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统46丨衣—交襟—交领—分裁连属—不开衩—战国马山楚墓N1 原创 王月
汉服学 传 统 的 统
衣—交襟—交领—分裁连属—不开衩—战国马山楚墓N1
根据考古文物和历史文献,汉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文化实体,它不仅存在,而且与汉字汉语一样,对汉民族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文化 类别。 如果要转载,请注明出处,敬请用在复兴汉服的事业上。另外,也请提出需求和修改意见,我们将继续完善。
考古资料图
△引自中国考古网
本文根据文物数据综合推定之后绘制的透视结构平铺图
△秧苗考证 月光石绘 正面 △秧苗考证 月光石绘 正面
说明:
数据除了参考考古报告外,还参考了张玲的《东周楚服结构风格研究》。从公布的文物彩图来看,衣长要比考古 报告记载的148厘米略长。不知道这个差异是测量误差,还是文物彩图的拍摄角度误差。有待进一步考证。 这件文物有落肩,虽然同样属于通肩连袖,但是不是通袖长,而是标注袖展开长(水平线)。有可能数据216厘 米就是指水平方向的袖展长度。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大批丝织物,其中有一件交领分裁连属的素纱绵衣,根据考古报告《江陵马山一号楚墓》编号 N1。距今2300多年。 从搭配顺序和款式功能来讲,这是女装,穿在里面,衬衣或者内衣。 其结构特征是平面对折,通肩连袖,比较有特点的是通过正裁斜拼形成落肩,前衣襟自然形成交襟,内外襟几乎完全对称,左 右襟形成的内外襟交叠重合,双侧受力,目前推测通过腰带系扎闭合。袖口为略往上收的直袖,袖袼较宽。 叠图如下: 量化分析汉服结构特征: 我们已知在华夏汉服体系的语境中,对襟和交襟之间的变量是交叠量。那么我们需要对具体文物的交叠量进行量化分析,到底 交叠了多少平方米的面积、到底交叠角度是多少。 我们根据绘制出来的平面结构透视图,使用服装工程打版软件,测算出N1交叠部分的面积为4989平方厘米,也就是0.4989 平方米。
△图片提供者:陆燕京 正视图整体的面积为13242平方厘米,也就是1.3242平方米。 △图片提供者:陆燕京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N1的平铺总体面积(正反面加在一起为2.6484平方米)与交叠面积的比值是0.188:1。
△图片提供者:陆燕京 两襟交叠,不仅有面积,还有角度。根据服装工程软件的测算,交叠的相对角度是54.56°,以背中缝为中轴线,构成一个比 较稳定的对称X。 值得说明的是,N1是一件二次成型的直裾袍服,除了静态的平铺图外,还有动态的上身效果。在二次成型的情况下,左右襟 往相反方向拉扯,交叠量面积要增加,那么比值也会增大。 又由于上身之后,左右襟拉扯包裹,交叠的相对角度会加大,但是增加幅度有限。总的来说,N1的结构特征数值,是一个范 围。 如果要计算二次成型情况下的N1交叠量和交叠角度,就需要CLOD3D建模。目前这一块我们还暂时没有涉及,欢迎感兴趣的 朋友加入。 目前数据整理如下: 二次成型?>交叠量面积>0.4989平方米 二次成型?>面积比值>0.188:1 二次成型?>交叠角度>54.56° 简介
我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理想就是:汉服复兴。 目前在做工具书:将历代华夏汉服具体文物的平面透视图逐个画出来,拆解分析,编缀联结。最后编撰成汉服形制结构工具书,通过立 体网络关系图像,展示汉服形制结构本体和发展演变过程。为后续的汉服数字化打下基础。 对汉服感兴趣,以及认同我们理念的朋友,如果有时间、有精力,欢迎联系我们(wangyue333333333),一起来参与“挖矿”: 收 集和整理历史资料、考古考证、绘制平面结构图、研究汉裁…… 参考资料
科普|汉服领襟分类(大修版) https://mp.weixin.qq.com/s/scO-52zhvaWImSIHF8n6oA 文 字 丨 王 月 资 料 整 理 丨 誓 言 无 忧 文 物 考 证 丨 秧 苗
绘 制 丨 月 光 石 测 算 | 陆 燕 京 排 版 | 南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