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苹果和梨子会伤害水果吗?谈汉服与华服的关系 原创 王月

汉服学 声明:本号不是科普,也不是学术,仅个人心得,仅供参考。 我一直在说汉服是一个体系,是一个文化门类,是属于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 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只是一个很正常的文化种类,不是很理解为什么现在 有人会那么忌讳汉服。 有人说,既然要谈体系,那么就谈华服好了,不要区分出汉与非汉。言下之 意,如果你区分了,就是在制造矛盾,不利于和谐。 问题是,我说苹果是苹果,梨子是梨子,会伤害水果这个概念吗? 我说这个世界上有汉语汉字,各兄弟民族有自己语言文字,会伤害“中文”“华 语”这些概念吗? 以前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我们说“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这是一个对事实的陈 述,怎么会有人把汉服与华服刻意对立起来? 经过对学者们言论的观察,我总结出来他们的普遍观点:把历史上出现的 所有服饰文化看成是碎片和元素,把所有的一切都看作是等量齐观的历史资源 和要素,就像一个大杂烩一样,从中挑选出一些符合口味的元素,比如刺绣、 花色和风格等,运用到今天西式服饰文化体系中,在西式服饰文化的基础上发 展。 华服这个概念,在他们的意见中,第一是指涵盖历史上所有一切的一切器 物,而且是以碎片化、零散式的状态存在,打个比方,就像是一堆遍地散乱的 珍珠、玛瑙、玉石,随意堆砌的杂货铺;第二是指基于西式服饰文化体系,将 杂货铺中的一些元素拿出来运用,重新设计出一种带有中国风的服饰款式来。 而在汉服复兴者的意见中,第一是认为华夏衣冠(汉服)是一个有内在发 展逻辑的完整自立的文化体系,是一个有自己发展历程和指导思想的重要文化 门类,就像是一版又一版不断升级迭代的软件,是自成一体的,而且与其他兄

Image 1

弟民族的服饰文化一起构成了古代华服体系;第二是认为在今天以及未来,华 服体系是一个与西方服饰文化体系并行不悖、并驾齐驱的服饰文化体系,而建 构汉服体系是建构华服体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必要过程。 从双方的本身目的来说都没有问题,都是为了建构华服。根本分歧在于路 径和方式不同。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不断地说:你们要讲华服,不能讲汉服,你们要讲历 史上的一切,不能只讲华夏衣冠。或者甚至还有人说,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汉 服,只有华服。如果我们摆事实讲道理,就来一句,都是中国人,分清楚干 嘛? 这样无异于在说:苹果有黄颜色的,所以苹果是香蕉;苹果是甜的,所以 苹果是西瓜;你讲苹果,会伤害梨子;你讲苹果,会伤害水果;苹果和梨子都 是水果,干嘛分清楚? 如果承认以上逻辑很奇怪的话,那么就可以理解以下的一些误会的澄清。 我一直相信,绝大多数反对汉服的人,他们只是对汉服不了解、有误会,并不 是真的不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真的反对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在古代,汉服与其他兄弟民族服饰文化是共存关系,相互影响、相 互学习 他们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比如说三星堆文化,他们的服饰 很有特色,同时又有殷商服饰文化的影响;比如云南铜鼓上雕塑形象,沈从文 对其进行了披皮留尾的论证;比如越地的记载,就有断发纹身等等服饰风俗。 讲汉服与讲其他兄弟民族服饰文化并不矛盾,没有人说讲了一个就不能讲另一 个,穿了一个就不能穿另一个。费孝通就说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有人说,那汉服运动为什么抵制旗袍马褂?这是因为,旗袍马褂只是一种 民国时期流行的西化时装,并不是民族服饰(哪个民族的都不是),因此不适 合参加汉民族传统服饰为主题的活动;其次,不得不坦诚地说,现在社会上总 是有人枉顾史实,非要说旗袍马褂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那么为了避免引起误 会,只有提前说明以免到时对方尴尬;其次,不仅仅是不欢迎旗袍马褂,包括 二次元服装、戏服之类也谢绝,这是因为汉服复兴的目的是为了民族服饰的重 回现实,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娱乐、表演,为了避免引起大众误 会,也进行了提前声明。 什么时候大众不再把旗袍马褂当成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尤其是当成中国的 传统形象,什么时候取消声明。 本来就已经误会重重,在几百年来的积非成是的社会舆论下,汉服活动采 取表明态度和立场的方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还有一点特别要指出来,

汉服运动从来没有拒绝过与兄弟民族一起展示服饰文化,共同发扬服饰文化, 反而在一起合影、搞活动的报道屡见不鲜(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我懒得罗 列),足以说明汉服复兴者心胸开阔、包容大度。 第二:讲汉服自成一系,正是说明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只有服饰文化体系存在,才有主体去吸收、学习和影响,如果连主体这个 前提条件都不存在了,那么也就谈不上什么开放与封闭了。说汉服是一个有内 在发展逻辑的服饰文化体系,根本谈不上“纯洁”不“纯洁”,也无从谈起“封 闭”不“封闭”,汉服是一个既有原创精神,又有学习能力的开放式文化门类。我 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有多少优秀的服饰元素和穿着方式被吸纳进汉服体系 中,成为汉服体系中经久不衰又活力四射的经典款式。同样,汉服与其他兄弟 民族服饰文化之间的交流案例数不胜数,千百年来有着血肉的联系。这种紧密 的联系,并不妨碍这些文化门类和民族服饰体系各自发展,为什么说他们各自 的发展历程,就是在隔断他们的联系呢?难道无视客观事实,无视这种既联系 又各有特色的辩证关系,非要把他们放进搅拌机中搅成碎片,才能算是所谓 的“融合”吗?这恐怕才是对各兄弟民族服饰文化的不尊重吧? 我一直觉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个提法非常好,就是要自尊自重与尊重 他人同时进行,就是要有一个“自我”和“他人”的确切定位,在这个文化多样的世 界里一道绽放五彩的光芒。 第三,重构汉服体系,是为了和各兄弟民族服饰文化一起建构华服体系 既然大家都同意建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那么在路径上,显然不能去 选择以西方服饰文化体系作为起点和根基。既然不能把西方的作为根据,就要 选择我们中国自己悠久历史的服饰文化作为历史依据和逻辑起点。 既然要从我们中国 5000 年的历史中选取服饰文化的历史根基,就无论如 何也不可能绕过汉服。无论是从历史地位还是从内容规模来讲,都需要现在历 史阶段的我们去重新梳理和建构汉服体系。 这里有个最基本的道理:我们一直都在说,“一个都不能少”,这种中华民族 一家亲的团结友爱精神一定要充分发扬起来。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那么 56 民 族就应该有 56 种服饰文化,汉服作为其中之一怎么能够缺席? 5 6 民族的服饰文化都还缺少一个,大人们就在不停地说:华服、华服、华 服。 只能谈华服,不能提汉服。 只能说华服,谈汉服就是没有大局观。 那么请问,大人们心目中这个缺胳膊少腿的华服到底是什么?从何谈起? 中华民族的 56 民族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在共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

系的历史进程中,就应该整整齐齐,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呼吁汉服复兴,是因为现在汉服处于缺失状态,是因为大人们还不接 受汉服,大众还不认识汉服,缺什么补什么。如果换成其他兄弟民族丢失了他 们的服饰文化,我们一样会奔走呼号,积极呼吁,号召全社会一起来保护我们 中华民族共同的服饰文化遗产,共同建设华服体系。 汉服与华服是血脉相连的概念,就像汉语与华语的关系,否定一个就是在 否定另外一个,所以请各位大人们不要再抬华服贬汉服了,无论是从学理上还 是从逻辑上,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中,汉服与华服就是同一事物的不同 层级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封面图片来自复原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