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资料馆

首页

我们,汉服复兴先行者的统一称呼为————同袍!

作者:秋月半弯

我们这个群体,首先是汉族人。与其他众多汉民族同胞不同的是,我们先一步认识到了汉服的意义,并以实际行动致力于汉服复兴,将汉服的回归作为复兴伟大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力切入点。

媒体在报导中应当以汉族人来称呼我们,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令我们自豪的,对所有汉族同胞也是有提醒作用的。但因为我们这一群人与汉服及汉文化的关系在现阶段具有特别性(因为现在还不是所有汉人都接受并穿上了汉服,也还不是所有汉人都正确认识了汉文化),故他们不会这样来称呼我们。

因此还是要有一种标志性的称呼。随着汉服运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个合适的称谓于我们来说是必需的。就算我们没想过,媒体大众还是会给我们一个称呼的,那样我们就被动了。于是不知何时,“汉迷”、“汉友”等就成了我们的名字了。

这个“汉”字,能导出从热爱汉民族文化、复兴汉民族文化以及汉民族服装等多种意思去理解。然而,这些名字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解释,都不合适。

从热爱汉文化的方面去理解:

“汉友”、“汉迷”的“汉”是汉族的意思,却容易被误解为汉朝,把我们当作“汉朝文化迷”(就像“明矾”一样,是当年明月的迷或者是明朝的迷)。虽说如此误解我们的人是出于无知,就像把汉服当作汉朝服饰一般,我们在汉服的名称上绝不让步,但我们这个群体的名称上还是可以商诀的。

真正要命的是这样的名称同时还意味着一个弱势的、敏感的、自绝于外的小群体。就像歌迷,是爱听某歌星或其歌的一群人,相对于大众来讲只是一个小群体。

“汉友”这个词现在被用的是最多的。听起来还比较亲切。而且“友”字的窄小感和狂热感不及“迷”字那么重,但本质是一样的。同族以友相称,也很怪。从民族意义上讲我们本来就是同胞,是兄弟姐妹,以友相称反而见外。

这些称呼给公众的印象恐怕不是汉族民众复兴汉族文化,而是复古小圈子的聚会,一群狂热的汉朝文化爱好者在举行仿古派对……好点的也不过是和音响发烧友一样的“汉文化发烧友”。

如果是非常喜欢汉民族文化的老外,称之为“汉迷”倒有情可原,但我们本身就是汉人,这种称谓严格来讲是荒唐的。如果一个族人爱民族之珍贵物,却被定义为另类一样,岂不可悲?

“我是汉人,我是汉迷”就像“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迷”一样在普遍情形显得语意很奇怪。“迷”带有特殊性,而汉人迷汉文化是再应该不过的事了,所以“汉迷”于我们不适用。虽然现今的情况十几亿的汉人们并未都这般热爱汉文化,但这并不是真的不热爱,而是没有意识到而已,我们不能早早以“汉迷”等词来扎上这个口子,把后来者与我们隔离开来。他们虽没意识到自己是热爱汉文化的,但毕竟多认同中国文化,自认是热爱中国文化的。而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核心,所以热爱中国文化必然就是含有了热爱汉文化的意思。

所以不该给它另加一个称谓。“汉友”之类的不符合“让所有汉人把复兴汉文化当作追求”的定位。

所以如果把这个“汉友”解释为热爱汉文化的人,就请直接叫我们汉人。我们是热爱本民族文化、穿本民族服装的普普通通的汉族公民。

有人会疑惑:为什么我们大力提倡认识、复兴汉文化的人就称为汉人,岂不是与所有的十多亿汉人名称都没区别了?本来就不该有区别!一个人,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天经地义,何况我刚才也说过,汉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核心,是尤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所以我们就被称作汉人好了,这样会引出一个有益提问:为什么同样是汉人,会出现一群有这种汉文化意识的人,而其他的数量庞大的汉人则意识缺位?所以正好可促使所有汉人们反思,也给了我们理直气壮向所有同胞敲醒钟的底气:

我就叫做汉人,因为我热爱汉文化是应当的、自然的,所以我不需要别的称呼,而你,名称和我一样,你不觉得你却缺少了些什么吗?

可惜的是我刚才说过,人们不会如我们所愿直接称呼我们为汉人。

那么从复兴汉文化方面说:

“华夏复兴者”

官方也认为华夏是中国的别称,因此华夏复兴者就是中国复兴者,那么照理说中国人都希望中国复兴,为什么这可以成为我们这群人特有称呼?因为华夏是汉族的前身,在这里是把华夏从正统意义上去解释的,而非指后来捏塑过的意义,故自然复兴华夏可以理解为复兴汉文化了,所以这说法行得通。不论具体是指复兴华夏民族,还是复兴华夏文化都可以。而且说复兴华夏不会像复兴汉族那样被扣大帽子,而实际上我们心里知道华夏的真正涵义。

“汉文化复兴者”

我刚才说从认同、热爱汉文化方面来说我们作为汉人不该有什么别的称呼,那么如果从“复兴”的角度来说来可以有别的称呼吗?可以。因为“认同”、“热爱”应该是一种朴素的感觉,也是一种泛泛的说法,而“复兴”则是付诸很确切的行动了。并非心里有民族认同感的人都有意识地去为民族做些什么的。而且仅是热爱汉文化,只是口头说法般的感觉,而诸如“汉文化复兴者”则给人十分光荣的感觉。

称为“华夏复兴者”、“汉文化复兴者”,意义上与我们是符合的,但这适合做为对我们的诠释却不合适做一个俗常的称谓。媒体大众首先会认为这名字不够简短,而且这名称他们会觉得太过高大了,毕竟对这事情人们的观点还不完全一致,故你如此自称,社会却未必会这样称呼你。当然,什么时候当真公众都如此称呼我们,便是我们几近成功时了。

目前,我们要想的是个与我们相符而又要能被公众接受的称呼

把“汉文化复兴者”倒装再压缩一下——“兴汉者”倒是不错的称呼。简短了,而且虽然与“汉文化复兴者”意思相近,却在公众的眼里咋一看起来没有“汉文化复兴者”太高大的感觉,其实“兴汉”的意义太重大了,只是人们还不懂而已,且这里“兴汉”的“汉”不仅是汉文化的意思,还有汉族的意思。只不过如此也有坏处,会让人们说你汉民族主义咄咄逼人,说你是大汉族主义,会给你再扣帽子。你在文化的范畴里没事,到了族的范畴,外界的麻烦就来了。我们自己是觉得坦然,觉得这麻烦是无谓的,但这麻烦却确实存在。为了长远大局,我认为对外还是暂时地回避“兴汉者”这个称呼吧。又因为对内对外最好称呼一致,所以对内暂也不用。另外这个名字毕竟是三个字,人们哪,能省就省,能有二个字的话最好。什么“超女”、“凉粉”、“何饭”,都喜欢用二字的简称。(请原谅,我不是想把正经大事与超女这类事物放一起比,只是想说明社会习惯而已)

另:“兴华者”应与“兴汉者”近似,但“华”没有“汉”明确,这个词的内涵也被改变了……

还有人提出“新汉人”、“兴汉人”的。说:“新”者,比古人现代,而汉心强于他同胞。

对“兴汉人”(兴汉者)刚才我已经提到过了。对“新汉人”,我觉得我们偶尔提一下,意为我们与自沦于满清后至今的汉人不同了,真正的觉醒了,积极向上了是可以。但不可当作既定称谓,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寻回以强汉盛唐为典型的伟大的汉民族精神,这就不存在什么新不新的问题。而且与古人去比现代不现代,是没有意义的。在这里,“现代”也不是我们所要强调的。我们不也必特意标榜汉心与其他汉人不同,从而形成一种割裂感,我们只要让人们意识到我们所做的事,我们的精神面貌与他们有不同之处,启发他们明白我们所做的本应是十几亿汉人都应该去做的事就行了。

以上的称呼都是表示了对汉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复兴汉文化的渴望,而因为现阶段,穿汉服、以行动复兴汉服是我们的显著特征。所以人们更多地是以汉服为识别,从汉服的角度去认识我们,称呼我们,所以把我们的名字往汉服上去取,取得巧的话,会很有效果,而且很直观。

那么怎么从汉民族服装方面去给称呼呢:

也就是把“汉友”等往“汉服友”上方面理解,从这方面来说也还是像说的是一小撮和大众格格不入的,爱穿汉服上街走秀的亚文化圈人士。

也有说叫“汉服爱好者”,表达比较准确,就是喜欢汉服的人,但缺点还是一样,跟“电脑爱好者”、“古玩爱好者”感觉一样,我们能让汉服成为电脑、古玩一类概念的东西吗?爱自己民族服装是应该的,虽然现状不理想,但未来会改变的,我们相信所有汉人都将认同和热爱汉服,我们要给其他十多亿人留好位子。而爱好电脑、古玩的永远是能是一个小群体。

还有“汉服复兴者”、“汉服运动者”(或汉服运动先行者、汉服先行者),是很好的,前者还比后者更好,我是觉得称呼“汉服复兴者”很好,但还是长了点,我们想用它,但结果却会群体内外不能一致,我们自称“汉服复兴者”,媒体有的也这样叫,有的也还是叫我们“汉友”,而且我们自己有人可能也会嫌五个字太长。

那便看《诗经·秦风》里的一篇《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文不难理解,就不翻译了。只说一下背景,战国时代,秦国并不配给士兵衣物军饷,但他们很团结,“莫说没有衣服穿,我的衣服给你好了,我们好弟兄,穿同一件衣服!”(因商鞅的一系列变法,士兵虽条件苦,但无分出身,立战功者就可封爵,故而士气英勇)

同袍、同泽、同裳三个都感觉不错!袍、泽、裳往大处理解都是衣服的意思,具体来,袍是袍子的意思,在这里指战袍;泽通襗,(并非泽的正体字“澤”)指内衣(东汉郑玄笺注:“襗,亵衣,近污垢。”);裳指围裳或下裳。

比较起来,泽为内衣的意思,好像兄弟间穿一条裤子感觉蛮亲切的,但毕竟秦风里那段讲的是士兵,没女人,而现在我们的事业是兄弟姐妹一起……且现在人们看见袍、裳能想到衣服,对泽却没什么认识。

剩下的同袍与同裳两者都很好,优点都相近。而同袍与同胞音近,因此就取同袍!这称谓既古雅,又有寓义深刻的出处,使人联想到战斗、战友、艰苦的岁月、光荣的岁月,还有,穿同样的衣服。

也有人顺带提出叫袍襗(袍泽)的,唐孔颖达疏:“襗是袍类,故《论语》注云:‘亵衣,袍襗也。’”后遂称军队中战友为"袍泽"。 挺好,但没有同袍直观易懂。

我们先统一起来,对内对外都坚持称“同袍”,把这个名字打出去,打牢固了,再可使“同裳”、“袍泽”、“汉服复兴者”等等成为“同袍”的别称。

巨芒不耀,大象无形。未来某一天,同袍一词的历史使命一定能完成蜕变:它的光芒不再晃眼,因为汉人都成为同袍了;它的意义变成虚空,因为汉人都明白了,大家本来都是同袍。

因此,正式呼吁大家积极统一地启用同袍一词。用它称呼自己,称呼同伴,用它向外宣传,保持一致。而并不太合适的“汉友”一词之前已经用了一段时间了,包括很多赞同“同袍”者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以前也曾跟过风,希望就此停下来。

另外,遇到媒体大众还称我们“汉友”、“汉迷”的,告诉他们热爱民族文化是理所应当的,我们不打算成为一个小群体,请称呼我们同袍。

源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63e027a0101g7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