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载记
-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六
二十五年春正月,魏武王薨,嗣王丕即位,改元延康。蜀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所在并言众瑞。故议郎阳泉亭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各旧本脱,《三国志?先主传》原文有。廖本注云「当有大字」。司马属阴纯,别驾赵莋,治中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群〕各旧本与《三国志》同作「谯周」。考谯周当时尚未入仕,而表中明有周群。当是传钞误周群为谯周。兹改正。仍详注。等上〔言〕:「河洛符验,《三国志先主传》作「臣闻:《河图》《洛书》,五经谶纬」。孔子所甄。《函海》此下注云:「刘、李本有水字。《蜀书》有:『验应自远。谨案《洛书?甄曜度》曰』云云。」〔《洛书?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洛书?宝号命》元丰及钱、刘、李、《函》本作《洛宝书号命》。张、吴、何、王、廖本依《三国志》改。曰:天度帝道,备称皇。」《先主传》此下有「以统握契,百成不败」句,为《宝号命》文。又引有《洛书?录运期》与《孝经钩命决解》两条。又言:「周群父未亡时,数言西南有黄气,立数十丈,而景云祥风从璇玑下,来应之。如《图》、《书》,必有天子出。方今大王应际而生,与神合契。愿速即洪业,以宁海内。」原表全文在《三国志》。《常志》节删近二百字。先主未许。冬,魏王丕即皇帝位,改元黄初。汉献帝逊位,为山阳公。
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也。春,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少府王谋等乃按《陈志?先主传》文,乃字当作「表」。劝先主绍汉绝统,何、王二本二字倒。浙本剜改。即帝号。先主不许。亮进曰:「昔吴汉、耿弇等劝世祖。世祖辞让。耿纯进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若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其】(求)元丰与廖本作其,他各本作求,李依《三国志》改也。当作求。主,无《三国志》此下有为字。从公也。世祖感《函海》本作惑。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绍世而起,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乃从之。亮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依《
先主传》补三字。费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元丰、钱、廖本作。他各本并作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张、吴、何、王、浙石本同《诗传》此下有心字。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诗传》此下有怀字。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诗传》此下有庭字。便欲自立。《诗传》此下有邪字。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朝廷钱、《函》二本作庭。左迁诗张、吴、何、王、石本作帅。他各本并作诗。部永昌从事。夏四月丙午,先主即帝位,大赦,改元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假节,录尚书〔事〕;依《亮传》补。许靖为右《靖传》无右字。司徒;张飞车骑将车,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骠骑将军,领凉州刺史,封斄乡侯,北督临沮;偏将军吴懿为关中都督。进吴、何、王、浙本此下有侯字,当上属吴懿为句。元丰与钱、刘、《函》、廖本并无。盖张佳胤增也。魏延镇北将军,李严辅汉将军,襄阳马良为侍中,杨仪为尚书,蜀郡何宗为鸿胪。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五月辛巳,立皇后吴氏,吴懿妹【刘璋兄瑁妻】五字当是后人注文。也。子禅为皇太子。六月,立子永为鲁王,理为梁王。
七
先主将东征,以复关羽之耻。命张飞率巴西万兵,将会江州。飞帐下将张达、范强钱、刘、李本作疆。杀飞,持其首奔吴。初,飞元丰本及他明、清诸本皆有羽字。廖本无。勇冠三军,元丰本与廖本作「三军」。他明、清本作「三国」。〔与关羽〕廖本注云:「当有脱。」指此。俱称万人【之】敌。羽善待小人而骄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是以皆败。先主常戒【之】〔飞〕曰:「卿刑杀《飞传》有既字。过差,鞭挞《飞传》作挝。健儿《飞传》有而字。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飞不悟,故败。《飞传》作「犹不悛」。先主闻飞营军《飞传》无「营军」二字。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命丞相亮领司隶校尉。秋七月,先主东伐,群臣多谏,不纳。广汉秦宓上陈,天时必无其利。先主怒,絷之于理。孙权送书请和,先主不听。吴将陆议、顾广圻校稿云:「陆逊一名议。」李异、刘阿等军至【姊】〔秭〕廖本作秭。他各旧本作秭。归。《三国志?先主传》云:「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常志》旧刻中元丰、钱、刘、李、《函》、廖、浙本有至字。他各本无。左、右领军南郡冯习、陈留吴班自建平攻破异等,军次【姊】〔秭〕此处元丰本亦作姊。仍当作秭。归。武陵五溪蛮夷遣使请兵。
二年春正月,先主军【姊】〔秭〕归。吴班、陈【戒】〔式〕元丰、钱、张、吴、何、王、浙、石本作戒。刘本作诚。李本作畿。《
三国志?先主传》作式。顾广圻校稿云:「后作式。」等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将进。黄权谏曰:「吴人悍战。而水军【泝】〔顺〕各旧本皆讹作泝。兹依《陈志?权传》改作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元丰与钱、刘、李、《函》本作尝。吴、何、王、浙、石误作当。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先主连营稍前,军于夷道猇亭,遣侍中马良经佷山,安慰五溪蛮夷。夏六月,黄气见自【姊】〔秭〕归十余里中,广十余丈。后十数日,与吴人战,先主败绩。冯习及将张南皆死。先主叹曰:「
吾之败,天也!」委舟舫,由步道还鱼复。将军义阳傅彤为后殿。李本作「殿后」。兵众死尽,彤气益烈。吴将喻令降。彤骂曰:「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从事祭酒程畿独泝江退。众曰:《陈志?杨戏传》作「或告之曰」。「后追以元丰、钱、刘、李、廖、浙本作以。张、吴、何、王、石本从《陈志》作已。至,宜解舫轻行。」《陈志》作「解船轻去」。畿曰:「吾在军,未习为敌之走,《陈志》作「未曾为敌走」。况从天子乎?」亦见杀。黄权偏军孤绝,遂北降魏。李异、刘阿等踵元丰、钱、刘、李、《函》、廖、石本作踵,张、吴、何、王、浙本作追。蹑先主,屯南山,〔至秋退巫。〕先主改鱼复曰永安。丞相亮闻而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使不东行。【既】〔就〕元丰、刘、李、吴、何、王、浙、石本并作既。钱、《函》本作归。《法正传》作就。当作就。复东行,必不颠元丰与廖本作颠。浙本作黑巴。他各旧本均依《三国志?正传》作倾。盖李所改也。危矣。」八月,司徒靖卒。是岁,骠骑将军马超亦卒,临没上疏曰:「臣宗门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唯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系。深托陛下。」岱官至平北将军。拜彤子佥左【右】〔中〕元丰本与张、吴、何、王、浙、石本并作中。钱、《函》、刘、李本作右。廖本亦作右,有注云「当作中」。郎将。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于成都。
孙权闻先主【在】〔住〕《三国志》作住。住此则有再举可能,故权惧。旧钞讹在也。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使太刘本作大。中大夫南阳宗玮报命。十有一月,先主寝疾。十有二月,汉嘉太守黄元,素亮所不善,《杨洪传》殿版作「喜」,宋本作「善」。闻先主疾何、王、浙本作寝。病,虑有后患,举郡吴、何、王、石本作兵。浙本黑巴。拒守。
三年春正月,召丞相亮于成都。【诏】亮省疾于永安。旧各本衍诏字。当删剔。元烧临邛城。治中从事杨洪启太子,遣将军陈曶、郑绰由当作出。青衣水伐当作截。元,灭之。当作「禽之」。二月,亮至永安。先主谓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对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太子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亮与尚书令李严并受寄托。夏四月,先主殂元丰、钱、刘、李、《函》、廖本作殂。嘉泰本当同。吴、何、王、石本作崩,张佳胤所改也。浙本作黑巴。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亮表后主曰:「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育无【强】〔疆〕《函海》注云:「原讹强。」今廖本亦讹作强。元丰及他各本并同。《三国志》作疆。昊天不吊,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如丧考妣。乃顾遗何、王二本误作遣。浙本黑巴。诏,事元丰及钱、刘、李、《函》、廖本并作事。张、吴、何、王、浙、石本并作是。张佳胤改也。《先主传》与《武侯集》并作事。惟太宗,元丰本作中。浙本黑巴。《先主传》此下有「动容损益」句。百寮发哀,三日除服。到葬元丰本,与吴、何、王、浙、石本此下有「期」字。钱、刘、李、《函》、廖本无。当无。复服。《三国志?先主传》作:「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守、相、令、长、丞、尉,《陈志》无丞字。三日除服。」五月,梓宫至成都,谥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
八
譔曰:元丰与《函海》本作「赞曰」。他各本并作「譔曰」。汉末大乱,雄桀元丰、钱、廖本作桀。他各本并作杰。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踰万计,叱咤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而魏武神武干略,戡屠荡尽。于时先主名微人鲜,而能龙兴凤举,《函海》注云「龙兴凤举四字元作注。刘、吴、何、李本作大文」。今按元丰与旧各本并作大文。伯豫、君徐,假翼荆楚,翻飞梁益之地,克元丰、廖本作克、他各本并作元。胤汉祚,而〔与〕吴、魏【与之】鼎峙。旧各本与字倒下,并衍之字。于文法不合。当乙删正。非英才命世,孰克如之。然,必以曹氏替汉,宜扶信顺以明至公。还乎名号,为义士所非。及其寄死,何本作命。顾观光校戡记亦作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陈子以为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卷七
刘后主志
一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太子。甘夫人所生也。袭位时年十七。
建兴元年夏五月,后主即位。尊皇后〔吴氏〕曰皇太后。大赦,改元。于〔岁〕,旧本并只于字。依《三国志》当有岁字。兹补。魏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也。
立皇后张氏,车骑将军此下各旧本并有张字。廖本无。飞女也。封丞相亮武乡侯。中护军李严假节,加光禄勋,封都乡侯,督永安事。中军师、卫尉、鲁国刘琰亦都乡侯。中护军赵云〔为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江州都督费观,屯骑校尉、丞相长史王连,中部督襄阳向宠,及魏延、吴懿皆封都亭侯。杨洪、王谋等关内侯。南中诸郡并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未便加兵。遣尚书何焯过录元丰本,此下有方圈;示字不明。盖《后主传》作「尚书郎」。《芝传》作「尚书」。昔人疑之也。今按,蜀时有尚书令,任总机衡。其下有尚书郎,亦得省称「尚书」。非有脱也。南阳邓芝固好于吴。吴主孙权曰:「吾诚愿与蜀和亲。但主幼国小,虑不自存。」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旧本并脱此「四州」二字。依《芝传》补。之地。吴有三江之阻,蜀有重险之固。大王命世之英,诸葛元丰及刘、李、钱、《函》本有亮字。张、吴、何、王、浙、石本无。一时之【桀】〔杰〕。元丰、廖本作桀,他各本皆作杰。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峙。刘、张、吴、何、《函》、王、浙、石作跱。李、廖本作峙。大王如臣服于魏,魏则上望大王入朝,其次求太子入侍。若其不从,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吴主大悦,与蜀和报,元丰、钱、刘、李、《函》、廖本作报。吴、何、王、浙、石本作亲。张佳胤所改也。使聘岁通。芝后累往。权曰:「若灭魏之后,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
灭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战争方始耳。」权曰:《芝传》作「
权大笑曰」。「君之诚恳,乃至于此。」书与亮曰:「丁宏《芝传》与钱写本作?。则读如肱。掞张,元丰本此二字不明。钱写本倒作「
丁掞?张。」张佳胤加小注云:「《蜀志》宏作?。孙权谓宏言多浮艳。」吴、何、王、浙、石本并有此注。他各本无。阴化元丰本作险。他各本同《芝传》俱作化,李所改,各本遵也。不【实】〔尽〕,《芝传》作尽。和合二国,惟有邓芝。」
二年,丞相亮开府,领益州牧。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乃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三国志?亮传》陈寿评语此下有「
开诚心,布公道」六字。尽忠益时者,虽仇元丰与廖本作仇。他各本作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吴、何、王、浙、石本作「辞」。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亲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究《三国志》作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乎《三国志》作于。封域之内,此下《三国志》有咸字。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劝戒明也。辟尚书郎蒋琬及广汉李邵、巴西马【勋】〔齐〕旧各本并作勋。兹据《三国志?杨戏传》改作齐。为掾,南阳宗预为主簿,皆德举也。秦宓为别驾,犍为五元丰与刘、李本作王。他各本作五。梁顾广圻校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