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

和帝即位」遣。宿合候舍,合为出酒夜饮。露坐。合问曰:「君来时,宁知二使何日发,来耶?」二人怪问之。合指星言曰:「有二使星入益部。」后一人为汉中太守,命为功曹。察孝,张、吴、何、王、石本有廉字。元丰、钱、刘、李、《函》、廖本无。遂驰名。为尚书郎。徙左丞。稍迁至尚书仆射,尚书令。拜司空。又进司徒。清公直亮,当世称名。顺帝世薨。


  炎精下钱写作不。颓,朱明不扬。元丰与刘本作阳。太尉謇谔,任国救钱、《函》本作拔。荒。濯日旸谷,将升钱、《函》本作外。扶桑。恶直丑正,汉道遂丧。 李固,字子坚,合子也。阳嘉张、吴、何、王、石本作喜。三年,以对策忠亢拜议郎。大将军梁商,后父也,表为从事中郎,授荆州刺史。直旧各本皆作值。廖本作直。州部有乱。至州,先友其钱、《函》本无其字。贤者南阳郑叔躬、宋孝节,零陵支宜钱、刘、李、《函》与张、吴、何、王、石本作宣。元丰与廖、浙本作宜。雅,表荐长沙、桂阳太守赵历、【卒】〔辛〕廖本注云:「当作辛。」兹依之。巳,奏免江夏、南〔阳〕、〔南〕郡太守孔畴、高赐、为昆此下各本有旧校小注「为昆疑误」四字。又上文旧各本脱南阳郡。顾广圻校稿云:「当脱阳南二字。盖江夏太守,孔畴也。南阳太守,高赐也。南郡太守,为昆也。固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见《后汉书》本传。《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见《广韵》为字下。旧校云:为昆疑误,非也。癸酉。」张、吴、何、王、石径删为昆二字。廖本因顾校稿作小注云:「南下当脱阳南二字。南阳太守高赐也。见《后汉书?固传》。」旧校四字下云:「按为姓、昆名。南郡太守也。见《广韵》为字下,引《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旧校失之远矣。」剽用顾广圻氏创见,改换面目,攘为自出。当揭。等。州土自然安静。徙太钱、刘、李本作泰。山太守,克宁元丰本无宁字。盗贼。入为将作大匠。多致海内名士。南阳樊英、江夏黄琼、广汉杨【厚】〔序、〕字当作序,说在《广汉士女赞注》。此厚字,宋人依《后汉书》改也。会稽贺纯、【光禄周举、侍中杜乔】八字疑后人依《后汉书》增。二人因固疏称迁官,与本注「皆蒙征聘」不合。陈留杨元丰本作阳。伦、河南尹存、东平王恽、陈国何临、清河房植等,皆蒙征聘。转大司农。顺帝崩,太后临朝,拜太尉,与后原省太字。弟大将军梁冀、太傅赵峻并录尚书。冲帝崩时,徐、扬有盗贼,太后欲不发丧,须召诸王至。固争不可。〔又〕言:「国家多难,宜立长君。」太后欲专权,乃立乐安王为【质】旧各本有,当衍。帝。质帝元丰本不重质帝二字。崩,太后复与【梁】冀谋所立。固与司徒南郡胡广、司空蜀郡赵戒书与冀,引周勃、霍光立文、宣以安汉之荣,钱、刘、张、吴、何、李、《函》、王、卢、石本并作策。元丰与廖、浙本作荣。阎、邓废立之祸,言:「国统三绝,期运厄会,兴崩之渐,在斯一举。宜求贤王,亲近,不可寝嘿也。」冀得书,召公卿、列侯议所立。三公及鸿胪杜乔佥举清河王蒜。冀然之,奏御太后。中常侍曹腾私恨蒜,说冀。明日更议,广、戒从冀。固与乔必争,「蒜宜立,中兴才也。且年长,识义,必有厚将军。」冀不听。策免固、乔。岁余,取下狱;以无事,出之;京师市邑皆称千万元丰本作万。岁。冀恶其为人所善,更奏系张、吴、何、王、石本作击。之。固书与二公曰:「吾欲扶持汉室,使之比隆文、宣,何图梁将军迷谬,诸子曲从。以吉物元丰本与浙本无物字,他本有。为凶,成事元丰本作专。为败。汉家衰微,从是始矣。将军亦有不利。吾虽死,上不惭于天,下不愧于人。求义得义,死复何恨。」遂自杀。《
后汉书》本传作:「遂诛之。时年五十四。」二公得书,惟自二字,钱、刘、张、吴、何、李、《函》、王、石本作叹息。元丰、廖、浙本作惟自。流涕。士民咸哀哭之。桓帝无道,冀寻受诛。汉家遂微,政在阉宦。无不思固也。无字上当有国人或朝野二字。旧钞省。


  元修刘、李本作修。敦重,威惠实亮。 张〔亮〕则,元丰,钱、《函》、廖、浙本无亮字。《目录》及刘、张、吴、何、李、王、石本有。下文仍无。字元修,南郑人也。為牂柯錢本作牂柯,張、吳、何、王本作牂?。太守,威着南土。永昌、越嶲夷谋欲反,畏〔亮〕则,换临其郡,相谏而止。号曰卧虎。以戍狄勋迁护羌校尉。征拜扶风,又换临桂阳,皆平盗贼。巴郡板楯反,拜隆集元丰本作只。校尉,镇汉中。徙【梁】〔凉〕汉无梁州,字当作凉。州刺史。又为魏郡太守。所在称治。灵帝崩后,大将军袁绍表为长史,不就。丞相曹公拜度辽将军。


  子雅温恭,见察文方。 赵宣,字子雅,南郑人也。出自寒微。以温良博雅,太守犍为杨文方深器异之,遂察孝廉。官至犍为太守。


  二珪琬琰,三辰悬望。 赵瑶,字元珪,〔弟〕依《太平御览》卷二百五十八引补。琰,字稚珪,【凡七兄弟】宣子也。〔凡七兄弟,〕旧刻倒,当移正。皆以令德着闻。【瑶少有公望。】五字,当是常氏自注小字,被写入正。瑶始为缑氏,袁、赵二公相与书曰:「赵瑶在缑氏,猛虎归《北堂书钞》卷七十五引此作移。迹,百里均耳。元丰本作且,当是讹。【叔】〔升〕顾广圻校稿云:「耳当作尔,句绝。叔当作升。」廖本注同,云「〔升〕下属也」。今按,耳,闻也。隶书叔升易混。平何难。」迁扶风太守。徙蜀郡。司空张温谓之曰:「昔【弟】〔第〕元丰本作弟。五伯鱼从蜀郡为司空。扫吾第以侍足下矣。」瑶曰:「诺!」寻换广汉,卒。琰始为青州刺史,〔于厅前置大器,盛水,贵要有托书,悉投于水中,无有所报。〕依唐百川「校笺」引《北堂书钞》七十二,《艺文类聚》五十文补。顾观光更参校《太平御览》二百五十八引文,补云:「有贵要属托。琰于厅前置大器盛水。发书,悉投置水中,无有所报。」又引《御览》七百五十八云:「赵琰青州刺史厅,置水瓮,得贵要之书,投于其中。」部下清肃。徙梁相。征拜尚书,不就,卒。


  仲卿报友,行义以【理】〔礼〕元丰本作礼,他各本作理。 陈纲,字仲卿,成固人也。少与同郡张宗受学南阳,以母丧归。宗为安众刘元所杀,元丰、钱、刘、李、《函》本作煞。他各本作杀。下仍作煞。纲免丧,往复之。值元醉卧,还,须醒,乃煞之。自拘有司,会赦,免。三府并辟,举茂才。拜弘农太守。初至,有兄弟【自】〔
相〕讼,〔自〕责,引退。旧有讹夺。按文义,是有兄弟相讼。纲以教化未敦自责,讼者引退。是后无讼者。在官九年卒。天子痛惜,赐家钱四十万。


  伯度玄元丰本作立。镜,字当作静。荣辱屑己。 李法,字伯度,南郑人也。【桓】〔和〕依《后汉书》本传改。帝时为侍中,光禄大夫,数亢张、吴、何、王、石本脱亢字,他各本有。表:「宦官太盛。椒房太重。史官记事无实录之才,虚相褒述,必为后笑。」帝怒,免为庶人。恬然,以咎失为己责。久之,征拜汝南太守,迁司隶校尉,湛然,无自得之容。


  德公在林,悬象垂晷,钱写作咎。既冲云清,荀张仪准。 李燮,字德公,太尉固子也。父死时,二兄亦死。燮为姊所遣,随父门生王成,亡命徐州。佣酒家。酒家知非常人,以女妻之。延熹二年,梁冀诛。后【日】〔月〕元丰本倒作「日复」。浙本同。他各本皆作「
后月」字。月字是。经阳道,晕五车。事在三年,故后字当下属。史官上书:「昔有大星升汉,而西卷舌扬芒迫月,李燮别传作昴。荧惑犯帝座。则有大臣枉诛。星在西方,【大】〔太〕廖本作大,二字通,兹改。尉固应之。今晕如之,宜有赦命,录其遗嗣,以除此异。」于是下赦。燮得返旧。四府并辟。公车征议郎,与赵元珪、颍川贾伟节、荀慈明,〔南阳〕旧各本脱。当补。说详注释。张伯慎为友。伯慎为颍川太守,与慈明交相论言,伟节与焉。京师以为臧否。伯慎问赵元珪曰:「德公所言何?」元珪曰:「无言也。」伯慎追叹曰:「
当如德公。儿辈徒靡沸耳。」慈明亦寤而心变。拜【东】〔安〕平依《后汉书》作安平。相。〔国〕王元丰本有国字,无王字。钱、刘、张、吴、何、《函》、王、卢、石本并有国王二字。李增王字也。廖、浙本无国字。今按。国字误。《后汉书》云:「安平王续为张角贼所略,国家赎王得还。」可证。为黄巾所没,得出,天子复封之。燮以为不可。果败。迁京兆尹。《后汉书》作河南尹。时人为之语曰:「李德公,父不欲立帝,子不欲立王。」


  伯台处谏,师言亢尽,末命防萌,妙睹玄揆。 陈雅,字伯台,成固人也。灵帝时为谏大夫。阉宦用事,上疏曰:「昔孝和帝与中常侍郑众谋,诛大将军窦宪。由是,宦官秉权。安帝幼冲,和熹太后兄大将军邓骘辅政。太后适崩,中常侍江京等杀骘。安帝登遐,黄门孙程又杀车骑将军阎显。孝桓帝又与中常侍单超吴、何、王、石本作起。等共诛大将军梁冀。陛下即祚,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尚书令尹勋等欲诛宦官,绝其奸擅,尽忠王室,建万元丰、钱本作万。世策,机事不密,为中常侍朱瑀等所杀,此即陛下所见。今宦官强盛,威倾人主。天下钳口,莫敢言者。海内怨望。妖孽张、吴、何、王、石本作异。并作。四方兵起,万姓辛苦。陛下尚可以安,柰《函海》作奈。后嗣何?」帝不省纳,出为巴元丰本无巴字。郡太守。年七十五卒。临终,戒其子曰:「期运推之,天下将大吴本作太。乱。雄夫力钱、《函》本作立。争。无以货张、吴、何、王、石本作资。财为意。吾亡,依山薄葬。」亡〔数〕岁【余】,岁余,当作数岁,说详注释。灵帝崩,大将军何进复为黄门所杀。海内果乱,终成三国也。


  孟度【邵】〔合〕元丰本与刘本、浙本作合。当作合,通洽。允。 阎宪,字孟度,成固人也。名知人。为绵竹令,以礼让为化,民莫敢犯。男子杜成夜行,得遗物一囊,中有张、吴、何、王、石本作布。锦二十五匹,旧各本作疋。惟钱、廖二本作匹。求其主,还之,曰:「县有明君,何敢负其化。」童谣歌曰:「阎尹《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十五引作君。赋政,既明且昶。《御览》引无既字。去苛去辟,《御览》引作「蠲苛去碎。」动以礼让。」《御览》引无动字。迁蜀郡,吏张、吴、何、王、石本无吏字。民〔泣〕涕【泣】,旧各本皆作泣涕。惟廖本倒。当正。送之以千数。


  季子英玮。 李历,字季子,太尉固从弟也。少修文学,性行清白,与郑康成、陈元方齐名。弱冠,拜新城令。【朝请】〔奉车〕都【督】〔尉。〕依《目录》改。


  计君经筭。 程苞,字元道,南郑人也。光和二年上计吏。钱、刘、李、《函》四本作史。时巴郡板楯反,军旅数起,征伐频年,元丰与廖、浙本有年字。他本无。天子患之,访问益州计,考以方略。苞对言:「板楯忠勇,立功先汉,为帝义民。羌入汉中,辄蒙其力。东征南战,世有功劳。由不料恤,以致叛乱。非有僭盗,能相群杀。大钱、刘、李、《函》本脱大字。兵临之,未必卒得。不如但选明能太守,恩信怀服,自然安定矣。」天子从之,卒如其言。后在道卒。


  元灵斐斐。 祝龟,字元灵,南郑人也。年十五,远学汝颍张、吴、何、王、石本作隶。《函海》本作颖。及太学,通博荡达,能属文。太守张府君奇之,曰:「吾见海内士多矣,元丰本倒作「多士矣」。无如祝龟者也。」州牧刘焉辟之,不得已行,授葭萌长。撰《汉中耆旧传》。以著述终。


  礼高殉名。 段崇,字礼高,南郑人也。太守河间郑廑命为主簿。永初四年,凉州羌反,溢入汉中。从廑屯褒中。虏东攻。廑欲战。崇谏不可,愿固垒待之。廑不听,出战,败绩。崇李本误从。与门下吏王宗、原元丰本此字作厚,下仍作原。展,及子勃,兄子伯生推钱写本作摧。顾观光云「宋本摧误推」。锋死战。众寡不敌,崇等皆死。羌遂得廑,杀之。


  伯义【死】节〔死。〕顾广圻校稿云:「死节,当作节死。死字韵。癸亥十月。」廖本注遵之。 程信,字伯义,南郑人也。时为功曹,居守。驰来赴难。殡殓廑丧,送还乡里讫,乃结故吏冠盖子弟二十五人,誓元丰、廖、浙本作誓。他各本作言。共报羌,各募敢死士以待时。太守邓成命信为五官。元初二年,虏复来,信等将其同志率先奋讨,大破之。信被八创死。《汉中志》有「二十五人战死」一句。天子咨嗟,元初五年,下诏书赐信、崇家谷数千斛。


  四行齐致,在兹六子。 赞阎宪已下也。又有王宗、原展及严孳、李容、姜济、陈巳、曹廉、勾矩、刘旌九人,皆以令义为郑廑所命。《汉中志》云:「命信为五官,孳等门下官属。」王宗、原此字元丰本作厚。上仍作原。展与廑同死。孳、容等七人与信共并命。诏书既赐崇、信家,又赐九子家谷各五百斛。给死事复。张、吴、何、王、石本均无赞文,亦无「赞阎宪已下也」及又字,而以有字径接「赐信、崇家谷数千斛」句下。今按《常志》原文,当以「礼高殉名。伯义节死」二赞为一注。故其段崇程信两注文义衔接,不可分割。「又有」以下,亦当衔接程信注文。但三段间宜空格耳。最后乃当为「四行齐致,在兹六子」赞文二句及「赞阎宪以下也」注文。旧本划割改写,非是。缘遵旧式,故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