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汉服体系的概念,兼论汉服的层次和对标问题 原创 王月
汉服学 特别说明:因为听说前几篇文章引起了某些人不快乐,本号表示深切遗憾。本号并非科普,也非学术,从未想过挑战任 何人的权威,仅仅就汉服这一文化门类展开个人的观点陈述。本号仅对关于汉服的观点感兴趣,不对针对任何人和组织。个人 读书笔记,思考心得,谢谢观看,欢迎交流。 我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反对者的意见和原因,在分析反对者的意见时,发现这里面可 能存在着一个极其重大的观念错位。所谓观念错位,就是互相错误理解对方,争论的焦点 根本就不是同一个问题。本文就其中一个重大的观念错位进行探索和研究,也就是破除“朝 代论”,建立汉服体系的观念。 我观察了主流精英对汉服现象的评价和认知,基本上基于既有服饰史的研究结论,认 知程度基本上是刻板的、偏颇的、粗浅的印象。最主要的刻板印象是:一个朝代一个款 式,中国服饰一直在变,没有定式;古装就是宽袍大袖,进入现代社会后自然被淘汰的。 总结起来,这种观念就是只有具体的款式概念,而没有整体的服饰文化体系概念。他 们知道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知道大象的鼻子是什么样的,但是他们不知道大象是什么 样的。 我们一直在说:大象如何如何,他们就一直在质疑“蒲扇般的耳朵怎么是陆地上最 大?”“长长的鼻子怎么可能性格温顺?” 具体展现出来的形象已经是最底层的层级了,需要人们发挥抽象的思维能力,去概括 出上一层级乃至最高层级的概念来。人类是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就好比,你把任意一款桌 子放在他面前,他都能抽象出“桌子”这个概念,而不会说,“桌子”是一个伪概念。 显然汉服复兴的参与者还做得不够,没有把宣传的内容和沟通的理念,有效地传递给 大众,让大众清楚地知道,我们穿的不是花花绿绿的纱巾飘带,而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 这一个庞大的文化门类。之所以传递信息无效、有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汉服复兴的参与 者自己也没有特别清晰的整体架构和概念。大家心里面模模糊糊有着汉服的情结和感情, 但是就是说不清道不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莫过于只是了解到有很多很多种款式,但是这 些款式的上面是什么,可能就没有太深入探索了。当我们自己都在说朝代论的时候,当我 们介绍衣服这制那制的时候,从理论层面来说,那就是古装和穿越嘛。 汉服概念的外延就是汉民族传统的服饰文化体系(非款式的松散集合)。 汉服是集合概念,因为它的外延指向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里,所有种类的服饰组成 部分,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比如玄端、深衣、襦裙、褙子、圆领袍……是汉服体系 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们不是汉服体系。我们往往有这样的表达,指称具体的一件衣服来判
断是还不是“汉服”,实际上严谨的说法是:这一件是汉服体系中按照某一基本形制裁剪缝 制而成并形成自身风格的具体表达,而非汉服体系本身。 正因为它是集合概念,所以它指向的是特定的单一实体对象: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体 系。因此,汉服概念也包含于“民族服饰”大概念中。“民族服饰”概念泛指世界上所有民族的 传统服饰,一般来说,都是有或复杂或简单的文化体系,因此,“民族服饰”这个概念是世 界上各种各样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体系的总和。 反对者宣称“汉服是近年来生造的概念,是伪命题”。主要理由有:中国历史上服饰历 朝历代一直在发展变化,每个朝代的服饰都不同。 反对者是站在服饰史的角度来看待的,更深入的说,是站在器型学的角度来看待的。 所谓“器型学”,就是以文物器型及渊源流变为研究对象的学问,一般是将文物的形制作为 标尺,比如断代的“标准器”。而汉服的研究对象落脚在服饰文化体系上,而非服饰形态 (款式)上面,汉服属于民族传统服饰的一部分,而非考古文物学的一部分,这是汉服与 服饰史研究的根本区别之一。研究和讨论的对象是否是同一个事物,这是汉服研究者与其 他学者开展交流之前最需要明确的一个前提。换言之,汉服研究和讨论的对象是一种服饰 文化体系、服饰文化门类,所有的细节都是围绕这个对象展开,汉服是一个比款式更高一 层级的概念。就好比讨论指称的对象是人类,而对方却一直在纠缠男性与女性的异同,还 把飞禽走兽的性别也拿进来比较,不断地混淆人类这个概念。 什么叫“体系”?根据一般解释,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的系统而 构成的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汉服这个体系,指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服饰体系和 服饰文化体系。前者是指不同种类、款式、元素之间的源流、搭配、互补等;而后者是指 文化层面的意义、应用、传播等。 汉服体系可以分为上下结构和内外结构两个小体系,从上下结构这个角度来说,可以 划分为衣裳制、衣裤制、深衣制、通裁制、配件类等等。内外结构一般是指内衣、中衣、 外衣和外套的层次结构。 从层次角度来讲,我们经常说的款式其实是比体系低两个层次的划分类别。我们能够 很清楚地分清“宫保鸡丁”与“中餐”的关系,能够很轻易地辨别“青苹果”与“水果”的区别,那 么就应该完全理解“襦裙”与“汉服”的关系。 对标的是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服饰文化体系,而不是去对标某些款式。所以把汉服这一 文化门类与一些具体的款式并列,是不恰当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汉服、汉字、汉语、 中医、民乐、武术、书法、国画等等进行并列。 目前人们把汉服与各种特定风格的服饰相提并论,比如“破产三姐妹”之类,一方面是 因为它目前弱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将它与款式层级拉开距离,还是把它当成 是一堆新奇款式的集合、大杂烩。 这里有一个非常基本的、简单的逻辑,可以反证汉服是一个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文化 门类。 1 、 我们所有人都自认我们中华文明是一个独特的完整的文明体系,但是其中服饰文化却 不成体系、随便穿穿? 2 、 我们所有人都自认中华服饰文化是一个独特的完整的文化体系,但是其中的汉族服饰 文化却不成体系、随便穿穿?
3 、 我们所有人都自认为汉族服饰文化成体系,但是汉服运动之前,整个汉民族从民族服 饰层面上“无衣可穿”? 其实也没什么, 所谓“大象无形”,一定会有人说:这哪里有大象?看不见摸不着,这 哪里有大象?明明只是一只耳朵、一根尾巴,哪里有什么“大象”呀? 封面图片来自复原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