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107卷-列传20-金富允-001

○金富允初名用成 山郡人隶左都知侍卫军补校尉。 忠烈以世子如元富允从之虽値险艰执节不移世祖知其名授武德将军征东行中书省理问所官。 忠烈卽位录侍从功赐铁*券曰: "岁己巳寡人归自元朝至婆娑府闻林衍构乱危社稷从臣震惊莫知所图尔能敷陈利害夹辅寡躬还入天廷遂蒙帝眷请兵而东诛奸复国以 于今。 予嘉乃功遵元朝之制: 功臣虽有罪十犯然后一论至子孙亦如之。 宜体朕意益竭心力训尔子孙与国咸休。" 累拜军簿判书鹰扬军上将军历资政院副使知密直司事典理判书。 二十八年知都佥议司事。 明年以赞成事致仕卒。 性公正质朴无华尝为选军别监处决得中。 子就起官至军簿判书。
#高丽史107卷-列传20-郑仁卿-000

郑仁卿。
#高丽史107卷-列传20-郑仁卿-001

○郑仁卿瑞州人高宗末蒙兵来侵屯稷山新昌仁卿从军乘夜攻垒有功补诸校。 忠烈以世子如元仁卿从行世子还至婆娑府有告林衍变者时仁卿父臣保守麟州仁卿潜渡江就父具知衍逆状来报世子欲还京师奏帝请兵来讨之诸从臣皆思归犹豫仁卿独力劝世子从之。 累迁上将军。 忠烈卽位策侍从功为一等升其乡富城县为瑞州郡。 十六年王请罢东宁府复归于我仁卿敷奏甚悉帝听纳王嘉之以副知密直特授西北面都指挥使。 哈丹贼攻陷和登二州王避兵江华仁卿留守西京 而逃来。 寻进同知密直司事时国家选良家处女方禁婚仁卿犯禁流海岛。 二十五年判三司事俄迁都佥议赞成事后加中赞致仕赐号壁上三韩三重大匡推诚定策安社功臣又命图形壁上赐录*券。 三十一年卒年六十九谥襄烈。 性谨直初以舌人知名所至有声绩尝受帝命为武德将军征东省理问官子* 信英信和信绥皆至显官。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00

权 [*(权)溥*(权)准*(权)廉*(权)镛*(权)适*(权)和*(权)近]。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01

○权 字晦之枢密副使守平之孙尝有遯世志父翰林学士 强留之请于朝为门下录事倾家 供其费 不得已就职宰相柳璥谓曰: "子有文学不宜为吏。" 令赴举果中第。 迁阁门祗候出为礼升孟价四州副使。 自是扬历中外皆以廉勤精明称。 留守东京旧有一库赋民绫罗贮之名甲坊充贡献 余甚多皆为留守所私。  撤甲坊以一年所收支三年贡司户有盗民租者碎其脑于庭观者股栗。 忠烈初征拜典理摠郞。 所居里火延烧千余家 家在其中独完人以为爱民之报。 尝按三道行文书但用铃板未尝发一吏令行禁止。 其按庆尙也晋州副使白玄锡未之任先用州吏所赍银币到官重* {敛}御衣对绫罗丝价私用之甫州副使张悛家在丹山与州近遣州人耕 其田  劾之悛壮元及第玄锡曾为省郞同受污名士林耻之。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02

转国子祭酒左司议大夫晋州守崔 所贡绫罗 王命考问邑吏以 为按廉 折丝价对与  罢。 宰相言: " 为民革弊而罢孰有忧民者 " 寻复其职迁判卫尉寺事掌试取士多知名士权汉功金元祥崔诚之蔡洪哲白 正后皆为名相。  耿介不苟合自除三品十年不迁久之乃拜承旨升密直提学乞退甚笃以知佥议府事致仕后加赞成事致仕忠宣三年卒年八十四。 性淸俭谦逊酷信浮屠断 肉四十年子孙以时献新衣则必解旧所服以与贫乏 中常无余衣自号梦庵居士。 江南僧绍琼泛海而至 欲出家师事之恐为子溥所沮未果会溥不在遁入禅兴社剃发溥驰至大哭 曰: "将复须发我耶此予素志也。" 得疾趺坐而逝。 孙准有宠于王特谥文淸。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03

○溥字齐万初名永忠烈五年年十八登第明年又中殿试累迁佥议舍人。 忠宣受禅置词林院溥与朴全之等俱为学士宠幸无比寻拜右副承旨。 忠烈复位以溥及赵简金台铉金佑掌铨选升密直学士累转知都佥议司事。 忠宣复位拜赞成事判摠部事王命注七品以下武选。 忠肃朝拜佥议政丞判摠部事加领都佥议使司事永嘉府院君赐推诚翊祚同德辅理功臣号又尝为征东行省员外郞中王府断事官。 溥性忠孝惠族姻睦僚友嗜读书老不辍尝以朱子四书集注建白* {刊}行东方性理之学自溥倡注银台集二十卷又与子准 集历代孝子六十四人使壻李齐贤着赞名曰孝行录行于世。 为人无圭角久典铨衡 爵营产时人以为视其父 之淸悬远也。 子准 煦谦壻齐贤宗室璹珣皆封君。 子宗顶祝发亦封广福君世号一家九封君。 溥以* { }宰退老准领门生称寿时人荣之。 忠穆二年年八十五 疾命左右扶起端坐而逝谥文正。 煦谦自有传。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04

○准字平仲登第谒忠宣于燕邸擢为代言自是恩宠愈隆赏赐无 奏帝拜武卫将军合浦万户后授密直副使寻知司事命国 都监以银五十斤买中赞安珦第赐之。 又赐金盏。 元尹申汝桂妻金氏徙宅率婢仆行有恶少十余人大呼担金氏走汝桂奔告淑妃金氏妃之姨也使人追之至十里许 之而散获一人乃准家人也巡军畏权氏势莫敢究治。 忠肃尝移御准第周观屋宇之美叹曰: "非寡躬所敢当也。" 王与渖王暠相持群不逞多附渖王准守义不变事定拜赞成事。 曹 之变准闭门不出 败忠惠封吉昌府院君开府置僚属。 纳准外孙女是为和妃。 王以殖货为事准进 一千锭忠穆薨准与耆旧大臣上书于元请立恭愍及卽位。 准有疾医问不絶卒年七十二王恸悼谥昌和。 性纯重寡言笑仪表秀伟倚势夺土田纳贿赂以致巨富。 子廉适。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05

○廉字士廉忠肃时授三司副使袭父爵为宣武将军合浦鎭边万户后为选军别监授田有法人便之。 俄迁左常侍。 忠肃纳其女为寿妃封廉玄福君后拜佥议赞成与梁载有隙罢。 复封玄福君卒。 子镛铉镐钧铸。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06

○镛初名镒尝为合浦万户割剥军吏市金银铸器擅发传骑输私货。 元颢代鎭合浦具镛事移式目都监庆尙道察访金汉丘牒监察司居民又诉之。 监察司庇不问恭愍引奉使者访民疾苦得其状下巡卫府命郑桓鞫之。 桓亦依违不治王怒召石抹都事曰: "镛族党满国人不敢治其罪汝能治之乎 不能则直以告。" 石抹惭 良久曰: "镛贪污人也敢不穷治。" 后为密直副使云岩寺僧言于都堂曰: "公等与王共理一国而国不理使人主狱而囚逸则谁任其咎 " 镛曰: "吾闻释敎见性成道尔亦能见性乎 " 僧曰: "见性与否闻言可知不必问也。" 诸相以镛为失言。 后以子瑨弑逆编配远州辛禑遣人杀之。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07

○适为忠惠嬖幸累迁判典客寺事元废忠惠命忠肃复位囚适及上护军金锐于巡军杖流海岛。 忠惠复位授密直代言赐推诚劲节功臣号历判密直司事佥议 理封花山君。 恭愍初改封吉昌君拜赞成事红贼陷西京适率僧兵赴征后赐端诚保节翊戴功臣号。 恭愍见弑适以权瑨近亲罢。 卒谥原靖。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08

○皐未详其迁历。 初封文化君后封永嘉君位至检校侍中年八十六卒谥忠靖。 皐尝与其子正郞侃争田召侃不至怒蹴侃妻堕胎死监察司鞫之时有人曰: "皐本贪残人也蹴杀子妇非父也侃 父意非子也。" 子俨侃僖僖子和衷近遇。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09

○和辛禑时为淸州牧使有固城妖民伊金自称弥勒佛惑众云: "我能致释迦佛。 凡祷祀神祇者食马牛肉者不以货财分人者皆死若不信吾言至三月日月皆无光矣。" 又云: "吾作用则草发靑花木结谷实或一种再获。" 愚民信之施米帛金银恐后马牛死则 之不食有货财者悉以与人。 又云: "吾 遣山川神倭贼可擒也。" 巫觋尤加敬信撤城隍祠庙事伊金如佛祈福利无赖辈从而和之自称弟子相诬 。 所至守令或出迎 之及至淸州和诱致其党缚其渠首五人囚之驰报于朝都堂移牒诸道悉捕斩之。 判事杨元格信奉其说至是逃匿搜获之杖流道死。 累官至密直副使出牧全州兼元帅斩倭二级以献禑遣人赐酒帛自此以后入

本朝。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10

○近初名晋字可远一字思叔少好学。 恭愍朝年十八登第唱名入庭王怒曰: "彼少者亦登第耶 " 同知贡举李穑对曰: "将大用不可少之也。" 选补史翰为王府必 赤。 本国选文士应举京师近再中乡试以年少不赴除成均直讲艺文应敎。 辛禑时历礼仪军簿正郞典校副令拜左司议大夫与同僚上书曰: "书云: '学于古训时惟立事。' 又云: '不学墙面 事惟烦。' 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学而能理万机之政者也。 殿不卽位之初有志于学首开书筵国人相庆以望*大平。 近年以来或作或辍人皆缺望。 愿殿下不忘初志复开书筵或命大臣论议或令左右讲 以通经学义理之宗以观古今理乱之变非礼勿视勿礼非听勿礼勿言非礼勿动以副三韩臣民之望以动四国观听之心则实万世无穷之福也。"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11

又上* 曰: "从谏如流人君之美德责难于君臣子之忠义也。 书曰: '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又曰: '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故为人君者不可以不从谏为人臣者不可以不责难。 此臣等所以敢冒天威仰渎聪听也。 古之人君深居九重躬揽万几日亲贤士大夫以守至正。 至于出入之际必有警 之节徐驱而行尘不及轨前导后卫以 行人故百姓但闻其声不见其面君位以尊民心以敬戴之如天畏之如神。 今者殿下专事逸豫兴居无节或昼或夜从以数骑驰聘道路百姓望见龙颜知之者惊骇失望以为殿下何至此极也不知者以为无赖豪侠之徒指而侮笑此臣等所以夙夜痛心深为殿下惜之也。 而 人君一身与宗社为体不重其身是不重其宗社也驰骋之际马或惊倒危惧甚矣不审殿下何不自重纵不自重其柰宗社何 昔者汉文帝将驰下峻坂袁 * {谏}曰: '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 ' 文帝嘉纳故后世皆称文帝之德以为贤君。 殿下天资英迈过于文帝岂宜此事独出其下 此臣等所以敢言不讳以冀殿下之从之也。 天之有昼夜犹人之有动息也。 人君奉若天道一动一静皆当法乎天也。 易曰: '向晦入宴息。' 传曰: '人君动法于日出入有节言人君昼则动而为政以法乎天之日出而为昼也及向昏晦入居于内宴息其身以法乎天之日入而为夜也。' 古之圣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辨色视朝以听庶政至于日中 所以法乎天日也故天爱人君降之遐福。 今者殿下夜游晏起其于法天法日之道何如  今四方兵兴饥馑 臻民业荡尽国势将危。 此诚殿下夙夜忧勤励精为治之时也。 殿下不以为意耽乐于内驰骋于外玩细娱忘远虑一朝如有缓急将何以处之 臣等念此深为痛心。 又 耽乐以荡其志驰骋以劳其身诚非贻养精神以保天年之术。 殿下春秋鼎盛血气未定此亦不可不戒也。 臣等爱君之心不能不为殿下惜之也。 愿自今无敢轻出驰骋道路方夜而寝及朝而兴端居高拱亲近大臣访以时政得失问以古今理乱从容谈笑涵养德性非法不道非礼不行日愼一日虽休勿休则殿下有从谏好善之美而无荡志劳身之忧天位益尊圣德益昌宗社益重人民益附天命益新王业益永而邻国益慕之矣。 实我三韩万世无疆之福也。" 书上禑命更书以进。
#高丽史107卷-列传20-权 -012

又上* 曰: "尝观自古国家理乱兴亡之故莫不由祖宗修德忧勤于创业之初从谏敬畏于守成之日以垂其统亦莫不由子孙骄* {淫}侈肆于富贵之余荒* {淫}慢游于危乱之际以坠其緖骄怠愈甚乱亡愈速千载之远同一轨也。 昔者大禹勤俭而得天下其孙*大康{太康}盘游灭德黎民咸贰厥弟五人作歌以讽而不悟以失其国。 成汤宽仁而得天下其孙太甲纵欲败度几坠汤緖伊尹作书以谏然后悔过迁善为商令王。 武王惇信明义而有天下其孙昭王巡游无度而不返 王骄侈拒谏而出奔宣王有志申甫补阙而中兴。 三代之后从谏好善之君莫如汉文帝唐太宗故汉唐之理于斯为盛。 拒谏饰非肆志盘游之君莫如秦二世隋炀帝故秦隋之末群盗 起虽以秦之强隋之富而亡不旋踵。 是知敬愼修德从谏改过理之本也骄* {淫}拒谏荒怠慢游乱之本也。 书曰: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为人君者不可以不戒也。 我太祖忧勤垂统万世列圣相承畏天勤民遵守宪度驯致*大平祖宗数百年积累艰难之业传至殿下付 之任可谓重矣。 君位惟艰所系至重一念不谨或以贻四海之忧一日不谨或以致千百年之患虽在理平无事之时犹当兢畏儆戒以备不虞。  当国家危急之际可不愼哉可不惧哉 今水旱相仍饥疫 至公无数月之储民乏一夕之资老弱转于沟壑饿  于道路加以邻国屯兵近境侵我封疆诱我人民倭贼又深入为寇州县骚然 为贼薮守令不能御将帅不能制自古危乱之极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积薪 火不足喩其急剥床以肤不足喩其切也。 救时之急宜若奉漏沃焦犹恐不及。 此诚殿下恐惧修省夙夜忧勤奋发有为之时也。  者臣等与宪府上书* {谏}微行殿下英明果断优容弗 卽赐兪允端居九重数月不出从谏之德改过之美光今迈古日月增辉群僚相与庆于朝百姓相与 于野中外翕然以望理平者于兹有月矣。 今当危乱多艰之际不以修省戒惧为念复事游幸昼夜驰骋以人君之尊乘匹马而行数离深宫之固驰驱委巷之中侍卫之臣挟弓剑而守空宫公卿百僚不知殿下所在。 宁知盗贼之伺候内应者与夫反*闲刺客不在于国中乎 万有强暴之徒乘*闲窃发则仓卒之变甚可畏也此臣等所以夙夜痛心深为殿下危之也。 自古人心难测祸乱无常危必生于所安变必生于所忽备患之道诚不可不严。 理安之日犹恐变生 今多盗益为寒心。 殿下承祖宗积累艰难之业纵不自重将柰宗社何 知过而不从谏是益其疾也知危而不修政是促其亡也此声若出闻于四方盗贼之欲乘 者岂不自幸 将帅之往敌忾者岂不失望 民心岂不益离 国势岂不益危 此臣等所以当夜不寐当食而叹 心痛念不能自止者也。 伏望远稽历代兴亡之故深念祖宗付 之重无敢逸豫以 万几之政无敢游幸以备非常之变从谏必行毋或失信端居高拱亲近宰辅经国之谋制寇之策广咨博访夙夜忧勤 精图治修德行政以收民心信赏必罚以明国典则将士自奋盗贼自息而邻国不敢谋强暴不敢肆祖宗之业传于无穷殿下从谏之德 美于*大甲{太甲}中兴之功同符于宣王编诸信史后世称圣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