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统33丨衣—交领—续衽—通裁—开衩—无摆—泰州徐蕃墓八宝花缎棉袄 原创 王月

汉服学

传 统 的 统 衣—交领—续衽—通裁—开衩—无摆—泰州徐蕃 墓八宝花缎棉袄

文章前言 ● 本系列原创绘制透视结构平铺草图,以具体文物为基础,逐一分析绘制,预计上千张,目的是建立汉服原型结构体系,从底层建立起关联关系,然后充分利用三维虚 拟建模等技术,开展汉服模块化、数字化,服务工业化大生产。 如果要转载,请注明出处,敬请用在复兴汉服的事业上。另外,也请提出需求和修改意见,我们将继续完善。

考古资料图

Image 1

Image 2

Image 3

Image 4

Image 5

△图片引自《江苏泰州明代刘湘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 △图片引自微博“如影随行忙着”

本文根据文物数据综合推定之后绘制的透视结构平铺图

Image 1

Image 2

Image 3

Image 4

△月光石绘制 请注意 根据考古报告,腰围161,减去2个腰宽61,剩下39厘米,应该是内襟的上半部分宽度;下摆围226,减去2个下摆宽度87,那么剩下52厘米,应该是内襟的下半部 分宽度。根据内襟上、下两部分宽度的尺寸绘图,推算出内襟外边缘与前襟中缝线平行。其次,袖子应该是收祛,但是没有明显的祛缘。考古报告上记载右胸前有一付系 带,右腋下有两付系带,但是从照片来看,只有右胸前一组、右腋下一组,数量对不上。怀疑中间少了一组系带。故本图推测有三组系带,中间有一组缺失了,补画之。 1981年江苏泰州发现了一座明代徐蕃夫妇合葬墓。其中徐蕃的棺材里出土了一件八宝花缎棉袄,考古清理简报编号为“图版壹:4”。根据考古报 告,表面面料是姜黄色的八宝缎,豆黄色的素绸里子,中间絮棉花。徐蕃墓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文物距今约490年。 从搭配顺序和款式功能来讲,应该是穿在里面的棉衣。 其结构特征是平面对折,通肩连袖,内外襟续衽,内外襟交叠呈倾斜的“X”,交领右衽,有护领,领口开口较窄。外襟两组系带,内襟一组系带, 双侧受力。比较有特色的是外襟的一组系带在右胸领缘上,这是因为领缘比较宽阔,又不是横卧领,为了避免掉领子而出现的系带设计,跟襟式无关。 袖口为收祛的大袖,无祛缘。上下通裁,两侧开衩,无摆。

简介 ● 汉服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汉服的学问。它就像是一座矿山,任何人都可以来挖矿,任何人都可以发表学术观点。它属于全体中国人,它是天下之公器。我们仅仅是矿山

Image 1

Image 2

Image 3

的发现者,呼吁有识之士前来开采,我们所展示的所有内容,都是抛砖引玉。 我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理想就是:汉服复兴。 目前我们在做的研究内容是汉服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将历代所有的华夏汉服形制结构梳理出来。 对汉服感兴趣,以及认同我们理念的朋友,如果有时间、有精力,欢迎联系我们(wangyue333333333),一起来参与“挖矿”: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考古考证、 绘制平面结构图、研究汉裁……

参考资料 ● 汉服学:寻找有时间为爱发电的同道 https://mp.weixin.qq.com/s/FOhWkOKtKfqPe991JI5Cgw 文字:王月 资料整理:誓言无忧、羽路睡醒啦 绘制:月光石 排版:南陌

Im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