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窝redbbs

标题: 南都周刊|不手撕鬼子的抗日剧 [打印本页]

作者: barnett2010    时间: 2014/11/15 00:18
标题: 南都周刊|不手撕鬼子的抗日剧
南都周刊|不手撕鬼子的抗日剧
2014年11月15日 00:30


南都周刊

《红色》的柔软与张力,不在放,而在收。当爱情的烈焰在徐天的灰色世界里燃烧,冰封的利剑终于出了鞘。

平心而论,说《红色》树立国剧新标杆有些夸张,但它确实称得上业界良心。红色,是战争、热血的颜色,交代了背景;红色,是热烈、繁华的颜色,腾起十里洋场的气焰;红色,还是女主角田丹的丹,色盲男主角唯一能“看”得见的红,犹如晦暗中一轮美梦。层层濡染之下,《红色》就算非绝色,此中风骨亦非红尘俗物。

这匹红色剧中的黑马,说是抗日剧,没有手撕鬼子的快意恩仇。说是悬疑剧,不够狠也不够硬。算文艺片吧,闷骚不过三秒马上被市井气破功。非要攀近亲的话,导演说是《花样年华》加《福尔摩斯》。拍广告出身的导演自是会雕琢,长镜头一气呵成,慢镜头脉脉含情,无处不在的细节推衍,将大银幕的技法奢侈地铺张在小荧屏中,技术流的东西都可在拍摄纪录片里找到令人感动的答案。他们的用心也令观众走了心,看着每一处特写都像伏笔,每一句台词都有弦外之音,每一注深情的凝望都暗藏离别的笙箫。

充满传奇色彩的上海,在这里复苏了骨子里的风情。这是金宇澄的上海:“霓虹养眼,骨碌碌转光珠,软红十丈,万花如海。”上海滩的乱世,千人千面的群像,以国运和命运为牵引,勾出被时代浪花裹挟和湮没的锦灰堆。这也是王安忆的上海:“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有烟火人气的感动,琐琐细细,聚沙也能成塔。”主创通过大量资料查阅,还原了租界弄堂的日常。日常即是弱化政治的正和巨,以偏和细的涓流做活源。《红色》把大与小、情与境、背景与主体的照映关系处理得特别好,外面如何烽火喧阗,小百姓仍是要过小日子里的小琐碎,太大、太正都非人性承担得起。柴米油盐勾兑吴侬软语,讥诮斗嘴八卦俗得这样雅—这是生,是活,是活生生地活着,活色生香地活。直到国恨映射在生活上,形成家仇。亲友受到威胁,炮火烧到身边,安平的生活变得如履薄冰,才是属于百姓的切肤之痛。从前,各人打着私己的小算盘,是趣致,现在,大是大非面前攒成一股绳,便是情怀。升斗小民被榨出骁勇凛然之气,挺直的脊梁骨铮铮作响,绝不比烽火硝烟中的枪炮喑哑。

难得一部剧,好人有硬伤,坏中有炎凉,连鬼子变态起来都有技术含量。精巧的人设,是《红色》在人心倾向上的重要砝码。人设之奇,落于徐天,网友用“天外有徐天”叹服他心思缜密、深谋远虑,实乃居家杀人越货之良伴,兼具色盲、晕血、温吞、市侩等软萌属性。色盲是极佳的隐喻,黑白混淆的乱世,他是处于灰色地带的人。全剧的脉络便是他一步步领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从大隐于市到投身抗战的心理转变与成长。以情做推动,政治元素的释出润物细无声,故而可触、可鉴、可亲、可爱。人设之厚,落于红尘中摸爬滚打之人,金哥眼珠咕噜一转心里就有杆秤在掂量,丑恶的嘴脸又闪烁着半真半假的情义。柳如丝用东北女人的气概,冲淡了销金窟出身的浓与腻。人设之纯,有善于制造险情却从未见识真正危险的田丹,有黑白爱憎中从来没有缓冲带的铁林。各色人物发挥到极致的性情,温热了整个时代的冷酷。

《红色》的柔软与张力,不在放,而在收。当爱情的烈焰在徐天的灰色世界里燃烧,冰封的利剑终于出了鞘。你侬我侬固香艳,但徐田二人从智商到灵魂的般配,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爱情。你设局来我殿后,你杀人来我负罪,阴影投下的一斑秘密不是嫌隙,而是温柔的眷注。最惊险处逸出神来之笔,譬如高度紧张的逼供中,耳边是评弹的袅袅绕绕;这边厢炸弹在倒计时,那边厢徐天差遣敌人给田小姐送上“红宝石”的蛋糕;每一轮死里逃生,转瞬就以一条鱼、一顿晚餐、一次斗嘴浸入烟火人间,浪漫莫过于动荡中闲话着世情。

《红色》在网上的爆红,意味着一个新收视群体的崛起:他们不是贡献收视率的主力军,却是口碑的有力保证。这群人饱受雷剧荼毒,意外点开一部情节严谨、制作考究的剧集,犹如寒彻骨后始见孤芳的雪莲,如获至宝,奔走相告。这群人也许高冷刁钻,但并不麻木和盲目,当从一部好剧透视到主创的用心和诚意,他们便甘当“水军”,为之摇旗呐喊。

南都周刊



作者: 红糖白糖    时间: 2015/2/6 04:39
希望大爱的红色能够一直火下去
作者: 哎呀呀呀    时间: 2015/2/6 05:03
红色是一部真诚的作品,希望会有更多的人看到它并喜欢它~
作者: 多人行不迷路    时间: 2015/2/18 08:01
演员选的好,导演导的好,好上加好,就出了一部好剧。




欢迎光临 红色小窝redbbs (http://120.25.237.190/hongs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