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高丽史
高丽史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就砺-006
五军不发唯敦植发向交河。 应夫使人沮之曰: "贼在积城场可回军。" 敦植不听请四军合攻贼四军从之行至积城不见贼。 贼陷东州忠献奏曰: "契丹兵过东州势将南下五军逗 不战徒费粮饷请罢应夫夺子壻职以前军兵马使崔元世代之以就砺为前军兵马使。" 王从之。 贼指交河过澄波渡官军与战于楮村却走之。 官军奏捷云: "贼至 壤县晓星岘官军欲战将渡横滩贼兵尾击之左军先战败走。 中军后军自山外出贼背击却之追至卢元驿宣义场斩 甚多牛马衣粮尽 而去。" 时有队正安彭祖中矢而还曰: "贼兵被杀唯二人余死者皆我军也。" 前军右军战于砥平县败之获马千余匹。 贼陷安阳都护府执按察使鲁周翰杀之官属亦多死。 贼入原州州人久与贼相持。 凡九战食尽力穷无外援城遂陷前军右军败绩。 以大将军任辅为东南道加发兵马使选城中公私奴隶充部伍以遣之。 前军右军遇贼于杨根砥平屡战取金银牌及伞子忠献褒之。 以郭公仪为卫尉卿右军兵马使吴孝贞为上将军公仪曾坐赃免以功复职。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就砺-007
官军追贼至黄骊县法泉寺移次秃岾元世曰: "明日之路有二 吾行如何则可 " 就砺曰: "分军 角不亦可乎 " 元世从之。 翼日会于麦谷与战斩获三百余级迫于提州之川流尸蔽川而下。 后三日追至朴达岘任辅亦将兵来会。 元世谓就砺曰: "岭上非大军所止欲退屯山下。" 就砺曰: "用兵之术虽贵人和地利亦不可轻。 贼若先据此岭我在其下猿 之捷亦不得过 于人乎 " 官军遂登岭而宿。 质明贼果进军于岭之南先使数万人分登左右峯欲争要害。 就砺使将军申德威李克仁当左崔俊文周公裔当右就砺从中 之士皆殊死战。 官军望之亦大呼争前贼大溃老弱男女兵仗辎重狼*籍{藉}委 。 贼由是不果南下皆东走。 追至溟州大关山岭将卒怯懦退屯旬日乃进贼已踰岭矣。 中军左军前军复追贼至溟州毛老院败之获玉带金银牌器仗。 贼围溟州四军追之后军不及屯刚州。 右军与贼战于登州败绩阵主吴守贞死。 贼 咸州遂入女眞地官军退缩莫有追 者。 就砺承中军牒移兵定州使 贼。 返曰: "贼在咸州与我比境 犬之声相闻。" 就砺筑鹿角垣三周其隍留李克仁卢纯佑申德威朴 等四将守之移据兴元鎭。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就砺-008
贼得女眞兵复振长驱而来。 就砺回军遇于豫州 川交绥而退。 忽 疾将佐请归就医药* 曰: "宁为边城鬼岂可求安于家乎 " 疾甚 归京理疾肩舆至京累月乃 。 就砺所留兵战于渭州败绩贼复聚寇高州和州陷宁仁长平二鎭又陷豫州。 于是罢五军及加发兵置三军以文汉卿为中军兵马使李实椿知兵马事李得乔为副使贡天源为左军兵马使宋安国知兵马事金奕舆为副使李茂功为右军兵马使权浚知兵马事金沿亮为副使。 明年贼又大至以守司空赵 为西北面元帅就砺为兵马使借将军郑通宝为前军吴寿祺为左军申宣胄为右军李霖为后军李迪儒知兵马事王亲授钺遣之。 就砺等数与贼战败之贼势穷入保江东城。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就砺-009
哈眞札刺与完颜子渊追讨契丹直指江东遣人来请兵粮。 诸将皆惮于行。 就砺曰: "国之利害正在今日若违彼意后悔何及。" 曰: "是予意也然此大事非其人不可遣。" 就砺曰: "事不辞难臣子之分。 吾虽不才请为公一行。" 曰: "军中之事徒倚公重公去可乎 " 明年就砺乃与知兵马事韩光衍领十将军兵及神骑大角内厢精卒往焉哈眞使通事赵仲祥语就砺曰: "果与我结好当先遥礼蒙古皇帝次则礼万奴皇帝。" 就砺曰: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天下安有二帝耶 " 只拜蒙古帝。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就砺-010
就砺身长六尺五寸以长而须过其腹每盛服必使两婢子分举其须而后束带。 哈眞见状貌魁伟又闻其言大奇之。 引与同坐问年几何就砺曰: "近六十矣。 哈眞曰: "我未五十旣为一家君其兄而我其弟乎。" 使就砺东向坐。 明日又诣其营哈眞曰: "吾尝征伐六国所阅贵人多矣见兄之貌何其奇欤。 吾重兄之故视麾下士卒亦如一家。" 临别执手出门扶腋上马数日 亦至哈眞问元帅年与兄孰长就砺曰: "长于我矣。" 乃引 坐上座曰: "吾欲一言恐为非礼然于亲情不宜自外。 吾其坐两兄之*闲如何 " 就砺曰: "是吾等所望但未敢先言耳。" 坐定置酒作乐。 蒙古之俗好以 刀刺肉宾主相 往复不容瞥。 我军士素号勇者莫不有难色。 就砺 起承迎甚熟哈眞等极欢。 哈眞善飮与 校优劣约不胜者罚之。 引满辄 虽多无醉色。 及 举一杯不飮曰: "非不能飮若胜而如约则公必受罚矣宁我见罚耳主人而罚客可乎 " 哈眞重其言而大悦约诘朝会江东城下。 去城三百步而止。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就砺-011
哈眞自城南门至东南门凿池广深十尺西门以北委之完颜子渊东门以北委之就砺皆令凿隍以防逃逸。 贼势窘四十余人踰城降于蒙古军前贼魁* 舍王子自缢死其官人军卒妇女五万余人开城门出降。 哈眞与 等行视投降之状。 王子妻息及伪丞相平章以下百余人皆斩于马前其余悉宽其死使诸军守之。 哈眞曰: "我等来自万里与贵国合力破贼千载之幸也。 礼当往拜国王吾军颇众难于远行但遣使陈谢耳。" 哈眞札刺请 就砺同盟曰: "两国永为兄弟万世子孙无忘今日。" 设 师宴。 哈眞以妇女童男七百口及吾民为贼虏掠者二百口归于我以女子年十五左右者遗 就砺各九人骏马各九匹其余悉令自随。 以契丹 虏分送州县择闲旷地居之量给田土业农为民俗呼为契丹场。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就砺-012
是年义州贼韩恂多智杀守将连诸城以叛。 以枢密副使李克* 将中军李迪儒将后军就砺将右军讨之。 明年拜枢密副使代克* 将中军恂智等投金元帅*于哥下。 *于哥下诱斩二人传首于京。 三军请理诸城从逆之罪。 就砺曰: "书云: '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大军所临如火燎原无辜受祸多矣 因契丹关东为墟今又纵兵自撤藩篱可乎余悉不问。" 就砺遣郭元固金甫贞宗周秩宗周赉等往义州安集遗民。 周赉贪 多受人赂无赂者借事诛杀州人怨之引贼党尹昌等踰城而入杀周赉等元固甫贞逃奔以告。 就砺遣判官崔弘录事朴文挺谕以祸福继遣大将军赵廉卿将军朴文贲以兵五千讨之昌等逃贼党瓦解时契丹余众窜伏宁远山中时出 盗为民患。 就砺遣李景纯李文彦击破之北境以安。 明年升枢密使兵部尙书判三司事俄迁 知政事判户部事十五年守太尉中书侍郞平章事判兵部事遂拜侍中二十一年卒谥威烈。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就砺-013
为人节俭正直忠义自守持军严。 士卒不犯秋毫有酒卽用一 与最下者均飮故得其死力。 江东之役事皆让于 至临阵制敌多出奇计以成大功然未尝自矜。 为相正色率下人不敢欺。 配享高宗庙庭。 子佺门下侍郞平章事。 子良鉴 仲保 良鉴子文衍。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就砺-014
○文衍幼为僧后归俗年踰三十不能自振女弟淑昌院妃得幸忠烈王卽授左右卫散员骤迁至佥议侍郞赞成事。 妃又宠于忠宣封王淑妃拜文衍佥议中护。 元授信武将军鎭边万户赐三珠虎符本国封彦阳君。 后率秃鲁花如元又加鎭边万户府达鲁花赤。 忠肃元年东还卒于道。 为人豁达无迂曲每见淑妃左右太侈抑止之。 谥荣信无子。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就砺-015
○ 字损之荫补东面都监判官登第累迁礼部郞中。 忠烈以世子入元 从之。 及忠烈尙公主袭爵东还 功居多赐誓*券曰: "尔功之大予赏之微尔虽有罪十犯九宥至于子孙亦如之。" 官累判秘书寺事与同修国史任翊撰元世祖事迹。 寻迁承旨进副知密直出为西北面都指挥使历监察大夫判三司事二十七年以佥议 理卒谥文愼。 性纯厚无华奉公以正能业其家。 子伦禑伦自有传。 禑志操廉静官至代言。
#高丽史103卷-列传16-李绩-000
李绩。
#高丽史103卷-列传16-李绩-001
○李绩砥平人父俊善大将军。 绩属内侍转合门祗候累迁兵部郞中。 高宗三年金山兵犯境绩为右军兵马判官与贼战于 驿贼乘胜而进我军奔北。 绩独瞋目直前手斩数级遂叱众俱进贼乃退。 拜将作监为左军兵马副使战于广滩先登大捷 获甚众王嘉之授将军。 固辞不受出为庆尙道按察使。 明年贼又大至 令诸道按察使率兵赴援时贼遮屯要害。 元帅密谕避之。 绩曰: "握兵赴战惟恐不遇贼遇而避之非勇也。" 直冲贼屯而行果遇贼与战大胜虏获无 。 绩转军饷于顺州贼自殷州出其不意急击之。 麾下士不满百人死战却之。 元帅登城望之叹赏至垂涕。 又明年召拜尙书左丞是时贼入保江东城复以绩为兵马使选精锐属之。 绩辞以单骑赴之。 及贼平仍留为东北面兵马使六年擢右承宣寻进枢密副使尙书左仆射。 累升至枢密使御史大夫十二年卒年六十四。 为人平易温柔喜怒不见。 平时似无胆气及临阵贾勇人莫能及。 性又俭素虽至贵显常处陋室晏如也。 无子。
#高丽史103卷-列传16-蔡靖-000
蔡靖。
#高丽史103卷-列传16-蔡靖-001
○蔡靖本阴城县吏力学通经登第掌东都书记有淸德。 秩满补国学学正七管诸生敬惮之。 神宗朝出牧晋阳东都与永州作乱议遣安抚使而难其人。 闻东都人思靖不已乃拜留守副使靖单骑之任。 东都人闻其至反侧悉安。 高宗初留守西都入拜枢密副使寻致仕卒以平贼功官 葬事。
#高丽史103卷-列传16-朴犀-000
朴犀[宋文胄]。
#高丽史103卷-列传16-朴犀-001
○朴犀竹州人。 高宗十八年为西北面兵马使蒙古元帅撒礼塔屠铁州至龟州犀与朔州分道将军金仲温静州分道将军金庆孙静朔渭泰州守令等各率兵会龟州。 犀以仲温军守城东西庆孙军守城南都护别抄及渭泰州别抄二百五十余人分守三面。 蒙古兵围城数重日夜攻西南北门城中军突出击走之。 蒙古兵擒渭州副使朴文昌令入城谕降犀斩之。 蒙古选精骑三百攻北门犀击却之。 蒙古创楼车及大床 以牛革中藏兵薄城底以穿地道。 犀穴城注铁液以烧楼车地且陷蒙古兵压死者三十余人。 又 朽茨以焚木床蒙古人错愕而散。 蒙古又以大炮车十五攻城南甚急犀亦筑台城上发炮车飞石却之。 蒙古以人膏渍薪厚积纵火攻城。 犀灌以水火愈炽令取泥土和水投之乃灭。 蒙古又车载草 之攻 楼。 犀预贮水楼上灌之火焰寻熄。 蒙古围城三旬百计攻之犀辄乘机应变以固守蒙古不克而退。 复驱北界诸城兵来攻列置炮车三十攻破城廊五十*闲。 犀随毁随葺锁以铁 蒙古不敢复攻。 犀出战大捷。 蒙古复以大炮车攻之犀又发炮车飞石击杀无 。 蒙古退屯树栅以守。 撒礼塔遣我国通事池义深学录姜遇昌以淮安公 牒至龟州谕降犀不听。 撒礼塔复遣人谕之犀固守不降。 蒙古又造云梯攻城犀以大于浦迎击之无不 碎梯不得近。 大于浦者大刃大兵也。
#高丽史103卷-列传16-朴犀-002
明年王遣后军知兵马事右谏议大夫崔林寿监察御史闵曦率蒙古人往龟州城外谕曰: "已遣淮安公 讲和于蒙古兵我三军亦已降可罢战出降。" 谕之数四犹不降。 曦愤其固守欲拔剑自刺。 林寿更谕之犀等重违王命乃降。 后蒙古使至以犀固守不降欲杀之崔怡谓犀曰: "卿于国家忠节无比然蒙古之言亦可畏也卿其 之。" 犀乃退归其乡。 蒙古之围龟州也其将有年几七十者至城下环视城垒器械叹曰: "吾结发从军历观天下城池攻战之状未尝见被攻如此而终不降者。 城中诸将他日必皆为将相。" 后犀果拜门下平章事。
#高丽史103卷-列传16-朴犀-003
○宋文胄亦从军龟州者也以功超授郞将二十三年为竹州防护别监。 蒙古至竹州城谕降城中士卒出击走之。 蒙古复以 攻城四面城门辄 落城中亦以炮逆击之蒙古不敢近。 蒙古又备人油灌藁纵火攻之。 城中士卒一时开门突击之蒙古死者不可胜数。 蒙古多方攻之凡十五日竟不能拔乃烧攻具而去。 文胄在龟州熟知蒙古攻城之术其计 无不先料。 辄告众曰: "今日敌必设某机械我当备某器应之。" 贼至果如其言城中皆谓之神明。 论功拜左右卫将军。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庆孙-000
金庆孙[*(金)珲]。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庆孙-001
○金庆孙初名云来平章事台瑞之子。 母梦五色云*闲有众环拥一靑衣童自天堕怀中。 遂有娠及生美容姿头上有起骨龙爪性庄重和裕智勇絶人有胆略。 常处室必着 衫如对宾怒则须发辄竖。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庆孙-002
早以荫进历华显高宗十八年为静州分道将军。 蒙古兵度鸭绿江屠铁州侵及静州庆孙率衙内敢死士十二人开门出力战蒙古却走。 俄而大军继至。 州人度不能守皆奔窜。 庆孙入城无一人在者。 独与十二士登山夜行不火食七日到龟州朔州戍将金仲温亦 城来奔。 兵马使朴犀令仲温守城东西庆孙守城南。 蒙古大至南门庆孙率十二士及诸城别抄将出城令士卒曰: "尔等不顾身命死而不退者。" 右别抄皆伏地不应。 庆孙悉令还入城独与十二士进战。 手射先锋黑旗一骑卽倒。 十二士因奋战流矢中庆孙臂血淋 犹手鼓不止。 四五合蒙古退却。 庆孙整阵吹双小 还犀迎拜而泣庆孙亦拜泣。 犀于是守城事一委庆孙。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庆孙-003
蒙古围城数重日夜攻之车积草木辗而进攻。 庆孙以炮车镕铁液以泻之烧其积草蒙古兵却复来攻。 庆孙据胡床督战有炮过庆孙顶中在后衙卒身首 碎。 左右请移床庆孙曰: "不可。 我动则士心皆动。" 神色自若竟不移。 大战二十余日庆孙随机设备应变如神蒙古曰: "此城以小敌大天所佑非人力也。" 遂解围而去。 寻拜大将军知御史台事二十四年为全罗道指挥使。
#高丽史103卷-列传16-金庆孙-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