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总目录


民族传统服饰·礼仪·节日 复兴计划

【民族传统节日复兴计划】系列方案之

中和节


节日名称:中和节
节日别名:太阳生日
节日时间:农历二月初一

 

第一部分:中和节的文化内涵
第二部分:中和节复兴构想及过节方案

 

第一部分:中和节的文化内涵

  中和节并非节日复兴的重点,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供有兴趣过节的同胞参考,使大家多一种节日文化选择。

  中和节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即二月朔日。它是“夹”在两个节日之间的,前一日,为正月晦节。后一日,就是众所周知的二月二(龙抬头)了。中和节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被一位皇帝下旨“生造”出来的节日,后世的人们常把它与二月二搞混,许多书上都告诉人们,中和节即二月二龙抬头,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中和节是个独立的节日,说到它,就要说到著名的“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的历史故事。

  “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 唐代诗人吕渭这首《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说的就是这个更改节令的事情。据记载,唐中叶以前,人们重视三月三日上巳节和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九月二日下诏,以“方今边隅无事,烝庶小康”为由,定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为“三令节”。逢三令节,都要举行盛大的宴会,皇帝与百官同乐。到贞元五年(789年),德宗又决定另置新的节日。据《李蘩邺侯家传》记载:贞元五年的一天,德宗对宰相李泌说:以往上巳和重阳都有宴会,但上巳往往与寒食节的时间相近,而春季没有节日可以宴饮一番,想在二月创置一节,哪天合适呢。李泌回答道:二月十五日以后,虽然春暖花开,但与寒食节相近。二月初一桃李花开,又与晦日相近。晦日,名字不佳,不宜为节。所以,我请以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德宗十分赞成,下诏以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取代晦日,内外官员休假一日,并举行宴会。“三令节”改由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和九月九重阳节组成。

图:唐德宗李适像

  有学者指出,唐德宗时中和节的创立,是基于追慕盛世与胜时游赏的情怀。此一节日的出现,与中唐社会心理趋于安定、 风习偏向娱乐有关。

  中和节被称为太阳生日,以祭太阳之神、倡导农耕为主题。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分日祭太阳之神(太阳星君),秋分日祭太阴之神(月神)。唐德宗时设中和节,加入了祭日的内容。这也是德宗鼓励农桑,祈祷丰收之举。明清时期,每到这一天,皇帝都要举行隆重的“御耕”仪式,亲自扶一下犁以示重视农业,并象征性地赐给农夫百谷。在民间,亲朋好友则畅饮中和酒,祭日神,并互赠刀尺,勉励耕作。

  太阳星君又叫炎火帝君,俗称“太阳公”或“日神”,为自然崇拜之神。太阳为众阳之宗、记岁时之准,而太阳为恒星,故以“星君”称之。

图:太阳星君像

  有研究者认为,中和节之所以能够设立,除了唐德宗的个人因素外,还与农历二月春分自古就有祭祀勾芒神的风俗有关。勾芒,是传说中的日神和春神。日神勾芒之所以也兼作春季之神,这是由于上古时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春夏为阳,为天,为日,秋季为阴,为地,为月。所以日神又兼作春季之神了。孔颖达注《礼记 月令篇》说:“其神勾芒者,谓自古以来主春立功之臣,其祀以为神。是勾芒者,主木之官,木初生之时,勾屈而有芒角,故言勾芒。”可见,勾芒一名,是带有物候意义的名词,是春季作物初生的象征。

  传统中和节的主要风俗有:

  ①献生子

  民间以青色布囊装满百谷瓜果之籽实相互赠送,称为“献生子”。

  ②祭日神、吃太阳鸡糕、诵《太阳星君经》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京师于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绕街偏巷,叫而卖之,曰太阳鸡糕。其祭神云马,题曰太阳星君。焚帛时,将新正各门户张贴之五色挂钱,摘而焚之,曰太阳钱粮。左安门内有太阳宫,都人结侣携觞往游竟日。”二月初一这天,太阳出来后,家家在院内面向东方设香案或挂太阳星君神码,供太阳糕三、五碗,由男家长率领男性家眷焚香祭拜。女性不许参加,即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日”。

  这种风俗古已有之,直至明清仍然流传,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消失。北京左安门内的太阳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曾经是“结侣携觞往游竟日”热闹非常,可惜几十年前为了修建北京体育馆而被拆毁。

  ③饮“宜春酒”

  中和节时,民间酿造一种“中和酒”,又叫“宜春酒”饮用。可惜制法已经失传。

  ④御耕、进农书、赠刀尺

  古时中和节,皇帝亲自扶犁以示鼓励农耕,农官进农书。民间互赠刀尺以励耕作。

回页首

第二部分:中和节复兴构想及过节方案

  中和节给人一种清新的绿色的感觉,是一个洋溢着春日泥土芬芳的节日.对日神的崇拜,表现了先民朴素的天人和谐思想。对农耕的鼓励,则是我们这个农业立国的文明古国永恒的节令主题。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也已经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的节日风俗。祭日、献生,无关迷信,而理应成为一种悠久民俗的珍藏、展示与回味。我们觉得,中和节的诸多风俗,都可以直接加以继承和保存,成为节日文化延续的民俗珍本,让新鲜动人的春日节俗为我们民族的迎春生活增添一些清新的色彩。

  我们整理和设计了以下节日活动供国民同胞参考:

  ①献生子

  亲手缝制青色布囊,着汉服出游,采撷郊野百谷野果,装入囊中相互馈赠,共同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

  ②祭日神、吃太阳鸡糕

  太阳鸡糕完全可以自制,以江米蒸糕,上绘太阳金乌图案,捏制小鸡同蒸则成。庭院置香案,以春花、酒水、太阳糕为供。全家着汉服礼服,中和节日出时面向东方祭拜,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意。拜后全家食太阳糕,其乐融融。

  ③饮“宜春酒”

  饮“宜春酒” 中和酒酿法虽以无考,但春日还在,百谷仍存,何为失传?可自酿或购买以春日谷果酿造的春酒,皆可为“宜春酒”。此酒更宜为祭日之供,祭后全家食糕,畅饮美酒,共享春日清新的气息。

  (节日复兴实践方案亦为一家之言,意在抛砖引玉,期待激发国民同胞更多的文化灵感和节日创意,启发更深入的节日文化思考。中和节复兴实践方案全文完)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