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交襟的关系梳理——诸如内襟外襟大襟小襟左襟右襟等
原创 王月
汉服学
汉服交襟的关系梳理 ——诸如内襟、外襟、大襟、小襟、左襟、右襟等
华夏汉服的基础襟式: 交 襟 ,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一阴一阳谓之道”,包括左右上下里 外,是对服装从设计到剪裁到穿着全面的、整体的描述。 当交叠量为0时 ,华夏汉服的基础襟式为对襟,整体呈现“‖”状态; 当交叠量大于0而小于180°的时候 ,华夏汉服的基础襟式为交襟,整体呈现“X”状态。 因此,当我们在分析和介绍华夏汉服时,应该全面和整体地描述“交襟”,而不是用部分 代替整体。
具 体 来 说 一、绘制华夏汉服平铺图时,理应绘制展现内襟的透视图; 二、给华夏汉服做分类命名的时候,理应以“交襟”作为基础词根。比如:曲领交襟、圆 领交襟、竖领交襟等。
在整体结构中,交襟包括了左衽和右衽,前面两襟分开来看,各自有不同的称呼,分别是左襟(外襟、大 襟)、右襟(内襟、小襟)。但是当左襟压右襟时,这个状态就是右衽,反之就是左衽。 交襟分开来讲,有以下具体的名词概念: 左襟、外襟、大襟 右襟、内襟、小襟 作为交襟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成对出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侧重不同的含义。
第一组:左襟和右襟(常用)
这一组特别强调的是服装的左 右 方 向 ,比如指示左襟的系带,与右腋下系带系结;右襟的 系带,与左腋下系带系结。指示服装的两襟,受力方向,向相反的方向交叉用力。 总之,这一组词,强调的是向左、向右的方向性。
第二组:外襟和内襟(常用)
这 一 组 特 别 强 调 的 是 服 装 两 襟 的 重 叠 层 次 。 前开襟的服装结构,左右两襟谁在上、谁在 下,决定了左襟被人看见,还是右襟被人看见,交叠的顺序和层次非常重要。因此,第一层 次的,能够被人看见的,展露在外的,就是外襟,第二层次的,被遮挡的,不能被人直接看 见的,就是内襟。 总之,这一组词 ,强调是服装结构上的层次问题,区别谁展露在外、谁隐藏在内。
第三组:大襟和小襟(不常用)
这一组特别强调的是服装两襟裁片的面积大小,以及交叠量的大小。华夏汉服在历史上很少 使用这组词。 交襟结构下,变化形式五花八门,两襟形状和面积完全对称的是少数,大多数款式是两襟裁 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排列组合。 举例如下: 1、当外襟续衽,内襟续衽面积明显小于外襟时,那么外襟是大襟、内襟是小襟; 2、当外襟续衽时,内襟不续衽,那么外襟是大襟、内襟是小襟; 3、圆领交襟,外襟裁片面积完全覆盖前身,即便内襟裁片面积与之相当,由于交叠量很 大,也可以说外襟是大襟、内襟是小襟。 一般来说,展露在外的裁片面积大于隐藏在内的裁片面积。 但是也不绝对,比如曲领,就 是外襟的裁片面积小于内襟。 总之,这一组词 ,在华夏汉服的语境下,强调的是两襟裁片的大小问题和裁片交叠所处的 位置。 值得说明的是:这组名词概念在其它服饰文化体系的语境下,指的是其它服饰传统的结构特 征,与汉服是两回事,可以看作是同名异物。
作 者 | 王 月 排 版 | 南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