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5

太祖元年十一月有司言: "前主每岁仲冬大设八关会以祈福。 乞遵其制。" 王从之。 遂于球庭置轮灯一座列香灯于四旁又结二彩棚各高五丈余呈百戱歌舞于前其四仙乐部龙凤象马车船皆新罗故事。 百官袍笏行礼观者倾都。 王御威凤楼观之岁以为常。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6

成宗六年十月命有司停两京八关会。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7

显宗元年十一月复八关会。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8

德宗三年十月遣辅臣赐西京八关会 二日。 西京例以孟冬设此会。 十一月设八关会御神凤楼赐百官 翌日大会又赐 观乐东西二京东北两路兵马使四都护八牧各上表陈贺宋商客东西蕃耽罗国亦献方物赐坐观乐后以为常。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09

文宗五年十一月庚申设八关会月食在望以十三日为初会。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10

忠烈王元年十一月庚辰幸本阙设八关会改金鳌山额圣寿万年四字为庆历千秋其一人有庆八表来庭天下太平等字皆改之呼万岁为呼千岁辇路禁铺黄土。
#高丽史69卷-志23-礼11-嘉礼杂仪-仲冬八关会仪-011

恭愍王六年十一月甲寅八关大会。 凡八关大会以十一月十五日为之今以十四日为大会者以司天台言子卯不乐故也。 七年十一月己酉八关小会庚戌大会以十三日冬至故也。
志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70卷-志24-00-00-00-000

志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七十。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70卷-志24-乐1-00-00-000

乐一。
#高丽史70卷-志24-乐1-00-00-001

○夫乐者所以树风化象功德者也。 高丽太祖草创大业而成宗立郊社躬  自后文物始备。 而典籍不存未有所考也。 睿宗朝宋赐新乐又赐大晟乐恭愍时。

太祖皇帝特赐雅乐遂用之于朝庙。 又杂用唐乐及三国与当时俗乐。 然因兵乱锺磬散失俗乐则语多鄙俚其甚者但记其歌名与作歌之意类分雅乐唐乐俗乐作乐志。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00-000

雅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亲祠登歌轩架-000

亲祠登歌轩架。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亲祠登歌轩架-001

○登歌金锺架一在东玉磬架一在西俱北向 一在金锺北稍西 一在玉磬北稍东搏 二一在 北一在 北东西相向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各一瑟二在金锺之南西上玉磬之南亦如之东上。 又于坛下东南太庙则在前楹阶下设笛二 一巢笙一和笙一为一列西上埙一在笛南箫一在巢笙南又于坛下西南设笛二 一巢笙一和笙一为一列东上埙一在笛南箫一在巢笙南。 锺磬  搏 琴瑟工各坐于坛上。 太庙则在堂上前楹*闲埙 笙笛箫工并立于坛下。 太庙则在前楹阶下乐正一人在锺磬*闲北向 律郞一员在乐 之西东向歌工四人在  *闲俱东西相向。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亲祠登歌轩架-002

轩架三方各设编锺三编磬三东方编磬起北编锺*闲之东向西方编锺起北编磬*闲之西向北方编磬起西编锺*闲之北向植立。 鼓二一于乐悬东南一于乐悬西南。 设  于北架内 在东 在西瑟十四为二行一行在 东一行在 西。 次一弦琴七左四右三。 次三弦琴一十。 次五弦琴十二。 次七弦琴十四。 次九弦琴十四并分左右。 次巢笙十四。 次箫十四。 次 笙十二。 次 十六。 次埙十四。 次笛十四并分左右。 晋鼓一在巢笙*闲小南北向。 乐正一人在  之前北向歌工十二人次  东西相向列为四行左右各二行。  律郞一员在乐 之西北东向。 文舞四十八人执 翟武舞四十八人执干戚俱为六佾。 文舞分立于表之左右各三佾。 引文舞二人执纛在前东西相向引武舞执旌二人 二人单铎二人双铎二人持金錞四人奏金錞二人 二人钲二人相二人雅二人分立于轩架之东西北向北上武舞在其后。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有司摄事登歌轩架-000

有司摄事登歌轩架。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有司摄事登歌轩架-001

○登歌锺架一在东磬架一在西 一在锺北稍西 一在磬北稍东。 搏 二一在 北一在 北东西相向。 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各一。 瑟一在锺架之南西上磬架之南亦如之东上。 又于坛下东南太庙则泰阶西设笛一 一巢笙一和笙一为一列西上埙一在笛南箫一在巢笙南。 又于坛下西南设笛一 一巢笙一和笙一为一列东上埙一在笛南箫一在巢笙南。 锺磬  搏 琴瑟工各坐于坛上埙 笙笛箫工并立于坛下。 乐正一人在  之前北向歌工二人在  *闲东西相向。  律郞一员在乐 之西东向。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有司摄事登歌轩架-002

轩架三方各设编锺一编磬一。 东方编锺起南编磬次之东向西方编磬起南编锺次之西向北方编锺起东编磬次之北向。 设  于北架内 在东 在西瑟四为二行一行在 东一行在 西。 次一弦琴二三弦琴二五弦琴二七弦琴二九弦琴二并分左右。 次巢笙二箫四 四 笙二埙四笛四并分左右。 晋鼓一在巢笙*闲小南北向。 乐正一人在锺磬*闲北向歌工四人在  *闲东西相向。 文舞三十二人执 翟武舞三十二人执干戚。 文舞分立于表之左右引文舞二人执纛在前东西相向引武舞执旌二人 二人单铎二人双铎二人持金錞四人奏金錞二人 二人分立于轩架之东西北向北上武舞在其后。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有司摄事登歌轩架-003

睿宗十一年六月乙丑王字之还自宋徽宗诏曰: "三代以还礼废乐毁。 朕若稽古述而明之百年而兴。 乃作大晟千载之下聿追先王比律谐音遂致羽物。 雅正之声诞弥率土以安宾客以悦远人。  惟尔邦表兹东海请命下吏有使在庭。 古之诸侯敎尊德盛赏之以乐肆颁轩 以作尔祉。 夫移风易俗莫若于此往祗厥命御于邦国。 虽疆殊壤絶同底大和不其美欤! 今赐大晟雅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乐器-000

登歌乐器。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乐器-001

○编锺正声一十六颗中声一十二颗各红线 结全担床全。 乐架事件 脑一条颊柱二条中正声串各二条脚 二条脚趺二只耀叶板五* {段}五珠流苏二件五色线结造各钑花镀金鍮石华月一副流珠三十颗盘子七个红线 全牌一面角槌一对。 编磬正声一十六枚中声一十二枚各红线 结全担床全。 乐架事件 脑一条颊柱二条中正声串各二条脚 二条脚趺二只耀叶板五* {段}五珠流苏二件五色线结造各钑花镀金鍮石华月一副流珠三十颗盘子七个红线 全牌一面角槌一对。 琴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各二面。 瑟二面各遍地宝妆弦 柱幷红锦 弦金镀银铎子四个红线 结。  中正声各二管各镀金银丝札缠二道红弦一十道。  中正声各二管各镀金银丝札缠二道红弦一十三道。 箫中正声各二面 彩 飞凤镀金钑花铎子四个花环* 钺结子。 巢笙中正声各二钻各镀金银钑花棱斗顶镀金银束子。 和笙中正声各二钻各镀金银钑花棱斗顶镀金银束子。 埙中正声各二枚各缕金花凤。 搏 二面各彩 花凤红线 全。  一只五彩*闲金座全。 幷镀金银钑花棱槌一柄。  一只五彩*闲金座锦 柄 子全。 麾幡一首销金生色竿子全。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器-000

轩架乐器。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器-001

○编锺九架每架正声一十六颗中声一十二颗各红线 结全担床全。 乐架事件每架用 脑一条颊柱二条中正声串各二条脚 二条脚趺二只耀叶板五* {段}五珠流苏二件五色线结造各鍮石华月一副流珠三十颗盘子七个红线 全牌一面角槌一对紫紬 二条铁钉* 四个墨漆交床一只靑 结。 编磬九架每架正声一十六枚中声一十二枚各红线 结全担床全。 乐架事件每架用 脑一条颊柱二条中正声串各二条脚 二条脚趺二只耀叶板五* {段}五珠流苏二件五色线结造各鍮石华月一副流珠三十颗盘子七个红线 全牌一面角槌一对紫紬 二条铁钉* 四个黑漆交床一只靑 结。 琴一弦五面三弦一十三面五弦一十三面七弦一十六面九弦一十六面。 瑟四十二面各宝妆两头鍮石铎子红线 结弦 柱勇红锦 弦。  中正声各二十四管各红弦札缠一十三道。  中正声各二十四管各红弦札缠一十五道。 箫中正声各二十二面彩 云鹤红线结子鍮石 。 巢笙中正声各二十一 。  笙中正声各一十五 。 埙中正声各一十四枚各彩 云鹤。 晋 一面五彩装 云凤鼓座红绢褥幷鼓竿二条槌幷牌全。 立 二座每座各十字师子座全立鼓一面 鼓一面应鼓一面鼓乘一鼓斛一方轮一圆轮一鼓竿一额二道白鹭子一只雕木莲花座全木槌三柄七珠流苏四件五彩线结造各鍮石华月一副流珠四十二颗盘子七个竿子 索全紫紬 四条铁钉* 四个牌一面。  一只平 山水幷槌全。  一只五彩装 座幷 子全。 麾幡一首生色幷竿子全。 抹碌梯一具抹碌高脚一具铁槌二柄紫绢缘灯心席六十领四项 系排设乐架。 通用乐舞执擎法物引文舞色长执银头杖子共二条武舞通用旌二条袋全文舞 翟各三十六件。 引武舞纛二件上有麾幡二首袋全。  鼓二面 铃二柄双头铎二柄金錞二只各架幷座手把梅红 全。 相鼓二面各梅红 一条金钲二面圈 槌全雅鼓二面。 武舞干戈各三十六件。 衣冠舞衣等样各一副舞色长一副紫绣抹额一条紫 绣鸾袍一领引武舞一副武弁冠一顶绯绣抹额一条绯 绣鸾衫一领锦臂钩一对白绢抹带一条铜革带一条乌皮履一 文舞武舞执旌纛一副平冕冠一顶  绣鸾衫一领铜革带一条乌皮履一 黑漆表竿四条。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0

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1

○ 丘亲祀。 王入门诣 洗升降坛诣望燎位还大次轩架奏正安之曲王飮福登歌作禧安之曲 黄锺宫。 迎神轩架奏夹钟宫景安之曲三成黄钟角大簇征姑洗羽各一成文舞作六成。 送神夹钟宫永安之曲武舞一成。 奠玉币酌献上帝登歌作嘉安之曲配位及五帝仁安之曲。 彻 豆肃安之曲 大吕宫。 进俎轩架奏 安之曲文舞退武舞进皆奏崇安之曲。 亚终献武安之曲 黄钟宫。 有司摄事同唯入门诣洗位升降坛诣望燎位飮福 不奏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2

○社稷迎送神。 轩架奏林钟宫宁安之曲迎文舞八成送武舞一成奠玉帛酌献登歌作应钟宫嘉安之曲。 进俎轩架奏 安之曲文舞出武舞入皆奏崇安之曲。 亚终献皆奏武安之曲 大簇宫。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3

○太庙  享时享腊享王入门诣 洗位升降阶还大次轩架奏正安之曲。 进俎 安之曲文舞退武舞进皆奏崇安之曲酌献奏诸室之曲亚终献皆奏武安之曲 无射宫诸室之曲。 太祖曰太定惠宗曰绍圣显宗曰兴庆文宗曰大明顺宗曰翼善宣宗曰淸宁肃宗曰重光睿宗曰美成仁宗曰理安。 迎神奏黄钟宫兴安之曲三成大吕大簇应钟各二成文德之舞作九成送神黄钟宫永安之曲武舞一成。   登歌作顺安之曲彻 豆恭安之曲 夹钟宫。 飮福作禧安之曲。 有司摄事同唯酌献登歌作夹钟宫入门诣 洗位升降阶飮福 不奏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4

○先农亲享。 王入门诣 洗升降坛诣望 位诣耕籍位还大次轩架奏正安之曲。 进俎 安之曲文舞退武舞进皆奏崇安之曲。 奠币登歌作明安之曲酌献成安之曲飮福禧安之曲彻 豆肃安之曲。 亚终献轩架奏武安之曲 大簇宫。 迎送神奏姑洗宫凝安之曲迎文德之舞三成送武舞一成。 有司摄事同唯入门诣 洗位升降坛诣望 位飮福 不奏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5

○先蚕迎神。 轩架奏格安之曲文舞三成送神靖安之曲武舞一成 姑洗宫。 奠币登歌作容安之曲酌献和安之曲。 进俎轩架奏 安之曲。 文舞退武舞进皆奏桓安之曲。 亚终献歆安之曲 南吕宫。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登歌轩架乐迭奏节度-006

○文宣王庙迎送神。 轩架奏姑洗宫凝安之曲迎文舞三成送武舞一成。 奠币登歌作明安之曲酌献成安之曲 夹锺宫。 进俎轩架奏 安之曲。 文舞出武舞入皆奏崇安之曲。 亚终献武安之曲 无射宫。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独奏节度-000

轩架乐独奏节度。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独奏节度-001

○迎诏书及赐劳。 王与众官拜册太后太后升降座册后宴群臣王升降座群臣入门进酒册王后王太子王升降座册使副以下行礼官入门及出受册后会宾册使副劝花使筵伴举酒进食王太子加元服王升降座宾赞入门及出王太子升降阶就阶东南位诣受制位至 阶下位宾入门及升降阶太子举醴冠讫。 会宾宾赞劝花使筵伴举酒进食册王子王姬陈而不作册讫。 会宾册使副劝花使筵伴举酒进食进上国表笺王及众官拜元正冬至上国圣寿节望阙贺王诣拜位升降座王及众官拜王受元正冬至节日贺王升降座元会王升降座举酒太子令公宰臣入门王太子元正冬至受群臣贺太子升降座三师三少宾客以下宫臣入门及出王太子节日受宫官贺幷会太子升降座及阶举酒三师三少宾客出入门升降阶三师以下宫官受酒宴群臣王升降座举酒食群臣受酒食仪凤门宣赦王升降座 独奏轩架乐。
#高丽史70卷-志24-乐1-雅乐-轩架乐独奏节度-002

睿宗十一年六月庚寅王御会庆殿召宰枢侍臣观大晟新乐。 八月己卯制曰: "文武之道不可偏废。 近来蕃贼渐炽谋臣武将皆以缮甲炼卒为急。 昔者帝舜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朕甚慕焉。  今大宋皇帝特赐大晟乐文武舞宜先荐宗庙以及宴享。" 十月戊辰亲阅大晟乐于干德殿。 癸酉亲 太庙荐大晟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