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学:寻找有时间为爱发电的同道 原创 王月
汉服学

Image 1

Image 2

Image 1

Image 2

汉服学:寻找有时间为爱发电的同道

Image 1

Image 2

你是否同样疑惑为什么今天“传统服饰”特征是“立领厂襟”而不是“交领右衽”? 你是否纳闷为何“一个朝代一种形制”? 你是否想过,专门将汉服作为研究本体的理论和学说是什么样?…… 汉服 是 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 汉服学 就是 专门研究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的学问 (特别说明,这里指的是学问,不是学科。) 汉服运动深深扎根于民间,这门学问自然也是民间的积累。 已经发展到现在,难道还有人质疑汉服不是一门学问吗? 既然是一门学问,那么就有起源、发展、现在和未来,也就是,需要叙述汉服本身的发展历史:起源、发展、消亡、复兴史; 既然有着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那么就有“头身足手”、“心肝脾肺肾”等间架结构、主干分支、内容构成……也就是说,需要分类和梳理; 既然是一个有着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立体体系,那么数千年来的发展演变一定有自己的本质特征和演变规律。那么需要研究出汉服的设计原理、剪裁 规则、发展规律…… 既然是一个经历了数千年风雨的、有自我核心的服饰体系,那么背后一定连接着华夏汉民族的哲学思想。那么需要研究汉服在华夏文明这个庞大的 文化丛林中,所处的位置和功能。 这门学问,与中国古代服饰史不同,它们是不同维度的学问。 最简明扼要地说:中国古代服饰史,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研究在中国出现的所有服饰。 汉服学,是按照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本身的形态和脉络,研究汉服的“自我、本我、超我”。 汉服学的主要意义在于告诉世人: 汉服是一个有头有尾、有手有脚、有五脏六腑、有本体意识、有生命活力、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完整完善完全服饰文化体系。 这门学问是站在考古学、历史学、思想史、中国古代服饰史……等各种学问的巨人肩膀上,才能发展起来。 学问只有研究的对象不同,不分优劣。 汉服学的研究维度,是从华夏汉民族的思想和感情、历史和文化的视野和角度去研究。侧重于汉服体系本体整体的客观实在。 中国古代服饰史强调的是“存在即合理”,只要是历史上客观出现过的,都是研究对象。 汉服学在中国古代服饰史在很多问题上,观点是完全不同的。

最简明扼要地说 中国古代服饰史 是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依次研究在中国出现的所有服饰 汉服学 是 按照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本身的形态和脉络 研究汉服的“自我、本我、超我” 目前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服饰史的理论和观点来解释和指导汉服运动,带来了很多缝合失败的痛点。 比如汉服学认为: 1、从华夏汉服文化诞生之日起,裤装体系就是自主创造且完备的; 2、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国古代服饰有多种传统和谱系; 3、中国历史上,人们穿过的服饰与民族传统服饰不是完全重合,经历了两次根本性的变化,第一次是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历史事 件,大体来说,从先秦到明末,主要流传的是华夏汉服传统和谱系,从清初到清末,主要传承的是旗装的传统和谱系;第二次是西风东 渐,清末及以后,西式服装逐渐成为了社会主流。 4、隋唐的“圆领缺胯袍”是在华夏汉服体系完整的前提下, 且圆领缺胯袍同样属于交襟结构的前提下,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地创 造性主动吸收他族元素,丰富体系内容。换句话说,隋唐同样是以交领右衽系带对襟等为传统基石。在基石稳固的前提下,才富有丰富 多彩的时装。明代的“曳撒”“贴里”同理。 5、汉服的语境中,“右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升华为民族象征符号; 6、从先秦到明末,华夏汉服体系的基本款是以交领右衽、系带对襟为主要内容。从黄帝起算,这是传承了五千年的核心特征;从 殷商文物起算,也传承了至少三千年。汉服复兴的标志之一就是交领复兴; 7、明代的竖领交襟是衍生时装,与传统交领是并存关系,而非取代关系; 8、明代竖领服务于交襟,清代立领服务于厂襟,两者分属不同的中国服饰传统脉络,应该各美其美,各找各妈。 总的来说,汉服学与中国古代服饰史仅仅是研究维度不同,关注点不同而已。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去解释历史问题,各有各的理由,没有必要将两者 放在一起混淆。 中国古代服饰史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全面地揭示和展现了古代人的形象风貌,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资料,在研究古代所有种类服饰的领域 中,在细究某个时期服饰妆造的还原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汉服学是集中注意力在华夏衣冠体系的重建上,与中国古代服饰史是不同的学术领域。汉服学无意于与中国古代服饰史争论对错----这是研究视角 带来的观点冲突,并无对错。 大家在各自研究各自领域的前提下,各有各的使命和功能,完全能够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因此,在汉服运动发展二十多年的今天,理应建设属于汉服的理论和学说,也就是汉服学。

Image 1

Image 2

汉服学的使命是: 一、梳理数千年发展演变脉络,叙述汉服发展史、消亡史、复兴史; 二、重新建构现代汉服体系,包括形制体系、应用体系等; 三、总结汉服运动的实践结果、提出与实践匹配的理论、观点和学说。 目前民间的地位决定了汉服学的业余水平,导致目前汉服研究严重不足,各种关于汉服内涵与外延的争议,都不断地在推翻已经达成的共识。 放下一切偏见,站在纯粹客观中立的立场来说,汉服这个文化类别,与汉字、汉语是同等级别的。 同等级别是指: 规模、 历史、 内涵和意义 一个与汉字、汉语同等级别的文化类别,汉服学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欢迎全社会所有感兴趣的人们,共同研究汉服学,将其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汉服学还处于民间自娱自乐,业余爱好、为爱发电的状态,水平很低。我个人能力有限,亟需更多有识之士共襄盛举。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目前汉服学,就是纯粹的爱好。 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 它一定会登堂入室、大放光彩。 如果认同“汉服学”理念, 且有时间的朋友,可以联系我: wangyue333333333

参考阅读:

Image 1

Image 2

Image 3

Image 4

1、“汉服学”学科,下一个二十年的宏愿 https://mp.weixin.qq.com/s/lTYeGRY1exkZ_xeF_p1Mlg 2、有别服饰史,建立汉服学 https://mp.weixin.qq.com/s/X2oC7xVTYs3rDtbE-ypDBA 3、科普汉服领襟分类:圆领交襟、曲领交襟、竖领交襟...... https://mp.weixin.qq.com/s/LETFc-kK2Q80VBq7zIi_Qw 4、释读秦简《制衣》兼论汉服的襦不是必须加腰襕 https://mp.weixin.qq.com/s/SqUPcOgYMxXuVkdlc5YyMQ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