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市夏家台战国时期墓葬M258 服饰数据表格


汉服资料馆

服饰类别 出土位置 形制描述 尺寸(单位:厘米) 原文信息
衾被包裹遗骸最外层(第一层)内絮丝绵,平面呈“亞”字形长约315、宽约106M258∶衣-1,为包裹衣衾的最外层(第一层)。内絮丝绵,平面呈“亞”字形。长约315、宽约106厘米
袍(第二层)包裹衣衾第二层此次出土袍中最大者通袖长262、衣长145、下摆长约134、袖口宽90M258∶衣-2,第二层袍,为此次出土袍中最大者。通袖长262、衣长145、下摆长约134、袖口宽90厘米
袍(第三层)包裹衣衾第三层-通袖长238、衣长124、下摆长约196、袖口宽28M258∶衣-3,第三层袍。通袖长238、衣长124、下摆长约196、袖口宽28厘米
袍(第四层)包裹衣衾第四层糟朽严重,袍身、左右襟等部位残缺,形制不明衣残长约55、袖残长约55、下摆残长约90M258:衣-4,第四层袍。糟朽严重,袍身、左右襟等部位残缺,形制不明。衣残长约55、袖残长约55、下摆残长约90厘米
袍(第五层)包裹衣衾第五层-通袖长约226、衣长约142、下摆长约152、袖口宽约32M258∶衣-6,第五层袍。通袖长约226、衣长约142、下摆长约152、袖口宽约32厘米
袍(第六层)包裹衣衾第六层内絮丝绵通袖长约161、衣长约120、下摆长约176、领宽约21M258∶衣-7,第六层袍,内絮丝绵。通袖长约161、衣长约120、下摆长约176、领宽约21厘米
袍(第七层)包裹衣衾第七层内絮丝绵通袖长约223、衣长约132、下摆长约196、领宽约21、袖口宽约28M258∶衣-8,第七层袍,内絮丝绵。通袖长约223、衣长约132、下摆长约196、领宽约21、袖口宽约28厘米
袍(第八层)包裹衣衾第八层-通袖长约171、衣长约124、下摆长约148、领宽约23、袖口宽约22M258∶衣-9,第八层袍。通袖长约171、衣长约124、下摆长约148、领宽约23、袖口宽约22厘米
袍(墓主上身外穿)墓主上身所穿直裾,右衽通袖长约215、衣长约150、下摆长约152、领宽约26M258∶衣-15,墓主所穿外袍。直裾,右衽。通袖长约215、衣长约150、下摆长约152、领宽约26厘米
单衣墓主上身所穿直裾,右衽通袖长约169、衣长约99、下摆长约71M258∶衣-17,墓主上身所穿。直裾,右衽。通袖长约169、衣长约99、下摆长约71厘米
单裙墓主下身所穿用带系结于腰部,展开后呈扇形,上窄下宽长约90、腰围约131、下摆长约219M258∶衣-18,墓主下身所穿,用带系结于腰部。裙展开后呈扇形,上窄下宽。长约90、腰围约131、下摆长约219厘米
单袴墓主下身所穿两裆不相连腰围约96、长约97、袴脚宽约34M258∶衣-19,墓主下身所穿,两裆不相连。腰围约96、长约97、袴脚宽约34厘米
内衣墓主最内层穿着呈三角形,用于遮覆裆部M258墓主最内层贴身穿1件内衣,呈三角形,用于遮覆裆部
丝带用于束发、束臂、束腕、束足、系袍、系裙及固定绢团等头发保存完好,盘成发髻,以丝带固定。双臂肱部、腕部以及双足踝部分别用丝带束缚。双手掌中各握一长条状绢团,内絮丝绵,缀有丝带,绕过手背后系结。上身外穿1件袍,袍外束1条丝带,于前腰处系成活扣;下身穿1件单裙,用带系结于腰部
绢团墓主双手各握一个内絮丝绵,缀有丝带双手掌中各握一长条状绢团,内絮丝绵,缀有丝带,绕过手背后系结
覆于墓主头面部的长方形丝织物覆盖墓主头部和面部1件盖在前额及头顶,四角缀有丝带缠绕在头部;另1件完全覆盖面部,上及额部,下至颈部长约33、宽约32(覆盖面部的丝织物)头部覆盖2件长方形丝织物,1件盖在前额及头顶,四角缀有丝带缠绕在头部;另外1件完全覆盖面部,上及额部,下至颈部,长约33、宽约32厘米
丝履墓主双足穿着鞋面残破,踝部残存系带双足着丝履,鞋面残破,踝部残存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