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汉服结构特征示例 原创 王月
汉服学 定量分析汉服结构特征示例 服装专业早就进入了定量分析和研发服装的时代,但是民间汉服领域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迟缓。目前绝大多数 研究和科普成果,都是名物考证、穿搭介绍、朝代特色……绝大多数都是定性和文化背景上兜兜转转,极少有资料 对汉服进行定量分析、按照服装行业的正常研究方法进行科学实验。学术界已有很多应用CLOD3D研究汉服的案 例,还有AI方面的探索,但是较为零散,不成体系。 我们现在绘制和编撰的工具书,目的是试图探索出一条,用正常的、普遍性的,工业化的视角和方法,科学 研究汉服的路径。换句话说,我们希望在“书法艺术”“穿越朝代”的氛围之外,能够有人关注到汉服也亟需新时代 的“输入法”。 具体来说,我们以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N1为例,设置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量化内容,抛砖引玉。
△N1的正视图 秧苗考证,月光石绘制 以上平面结构透视图,是以目前公开的文物数据为依据综合考订绘制。特别声明,本文所有数据均为参考 值,原始数据以官方最新公布的考古文物数据为准。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第一部分:交叠量分析 我们已知在华夏汉服体系的语境中,对襟和交襟之间的变量是交叠量。那么我们需要对具体文物的交叠量进 行量化分析,到底交叠了多少平方米的面积、到底交叠角度是多少。我们根据绘制出来的平面结构透视图,使用 服装工程打版软件,测算出N1交叠部分的面积为4989平方厘米,也就是0.4989平方米。
△图片提供者:陆燕京 正视图整体的面积为13242平方厘米,也就是1.3242平方米。 △图片提供者:陆燕京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N1的交叠面积与平铺总体面积(正反面加在一起为2.6484平方米)的比值是 0.188:1。 计算过程如下: 0.4989平方米:(1.3242平方米*2)=0.188:1
△图片提供者:陆燕京 两襟交叠,不仅有面积,还有角度。根据服装工程软件的测算,交叠的相对角度是54.56°,以背中缝为 中轴线,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对称X。值得说明的是,N1是一件二次成型的直裾袍服,除了静态的平铺图 外,还有动态的上身效果。在二次成型的情况下,左右襟往相反方向拉扯,交叠量面积要增加,那么比值也会 增大。又由于上身之后,左右襟拉扯包裹,交叠的相对角度会加大,但是增加幅度有限。总的来说,N1的结 构特征数值,是一个范围。如果要计算二次成型情况下的N1交叠量和交叠角度,就需要CLOD3D建模。目前 这一块我们还暂时没有涉及,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加入。 目前数据整理如下: 交叠量面积=0.4989平方米 面积比值=0.188:1 交叠角度=54.56°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第二部分:闭合点相对位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置分析 汉服涉及二次成型的衣服,每一件的闭合点位置都是一个区间范围。描述和研究闭合点的相对位置,能够为 分析续衽裁片的形状和拼接程式打下基础。 以人体的肩线为水平基准,以人体中线为垂直基准,两条线就是坐标轴,相交点为原点,记为(0,0)。人 体中线常常与服装的背中缝和前中心线重合。人体肩线是假设双臂水平平举的一条线,不考虑领缘。综合来说: 以人体肩线为横轴(X轴),以人体中线为纵轴(Y轴),两条线的交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这里的 原点,在服装专业中,是肩高点中心,也是想象点,是不动的基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分为四个象限,按照平铺图由实到虚的顺序描述闭合点(用a、b、c、d……命名)。 汉服闭 合点描述顺序则为逆时针的方向,取值顺序和范围是:横轴的负半轴、第三象限、纵轴的负半轴、第四象限。 1、测量闭合点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轴多少,Y轴多少)。 2、测量闭合点与原点的距离。 3、测量从原点到闭合点的距离与横轴形成的夹角。由于汉服系统中的闭合点在肩、胸、腰、腋分布,为了 统一描述和便于统计,夹角在0°到180°之间取值。
△图片提供者:陆燕京 闭合点a距离原点的长度是62厘米,与肩线的角度是68.61°。 △图片提供者:陆燕京 闭合点b距离原点的长度是54.39厘米,与肩线的角度是109.66°。 在该坐标系中:
△图片提供者:月光石 闭合点a的坐标位置是: a(-24.547,-61.023) △图片提供者:月光石 闭合点b的坐标位置是:b(19.093,-51.106)
△图片提供者:月光石 N1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二次成型的闭合点往后腰移动,与原点的角度和距离也会发 生变化。闭合点,就是一个移动的轨迹,从前身腰腹,逐渐移动到后身腰臀。如果有三维建模的条件,我们就 能用坐标点进行描述移动轨迹。 意思就是,目前受条件限制,本文只能标注平面的坐标位置,更进一步,以后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标注 立体坐标系的坐标位置,更加准确地描述和统计汉服领襟闭合的动态过程。 我们可以预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对关系(甚至可能存在函数关系),变 化轨迹有章可循。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第三部分:袖子的比值分 析 析 析 析 析 析 析 析 析 析 析 析 析 析 析 析
汉服体系中,袖子是一个系统,它们之间的比值是有一定范围的。袖长、袖宽和袖袼宽,存在相对关系。我 们知道,我们所见的文物袖子接袖处是缝合的,一定是与大身缝合在一起。但是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日本的 一些款式、蒙古的一些衣服,袖子和大身之间是不缝合的,裂开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汉服必须缝合袖 子?换句话说,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服是否也存在着某种“万有引力”的东西,无论它怎么旋转和演变,总有一 道法则将其拉回运行轨道,而不至于散乱无际地乱飘?在这个系统中,当一个部位超过一个界限时,系统就会崩 溃。 在这个系统中,不同部位必须满足一定的变量关系,它们必须在这个系统中互相拉扯且保持平衡。一个部位 的数值增加,需要其他部位的参数变化来保持平衡,最终相持在一个恒定的界限范围内。汉服设计师,需要在范 围内变化,不可以随便突破,从而导致系统崩溃。 研究袖子不同部位的比值关系,找到极值,用途广泛,比如可以为设计汉服提供参考。 △图片提供者:陆燕京 N1是落肩,计算的袖长,是两条袖子的实际长度(含袖缘),以及两个肩高点的直线距离,也就是说, 在汉服体系中,“通袖长”需要经过原点。如果出现像N1这种特殊情况,则分成三段计算。 这里有个特殊情况,N1的袖型是往袖口收敛,没有袖宽,只有袖口宽。 N1的总袖长:102.52+6.16+102.49=211.17cm N1的袖口宽:21cm N1的袖袼宽:49.98cm 总袖长:袖口宽:袖袼宽=1:0.099:0.236 以上只是一件文物的示例,我们将上下数千年的华夏衣冠文物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定量分析,从而统计出数 值的取值区间,以及结构之间的变量规律,预计要绘制和分析上千张图,为汉服数字化、工业化、现代化贡献 力量。 欢迎关心和热爱汉服的人们,关注我们的定量分析汉服结构特征的道路,更欢迎加入进来。汉服学是一门专 门研究汉服的学问。它就像是一座矿山,任何人都可以来挖矿,任何人都可以发表学术观点。它属于全体中国 人,它是天下之公器。我们仅仅是矿山的发现者,呼吁有识之士前来开采,我们所展示的所有内容,都是抛砖引 玉,非常期待汉服研究能够跟上时代潮流,在“艺术审美”“名物训诂”“古人穿搭”之外,更上一层楼,在现代工业社 会,成为一门建立在坚实数理基础上的科学学问。 对汉服感兴趣,以及认同我们理念的朋友,如果有时间、有精力,欢迎联系我们
(wangyue333333333)。 文字:王月 图片提供:月光石、陆燕京 图片考证:秧苗 资料整理:誓言无忧 排版:南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