨室果 。 后为监察侍丞。 有甲乙二人争家口。 乙曰: "先世尝讼于台知台姓许者按分之。 甲所得物故无*胄 乙家幸得蕃息。 遗火亡其籍甲幸 诬乙为兼幷尔。" 伦默计岁月曰: "所谓许知台必吾家文敬公也。" 命吏检当时印簿所分名数俱存。 以诘甲甲亦 。 其精详多类此。 内臣挟憾手 五品郞殿门。 伦劾论甚峻兼劾证左言不以实为内臣地者。 内臣方有宠证左亦达官大族斥伦左迁为州官。 时大修宫室及佛庙驱民就役使者旁午。 皆惮伦非不得已莫敢入境州人赖以息肩。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伦-002
伦尝从忠烈入朝忠宣日候于邸。 从臣慕顾退缩伦身兼数任独侍左右。 忠烈嘉其志忠宣亦待以礼。 忠肃留元五年渖王暠得幸于帝群不逞诱胁国人上言愿得渖王为主。 伦与弟元尹禑独不署名。 或私于伦曰: "违众自异若后悔何 " 伦骂曰: "臣无二心职耳。 何后悔之有 " 寻以庆尙全罗都巡问使鎭合浦。 号令严明吏民安辑。 后加佥议评理商议会议都监事三司右使。 曹 构乱伏诛忠惠命伦讯其党于巡军府。 一府嫉其从逆欲 掠痛理。 伦曰: "此辈 误于 耳。 何足责耶 若使伤肌肤毁筋骨必谓我枉法强服以欺朝廷。" 乃弛其刑。 囚感悦首罪无隐。 狱成驿闻丞相伯颜右 党顾奏征忠惠。 忠惠道召伦与偕。 伦年过六十闻命驰赴数日及之鸭绿江。 至则伯颜奏下伦狱令五府官杂问。 党多利口伦折以片言辞理简直。 五府官改容目之为白须宰相。 忠惠东还论功为一等图形壁上封彦阳君赐推诚赞理功臣号爵其父母妻子赐田及臧获。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伦-003
后帝遣高龙普赐王衣酒继遣朶赤执王以归。 伦时家居闻变遽起痛不及奔问。 诣龙普又知其不可感以义退与宰相言所以乞哀朝廷者。 咸曰: "陪臣犯天威恐有大谴。" 故政丞姜庄曰: "帝意未测如之何如之何 " 李凌干曰: "今天子闻王无道罪之若上书论奏是以天子之命为非可乎 " 伦 声曰: "臣之于君子之于父妻之于夫当尽其恩义耳。 其父被罪为其子者忍不救乎 其言帝意未测者何谓也 " 诸相皆默然。 伦又言: "今之呈省虽不蒙兪。 然救其主而得罪吾知其必无也。" 一坐皆然之遂决议上书令金海君李齐贤草之。 国老多不署名竟未就。 伦终身愤愤形于言色。 忠穆初为赞成事寻升左政丞。 未几乞退封府院君号加辅理。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伦-004
忠惠薨久未谥。 王及德宁公主将请于元召伦问之。 对曰: "先王不返徒以亲近 壬* {敛}怨累德。 今祸首犹在必先正其罪以明先王非辜然后可请。" 遂与李齐贤朴忠佐等耆老上* 极言康允忠罪恶以为: "圣武皇帝肇基朔方忠宪王慕义先服世祖皇帝班师南国忠敬王冒险亲朝。 赖及子孙世为甥舅。 允忠屑屑小人专权于国流毒于民至使先王存被谴诃殁稽赠谥。 若不举正此贼之罪无以追明先王之忠。 请详愤愤之词以慰冥冥之恨。" 王及大妃感悟转呈于元授伦改正请谥二表遣之。 伦谢曰: "臣桑楡之年七十又二。 恐顚 道路以辱明命然喘息尙存敢不 勉 " 退而理装。 将如元忽得风疾十日不飮水浆令左右扶起具衣冠端坐而逝。 谥贞烈。 伦仁于宗姻信于故旧。 喜观书多识典故人有问者响应无疑。 子可器敬直淑明希祖承矩二人出家。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伦-005
○敬直累官至密直。 忠定初以毁辱王杖流海岛。 恭愍召拜佥议评理升赞成事进封彦阳府院君。 后拜守司徒上柱国彦阳伯。 红贼退倭又寇杨广诸县京城戒严。 敬直诣王宫见宰枢博 戱谑遽还家。 大息曰: "国家其将亡乎。 吾胸中如焦火矣。 时虽*大平宰相不可戱谑今不恤兵革饥馑耽乐若是欲不亡得乎。 如吾父在闻之卽欲死矣。" 卒官检校侍中。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伦-006
○希祖登第累迁都官佐郞。 恭愍初转军簿判书改签书枢密院事。 倭寇杨广道京城戒严签坊里丁为兵亦令百官从军。 国子学官上书言: "臣等常侍夫子庙庭。 学官从军古无例。" 侍中廉悌臣李 曰: "尔虽不侍孔子焉往 " 希祖争之不得。 后拜枢密院使。 红贼逼京都从王南幸贼平与平章李公遂 政黄裳分守京城。 录扈从功为一等。 寻以事流顺天府。 德兴君之变诸州军将赴西北面御之屯京城东郊。 未发平泽军谋乱伏诛。 宰枢议军乱必由流贬宰相列姓名欲置极刑。 时李春富亦在贬中。 王曰: "金希祖李春富焉有是谋 " 勾去之。
#高丽史110卷-列传23-金伦-007
○承矩恭愍朝授监察掌令寻以典仪令存抚江陵道。 未发与郞将康伯颜鬪 之伯颜曾有随从劳诉于王。 王怒系巡军宰相朴树年请原之止罢其职。 后为庆尙道按廉以病还道卒。 操行廉洁。 中年而夭人皆惜之。
#高丽史110卷-列传23-王煦-000
王煦[*(王)重贵]。
#高丽史110卷-列传23-王煦-001
○王煦初姓名权载蒙古名脱欢政丞溥子也。 其兄准受知忠宣王王问其兄弟闻载名则喜未及见授郞将俄迁三司判官。 王在元召之一见遂以为子赐姓名王煦系属籍。 王还国出入常同车。 由司仆副正转司宪执义。 忠肃元年升为三重大匡 林府院君。 三年加府院大君时称王弟。 年二十余忠宣还于元奏为皇太子速古赤爵 林郡公卽都下买田宅以赐。 七年宦者伯颜秃古思构忠宣流于吐蕃煦欲以身代帝闻而怜之秃古思不能害。 煦与门客两三人将诣吐蕃道见使者西去与语使者喜曰: "吾奉诏迎王来矣吾当巡诸路恐晩。 公宜先报。" 因与驿三骑。 煦兼行至临 见王。 旣而使者适会遂陪至京师。 及忠宣薨服衰麻奉柩东还旣葬每朔望私祭陵下至殁身。 忠肃留元渖王内怀 诡计百端而王无所可否左右多反复。 煦独以义自将终始无*闲言。 自忠宣薨垂二十年未有谥。 煦如元请谥幷请忠肃谥。 柄国者莫助煦自以为己责所费无 卒得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