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高丽史
高丽史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百官仪从-001
○百官仪从。 显宗十四年六月式目都监奏定: 詹事府丞给从三人司直以下录事以上各给从二人。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百官仪从-002
献宗元年九月诏: 自今宰相枢密随驾者许令张伞以为恒式。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百官仪从-003
明宗二十年判: 守太师太傅太保各丘史二十二守太尉守司徒司空十六公侯二十伯子男十四中书令门下侍中二十二门下中书侍郞平章事二十 知政事十六知省事政堂文学十五左右常侍十直门下给事中左右* {谏}议八起居注起居舍人左右司谏六左右正言五尙书令二十二左右仆射十四知省事八左右丞七左右司郞中六左右司员外郞五枢密院事十六使十五知院事同知院事十四副使十三密直学士十知奏事九承宣八六尙书官判事十五六尙书上将军十殿中监近仗诸卫大将军卿监祭酒八六尙书官知部事八近仗诸卫将军诸曹侍郞七近仗诸卫中郞将诸曹郞中六近仗诸卫郞将诸员外郞五三司判事十五使知司事八副使六判官五御史台判台事十二大夫十知台事八中丞七杂端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六监察御史五秘书殿中礼宾卫尉司宰太仆太府少府将作国子判事九少卿少监司业六秘书殿中丞五内给事国子博士四翰林院判院事十学士承旨八翰林学士七侍讲侍读六史馆监修国史十五修国史十三修撰官六军器*大医监判事八监七少监六阁门判事八引进使知阁门事七使六副使通事舍人五祗候四詹事府詹事八少詹事六尙食尙衣尙舍尙乘尙药知局事六大史局判事七知局事五令四司天台判事八监七少监五四官正四诸陵*大庙令四以下 外六品及近仗诸卫别将东南班七品员三近仗诸卫散员及东班八九品员二诸权务官甲科使同科副使四乙丙科使四同科副使三泰定 通门静德康安殿侍卫将军三直翰林史馆录事判官留院校监以上有禄诸权务二以下诸权务员一两班致仕员尙书中书令门下侍中侍郞平章事各丘史五。 此外宰臣枢密院员及守三公以上四仆射六尙书上将军三大将军卿监二判宝文阁学士七直学士六待制五直阁四。 此皆兼官 半定付。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百官仪从-004
恭让王元年四月礼仪司请更定群臣仪从: 盖扇有差侍中十二人省宰九人密直八人六部判书代言班主七人上将判事六人单三品五人四品四人五六品三人 外二人捕盗巡绰官不在此限。 又暑月只着纱帽触热甚艰自四月至八月两府用重 靑色盖六部判书代言班主通宪散骑以上用单 靑色盖台省用平 盖。 三品用圆扇四品至六品用鹤翎扇。 以上显任官雨雪外不许着高顶帽文武官朝觐会同禁用灰白色。 事竟不行。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外官衙从-001
○外官衙从。 显宗九年正月定大小各官守令衙从大都护府牧官使六副使五判官四司录法曹各三医文师各二。 中都护府使副使判官法曹医文师衙从[ 同大都护府。]防御鎭使知州府郡事官使五副使四判官法曹各三县令鎭将三副将尉二。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卤簿-外官衙从-002
恭愍王十五年十二月定外官衙从马匹: 留守官尹衙从九马五疋判官衙从四马三疋 军法曹各衙从三马二疋大都护府使衙从六马四疋判官衙从四马三疋司录衙从三马二疋。 牧官使判官司录衙从马匹[ 同大都护府。]中都护府使衙从五马三疋司录衙从三马二疋。 知州事衙从四马三疋判官衙从二马二疋县令衙从三马二疋监务衙从二马二疋。
志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73卷-志27-00-00-000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七十三。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00-000
选举一。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00-001
○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 光宗用双冀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 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其学校有国子大学四门又有九斋学堂而律书 学皆肄国子。 其科举有制述明经二业而医卜地理律书 三礼三传何论等杂业各以其业试之而赐出身。 其国子升补试亦所以勉进后学也。 虽名卿大夫未必不由科目进。 而科目之外又有遗逸之荐门荫之 成众爱马之选补南班杂路之升转所进之途非一矣。 原其立法定制之初养育之方选取之制铨注之法井然有条累世子孙凭借而维持之东方文物之盛拟诸中华。 自权臣私置政房政以贿成铨法大坏而科目取士亦从而泛滥。 于是黑册之谤粉红之 传播一时而高丽之业遂衰矣。 其制度节目之详遗失殆尽姑采见于史册者随其详略条分类聚作选举志。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0
科目一。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1
○光宗九年五月双冀献议始设科举试以诗赋颂及时务策取进士兼取明经医卜等业。 十一年只试诗赋颂。 十五年复试以诗赋颂及时务策。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2
景宗二年亲试进士。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3
成宗二年始临轩覆试然不为常例。 亲试覆试例用诗赋。 六年除颂试以诗赋及时务策。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4
穆宗七年三月改定科举法。 先时每春月试取秋冬发榜至是定以三月开场锁 贴礼经十条明日试诗赋越一日试时务策至十日定奏科第乃开锁。 其明经以下诸业上年十一月毕选与进士同日发榜。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5
显宗元年四月国子司业孙梦周奏: "只试诗赋不试时务策。" 二年礼部侍郞周起奏: "定糊名试式。" 八年十月判: 东堂监试给暇两大业试前三朔医卜律书业二朔 业一朔。 十年六月翰林学士郭元奏: "除对策试以论必用礼记中义为题。" 十五年十二月判: 诸州县千丁以上岁贡三人五百丁以上二人以下一人令界首官试选制述业则试以五言六韵诗一首明经则试五经各一机依例送京国子监更试入格者许赴举余 任还本处学习。 如界首官贡非其人国子监考 科罪。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6
靖宗二年七月判: 生徒入学满三年方许赴监试。 十一年四月判: 五逆五贱不忠不孝乡部曲乐工杂类子孙勿许赴举。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7
文宗二年十月判: 各州县副户长以上孙副户正以上子欲赴制述明经业者所在官试贡京师尙书省国子监审考所制诗赋违格者及明经不读一二机者其试贡员科罪。 若医业须要广习勿限户正以上之子虽庶人非系乐工杂类 令试解。 九年十月内史门下奏: "氏族不付者勿令赴举。" 十六年三月国子司业黄抗之考试国学诸生署科甚滥命中书舍人郑惟产改试。 惟产请行封弥之法。 贡 封弥始此。 三十三年六月判: 三礼何论政要业监试于诸业毕试后国子监与本业员试取。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8
宣宗卽位诏进士以下诸业自今许三年一试。 元年十一月判: 三礼三传业亦前代取人之典不可停废三礼业以礼记二十卷为 业大经贴经十处通六以上揷筹十处破文通口问口对义理通六以上以周礼仪礼为小经一经揷筹十处破文通义理通六以上一经破文读二机三传业以左传为肄业大经*贻{贴}经十处通六以上揷筹十处破文通义理通六以上以公羊谷梁传为小经一传揷筹十处破文通义理通六以上一传只读二机。 八年十二月判: 内侍人吏行卷依披篮赴举例试前为限纳之又进士遭父母丧者其业未选前服 则行卷家状修送贡院虽限内姓名未录许令赴试诸业举人亦依此例。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09
献宗定制述明经诸业监试隔一年试选。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0
肃宗七年闰六月式目都监奏: "三礼三传业出身者不别录用渐致衰微今后为先量 后生业此者国子监劝励。"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1
睿宗五年二月除论试以诗赋策。 九月判: 制述明经诸业新举者属国子监三年仕满三百日者各业监试许赴。 西京则留守官选上乡贡则东南京八牧三都护等界首官依前式试选申省。 十一年十一月判: 诸业举人十一月始明经为先选取进士则明年二月昼夜平均时选取诸生行卷家状及试官差定诸事都省及枢密院国子监敬 施行诸业初举及一度停举者依式问 连次赴举者只考家状* {痕}瑕赴试。 遭父母丧者属部坊里典及本乡其人事审官处问 二十七朔已满则考其家状* {痕}瑕赴举。 凡姓名记录进士则限十二月二十日家状行卷终明经以下则限十一月终限外杂暇已满者及因公出使限内不及上京者试日为限修送贡院。 十四年东堂始用经义。 十六年五月判: 明经业以下诸业监试司业以上官同各业员试选。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2
仁宗五年三月诏复用诗赋论。 九年三月判: 防丁监试虽入仕必以诗赋选取。 十四年八月中书门下奏: "国学诸生行艺分数十四分以上直赴第三场十三分以下四分以上赴诗赋场。" 十一月判: 凡制述业经义诗赋连卷试取凡明经业试选式贴经二日内初日尙书 业贴周易周易 业贴尙书各十条翌日毛诗贴十条各通六条以上。 第三日以后读大小经各十机破文兼义理通六机每义六问破文通四机。 又周易 业读尙书毛诗春秋各秩一机例随秩揷筹。 小经谓业经大经礼记。 凡明法业式贴经二日内初日贴律十条翌日贴令十条两日 全通。 第三日以后读律破文兼义理通六机每义六问破文通四机。 读令破文兼义理通六机每义六问破文通四机。 凡明 业式贴经二日内初日贴九章十条翌日贴缀术四条三开三条谢家三条两日 全通。 读九章十卷破文兼义理通六机每义六问破文通四机。 读缀术四机内兼问义二机三开三卷兼问义二机谢家三机内兼问义二机。 凡明书业式贴经二日内初日贴说文六条五经字样四条 全通翌日书品长句诗一首眞书行书篆书印文一 读说文十机内破文兼义理通六机每义六问破文通四机。 凡医业式贴经二日内初日贴素问经八条甲乙经二条翌日贴本草经七条明堂经三条两日各通六条以上。 读 经十卷破文兼义理通六机破文通四机。 针经九卷难经一卷幷十卷破文兼义理通六机破文通四机。 又读灸经破文通二机。 凡呪 业式贴经二日内初日贴 经十条翌日贴刘涓子方十条 通六条以上读小经疮疽论七卷明堂经三卷内兼义理通六机。 读大经针经十机内兼义理通六机又读七卷本草经二机。 凡地理业式贴经二日内初日贴新集地理经十条翌日刘氏书十条两日 通六条以上。 读地理决经八卷经纬令二卷幷十卷破文兼义理通六机破文通四机读地镜经四卷口示决四卷胎藏经一卷 决一卷幷十卷破文兼义理通六机破文通四机。 又读萧氏书十卷内破文一机。 凡何论业式眞书奏状小贴吃 读何论十机孝经曲礼各二机律前后帙各一机。 凡明经业监试格庄丁十二机以周易尙书毛诗各二机礼记春秋各三机白丁九机以周易尙书各一机毛诗礼记各二机春秋三机。 凡书业监试字说文三十卷内白丁三册庄丁五册各破文试读又令眞书。 凡 业监试白丁业经三机 二机庄丁业经五机 二机。 凡律业监试白丁律二机令三机庄丁律三机令三机。 凡医卜地理业各其本司试选。 凡诸州贡士依前定额数若有才堪贡选不限其数。 所贡之人将申送日行乡飮酒礼牲用小牢以官物充。 十七年十月礼部贡院奏: "范仲淹云: '先策论以观其大要次诗赋以观其全才以大要定其去留以全才升其等级。' 斯择才之本致理之基也。 我朝制述业于第三决场迭试策论之无着韵偶对者因此诗赋学渐为衰废。 今后初场试经义二场论策相递三场诗赋永为格式。 且国学未立前初场试以贴经立学以后兼试大小经义举子难之。 今后除兼经义只试本经义。" 十八年闰六月中书门下奏: "明法业但读律令其登科甚易且于外 必六经州牧实为出身捷俓。 缘此两班子弟及贡士求属者渐多制述明经两大业及医卜地理业国家所不可废而今赴举者少。 今后明法业出身者淸白为公政誉着闻方许擢用仍禁贡士求属是业。" 二十年二月判: 东堂监试赴举诸生* {须}赴冬夏天都会许录姓名在外生徒各于界首官乡校都会给状赴试。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3
毅宗八年五月更定: 初场迭试论策中场试经义终场试诗赋。 又国学生考以六行积十四分以上者许直赴终场不拘其额仍除三场连卷法。 国制以蓝衫就试者例不过三赴时文克谦以删定都监判官屡举不中乃曰: "白衣且十赴蓝衫何止三赴 请以五赴为限。" 朝议从之遂为恒规。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4
忠烈王六年五月王亲试文臣赐黄牌籍内侍。 王留意诗文。 或诸生之登第者亲试之中者谓之殿试门生待遇异常。 殿试之制唯试当年登第者僧祖英得幸于王其侄子及所亲旧不限登第久近竞依势赴之。 十四年九月宰相蔡仁规子禑中第居同进士头。 国制科举之目乙科三人丙科七人同进士二十三人世以同进士头宦不达人皆恶之指为同头。 王为禑嫌之问于承旨李混混云: "可加丙科八人置禑其末。" 从之。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5
忠肃王二年正月渖王改东堂为应举试。 七年六月李齐贤朴孝修典举革诗赋用策问。 七月敎曰: "近以选上国应举秀才而废考艺试成均七馆诸生皆赴初场未合古制。 其令依旧皆赴考艺试定其分数直赴中场。" 十七年十二月始令举子诵律诗四韵一百首通小学五声字韵乃许赴试。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6
忠穆王卽位之年八月改定: 初场试六经义四书疑中场古赋终场策问。 九月令将军郭允正领忽只呵禁试 。
#高丽史73卷-志27-选举1-科目1-017
恭愍王十一年洪彦博柳淑掌试复用诗赋。 十四年十月李仁复李穑建议: "禁举子挟册易书试卷以防假滥。" 十六年林朴上书: "请科举一依中朝搜 通考之法。" 十七年亲试用经义。 十八年始用元朝乡试会试殿试之制定为例程。 二十年三月敎: 自今年未满二十五岁者毋得赴举。 二十三年三月敎: 各道乡试诸生各于本贯赴举已有成规。 今诸生或有赴他道试者毋赴会试。 四月举子于试卷或有不录年甲者王怒其违制停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