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资料馆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三 “过小节”


  所谓“过小节”,就是说,在整个大春节的过程中,除了普遍被重视的除夕、元日、上元这三个“大节”以外,还有许多被普遍忽视的“大春节中的小节”。事实上,整个大春节比较完整的过程是:

   腊月二十三 祭灶日(小年)
  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赶乱岁
  腊月二十七 洗浴日
  除夕前一日 小除夕
  岁尾 除夕日
  正月初一 元日(春节)鸡日
  正月初二 狗日
  正月初三 羊日(天庆节:小年朝)
  正月初四 猪日
  正月初五 牛日(破五、送穷五)
  正月初六 马日
  正月初七 人日
  正月初八 谷日
  正月初九 天日
  正月初十 地日
  立春节(每年立春日,一般在西历每年2月3日至5日间)
  正月十五 上元节(元宵节)


   人们对于大春节丧失兴趣和感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小节”流失的特别严重。把这些小节重新过起来,过好,对于整个大春节节日气氛的增加很有好处。当然了,小节众多,不必要每个都过。我们建议,以祭灶日(小年)、立春节、人日、谷日、天日、地日等六个小节为主。


1 祭灶日(小年)

   祭灶王爷是我国流传极广的春节民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是人们对这尊“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诚惶诚恐的敬畏祈祷之辞。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们建议,祭灶日不妨这样过:

   ①购买灶王画像,在祭灶日张贴于厨房内。 这里,并不是要对一个虚幻的神灵偶像顶礼膜拜,而只是表达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人们希望生活安康幸福的美好愿望。灶王像同时可以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品来欣赏。

   ②吃糖瓜 买一些糖瓜(一种瓜状的麦芽糖)食用。

   ③扫尘 祭灶日作为过年扫尘的起始日,从这一天起,家庭格外重视环境卫生,勤整理、勤打扫。

   ④赏傩 祭灶日也是民间驱傩祈福的日子。我们建议,和腊八节一样,不妨在此日欣赏各种傩文化表演。相关具体问题,请参考: 【民族传统节日复兴计划】系列方案之:腊八节及驱傩日


2 立春节

   1 立春节的文化内涵和主要风俗

   大春节期间不过“立春”,“春天”的感觉就少掉了一半。这是一个相当活泼灵动的节日,比元正日更能体现春的气息。立春节在每年立春日,大约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左右。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以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现在人大多还知道春饼、春卷,但除此以外的立春节习俗基本失传了。让我们从资料中看一看,古时的人们是怎么过这一美妙节日的:

   戴春幡

汉宫春·立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


  “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说的是古时立春节,女子剪彩纸为春幡,饰于发上。春幡又叫春幡胜,属于“胜”的一种,“胜”是一种头部饰物,分为人胜、华胜、幡胜等多种类型,可以用很多种材料做成,纸制较为方便。立春,冬至等节日,汉族女子有配戴各种各种漂亮的“彩胜”做装饰物的习俗,“幡胜” 是长条形,男子也可以配带。彩胜可以作为头饰,也可以缀于花枝等处以作节日装饰。

   咬春: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制春盘、吃春饼了。

   东郊迎春、鞭春牛: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天子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必然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古时的迎春活动,开始时在东郊,因为迎春活动中祭拜的句芒神是东方之神。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宫廷内、府衙门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春帖子: 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 “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呼“春困” 立春节,儿童相互呼“春困”以解春日之乏。

   2 立春节复兴的构想

   一个会过春天节日的民族注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民族,而把春天的节日只演绎为了吃吃喝喝打麻将,则只能说明这个民族身上落满了沉沉暮色。好的东西都丢掉了,而坏的却留下来了,甚至“发扬光大”。轻灵活泼的立春节没有了,我们只剩下了一碗饺子和一桌麻将。其实,我们现在过的所谓“春节”倒不如说是一个“冬节”,而真正带给我们春天绿色感受的,则是立春节。

   复兴立春节,其实并不很困难,很多习俗并非没有继续延续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对它们已经太过陌生,很多事情,只要愿意去做,就不难做到。我们美妙的立春节,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重新过起来,并且过好。

   复兴立春节,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节日时间必须留给公众。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建议,立春节作为一个法定假日给公众放假一天,从更长远来说,我们建议,整个大春节,都应该给国民放假(至少从除夕日到上元日)。那将是一个国民享有更多休息时间、生活水平更高的时代。

   东郊迎春的风俗让我们很自然的想起了各种户外活动,在立春节放风筝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文体娱乐活动。同时,我们建议在立春节时,以社区为单位举行“射礼”活动,这将给大春节期间的节日生活增添富有人文色彩的一笔,射礼是一种寓教于射、寓教于礼的人文体育活动,对于邻里之间都互不相识的当今社会来说,以社区为单位在春节期间举行射礼活动,各家组成代表队参赛,对促进社会和谐、增强道德观念、促进人与人相互理解、尊重、谦和礼让,丰富节日文化生活都很有意义。

   冬郊迎春、鞭春牛的风俗,需要政府机关为公众妥善组织和安排,作为一种值得继承和弘扬的民族文化传统。期待地方政府安排文艺工作者(或者从市民中选人,成为市民争相参与的节日活动)扮演“春官”和“春吏”,穿上节日盛装,为市民“报春”。地方政府官员与市民一道,赴郊野田边举行“迎春”仪式,表达百姓迎接春天、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民间艺人制作春牛玩具,在街上售卖,既能丰富节日市场又能增添浓浓的春日气息。

   立春节应着汉服而不应穿现代的流行服饰,具体着装建议可参考前述“穿汉服”部分。

   3 立春节复兴实践方案

   我们整理和设计了以下方案供国民同胞参考:

   ①亲自动手做春饼,咬春。 春饼制作很简单,千万不要购买成品,那样节日就没有意思了。可配春柑酒等果酒。

   ②女孩子剪制、配带春幡。 当然,也不必完全拘泥于古法,除了剪成幡状,还可以剪成其它的如燕子等动物形状、柳枝等植物形状。姑娘们穿着美丽的汉服,头上袅袅春幡,将是立春日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春幡还可以插在树枝、花朵等处做装饰。

   ③写春帖 借古俗之“壳”而用之,立春日家里可以写春帖,随意张贴于院落、屋内、门上、窗边等各个地方,一家人以诗词入帖,进行赋诗比赛。

   ④报春、东郊迎春、鞭春、放风筝 宜由地方政府为民众组织安排。时间可集中于立春日一天内举行。

   报春:安排两名文艺工作者,穿汉服礼服,扮成“春官”和“春吏”,沿街高声呼唤“春来了”,为民众“报春”。也可以作为一年一度的节日盛事,由市民报名,然后通过比赛挑选出“春官”和“春吏”。注意,春官在沿街报春时,不应该随意索要路人和店铺的物品,当然,市民主动向春官馈赠时可以接受。

   东郊迎春、鞭春:先行安排艺术家制作好大型泥牛模型,作为“春牛”。预先安置在郊野开阔地的田边,并置放鲜花果品草料,再组织市民代表(包括农民)、儿童等结队从城市向郊野进发(均宜穿汉服,备鼓乐队开道,各自带风筝),到达后,仪式宜有事先选好的农民代表主持,以表达公众对农业和农民的敬意。农民先向泥牛献鲜花果品和草料,象征性祭酒,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众农民将泥牛打烂入土。(当然,也可以把春牛模型以马车拖载,从城市中由市民队伍浩浩荡荡护送至郊野田边举行仪式。)

   放风筝:鞭春结束后,市民可在郊野放带来的风筝,迎接春天的到来。当然,不参加鞭春仪式的公众可在立春节于各处放风筝。人们身着汉服,在立春日举家放风筝的景象,很切合节日灵动的主题。

   ⑤售卖春牛、贴春牛图 民间艺人和商家,在街上摆“送春”摊,售卖泥牛等节日玩具。人们可以买回家给小孩子玩耍。商家并且可以卖春牛图,市民购回于家中张贴。当然,也可以自己动手绘画春牛图张贴。

   ⑥以社区为单位,家庭组队,举行春日“射礼”。 有关射礼的文化内涵,详细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请参考我们已经制定的“射礼”方案 汉民族传统礼仪“射礼”操作方案(附图解)

   射礼除了在社区中举行外,也很适合作为东郊鞭春仪式后,政府为民众组织的一种现场活动开展。在郊野的开阔地,预先搭好棚子为堂,一边是穿汉服放风筝的人们,一边是彬彬有礼举行射礼的人们,那将是一幅文明、清新而动人的华夏节日景象。

   ⑦呼“春困” 立春节,儿童相互呼“春困”以解春日之乏。


3 人日节

   1 人日的文化内涵

   人日,在每年正月初七,又叫“人胜日”“人庆”等,民间传说,女媧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人日节的主要习俗有:

   戴人胜: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赠花胜: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吃七宝羹:人日节,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

   出游、登高: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称体重:有的地方,人日时,男女老少都要用镑称称量体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关心一下人的身体情况。

   捞鱼生: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2 人日节复兴的构想和过节方案

   人日节很好过,没有实质性的复兴障碍,传统习俗也比较健康、合理,建议直接拿来。有趣的是,人日节称体重,真的是很符合“人生日”的主题,我们建议,不妨扩大一些,加上量身高甚至干脆来个全面体检,成为一个春日里的“体检日”。大春节期间,少不了吃吃喝喝,借人日来个健康检查,何乐而不为呢?

   自然,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仍然适宜穿汉服为节日礼服。

   建议人日节不妨这样过:

   ①戴人胜 女孩子穿汉服,用巧手剪制人胜,戴于发上。并可贴于屏风、门窗等各处。

   ②赠花胜 亲朋好友制作各种漂亮的花胜相互馈赠

   ③亲手做七宝羹,全家食用 亲自采购七种节令新鲜蔬菜,按自己的口味随意搭配,加米粉做成羹,作为全家共享的一道节日食品。

   ④出游、登高 举家着漂亮的汉服礼服,出游,登山游玩。

   ⑤称重、量高、体检 不管男女老少,人日时都不妨好好检查一下身体,关心一下自己和别人的健康情况,发现疾病隐患,及早治疗。


4 谷日节

   传说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称为“谷日”,这个节日习俗不多,主要有占谷和顺星:

   占谷:民间认为,这一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顺星: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谷日节在当今时代还有意义吗?我们认为,谷日节中所蕴涵的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值得继承。民俗也是可以发展的,一成不变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在这个我们早已疏离了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重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我们整理设计了以下节日活动供同胞参考:

   ①观谷 谷日节当日,全家着汉服,离开城市来到乡村田野,大人向小孩子介绍基本农业知识,全家观看各种越冬作物的长势,让小孩和大人一起亲近农业,帮助孩子树立尊重农业、农民、爱惜粮食的意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同时启发小孩爱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在大春节期间,来到郊外田野,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远足活动。

   ②食谷 返家后,由孩子亲手制作一餐谷物晚餐给全家食用。如让孩子亲手和面蒸馒头、亲手制作面条、亲手淘米蒸饭、亲手熬粥,大人只作必要的指导,而不要代替。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更真切的懂得粮食的珍贵,劳动的不易。

   ③养谷 城市生活节奏很快,人们难得亲近一次自然。建议谷日节,全家赴花卉市场选购一些观赏作物(市场有售,如“观赏谷子”等)在家中栽培,一年四季悉心养护这种“作物”。


5 天日节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我们认为,天日与冬至节在对天的崇敬意识方面具有相当的一致性,有关冬至节的文化内涵及冬至节复兴的构想,请参考: 民族传统节日【冬至节】复兴实践方案

   我们建议,把天日节作为一个感受天人合一观念和感受道教文化的节日。天日节不妨这样来过:

   ①着汉服礼服,前往道教文化场所,观看道观斋天仪式。

  ②在家中举行小型的祭天仪礼(可选,见民族传统节日【冬至节】复兴实践方案

  ③亲手制作汤元,全家食用。食后饮清茶。



6 地日节

   正月初十是地日,传说这是石头的生日,民间主要风俗有:

   石不动: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贺老鼠嫁女:也称“老鼠娶亲”。山西平遥县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此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催妆”,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可以永远绝迹。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我们建议地日不妨这样过:

   ①举家着汉服,登山,赏山石。亲近自然,感受大地的开阔和博大。

  ②亲手雕刻各种石头工艺品,着汉服相互馈赠。也可以购买。

  ③绘画“老鼠嫁女图”,在家中张贴。家长带小孩画更有意思。



附:民间流传的《新年十日歌》:

   年初一,一寤觉来太阳照东窗,起身忙换新衣裳;家堂君亲天香点,祖宗尊像挂中堂。九子果盘装齐整,预备客人来来往;今朝叮嘱佣人莫扫地,小儿吃饮莫淘汤。

  年初二,儿童更欢喜,昨口初一不出户,今日要到亲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牵,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临到走,还有二百压岁钱。

  年初三,去拜丈母哉。姑爷带仔姑娘同来,人得门。笑口开。拜见丈人权道恭喜。拜见丈母说发财。茶又好,酒又好,隔壁伯婆含笑问姑娘,啥时候,它月养个小宝宝。

  年初四,夜不眠,家家接财神,处处放吉鞭。五路正神当中坐,招财利市分两边。斤头腊烛煌煌亮,齐供羊头元宝鱼。回家拜跪忙碌碌,一心奉敬办至矣。呜乎,哪有千万财神爷。分身到你店堂里。

  年初五,伙友要吃开张酒。酒酣快猜拳;五对八马不离口。有个朋友聊下去,有个朋友要分手。来来去去各自忙。来者心欢喜,去者心悲伤。劝君莫悲伤,以后须要巴巴结结争个好面光。

  年初六。仍穷新衣服。锣鼓声喧震耳聋。预借元宵习练熟。元宵闹花灯。各处有风俗。龙灯身袅袅,虹灯芒族族;叮嘱小儿勿买糖。省下钱来买蜡烛。状元及弟旧名词。要换共和称五族。

  年初七。人生日。早餐餐毕取秤来,称出轻重最划一。哥哥称了六十斤,弟朗称了四十七,开口向哥道,休发诩。明年弟弟多吃肉。发个大块头超过你。

  年初八。麦生日,农户家家祈丰年。世间一日没了麦。将有何物柬充饥。一粒麦,种下田,待到秋成九秋天,不知费了气力几多许,才得摔掼稻吃新米。

  年初九,天生日。世间人人都靠天。做事先求弗欺天。婆婆拜佛好修行。新华无事都念经,修得百年无毛病;交好运,退灾星,好行方便发善心。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作事须求脚脚踏实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