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高丽史39卷-世家39-恭愍王2-10-59-1361

十二月壬辰王至福州以郑世云为摠兵官赐敎书遣之。
#高丽史39卷-世家39-恭愍王2-10-60-1361

甲午王射于西楼下。
#高丽史39卷-世家39-恭愍王2-10-61-1361

乙未幸暎湖楼遂乘舟游赏仍射于湖边按廉使享王观者如堵或有反袂兴嗟者或诵谶而叹曰: "忽有一南寇深入卧牛峯又云: '牛大吼龙离海浅水弄淸波。' 古闻其言今见其验!"
#高丽史39卷-世家39-恭愍王2-10-62-1361

丙申以郑世云为中书平章事。
#高丽史39卷-世家39-恭愍王2-10-63-1361

丁酉 州人检校中郞将金长寿起兵击贼杀游骑一百四十余人遣州人崔英起走报行在以长寿为上将军兼万户英起为西海道安抚使。
#高丽史39卷-世家39-恭愍王2-10-64-1361

丁未红贼三百余骑陷原州牧使宋光彦死之贼二十九人又至安边府邑人诈降飨之酒三行*朴{扑}击尽杀之。
#高丽史39卷-世家39-恭愍王2-10-65-1361

江华府诈降飨贼裨将王同佥伏兵尽杀之贼不敢入境。
世家卷第三十九。

#高丽史40卷-世家40-00-00-00-0000

世家卷第四十。 高丽史四十。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00-00-0000

恭愍王三。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01-1362

○(壬寅)十一年春正月戊申朔王在福州贺正。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02-1362

甲子安佑李芳实黄裳韩方信李余庆金得培安遇庆李龟寿崔莹等率兵二十万屯东郊摠兵官郑世云督诸将进围京城乙丑昧爽诸将四面进攻我

太祖以麾下亲兵二千人奋击先登大破之斩贼魁沙刘关先生等贼徒自相蹈籍 尸满城斩首凡一十余万级获元帝玉玺金宝金银铜印兵仗等物余党破头潘等一十余万遁走渡鸭绿江而去贼遂平。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03-1362

己巳金镛矫旨密谕安佑李芳实金得培杀摠兵官郑世云。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04-1362

庚午郑世云露布至行在王遣内詹事李大豆里赐世云衣酒。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05-1362

遣 政李仁复收国史秘书。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06-1362

辛未将军睦忠至自军前言: "诸将杀郑世云秘不发。"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07-1362

壬申颁宥旨于诸将仍令督赴行在以安其心。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08-1362

甲戌判太医监事金贤上将军洪师禹来献诸将论世云书王悦赐贤等金帛。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09-1362

乙亥遣知奏事元松寿赐诸将衣酒以李芳实为中书平章政事。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10-1362

二月己卯赵小生诱引纳哈出入寇三撒忽面之地元季兵 胡虏纳哈出据有沈阳之地称行省丞相。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11-1362

庚辰宦者高龙普伏诛。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12-1362

辛巳东京尹裴天庆来享王请幸东京。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13-1362

丁酉倭焚晋州岳阳县。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14-1362

 扈从诸司支给有差。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15-1362

辛丑王发福州。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16-1362

癸卯驻驾尙州牧使崔宰供进无缺不行馈遗为左右所短遂罢之。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17-1362

甲辰东北面都指挥使与纳哈出累战败绩请遣我

太祖。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18-1362

乙巳安佑还诣行宫金镛使门者杀之遣使分捕李芳实金得培万户朴椿杀芳实于龙宫县。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19-1362

三月丁未朔搜捕得培于山阳县杀之枭首于尙州观者莫不嗟悼下敎曰: "国家不幸遭罹寇难播迁南土惟予小子否德所召亦惟将帅用军无律不克御侮故也方怀尝胆之忧始寝败军之罚乃命门下平章事商议会议都监事鹰扬军上将军郑世云为摠兵官赐之节钺代予行事继降 书宣示所以委任之意大将小将 听约束 无敢违果赖祖宗之灵启迪于上忠志之士奔走于下四面合攻尽歼其众方俟凯旋畴赏报功不期佑等恃功骄恣构 世云不畏大法以快一朝之愤摠兵官代予行事而居下者敢擅杀之是不有我也陵上干犯罪孰大焉 顾惟佑等为国爪牙血战数年颇着劳 而一念之谬前功尽弃予实悼焉虽然破贼之功一时之所或有无君之罪万世之所不容轻重灼然有不相掩者释此不诛何以示后 故命有司将都元帅安佑元帅得培芳实闵涣金琳等明正典刑尙念旧劳罪不及 所管大小官吏具令有司量功 用其党恶背功手害世云郞将郑赞在逃不宥外其余知情不首者悉皆原免布告中外咸使听知惟尔士众务尽乃心无越尔职以保终始。"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20-1362

遣平章事李公遂 政黄裳枢密院使金希祖守京城。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21-1362

丁巳命诸司分司京城时京城宫阙无遗闾巷为墟白骨成丘。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22-1362

己未黑山岛人献倭 。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23-1362

辛酉赦大 于行宫劳赴征将士。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24-1362

甲子地震。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25-1362

改官制。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26-1362

李 乞辞以柳濯为左政丞。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27-1362

乙亥前史馆编修官李 上书陈时务十条王嘉之。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28-1362

夏四月丙子朔辽阳行省同知高家奴邀击红贼余众斩四千余级擒其魁破头潘遣使来报。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29-1362

丙戌朔方道都指挥使击女眞献捷。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30-1362

丁亥王阅射于西门观杂戱赐布五十匹。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31-1362

庚寅发龙门仓谷一万石赈贷京畿饥民。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32-1362

乙未王射于南楼令近臣击球以观。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33-1362

丙申地震。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34-1362

以密直副使李龟寿为全罗道鎭边使; 典理判书崔莹为杨广道鎭边使。 我

太祖以上护军为东北面兵马使。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35-1362

五月丁巳元遣太子詹事院佥同奇田龙赐王衣酒。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36-1362

乙丑辽阳省平章高家奴遣使来请兵。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37-1362

六月丙子以同知密直司事安遇庆为西北面都兵马使。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38-1362

戊寅遣判三司事金逸逢如元献方物。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39-1362

辛巳彗见长尺许凡三日。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40-1362

丙申监察司上言: "窃闻乘舆欲幸水原营宫阙水原陜隘滨海倭寇可虞首降红贼人心难保淸州已备巡幸且居三道之冲便于转饷贼不能近愿姑驻驾淸州徐俟农隙择京城近地以为移御之所今农务方殷岂可用经乱之民以兴工役 " 下都佥议司议之。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41-1362

遣典法判书李子松如元告平红贼献所获玉玺二金宝一金银铜印二十余及金银牌。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42-1362

监察大夫金续命辞不允。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43-1362

秋七月纳哈出领兵数万与卓都卿赵小生等屯于洪原之  洞遣哈刺万户那延帖木儿同佥伯颜甫下指挥率兵千余为先锋。

太祖遇于德山洞院平击走之踰咸关车踰二岭几歼委弃铠仗不可胜数是日,

太祖退屯 相谷纳哈出怒移屯德山洞。

太祖乘夜袭击败之纳哈出退还  洞,

太祖屯舍音洞,

太祖遣斥候至车踰岭贼登山樵苏甚众候卒以白,

太祖曰: "兵法当先攻弱。" 遂令擒斩殆尽自以精骑六百继之踰车踰岭至岭下贼乃觉欲逆战。

太祖率十余骑冲贼射 其裨将一人初,

太祖至问诸将累败状诸将曰: "每战 贼将一人铁铠饰以朱 尾挥 突进众披靡无敢敌者。"

太祖物色其人独当之阳北走其人果奋前注 甚急,

太祖 身着马 贼将失中随 而倒,

太祖卽据鞍射又 之于是贼狼狈奔北,

太祖追击至贼屯日暮乃还纳哈出之妻谓纳哈出曰: "公周行天下久复有如此将军乎 宜避而速归。" 纳哈出不从纳哈出之妹在军中见

太祖神武心悦之亦曰: "斯人也天下无双。" 后数日,

太祖踰咸关岭直至  洞纳哈出置阵相当率十余骑出阵前,

太祖亦率十余骑出阵前相当纳哈出 曰: "我之来本追沙刘关先生潘诚等耳非为侵犯贵境也今吾累败丧卒万余亡裨将数人势甚穷蹙乞罢战惟命是从。" 时贼兵势甚盛,

太祖知其诈欲令降之有一将立纳哈出之傍,

太祖射之应弦而倒又射纳哈出之马而毙改乘又毙之于是大战良久互有胜负,

太祖迫逐纳哈出纳哈出急曰:

"李万户也两将何必相迫。" 乃回骑,

太祖又射其马毙之有麾下士下马以授纳哈出遂得免日且暮,

太祖麾军以退自为殿岭路盘纡数层宦者李波罗实在最下层急呼曰: "令公救人令公救人。"

太祖在上层视之有二银甲贼将逐波罗实注 垂及,

太祖回马射二将皆毙之卽连毙二十余人于是更回兵击走之有一贼逐

太祖举 欲刺,

太祖忽侧身若坠仰射其腋卽还骑又一贼进当

太祖而射之,

太祖卽于马上起立矢出 下,

太祖乃跃马射之中其膝又于川中遇一贼将其人甲胄护项面甲又别作 甲以便开口周护甚固无隙可射,

太祖故射其马马作气奋跃贼力引 口乃开,

太祖射中其口三人旣毙贼大奔,

太祖以铁骑蹂之贼自相蹈籍杀获甚多还屯定州留数日休士卒先设伏要冲乃分三军左军由城串右军由都连浦自将中军当松原与纳哈出遇于咸兴平,

太祖单骑鼓勇突进试贼贼骁将三人 驰直前

太祖阳北走引其 策其马为 马状三将争追逼之,

太祖忽跋马右出三将未能控而前,

太祖从后射之皆应弦而倒转战引至要冲左右伏俱发合击大破之纳哈出知不可敌收散卒遁去获银牌铜印等物以献其余所获不可胜数于是东北鄙悉平,

桓祖尝入朝元道过纳哈出称道

太祖之才至是纳哈出败归曰:

"李[桓祖讳] 日言我有才子果不诬矣。" 后纳哈出遣人通好献马于王且遗 鼓一良马一于

太祖以致礼意盖心服之也。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44-1362

庚戌张士诚遣使来献沈香佛玉香炉玉香合彩* {段}书轴等物。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45-1362

西北面兵马使报红贼将复入寇。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46-1362

女眞达鲁花赤所音山摠管不花杀赵小生卓都卿及家口麾下五十余人。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47-1362

八月庚辰夜王微行出西门习骑马壬午夜亦如之。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48-1362

乙酉王发尙州。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49-1362

丁亥幸俗离寺取观通度寺所藏佛骨设利袈裟。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50-1362

戊子驾次元岩驿大雨扈从诸司帐幕漂流或有死者。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51-1362

庚寅驾指沃州以水涨取*闲道次报令县命旁郡造舟十 。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52-1362

辛卯驾次怀仁。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53-1362

壬辰驾至淸州初幸尙州许扈从臣僚侨寓人家令其主勿避乱其妻妾子女者颇多至是淸州人皆 家避之。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54-1362

甲午以判开城府事李仁任为西北面都指挥使又遣使于辽阳省体探红贼。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55-1362

乙未元以灭红贼之功遣集贤院侍读学士 都赐王衣酒兼谕与高家奴挟攻盖海州红贼余党。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56-1362

丙申以判卫尉寺事金兰为西北面兵马使判典客寺事池龙寿判卫尉寺事郑文佑知兵马事遣使调兵于庆尙杨广全罗江陵朔方交州道凡四万余卒。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57-1362

留都监察司上* 曰: "京都近经兵火人民离散里闾空虚其还者亦因讹言随合随散盖以分司官淹留不来而诸道贡赋又不输京由是人无所系狐疑未定日就残弊乞贡赋依旧悉输京都扈从百司定额侍卫余悉赴都祭祀国之大事而堂后礼仪司主之今堂后尙不来亦宜遣还史库所藏实录史藁仅有三 十余 置之文庙恐至遗失宜令史官曝 以藏又令直宿。"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58-1362

判密直司事宋卿罢。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59-1362

赠 都金带彩衣苎麻纤布不受。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60-1362

耽罗牧胡古秃不花石迭里必思等以星主高福寿叛。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61-1362

己酉命政堂文学韩方信往江华修龙藏寺将欲移御也。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62-1362

以杨广道巡问鎭边使崔莹为都巡问使; 判宗簿寺事金 为全罗道沿海巡访兼漕转使。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63-1362

庚戌以左政丞柳濯为西北面红贼防御诸军都统使; 密直使李珣为都兵马使; 金汉贵为东京道; 许纲为安东道; 金 为尙州道; 李之泰为晋州道; 成元揆为全州道; 林坚味为罗州道; 金桂生为南京广州道; 朴椿为淸州水原道; 柳继祖为公州道; 张熙载为忠州道; 金长寿为交州道; 金庾为江陵道兵马使。 时有红贼声息又帝有挟攻之命故有是举未几闻贼溃乃止。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64-1362

监察司论丹阳公 前典理判书印安前大护军金瑞光亲御军护军洪义前都官侍郞闵玹前护军李乙柔淮阳府使康元佑降于红贼之罪锢其子孙。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65-1362

命佥议评理李仁复诣开泰寺太祖眞殿卜迁都江华不吉乃止。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66-1362

甲寅以政堂文学韩方信为西海道都巡察使。
#高丽史40卷-世家40-恭愍王3-11-67-1362

辛酉遣佥议商议姜之衍如元贺正典理判书李瑞龙贺千秋节幸北亭拜表遂登拱北楼命文臣和板上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