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高丽史
高丽史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大夫士庶人祭礼-000
大夫士庶人祭礼。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大夫士庶人祭礼-001
○文宗二年七月壬寅制: "大小官吏四仲时祭给暇二日。"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大夫士庶人祭礼-002
恭让王二年二月判: 大夫以上祭三世六品以上祭二世七品以下至于庶人止祭父母 立家庙朔望必奠出入必告。 四仲之月必享食新必荐忌日必祭。 当忌日不许骑马出门接对宾客其俗节上坟许从旧俗。 时享日期一二品每仲月上旬三四五六品仲旬七品以下至于庶人季旬。 八月庚申朔颁行士大夫家祭仪。 四仲月祭曾祖考 祖考 考 三代嫡长子孙主祭众子孙亲伯叔父及子孙堂伯叔祖及子孙 于主祭家与祭与祭者之祖考不得与享此祭者则别作神主各于其家奉祀。 嫡长子孙无后次嫡子孙之长者主祭。 主祭者秩卑众子孙内有秩高者祭品从秩高者祖考秩卑主祭者秩高祭品从主祭者之秩。 主人初献主妇亚献众兄弟终献。 主妇有故众兄弟代之。 三献人各致斋一日其余宗族散斋。 主祭子孙奉神主别居远地其众子孙以俗祭仪祭于其室。 若神主在主祭家主祭者因事远出则次嫡子孙就其家行祭如常仪。 旁亲之无后者以其班 之用纸钱无神主。 妻先夫亡者亦同有子孙则以纸钱祭于其家。 除四仲月正祭外如正朝端午中秋宜献时食奠酒不用祝文。 如祖考忌日只祭祖考及祖 祖 忌日只祭祖 。 不必 举仍请神主出中堂飨祭余位忌日同。 祭品随时损益不必视时祭仪。 外祖父母及妻父母无主祭者当于正朝端午中秋及各忌日用俗祭仪祭之。 行礼仪式一依朱文公家礼随宜损益。 一品至二品设蔬果各五 肉二 各一器羹饭各二器匙 盏各二。 三品至六品设蔬菜三 果二 鱼肉各一器。 七品至庶人在官者菜二 果一 鱼肉各一器羹饭盏匙 同。 两位共一卓右宗子祭法。 自今中外遵守以成礼俗其中有人情事势不便者不必拘宗法。 其见存族长奉神主主祠其余嫡众子孙 于其家与祭众子孙所生父母各作神主祭于其家致斋如常仪。 三年六月己巳命申行家庙之制。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0
杂祀。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1
○穆宗十一年十月改 祭为压兵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2
显宗二年二月以丹兵至长湍风云暴作绀岳神祠若有旌旗士马丹兵惧不敢前。 令所司修报祀。 三年十二月作西京木觅祠神象。 七月大醮于球庭国家故事往往遍祭天地及境内山川于阙庭谓之醮。 十六年五月以海阳道定安县再进珊瑚树升南海神祀典。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3
靖宗元年五月甲辰祈晴于川上每水旱祭百神于松岳溪上号曰川上祭。 五年二月壬午祀老人星于南郊。 九年九月壬申亲醮于球庭。 十二年六月己未亲醮本命星宿于内殿。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4
文宗二年二月己丑行压兵祭于西京北郊。 七月己未亲醮北斗于内殿。 五年四月戊申亲醮于球庭。 十二月戊子制: "大雪之候雪不盈尺宜令诹日祈雪于川上。" 礼部奏: "仲冬以来虽无盈尺之雪雨复 然 今节近立春不宜祈雪。" 从之。 七年四月丁酉亲醮于球庭。 九年三月壬申宣德鎭新城置城隍神祠赐号崇威春秋致祭。 十年九月己丑祀太一于寿春宫以* {禳}火灾。 十四年五月甲午亲醮于球庭。 十八年五月己未亲醮本命星宿于内殿。 十九年八月戊子朔木火二星失度醮于球庭以禳之。 二十年三月戊午亲醮于球庭。 二十五年四月癸酉亲醮于球庭。 二十七年二月甲午行天祥祭以禳灾变。 五月己酉醮百神于球庭以禳灾变。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5
宣宗二年四月甲申亲醮于球庭。 三年十一月壬戌亲醮祈雪。 四年正月甲戌亲醮于会庆殿。 三月丙子亲醮太一于文德殿以祈风雨调顺。 五月己卯亲醮于会庆殿祷雨。 七月丙辰醮于内庭。 十月乙酉亲醮于内庭。 五年三月己酉遣使醮于毡城在盐州东古祭天坛也。 六年二月辛酉亲祀天地山川于球庭。 十年六月甲子亲醮于内殿祈谷。 十一年三月丁亥醮于球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6
肃宗元年五月丙申醮于会庆殿二年五月丁卯醮于会庆殿。 三年二月甲申亲醮于球庭。 五月辛酉醮于会庆殿。 五年正月癸巳亲醮于球庭。 六月戊午祭五温神于五部以禳温疫。 六年二月甲午遣使秩祭于山川。 丙申祭温神于五部以禳温疫。 三月丙戌祭五温神。 四月戊申合祭己卯年幸三角山所过名山大川于开城及杨州。 七年二月丙申命太子醮三界百神于球庭。 十月壬子朔礼部奏: "我国敎化礼义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 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 从之。 九年十一月丁亥醮太一祈雪。 十二月甲子祈雪于山川。 十年二月癸丑命太子醮三界灵祗于球庭。 八月甲申遣使祭东明圣帝祠献衣币。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7
睿宗三年五月辛酉王率近侍三品以上醮昊天五方帝于会庆殿。 八月丙戌命有司祀老人星于南坛。 六年二月己亥祀老人星于南坛。 十一年四月丁卯遣使祈雨于上京川上松岳东神诸神庙朴渊及西京木觅东明祠道哲 梯渊。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8
仁宗元年二月甲午亲醮于阙庭。 十二月壬午秩祭山川。 七年三月甲申遣使醮于 州毡城。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09
明宗十四年五月丙戌以太子无嗣遣使 祭于白马山。 二十年十月甲申遣使西都祭艺祖庙西都艺祖之所兴也。 至今衣冠犹在其庙故后王每于燃灯八关遣大臣致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0
高宗四十五年四月乙酉亲醮三界。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1
元宗十四年讨三别抄于耽罗也无等山神有阴助之验命春秋致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2
忠烈王元年六月戊辰遣使于忠淸庆尙全罗东界等道遍祭山川。 二年十月癸亥亲醮于康安殿。 三年二月庚申朔亲醮于本阙。 五月壬辰以耽罗之役锦城山神有阴助之验令所在官岁致米五石以奉其祀。 四年二月庚申亲醮于本阙。 九月辛卯遣使于平壤享太祖东明木觅庙。 五年三月庚戌亲醮于康安殿。 五月丁卯用乐祀竹坂宫新殿鹫瓦。 六年三月戊申亲醮三界于本阙。 七年三月甲子以将征日本祭纛于宫南门。 八年三月甲子亲醮于本阙。 九年三月甲子亲醮三界于本阙。 九月庚申亲醮于本阙。 十年三月戊午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十月丙午亲醮于康安殿。 十一年三月己卯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十二年三月丁丑亲醮于康安殿。 十三年三月壬辰朔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六月己巳将助征乃颜亲祭纛于宫门。 十四年二月甲申亲醮于康安殿。 十二月丙辰幸九曜堂醮十一曜。 十六年九月庚申将征日本祭纛于寿康宫。 十八年四月癸亥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二十一年二月甲辰亲醮三界于康安殿。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3
忠肃王十二年十月令平壤府立箕子祠以祭。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4
恭愍王五年六月令平壤府修营箕子祠宇以时致祭。 八年十二月丙子以贼起祭中外山川于神庙以求助。 九年三月甲午祭诸道州郡城隍于诸神庙以谢战捷。 十年十月祷兵捷于群望。 二十年十二月命平壤府修箕子祠宇以时祭之。
#高丽史63卷-志17-礼5-吉礼小祀-杂祀-015
辛禑三年七月丙申都评议司言: "往岁玄陵将亲讨红贼始立纛每月朔望祭之其弊不细请停罢。" 从之。 四年五月甲戌以时令不和醮太一于福源宫。 五年三月辛未遣使醮摩利山。 甲申命净事色大醮三界。 六年八月辛未命净事色醮开福神于阙庭。 十一年三月丙子命醮于球庭及净事色。 十四年四月丙辰遣使醮助兵六丁。
志卷第十七。
#高丽史64卷-志18-00-00-00-000
志卷第十八。 高丽史六十四。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64卷-志18-礼6-00-00-000
礼六。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00-000
凶礼。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0
国恤。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1
○高丽人不立国恤之仪。 至国有大故则皆临时采 附比以从事事已则讳而不传故其见于史者特梗 而已。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2
太祖二十六年五月丙午王疾大渐御神德殿命学士金岳草遗诏有顷而薨。 太子诸王及宗室近臣皆 地哀号。 乃令百官列位于内议省门外宣遗命。 惠宗卽位率群臣举哀六月戊申发丧于详政殿宣遗诏。 己酉殡于详政殿之西阶庚午行祖奠太常卿读谥册摄侍中元甫行礼宾令王仁泽奉大牢之奠。 壬申葬于显陵以遗命丧葬园陵制度依汉魏故事悉从俭约。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3
景宗六年七月王疾弥留甲辰遗诏服纪以日易月十三日周祥二十七日大祥西京安东安南登州等诸道鎭守各于任所举哀三日释服。 丙午薨于正寝葬于荣陵成宗卽位。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4
显宗二十二年五月辛未王疾笃薨于重光殿。 德宗卽位居翼室朝夕哀临。 甲戌王率群臣成服百姓玄冠素服。 六月丙申葬于宣陵群臣公除。 戊戌王释服。 十月戊寅宰辅表请复常膳许之。 元年五月己丑王以皇考中祥祭斋七日居翼室 闇反哭举哀一如唐德宗故事。 二年八月 显宗于太庙。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5
文宗三十七年七月辛酉王疾笃薨于重光殿殡于宣德殿。 是日顺宗卽位。 八月甲申葬文宗于景陵。 十月乙未王疾笃遗诏在外州鎭官吏止于本处举哀丧服以日易月薨于丧次。 是日殡于宣德殿丙申宣宗卽位。 戊戌王率百官成服诣宣德殿行祭。 十一月庚申王亲临启殡哭尽哀葬于成陵。 二年九月壬子王亲奠于顺宗魂殿。 九年九月壬午王太后李氏薨于西京归葬戴陵。 乙酉辽遣王鼎来贺生辰。 有司奏: "古典天子诸侯三年之丧旣葬释服心丧终制不与士大夫同礼。 今贺节使已至伏望以日易月二十七日后释服迎命。" 从之。 十年九月丁丑王诣仁睿太后返魂殿行小祥祭从晋制奉安神主于本殿。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6
肃宗十年十月王还自西京丙寅至长平门外以疾薨于辇中到西华门发丧太子群臣哭踊奉入延英殿卽日移殡于宣德殿。 遗诏方鎭州牧止于本处举哀服丧之制以日易月。 是日睿宗卽位甲申葬于英陵。 元年三月乙卯王诣肃宗虞宫。 七年七月己巳王太后柳氏薨殡于大内八月丙申葬于崇陵。 王祖送于阙庭。 十七年四月王疾革丙申遗诏丧服以日易月方鎭州牧止于本处举哀成服三日而除遂薨殡于宣政殿。 仁宗卽位朝夕奠殡哭踊尽哀甲寅葬于裕陵。 七月己卯虞八月壬寅虞十月癸卯虞十二月朔丙戌虞。 元年四月癸巳小祥己酉虞十月乙酉虞。 二年四月甲戌 于太庙。 二十四年二月王疾大渐丁卯遗诏丧服以日易月薨于保和殿是日毅宗卽位三月甲戌王及百官国人成服甲申葬于长陵癸巳王以下释服丙戌虞。 二年二月丁巳大祥。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7
明宗三年十月庚申李义旼弑毅宗于 林五年五月丙申发毅宗丧百官玄冠素服三日壬寅葬于禧陵。 十三年十一月癸未王太后任氏薨殡于义昌宫旁私第王朝夕哭临。 闰月甲寅葬于纯陵王导 车自义昌宫步至弥勒寺释服。 十四年二月壬戌卒哭。 礼官奏: "按仁睿太后丧制一依文庙故事卒哭之后上及群臣应带红 者皆服 带今太后之丧亦依此制。" 中书省驳议: "王后丧制不宜与国王同。" 王曰: "人子之于父母其心一也岂可重父而轻母哉 卒哭之后朕虽许卿等带红而卿等宜引礼固辞 祥期之内朕常带 而卿等独带红耶 " 夏四月壬申燃灯翼日大会观乐燃灯上元事也以国恤权停至是行之唯禁揷花诸伎。 五月甲午金祭奠使太府监完颜*辜来。 初至西郊亭接伴使大将军张博仁舞蹈行问上礼*辜以国恤舞蹈讥之曰: "何失礼也!" 博仁犹不悟。 丁巳王宴金使使不入曰: "今日之事是谓花宴 王旣起复礼宜从吉结彩棚奏乐揷花可也不则不受享礼。" 王使人* 曰: "虽受起复练祥未 可从吉礼乎 " 金使怒不赴宴。 六月戊辰宴金使竟不结棚揷花奏乐。 八月王以嬖妾死久不御肉人讥之曰: "丁母后丧未五旬而复常膳今反乃尔何失礼之甚也。" 十一月甲午虞己亥设八关会王观乐于球庭。 以太后祥月除贺礼及舞蹈工人庭舞歌曲。 初礼官奏: "仲冬乃王太后忌日请于孟冬行八关礼。" 王以问相府 知政事文克谦曰: "太祖始设八关盖为神*祗{祇}也后世嗣王不可以他事进退之。 太祖祷于神明曰: '愿世世仲冬无令有国忌若不幸有忌则疑国祚将艾也。' 故自统合以来仲冬无国忌今有之是国之灾也而又以孟冬设八关固非太祖意礼官所奏不可许。" 从之翼日大会王又观乐于球庭。 十五年八月壬申行八虞祭。 十六年正月丙午附于太庙。
#高丽史64卷-志18-礼6-凶礼-国恤-008
神宗五年十一月戊午明宗薨于昌乐宫宰枢及常 官以上 带诣阙陈慰宗室百官及士庶人玄冠素服三日唯葬礼都监服至葬日。 己巳金遣户部侍郞李仲元来贺生辰。 十二月朔辛未王受诏于大观殿先遣左承宣于承庆谓金使曰: "前王在殡迎诏及宴不敢举乐。" 金使曰: "迎天子之命岂可以私丧彻乐乎 " 遂用之。 丙辰宴金使先遣人告曰: "前王在殡未敢宴于正殿。" 金使不听再告乃许之。 闰月壬寅葬明宗于智陵。 王初欲葬以王礼崔忠献坚执不可降从其妃景顺王后葬仪*闲用仁庙葬礼。 时太子斥在江华未得襄事国人哀之。 七年正月己巳王背疽御千龄殿诏太子嗣位是为熙宗。 丁丑薨戊寅殡于靖安宫崔忠献会宰枢于其第议减礼司所奏服丧二十六日为十四日。 二月庚申葬于阳陵。 二年二月己未 于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