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十年,〔卫将军姜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克之。〕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钱、《函》二本误作魏。将军维】旧刻讹乱,兹订正。徙之繁县。汶山平康夷反,维复讨平之。【过见廖立,意气自若。】此旧钞者批注误入正文。当删。说详注。维还,假节。
十一年,镇北将军王平卒。以中监军胡济即上文典军义阳胡济。为骠骑将军,假节,领兖州刺史,代平督汉中事。平始出军武,不大知书,张、吴、何、王、浙、石本有小注云「按本传云:手不能书」。性警朗,有思理,与马忠并垂事绩。平同郡勾张、吴、何、王、浙、石本同《三国志》作句。下「句安」同。扶,亦果壮,亚平,官至右元丰、钱、刘、李、《函》本作右。张、吴、何、王、浙、石本同《三国志》作左。兹仍旧本。将军,封宕渠侯。后张翼与襄阳廖化并为大将,张、吴、何、王、浙、石本同裴注引有军字。故时人为语曰:「前有何、勾,裴注引作「王句」。后有张、廖。」平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夏五月,大将军祎出屯汉中。〔秋,涪陵属国民夷反,车骑将军邓芝往讨,平之。〕此依《后主传》补。陴与《巴志》相应。
十二年,魏嘉平元年也。魏诛大将军曹爽,右将军夏侯霸来降,渊子也,拜车骑将军。四月,大赦。秋,卫将军维出雍州,不克。将军勾安、李韶《三国志?陈泰传》作歆。降魏。
十三年,卫将军维复出西平,不克而还。
〔十四年夏,大将军祎还成都。冬,复北住汉寿。大赦。〕依《
后主传》补。〔尚书令吕乂卒。以侍中陈祇守尚书令,加镇军〕元丰及钱、刘、李、《函》、廖本并作军,张佳胤改从《三国志》作东。〔将军〕。此上二十字,原刻在十五年,兹依《吕乂传》移于此年。
十五年,吴主孙权薨,子亮立,来【告】赴。〔吊〕(之)元丰与廖本无此字。他各旧本并有之字。王本之字连上断读,并非。兹补吊字。如古义也。立子琮为西河王。命大将祎开府。【尚书令吕乂卒,以侍中陈祇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二十字当在十四年。
六
十六年,春正月朔,魏降人郭循元丰、张、吴、何、王、浙、石本作循。钱、刘、李本作修。《函海》作修。因贺会,手刃杀大将军费祎于汉寿。谥曰敬侯。祎当国,名略与蒋琬比,而任张、吴、何、王、浙、石本作功。业相继;虽典戎于外,庆赏刑威咸咨于己;承诸葛之成规,因循不革,故能邦家和壹。元丰及钱、李、《函》本作壹。刘、张、吴、何、王、浙、石本同《三国志》作一。自祎殁后,阉宦【秉】〔并〕旧各本俱作并。廖本改秉。顾观光云,「秉,原误并」。今按:并字不误。说详注释。权。卫将军维自负才兼文武,加练西方风俗,谓自陇以西可制而有,祎常裁制张、吴、何、王、浙、石本此下有「不从」二字。〔之〕,至是无【祎】〔惮〕,廖本作祎,钱本作惮。屡出师旅,功绩不立,政刑失错元丰与张、吴、何、王、浙、石本作措。错,亦读如措。故通。矣。四月,维将数万攻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捄之。维粮尽还。
十七年,魏正元丰与钱、刘、李、《函》、廖本作正。张、吴、何、王、浙本作征。元元年也。春,卫将军维督中外军事。大赦。夏六月,维复出陇西。魏元丰与廖本作魏字,他各本皆重「陇西」二字,不作魏。当从元丰本。狄道长李简举县降。维围襄武,魏大将徐质捄之。《维传》云:「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狄道、临洮三县民还。」此当有脱。维拔狄道、河【闲】〔关〕、顾广圻校稿云:「《三国志》作间。《通鉴》同。胡三省曰当作关。」廖本据以入注。兹并改。临洮三县民入蜀,居于绵竹及繁。是岁,魏帝【齐王】〔芳〕废,高贵乡公即位。旧各本俱作祚。廖本改作位。
十八年春,卫将军维复议元丰与钱、刘、李、《函》、廖、石本俱作复。张、吴、何、王、浙、本作出。顾广圻校稿云:「《三国志》文也。」盖指《张翼传》「维议复出军」句。出征。征西大元丰本无大字。将军张翼廷争,以【小】国〔小〕元丰与廖本作「小国」。他各本皆同《张翼传》作「国小」。翼不当自云小国。作「国小」是。不宜黩武。维不听,夏,率车骑将军夏侯霸及翼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数万。经退保狄道城。翼曰:「可矣!不宜进。或毁此成功,为蛇画足。」《翼传》作「可止矣。不宜复进。进或毁此大功。维大怒曰:为蛇画足。」盖翼先有为蛇画足语。维承之以示悍然必为。维必进。魏征西将军陈泰捄狄道。维退驻锺题。
十九年,魏甘露元年也。春,进卫将军姜维为大将军。秋张、吴、何、王本无秋字。他旧本有。浙本挤补。八月,维复出天水,至上邽,镇西大将军胡济失期《三国志?维传》作誓。不至,大为魏将邓艾所破,死者元丰与钱、刘、李、《函》、廖本无甚字。他本有。张佳胤补也。众。士庶由是怨维,而陇以西亦无宁岁。冬,维还,《后主传》作「维退军还成都」。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于是以维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钱、刘、李本无事字。他各本同《姜维传》有。立子瓒为新平王,大赦。
二十年春,大赦。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叛,连吴。魏分关中兵东下。后将军姜维复从骆谷出长城,军芒水,与魏大将【军】廖本有「军」字,他本无,不当有。司马望、邓艾相持。
景耀元年,维以诞破,退。还成都,复拜大将军。史官言景星见。大赦,改元。宦人黄皓与尚书令陈祗相表里,始预政。皓自黄门丞至今年为奉车骑宋、明、清刻本俱作骑。钱写本同《三国志》作都。尉、中常侍。姜维虽班在祗右,权任不如。蜀人无不追思董允者。时兵车久驾,百姓疲弊,太吴、何、王本作大。中大夫《三国志》作「
中散大夫」。谯周着《仇国论》,言可为文王,难为汉祖。人莫察焉。征北大将军宗预自永安征,拜镇南顾广圻校稿云:「考《三国志》,是镇军大将军。此恐误也。」廖本注云,「当作军,见《三国志》」。今按,《常志》与《陈志》恒多歧互。往往能证《陈志》之讹。时陈祗为尚书令加镇军大将军则预不能亦为镇军矣。「镇南」字不误。说详注释。将军,领兖州刺史。以襄阳罗宪为【镇】〔领〕依《晋书?宪传》改。《巴志》亦云「领军」。军,督永安事。吴大臣废其主亮,立孙休,来告难,如同盟也。大将军维议,以为:「汉中错守诸围,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退据汉、乐二城,积谷坚壁。听敌入平,顾校稿云:「广圻按,后作坪。」且重关镇守以御【大】〔之〕廖本注云:「当作之,句绝。见《三国志》。」兹据改。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悬粮,自然疲退。此殄元丰本作饵。敌之术也。」于是督汉中胡济却守汉寿,将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舒】〔斌〕《函海》本注云:「《蜀书》蒋琬、姜维二传俱作蒋斌。」顾广圻校稿亦注「斌」字。廖本注云:「当作斌,见《三国志》。」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当作「武街」。石门、武《函海》本脱武字。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二年夏六月,立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以征西张翼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广武督元丰本无督字。顾广圻校稿云「当有督」。廖化为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时南郡阎宇为右【卫】依《姜维传》及裴注引《襄阳记》删。大将军。秋八月丙子,领中护军陈祗卒。谥曰忠侯。祗在朝,上希主指,下接阉宦,后主甚善焉。以仆射南乡侯董厥为尚书令。
三年,《函海》本上衍「景耀」二字。魏景初元年也。秋【八】〔九〕廖本「八月」。他各本同《后主传》并作「九月」。月,追谥故前将军关羽曰壮缪侯,车骑将军张飞曰桓侯,骠骑将军马超曰威侯,军师庞统曰靖元丰本作静。侯,后将军黄忠曰刚侯。是岁,魏帝高贵乡公卒,张、吴、何、王、石本无卒字。浙本挤补。常道乡公即【帝】位。旧各本有帝字。当衍。
四年,春三月,追谥故镇军赵云元丰本作云。曰顺平侯。冬十月,大赦。拜丞相亮子武乡侯瞻中都护、卫将军。迁董厥辅国大将军,与瞻辅政。以侍中义阳樊建守尚书令。自瞻、厥用事,黄皓秉权,无能正张、吴、何、王、浙本同《三国志》作匡。矫者,惟建特钱、《
函》二本作持。不与皓和好往来。而秘书令河南?王、浙本作郄。正与皓比屋周旋,皓从微至着,既不憎正,又不爱之,官不过六百石,常免于忧患。张、吴、何、王、浙、石本有小注云:「按《晋百官表》,厥字龚袭亦义阳人。建字长元。」张佳胤录裴注文也。
五年,春正月,西河王琮卒。大将军维恶皓之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者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本羁旅自托,而功效无称,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诱《三国志》裴注引此作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皓承白后主。秋,维出侯和,为魏将邓艾所破,还驻沓中。皓协比阎宇,欲废维树宇。故维惧不敢还。张、吴、何、王、浙、石本有小注曰:「按,沓中即古松州。去文州三百里。」亦张佳胤所增注。
七
六年春,魏相国晋文王命征南廖本注云:「当作西,见《三国志》。」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锺会、雍州刺史诸葛绪,【益州刺史师纂李本作慕。】五道伐蜀。顾广圻校稿云:「艾自狄道,绪自祁山,会分从骆谷、斜谷、子午谷。是为五道。」大将军姜维表后主,求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桥头。黄皓信巫鬼,谓敌不来,启后主寝其事。群臣不【知】〔敢言〕。依元丰本改。夏,艾将入沓中,会将向骆谷,蜀方闻之。遣张翼、董厥为阳安关张、吴、何、王、浙、石本作「安阳关」。外助,廖化为维援继。大赦,改元元丰本作年。炎兴。【比】〔化〕各旧本俱讹作比。《三国志?姜维传》同误。兹改正,说详注释。至阴平,闻诸葛绪向建威,故待月余。维为邓艾所摧,还阴平。锺会围〔汉〕乐〔二〕城,依《姜维传》补。遣别将攻关。《姜维传》作关口,谓阳安关也。分将蒋舒开门降,都元丰与廖本有都字。他各本无。督傅佥奋战而死。冬,会以〔汉〕乐〔二〕城不下,径长驱而前。翼、厥之至汉寿也,维、化〔
亦〕舍阴平,〔皆〕还保剑阁,拒会。《姜维传》云:「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还保剑阁以拒会。」会不能克,粮运悬远,议欲还。而邓艾由阴平、景谷傍字当作旁。谓非正路。入。后主又遣都护诸葛瞻督诸军拒艾,至【汉】涪,各旧本并有汉字。下文只作涪。《三国志?诸葛瞻传》亦作涪。汉字当衍。不进。尚书郎黄崇,权子也,劝瞻速行固险,无令敌得入【坪】〔平〕。各旧本皆作坪。《三国志?黄权子崇传》作「平地」。上文言汉中城守,亦曰「入平」。故改。言至流涕。瞻不从。前锋已破,艾径至涪。瞻退保绵竹。艾书诱元丰、钱、刘、李、《函》、廖本并作诱。张佳胤改作与。吴、何、王、石本依之。浙本剜改作诱。瞻曰:若降者,必表封琅琊王。旧各本并作「琅邪」。廖本改「琅琊」。瞻怒,杀艾使,战于绵竹。瞻军败绩。瞻临阵死。崇及羽林督李球、尚书张遵,皆必死,没命。瞻长子尚叹曰:「父子荷恩,不早斩黄皓,以致败国殄民,用生何为。」乃驱马赴魏军而死。百姓闻艾入【坪】〔
平〕,惊迸山野。后主会群臣议,欲南入七郡。顾广圻校稿云:「胡三省曰:越嶲、朱提、牂柯、云南、兴古、建宁、永昌也。」或欲奔吴。光禄大夫谯周劝:「降魏,魏必裂土封【后主】。」后主从之。遣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赍元丰、钱、吴、何、王、浙、石本作?。刘、《函》、廖本作赍。音义通。玺绶,奉笺,诣艾降。北地王谌恚愤,杀妻子而后自杀。艾至成都,后主舆榇、面缚、衔璧迎之。艾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承制拜骠骑将军,使止其宫。执黄皓,将杀之。受贿元丰及廖本作贿。他各本作赂。而赦之。诸围守皆奉后主敕《函海》本此下空格。令乃下。
姜维未知后主降,谓且固城。素与执政者不平,欲使其知卫读如御。捍也。敌之难,而后逞志,乃?由巴西出郪、五城。此说颇谬实际形势。注释辨订。会被后主手令,乃投戈释甲诣锺会,降于涪。军士莫不奋激,旧各本并作击。《函海》注云「本作激」。廖本改作激。以刃斫石。
明年,春正月,会构艾,槛车见征。会图异计,奇维雄勇,还其节盖元丰及钱、刘、李、《函》本作益,句下属。张佳胤依《三国志》改作盖。吴、何、王、浙、石本同。当作盖。本兵,《三国志?姜维传》作「印号」。《常志》改作本兵。元丰、刘、李、钱、《函》、廖本俱同。张佳胤改依《三国志》作「印号」二字。吴、何、王、浙、石本同。还印号则还本兵。张改非。谓长史杜预曰:「姜伯约比中州名士,夏侯太初、诸葛公休不如也。」《姜维传》作「以伯约比中州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邓艾亦谓蜀人曰:「姜维,雄儿也。」《三国志?邓艾传》作:「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会〔则与〕维【则】出同车,坐同席,《三国志?姜维传》作「会与维出则同轝,坐则同席」。《常志》旧本前三字刘本作「会到维」。钱本作「会维到」。元丰与张、吴、何、王、浙、石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