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汉裁通用制衣原型第一版(转载) 汉裁未央
汉服学
汉服汉裁通用原型
题目: 汉服|汉裁通用制衣原型第一版(供讨论)
作者: 现代汉服研习小组 汉裁未央
前言
以下文字涉及到的布幅默认为50厘米左右。原型的缝量为现行通用标准一厘米,部分超过一厘米的缝量,均归于工艺范畴,请制
作者自己把握。(展示平面图片均未留缝份)
原型的提取是为了更容易理解汉服的结构、制作原理。此原型男女通用,默认为普通中等身材(标准展示人台M号),也可以形
象地称呼为母型。量大管饱预警!
第一部分
基本剪法
1 :正裁 ,正裁即利用布幅,按照布幅经纬线方向剪裁。包括横向剪与竖向剪,变体包括曲线剪(曲线两端连结依然为横向或竖向)
2:斜裁, 指与布料的纬线或经线呈一定角度的斜向裁剪,历史上称为交(宀俞)裁或破裁,现代俗称交裁。变体包括曲线斜向剪(曲线 两端连结为斜向剪线条)。 斜裁的特殊情况: 削幅 ,指与布料的纬线或经线呈一定角度的裁剪,但其中一端为布幅的光边。也可以用曲线削幅。
原型
3:组合裁 ,指同时运用以上几种裁法。
裁片之间基本拼合方式:
裁片之间基本 拼合方式 见以下图片。
纱向使用 纱向使用: 制衣过程可以灵活运用布料的竖向\横向\斜向等纱向。
唐慕容智丝织襕袍,主身与接襕纱向不同。 汉马王堆曲裾深衣,下裳锦缘采用斜纱。 衣片缝合效果 衣片缝合效果 : 二维平面拼接效果,指平面裁片缝合后,还是在一个平面上。如衣身与衣袖拼接后,依然呈现平面状态。(下左图) 三维立体拼接效果,指平面裁片缝合后,获得立体效果。如直条领缘车过领口线时,会立起来,刚好包裹脖颈。(下右图)
第二部分 衣裳原型
上衣原型
上衣原型(左片主身) ,此原型整体参考黄寄《秦简制衣》理念和思路,领襟沿用青松白雪的衿座规矩理论,部分使用《朱氏舜
水谈绮》中的制衣尺寸,兼顾历代汉服文物的服装数据。原型是各种汉服款式的原点,越接近,越汉,反之,越胡。上衣左右交叠结
构对称,工艺上内襟可适当修改缩小,但需要通过系带保持力的左右平衡.系带是衽的简化,不可省略。
主身对折加领子加系带后的形态,从大量历史文物中得知,襟线决定了领子形状,但襟线与领线的装置方式多样,基本规律为领 线与襟线在脖颈处一致,其它地方比较自由。这个原型就是要回到直领对襟基础上,平移前襟线条形成交领交襟、圆领交襟、曲领交 襟,平移后身线条缩裻缝就不用接衽,后中不动平移肩线成形落肩推动布料向前延伸,也无需接衽形成 交领 交襟 。 左右缝合加领子和系带后的状态,完成一件包含“ 经天纬地阴阳相合 ”中国人特有哲学观的汉服诞生! NEWS
条线名称 如图, 原型平面线条分为静线、动线、平移线三种 。静线是服装的中心定位线,直线,制作服装的方位坐标;平移线 沿经向或纬向平移,配合打版会有细微变化;动态最复杂,也是打版时首要考虑的线条,领襟线决定汉服款式,袼宽和袖口共同推动 腋下线条的走向,最终决定袖形。这里还有肩膀对折线,一般情况下,是静止线,即与后背督线呈直角,但实际使用中,也有倾斜对 折的情况。 附上衣原型内外襟运动趋势示意图、经纬精确制版示意图。 NEWS
领襟关系 视频演示
视频只演示了单侧,实际制作服装是左右衣片,所以,这里图片处理了左右同时改变获得的衣襟效果。 对襟结构 交襟低交领结构 交襟高交领结构 交襟圆领结构
闭合位置 为领线襟线交点上下(领子缝合后可以放在领缘止口),若想增加数量则在襟线位置加入。 后裻(督)缝的省道,可以通过平移线来进行调节,产生肩斜。 接袖 的方法.主身光边处与袖子裁片相接,接线为直线,主身与袖子裁片纱向必须保持一致。袖缘依礼仪等级需要设定。 历史上袖形举例(略) 实物平铺和上身图
下裳原型 下裳是指裙或裤 ,裙或裤在裁片结构上并没有前后之分,但在穿着习惯上会有前后。如果是较合身下裳,可以通过作省分出前 后。 裤类原型 汉服裤类 起源很早,西周便有实物出土,历代裤袴类变化不大,裤类原型采用较有通用性的《秦简制衣》中的裤类做法,由裤腿 两条(裁片大小4片),裤腰一条,系带一组,裆片两片,组成一条完整的裤子。前三部分在穿着时完全可见,具有立体调节意义的 裆片为部分可见。几个组成部分中,裆片为主要变量,历史上的裆片形状丰富。裤子开口自由,前中、后中、两侧,依制作需要均可 以选择。裤在裁片结构上并没有前后之分,如果有需要,可以通过作省分出前后。 此处以50厘米幅宽,通过《秦简制衣》的方法,制作了一条包含裤腿、裤腰、裆片、系带的原型汉裤。 以下是排料图、制作过程简示图
JOIN US
裤子原型实物上身和平铺图
裙类原型 裙 是指有实际穿着需要的下裳,为围合式,由一条裙腰,一片/两片裙身(一片或两片,每个裙片由一定数量的裙身裁片缝合而 成),裙/系带,组成一条完整的裙子。无论是一片式裙或两片式裙,裙身均需要有一定量的交叠。 裙的原型,需要裙腰一条,裙腰长度=腰围*1.5+放量/褶量,确定好裙腰长度后依身高或需要裁定裙片长度,用打褶(包括顺褶 或工字褶,活褶与死褶)或斜/破裁(包含削幅方法)、或同时运用打褶和破裁的方式缝合制作完整下裙,裙腰两端需要缝裙带。
斜裁法与裙腰缝合后的平铺图,以多破裙为例(左上图) 打褶法与裙腰缝合后并装上裙带的平铺图,以马面裙为例(左下图) 基础的包括裙腰、裙身、裙带示意图,实物平铺及人台图如下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原型使用及其它内容
从实例看原型如何使用: 用到汉服分类四制,第一步,经天纬地衣长确定(如果是连属结构只需先定腰长),知晓布幅宽度;第
二步,根据领襟关系视频介绍的方法确定领襟形状,确定摆宽;第三步,确定袖子形状,根据袖子形状制定腋下线条,如果是连属结
构可以确定下裳制法;第四步,附属工艺。
具体应用将会在后面的推送中,慢慢一个个演示。
附模块化汉服制作思维示意图
汉服版型最理想状态是平铺比例和谐,穿上适体舒服。 原型与人的关系 原型与人的关系 :将使用人的身材数据量出,以84,64,94三围数据为示例,将三围数据平面化,得到1/4人体的平面数据, 即左前/左后 右前/右后(你可以想象自己成为一个纸片人),以此为基础得到的平面数据即为身材平面。将身材平面与原型平面,以 后中肩线为重叠基准线,重叠可以在考虑放量和布料弹性情况下,任意调整原型动线和平移线获得合适自己的版型,下摆衣长袖形袖 长等数据也可以同步考虑。 如何使用立裁人台 如何使用立裁人台 :汉服是缠绕型服饰,这点从系带的广泛运用可以看得出来,因此,在利用人台的时候,静线位置可用珠针固 定,其余比如襟裳衽,打版过程中多用系带缠绕,少用针插固定,可保持服装的活力和延展性,在成品完成后再决定闭合方式用系带 或扣子或其它新部件。 纸质模型折叠使用 纸模使用 :除了人台立裁,也推荐纸模,一张纸的折叠拼接,用透明胶等进行粘贴成形,立体构成处附软性纸,可以得到简单直 观有效的结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裁剪制衣,事半功倍。 图为本次裤原型制作过程中的纸模
汉服学和汉裁相关链接推荐: 定量分析弧线领襟平面交叠角度的讨论记录(头脑风暴) 定量分析汉服结构特征示例 理论|拨开对襟迷雾,还我交领真名 理论|制作汉服必须要有中缝吗? 服饰养生人体经络穴位测量法 裙裤转化|马面裙改制马面裤的实践 汉裁|汉服剪裁制衣“省”的运用初探 汉服交领“衽裻(dú)二脉”的猜想 汉服三维虚拟服装设计技术中需关注内部结构的压力值研究参数 汉服“交领”一词在古代文献至少出现了128次 科普|汉服领襟分类(大修版) 汉服『时装化』的必要性——汉服与古装的本质区别 汉服的内襟结构 汉裁|浅谈纱向对汉服外观形态的影响 释读秦简《制衣》兼论汉服的襦不是必须加腰襕
阅读原文 本文主要参考秦黄寄《秦简.制衣》,及老师们的解读论文 明朱之瑜撰《朱氏舜水谈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年8月第一版 1988年8月第一次印刷 感谢 汉裁 群友 平时热烈的讨论!文中很多理论没有你们的讨论没办法出来! 此文只是汉服/汉裁通用原型的初始设想,极简版本,未来,会逐步补充完善,关于文中用词措句,若有错误,欢迎指正,也极 度欢迎各个方面的修正意见,先感谢大家! 从21年前自制汉服时就有搭建汉服裁制原型及计算公式的想法,所以当有网友分享领襟制作中计算心得时,都会将这些资料收 集起来。 此推送文字、图片(博物馆图片除外)、视频、棋盘、理论及文中其它均为作者们花费了数年时间的原创(此文第一次撰写是 2022年夏天),欢迎带作者搬运,欢迎对此理论进行探讨实践,欢迎同袍和感兴趣者入群交流。群规:认可汉服(汉裁)原型理 论,支持实践理论,分享汉服资料,禁水、禁涉政、禁非友好服饰,禁广告(商家在制衣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不算广告),鉴于本号的 原创更新频率,此群预计会比较寂寥,望有心理准备呀。 期待更好的汉裁 此次文字整理:汉流莲 徐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