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98卷-列传11-高兆基-000

高兆基
#高丽史98卷-列传11-高兆基-001

○高兆基初名唐愈耽罗人父维右仆射兆基性慷慨涉猎书史尤工五言诗睿宗初登第出守南州淸白奉公仁宗朝拜侍御史。 李资谦修弘庆院以僧正资富及知水州事奉佑干其事发丁州县为害甚巨资谦败资富坐配岛惟奉佑素结宦官侥幸复职兆基上* 论驳至再三 旨左迁为工部员外郞后复为台官。 资谦之乱朝臣皆胁从失节其支党 缘苟免至宰辅者多兆基欲斥去之屡上书力争曰: "虽圣上宽大掩其* {疵}疾何面目立朝廷见日月乎 " 王虽是兆基言不忍尽 大臣寻擢兆基为礼部郞中实夺台职也。 毅宗卽位拜政堂文学转 知政事进中书侍郞平章事时金存中用事兆基屈己偷合时议非之为谏官所劾降为尙书左仆射赖存中救不数月复拜平章事寻致仕。 十一年卒无子辍朝三日命有司护丧赐谥。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正纯-000

金正纯。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正纯-001

○金正纯黄州人起寒素尙气任侠善射御常语人曰: "男儿当立边功以取名位安能郁 苟活里闾*闲邪 " 睿宗朝尹瓘征女眞自请从军有战功累迁合门祗候出守和水二州素不闲吏治不以簿书介意但举大体亦无废事。 仁宗朝西京反以都兵马使从金富轼讨平之授枢密院左副承宣赐金带下诏奬谕曰: "昔唐近臣守谦以偏将从事于裴度幕下助平淮蔡以今观之无愧前辈。" 历同知枢密院事守司空知门下省事二十年 知政事疾笃加推忠定难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 二十三年卒年六十谥忠襄正纯天资勇悍意豁如也但不学好货专事侈靡为时所短。
#高丽史98卷-列传11-郑克永-000

郑克永。
#高丽史98卷-列传11-郑克永-001

○郑克永字师古树州金浦县人明敏好学擢魁科睿宗时累迁左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尝上表请延访群臣曰: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古尝为然今实有望夫 火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未及然而谓之安养病于腹心之内而无其医后必为锢而莫之觉窃惟事势方可痛伤臣谨按前汉书曰: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陈涉起穷巷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其故何也 由民困而上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所以为资也此之谓土崩。' 臣由是观亦不可忍国家政令垢乱君臣道衰习乱安危无有修省驯致灾变不自觉知道贵因循耳蔽箴诲或以 远公正为不肖或以亲信权贵为上贤或犹豫而莫辨所从或偏信而不知所惑纵欺罔而不能制混智愚而不能分。  近世以来民苦赋役大兵之后岁仍饥荒献计者以徒法扰民心当官者以苛政伤国体公私耗竭奸轨炽兴上纵弛于王纲下郁伊于物议若事变之一起虽叹息以何为 伏以陛下圣智天生聪明自负以前古圣贤为陈迹以当世臣辅为备员宵 无稽古之勤 筵无延英之访内微宗室维持盘石之势外鲜腹心承卫社稷之忠唯常与近狎之徒仆隶之辈杂进巧说以成祸基陛下孤立而不自谋朝臣大息而无敢谏臣故扼腕痛心泣血叩 。 近与拾遗韩 各上* 具言此事又宰臣与谏官继陈延访之请至今 未见允许施行延颈 踵彷徨叹息有日矣。 伏望陛下  虚怀博延群彦稽朝纲之所致紊辨政道之所致* {疵}何施而国势可安何惠而生灵可活推之原本责以将来使和气克充于海隅则*大平可齐于穹壤者矣。 臣又未知陛下以微臣为拙而不足信谓狂言虽切而不足征 而不论者临表尙有可惑故谨幷缮写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一道随表以闻。" 仁宗初拜翰林学士迁宝文阁学士以韩安仁表弟 李资谦流南裔资谦败召还授东京留守。 五年判尉卫寺事翰林学士知制诰寻卒年六十一克永工文词尝从平章事崔弘嗣入宋其著述为中国人称许。
#高丽史98卷-列传11-朴挺 -000

朴挺 。
#高丽史98卷-列传11-朴挺 -001

○朴挺 竹州人性宽洪睿宗时登第调庆源郡判官仁宗初累迁左正言言事 旨出知仁州仁州卽庆源郡。 前后 政如一课为当时最擢殿中侍御史自是出入台谏几二十余年论议务举大纲不为苛细。 尝与知御史台事崔灌侍御史印毅崔述中安淑等论枢密使陈淑尝讨西京受人奴及宝带伏合三日不报皆杜门不出仁宗召谕令视事挺 与述中固争不就职。 淑由是竟免挺 寻迁右副承宣进退都雅应对明敏为王所重拜枢密院副使兼太子宾客。 二十三年卒年五十七谥忠质父永侯尝诫以忠孝之道挺 亦以自励然夺其舅妾田庐臧获使其母子寒饿而死时议薄之。
#高丽史98卷-列传11-崔思全-000

崔思全。
#高丽史98卷-列传11-崔思全-001

○崔思全耽津人初为内医累迁少府少监睿宗患背疽召思全视之思全以为微 必无患不卽理至不救宰相韩安仁文公美请置于法仁宗止令徒二年思全 之遂构安仁公美于李资谦流之语在安仁传。 寻授军器少监时资谦旣举兵犯阙势甚横王密与思全谋之。 思全曰: "资谦所以跋扈者惟恃拓俊京若得俊京则兵权内属资谦特一夫耳。" 王曰: "俊京为国公腹心至结昏姻而弟俊臣子纯皆为官兵所害以是疑之。" 乃筮得吉兆思全因往俊京家谕以忠义曰: "太祖列圣神灵在天祸福可畏资谦特籍宫掖之势尔无有信义不可与同好恶公宜一心奉国以立永世不朽之功。" 俊京心然之遂决策去资谦王录俊京功幷赏思全擢兵部尙书赐推忠卫社功臣号加守司空尙书左仆射。 制曰: "朕幼年 政外戚专权作威作福多所中伤杀韩安仁流文公美崔弘宰等五十余人朝廷为之一空威振国内寡人至于孤立自是多树朋党祸将不测。 至丙午二月近侍员僚及一二大臣请除其权朕不敢不从而彼乃肆毒犯阙宫殿府库焚荡无遗及朕出御延德宫凡在左右侍卫军士或斩杀之或流窜之凶焰益炽祸变难测。 卿密谕俊京同心定策以五月二十日扫除凶逆再安宗社功不可忘宜令有司书三韩后壁上功臣之次。" 转 知政事判尙书刑部事进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高丽史98卷-列传11-崔思全-002

自以起寒地位极宠恳请致仕乃许之赐甲第一区诏曰: "朕闻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贞臣岁丙午祸起萧墙宗社几危板荡之势已极矣在朕左右忠义之士尙未免于白刃谁能出力以卫社稷惟卿奋不顾身与人好谋辨论逆顺开谕祸福虽俊京之悍 亦挥泪感激知宗所尊转祸为福复安宗社卿之功也卿虽退居在予褒奬之心何敢少 。" 遂加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柱国十七年卒年七十三辍朝三日赠赙加等谥庄景配享仁宗庙庭子弁烈。 思全尝与弁烈。 金 各一具及没妾窃其一弁怒欲鞭之烈曰: "此人先君所爱当倾家产以恤之 此物耶 弟所得者尙存请以遗兄。" 王闻而嘉之曰: "可谓孝且仁矣御笔赐名曰孝仁。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珦-000

金珦。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珦-001

○金珦字富民安东府人起胥吏无学识淸愼能干事仁宗朝由合门祗候出为庆源郡使政尙廉勤召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尙书同知枢密院事女嫁李资谦子之甫然不以姻 附。 及资谦谋逆事迫王密遣宦者以手书急召拓俊京俊京以示珦珦下席泣曰: "君命如此虽亡身灭族岂可不赴之 " 遂与俊京谋执资谦囚之竟不自言人莫知其功。 王常称之曰: "有功不求人知可谓贤矣。" 赐卫社功臣号加检校司徒知门下省事进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上表乞退王不许曰: "卿以不贰心之忠奋不可夺之节属朕卽位遭家多难乃挺身翼卫扫除奸贼旣与共其忧宜与共其乐遽起丘园之兴岂朕待卿之意有未至耶 " 表至五上乃许之十三年卒辍朝一日谥元靖。
#高丽史98卷-列传11-崔滋盛-000

崔滋盛。
#高丽史98卷-列传11-崔滋盛-001

○崔滋盛水州人登第补殿中内给事仁宗朝历官至特进检校司徒守司空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尝与吏部侍郞林存掌贡举存出赋题云: "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 谏官奏: "按耐古能字奴登切今以奴代为韵非是请改命他人再试。" 不允因命滋盛存更试之。 滋盛又命题云: "天道不闲而能久。" 法司又奏: "按礼记云: '天道不闭而能久。' 家语错本以闭为闲今贡院不考正经而据错本命题请罢两贡举职停今年选。" 王重伤大臣意但命简经义论可取者止二十五人赐第罢滋盛存职命刑部治其罪寻复职加开府仪同三司累上表致仕。 二十一年卒年七十九谥忠烈性刚敏所历有能声李资谦之乱就其第执事人以此少之。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缜-000

金缜。
#高丽史98卷-列传11-金缜-001

○金缜溟州人少力学登第出知灵光郡有善政安抚使崔渭以忠淸自许少许可人特以缜为最秩满为右补阙又为淸州牧副使其政如灵光入为秘书少监仁宗朝历国子大司成御史大夫左散骑常侍进同知枢密院事。 李资谦拓俊京之乱缜在直庐见宫阙连烧叹曰: "我平生拙直不畏强御与李拓有隙出必遇害与其死于贼手不如自尽。" 使从者闭户逮火而死年五十六乱定嘉其节义赠谥烈直赐子壻爵一级。
#高丽史98卷-列传11-林完-000

林完。
#高丽史98卷-列传11-林完-001

○林完本宋人登第累迁礼部员外郞仁宗置书籍所于寿昌宫侧完与金富辙等诸儒臣更直备顾问转国子司业知制诰。 王以 变下诏求言完上* 曰: "臣尝谓进言非难而听其言者为难听言非难而行其言者为尤难故曰: '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足以明道。' 昔汉文之世天下可谓无事矣贾谊犹有痛哭流涕长太息之言近者天变异常陛下祗畏天命思闻直言下诏求言此万世之福也。 臣尝观董仲舒策有曰: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天乃先出灾异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尙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无道之世天尽欲扶持而安全之人君所以上答天谴者非勉强以实应之则不可也。' 传曰: '应天以实不以文。' 所谓实者德也所谓文者若今之道场斋醮之类是也。 人君修德以应天不与福期而福自至焉若不修德而徒事虚文则非徒无益适足以渎天而已。 书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所谓德者岂他求哉在人君用心与夫行事而已。 用心善而见诸行事者若尧舜禹汤文武成康是也故一云为一注措皆合于天心而能享无疆之休用。 心不善而见诸行事者若桀纣幽 秦始皇是也故一云为一注措皆悖于天道区区一身尙不能保又乌能享天下国家哉 且天之于人相去辽絶非言可谕而福善祸* {淫}疾若影响。 比年以来灾变屡作饥馑 臻近者白虹贯日正阳之月雷震特异此近古未闻也意者陛下应天以文而不以实耶何其醮祭之烦而变异之多耶。 天之谴告如此足以见天心之仁爱陛下犹父母之谴告其子切欲扶持而安全之也陛下岂可不勉强以实而应之耶 勉强以实在乎革当今之弊革今之弊在乎遵太祖之遗训举文宗之旧典而已。 太祖之训其详臣不得而闻伏思当时拨乱反正设纪陈纲必有神谋睿 国史所载可考而知至如文宗之遗风余烈距今未远时或闻先生长者之言不觉泪下沾襟。 观其躬行节俭进用贤才名器不假于匪人威权不移于近 虽戚里之亲而无功者不妄赏左右之爱而有罪者必加罚宦官给事择其谨愼少壮者不过十数辈以备 扫属内侍必选其功劳才能者不过二十余人所司庶官各竭其能冗官省而事简费用节而国富故*大仓之*栗{粟}陈陈相因家给人足时号*大平此我朝贤圣之君也。 近代以来一切反是凡百执事倍数于前骄侈日滋廉耻道丧挟权恃势剥削诛求加之以重* {敛}劳役人心胥怨设使贾谊见今日之势岂特太息流涕痛哭而已哉 臣窃为陛下计责身修省上答天谴莫若行祖宗之良法善政而已。 今欲行祖宗之法必不利于权贵故虽有善政朝行夕改法度无常实非陛下勉强修德之意也。 惟陛下至诚发于圣心责诸辅相质之神明痛抑左右欺蔽之奸絶其阴阳怪诞之说日愼一日行之不已使鸿业增光以为万世无疆之休。 近日怪诞之说大起于妙淸臣观妙淸惟事奸诈欺君罔上与宋朝林灵素无异也灵素挟左道眩惑上皇躁进之士屈己* {谄}事以求荣显当是之时灾变屡见而上皇不悟及至智尽计穷终于败乱而后已虽诛灵素何益于事! 此陛下之所亲闻也覆车之辙其可蹈乎 陛下宠信妙淸左右近习及诸大臣交相荐誉以为圣人根深 固牢不可拔。 自太华宫之役劳民动众百姓怨咨往岁巡幸灾发佛塔今年巡幸流星马祸相继而作且此宫阙本为求福今已七八年而无一休祥灾变 至其故何也 天意若曰: '奸邪之人荧惑人主人虽可欺天可欺乎 ' 前日之变天其或者警悟陛下耳陛下岂可惜一奸臣而违天意乎 愿陛下奋干刚之威斩妙淸之首上以答天戒下以慰民心此天下之公言非愚臣之敢私也惟陛下察之。"
#高丽史98卷-列传11-崔奇遇-000

崔奇遇。
#高丽史98卷-列传11-崔奇遇-001

○崔奇遇字正甫旧名巨鳞中第补尙州司录以淸勤闻睿宗朝历齐安大原二侯僚佐为所敬惮。 朝廷用兵东鄙以李资谅为将奇遇上书言: "资谅王后叔父万一失律不宜加刑。" 由中书注书出为淸州通判为政严于御史矜恤小民。 尝行部途中遇暴雨避村舍有神托人曰: "前有猛兽宜小休。" 雨霁行虎果伤人于路王闻而异之秩未满征为右正言上书言六事不报。 王幸安和寺还将驻 王轮寺南街奇遇谏曰: "为乐非其所请入宫。" 从之。 累迁至左司谏迁御史以起居舍人为西海道按察使李资谅营院馆侵夺吏民田园掌其事者因缘谋利为民害奇遇奏禁之一方大喜。 李资谦大起屋宇遣使求铁于海州嘱曰勿令崔按察知之。
#高丽史98卷-列传11-崔奇遇-002

仁宗卽位资谦专制国命奇遇言: "陛下新登宝位宜有善政以慰民心而 近   远学士大夫此臣所缺望乞常御便殿详延儒臣访问今古引见两府咨诹国事一遵太祖遗训。" 又言: "朝鲜国公不宜区区亲细务。" 其意欲阳示尊崇而阴夺其权也王留其* 不下。 或有言国公尊贵百寮宜拜奇遇曰: "非王氏而拜之如朝廷礼何 " 其年冬雷震开国寺浮图奇遇又上言: "汉延光中冬雷屡作实由阎皇后兄弟专秉威权之所召灾不妄作愿陛下悟皇天之谴告图所以*渭{消}变之术。" 言甚切直资谦闻而衔之及韩安仁等被祸奇遇以姻党窜高城县资谦败召拜户部员外郞尙州牧副使转吏部郞中起居注赐金紫。 有疾王遣内医视疾赐御药奇遇谓其子曰: "吾君终始之惠惟汝目见吾未得报万一命也汝无 吾志。" 遂卒年五十八奇遇天资魁杰身长七尺自少有文藻负气 为事不肯碌碌随人卒以流落不得展其志子应淸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