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三一

○<朔州>,<贾耽>『古今郡国志』云:"<句丽>之东南,<濊{秽}>之西,古<貊>地。盖今<新罗><北朔州>。"<善德王>六年,<唐><贞观>十一年,为<中首州{牛首州}>,置军主,[一云:<文武王>十三年,<唐><咸亨>四年,置<首若州>。]<景德王>改为<朔州>,今<春州>。领县三:<绿骁县>,本<高句丽><伐力川县>,<景德王>改名,今<洪川县>;<潢川县>,本<高句丽><横川县>,<景德王>改名,今复故;<平县{平县}>,本<高句丽><岘县{平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三二

○<北原京>,本<高句丽><平原郡>,<文武王>置<北原小京>,<神文王>五年筑城,周一千三十一步,<景德王>因之,今<原州>。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三三

○<奈 郡>,本<高句丽><奈吐郡>,<景德王>改名,今<湜州{堤州}>。领县二:<淸风县>,本<高句丽><沙热伊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赤山县>,本<高句丽>县,<景德王>因之,今<丹山县>。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三四

○<奈灵郡>,本<&百济{高句丽}><奈已郡>,<婆娑王>取之,<景德王>改名,今<刚州>。领县二:<善谷县>,本<高句丽><买谷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玉马县{王马县}>,本<高句丽><古斯马县>,<景德王>改名,今<奉化县>。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三五

○< 山郡>,本<高句丽><及伐山郡>,<景德王>改名,今<兴州>。领县一:<邻豊县>,本<高句丽><伊伐支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三六

○<嘉平郡{加平郡}>,本<高句丽><斤平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一:<浚水县>,本<高句丽><深川县>,<景德王>改名,今<朝宗县>。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三七

○<杨麓郡>,本<高句丽><杨口郡>,<景德王>改名,今<阳沟县>。领县三:< 蹄县>,本<高句丽><猪足县>,<景德王>改名,今<麟蹄县>;<驰道县>,本<高句丽><玉岐县>,<景德王>改名,今<瑞禾县>;<三岭县>,本<高句丽><三岘县>,<景德王>改名,今<方山县>。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三八

○<狼川郡>,本<高句丽>< 川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三九

○<大杨郡>,本<高句丽><大杨菅郡>,<景德王>改名,今<长杨郡>。领县二:<薮川县>,本<高句丽><薮 川县>,<景德王>改名,今<和川县>;<文登县>,本<高句丽><文岘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四零

○<益城郡>,本<高句丽><母城郡>,<景德王>改名,今<金城郡>。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四一

○<岐城郡>,本<高句丽><冬斯忽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一:<通沟县{通口县}>,本<高句丽><木入县{水入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四二

○<连城郡>,本<高句丽><各[一作客。]连城郡>,<景德王>改名,今<交州>。领县三:<丹松县>,本<高句丽><赤本鎭{赤木鎭}>,<景德王>改名,今<岚谷县>;< 云县>,本<高句丽><管述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 岭县>,本<高句丽><猪守岘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四三

○<朔庭郡>,本<高句丽><比列忽郡>,<眞兴王>十七年,<梁><太平>元年,为<比列州>,置军主,<孝昭王{孝照王}>时筑城,周一千一百八十步,<景德王>改名,今<登州>。领县五:<瑞谷县>,本<高句丽>< 谷县{原谷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兰山县>,本<高句丽><昔达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霜阴县>,本<高句丽><萨寒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菁山县>,本<高句丽><加支达县>,<景德王>改名,今<汶山县>;<翊溪县{翊溪县}>,本<高句丽><翼谷县{翊谷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四四

○<井泉郡>,本<高句丽><泉井郡>,<文武王>二十一年取之,<景德王>改名,筑<炭项>关门,今<涌州>。领县三:< 山县{蒜山县}>,本<高句丽><买尸达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松山县>,本<高句丽><夫斯达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幽居县>,本<高句丽><东墟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四五

○<溟州>,本<高句丽><河西良>[一作<何瑟罗>。],后属<新罗>。<贾耽>『古今郡国志』云:"今<新罗>北界<溟州>,盖<濊>之古国。"前史以<扶余>为<濊>地,盖误。<善德王>时为小京,置仕臣,<太宗王>五年,<唐><显庆>三年,以<何瑟罗>地连<靺鞨>,罢京为州,置军主以鎭之,<景德王>十六年改为<溟州>,今因之。领县四:<旌善县>,本<高句丽><仍买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 [一作栋] 县>,本<高句丽><束吐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

<支山县>,本<高句丽>县,<景德王>因之,今<连谷县>;<洞山县>,本<高句丽><穴山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四六

○<曲城郡>,本<高句丽><屈火郡>,<景德王>改名,今<临河郡>。领县一:<缘[一作{椽}]武县>,本<高句丽><伊火兮县>,<景德王>改名,今<安德县>。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四七

○<野城郡>,本<高句丽><也尸忽郡>,<景德王>改名,今<盈德郡>。领县二;<眞安县>,本<高句丽><助榄县>,<景德王>改名,今<甫城府>;<积善县>,本<高句丽><靑已县>,<景德王>改名,今<靑凫县>。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四八

○<有邻郡>,本<高句丽><于尸郡>,<景德王>改名,今<礼州>。领县一:<海阿县>,本<高句丽><阿兮县>,<景德王>改名,今<淸河县>。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四九

○<蔚珍郡>,本<高句丽><于珍也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一:<海曲[一作西。]县>,本<高句丽><波且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五零

○<奈城郡{柰城郡}>,本<高句丽><奈生郡>,<景德王>改名,今<宁越郡>。领县三:<子春县>,本<高句丽><乙阿旦县>,<景德王> {改}名,今<永春县>;<白乌县>,本<高句丽><郁乌县>,<景德王> {改}名,今<平昌县>;<酒泉县>,本<高句丽><酒渊县>,<景德王> {改}名,今因之。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五一

○<三陟郡>,本<悉直国>,<婆娑王>世来降。<智证王>六年,<梁><天监>四年,为州,以<异斯夫>为军主,<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四:<竹岭县>,本<高句丽><竹岘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满卿[一作乡。]县>,本<高句丽><满若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羽溪县>,本<高句丽><羽谷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海利县>,本<高句丽><波利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五二

○<守城郡>,本<高句丽>< 城郡>,<景德王>改名,今<杆城县>。领县二:<童山县>,本<高句丽><僧山县>,<景德王>改名,今<烈山县>;<翼岭县>,本<高句丽><翼岘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五三

○<高城郡>,本<高句丽><达忽>,<眞兴王>二十九年,为州,置军主,<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二:<  县>,本<高句丽><猪 穴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偏 县>,本<高句丽><平珍岘县>,<景德王>改名,今<云岩县>。

三五卷志四地理二五四

○<金壤郡>,本<高句丽><休壤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五:<习溪县>,本<高句丽><习比谷县>,<景德王>改名,今< 谷县>;< 上县>,本<高句丽><吐上县>,<景德王>改名,今<碧山县>;<临道县>,本<高句丽><道临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派川县>,本<高句丽><改渊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鹤浦县>,本<高句丽><鹄浦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

三国史记卷第三十五。

三六卷零零零零零零

三国史记卷第三十六。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零零

杂志第五。

地理三。

(+<新罗>三)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零一

○<熊州>,本<百济>旧都。<唐><高宗>遗<苏定方>平之,置<熊津>都督府。<&罗{新罗}><文武王>取其地有之,<神文王>改为<熊川州>,置都督,<景德王>十六年,改名<熊州>。今<分州{公州}>。领县二:<尼山县>,本<百济><热也山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淸音县>,本<百济><伐音支县>,<景德王>改名,今<新豊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零二

○<西原京>,<神文王>五年,初置<西原小京>。<景德王>改名<西原京>,今<淸州>。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零三

○<大麓郡>,本<百济><大木岳郡>,<景德王>改名,今<木州>。领县二:<驯雉县>,本<百济><甘买县>,<景德王>改名,今<豊岁县>;<金池县>,本<百济><仇知县>,<景德王>改名,今<全义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零四

○<嘉林郡>,本<百济><加林郡>,<&景德{景德王}>改加为嘉,今因之。领县二:<马山县>,本<百济县>,<景德王>改州郡名,及今 因之;<翰山县>,本<百济><大山县>,<景德王>改名,今<鸿山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零五

○<西林郡>,本<百济><舌林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二:<蓝浦县>,本<百济><寺浦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庇仁县>,本<百济{高丽}><比众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零六

○<伊山郡>,本<百济><马尸山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二:<目牛县>,本<百济><牛见县>,<景德王>改名,今未详;<今武县>,本<百济><今勿县>,<景德王>改名,今<德豊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零七

○< 城郡>,本<百济>< 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三:<唐津县>,本<百济><伐首只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余邑县>,本<百济><余村县>,<景德王>改名,今<余美县>;<新乎县{新平县}>,本<百济><沙平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零八

○<扶余郡>,本<百济><所夫里郡>,<唐>将<苏定方>与<庾信>平之。<文武王>十二年置摠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二:<石山县>,本<百济><珍恶山县>,<景德王>改名,今<石城县>;<悦城县>,本<百济><悦已县>,<景德王>改名,今<定山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零九

○<任城郡>,本<百济><任存城>,<景德王>改名,今<大兴郡>。领县二:<靑正县>,本<百济><古良夫里县>,<景德王>改名,今<靑阳县>;<孤山县>,本<百济><乌山县>,<景德王>改名,今<礼山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一零

○<黄山郡>,本<百济><黄等也山郡>,<景德王>改名,今<连山县>。领县二:<鎭岭县>,本<百济><眞岘县>[眞一作贞。],<景德王>改名,今<鎭岑县>;<珍同县{珍洞县}>,本<百济县>,<景德王>改州郡名,及今 因之。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一一

○<比豊郡>,本<百济><雨述郡>,<景德王>改名,今<怀德郡>。领县二:<儒城县>,本<百济><奴斯只县{奴叱只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赤鸟县>,本<百济><所比浦县>,<景德王>改名,今<德津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一二

○<洁城郡>,本<百济><结已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二:<新邑县>,本<百济><新村县>,<景德王>改名,今<保宁县>;<新良县>,本<百济><沙尸良县>,<景德王>改名,今<黎阳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一三

○<燕山郡>,本<百济><一牟山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二:<燕岐县>,本<百济><豆仍只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昧谷县>,本<百济><未谷县>,<景德王>改名,今<怀仁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一四

○<富城郡>,本<百济><基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二:<苏泰县>,本<百济><省大号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地育县>,本<百济><知六县>,<景德王>改名,今<北谷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一五

○<汤井郡>,本<百济郡>,<文武王>十一年,<唐><咸亨>二年,为州 {置}摠管。<咸亨>十二年,废州为郡,<景德王>因之,今<温水郡>。领县二:<阴峯[一云<阴岑>]县>,本<百济><牙述县>,<景德王>改名,今<牙州>;<祁梁县{祈梁县}>,本<百济><屈直县>,<景德王>改名,今<新昌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一六

○<全州>,本<百济><完山>,<眞兴王>十六年,为州,二十六年,州废。<神文王>五年,复置<完山州>。<景德王>十六年改名,今因之。领县三:<杜城县>,本<百济><豆伊县>,<景德王>改名,今<伊城县>;<金沟县>,本<百济><仇知只山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高山县>,本<百济县>,<景德王>改州郡名,及今因之。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一七

○<南原小京>,本<百济><古龙郡>,<新罗>幷之。<神文王>五年,初置小京,<景德王>十六年,置<南原小京>,今<南原府>。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一八

○<大山郡>,本<百济><大尸山郡>,<景德王>改名,今<泰山郡>。领县三:<井邑县>,本<百济><井村>,<景德王>改名,今因之;<斌城县>,本<百济><宾屈县>,<景德王>改名,今<仁义县>;<野西县>,本<百济><也西伊县>,<景德王>改名,今<臣野县{巨野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一九

○<古阜郡>,本<百济><古 夫里郡{古沙夫里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三:<扶宁县>,本<百济><皆火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喜安县>,本<百济><欣良买县>,<景德王>改名,今<保安县>;<尙质县>,本<百济><上柒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二零

○<进礼郡>,本<百济><进仍乙郡>,<景德王>改名,今因之。领县三:<伊城县>,本<百济><豆尸伊县>,<景德王>改名,今<富利县>;<淸渠县>,本<百济><勿居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丹川县>,本<百济><赤川县>,<景德王>改名,今<朱溪县>。

三六卷志五地理三二一

○<德殷郡>,本<百济><德近郡>。<景德王>改名,今<德恩郡>。领县三:<市津县>,本<百济><加知奈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砺良县{砺阳县}>,本<百济><只良肖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云梯县>,本<百济><只伐只县{只失只县}>,<景德王>改名,今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