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服饰研究文献

安阳隋张盛墓发掘记

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考古》1959年10期541~545页及图版玖~拾叁。出土有陶俑、陶靴、陶履等。

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

唐金裕,《考古》1959年9期471~472页及图版贰、叁。出土有金项链、嵌蓝白琉璃珠手镯、水晶等。项链具有波斯萨珊朝风格。

隋李静训墓出土金项链、金手镯的产地问题

熊存瑞,《文物》1987年10期77~79页。

《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

李斌城、黄正建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衣冠服饰(79~113页)。

书评:《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

张国刚,《唐研究》第5卷527~52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两唐书舆车服志校释稿

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下编(231~365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6月。凡例、总序、车舆、冕服、朝服、公服、常服、其他、后记。

《唐代的服饰》

[日]原田淑人著,原刊于1920年东京帝国大学文李部纪要第4册。又东洋文庫1970年3月版。336页,图版98页。索引17页、英文26页。又常任侠译中文《中国唐代的服饰》,见《美术研究》1958年1期(总5期)77~96页,1958年4月。又见安徽黄山书社1988年出版的《中国服装史研究》。

书评:上野アキ,日本《考古学杂志》56卷4期73~82页,1971年3月。

《西域绘画所见服装的研究》

[日]原田淑人著,日本東洋文庫論叢第4册1~78页,大正14年(1925)。常任侠译中文本,见《美术研究》1958年1期(总5期)97~109页。又见黄山书社1988年出版的《中国服装史研究》。

书评:岛田貞彦,日本《史林》11卷1期158页,1926年。

唐代服饰及其审美意识—款式的构成

[日]武和内子,日本《帝山短期大李要》第4号25~45页,第5号39~45页,1967年3月~1968年3月。

隋唐时代及其前后的女官服制

[日]桜井秀,日本《考古界》8卷4号,明治42年(1909)7月。

《隋唐五代史》

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1月。第十九章隋唐五代人民生活第3节服饰(978~988页)。

《中国隋唐五代习俗史》(百卷本中国全史)

臧嵘、王宏凯、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服饰习俗(33~57页)。

《隋唐文化史》

赵文润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隋唐的服饰(47~63页)。

《唐人风俗》

王家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唐人服饰(126~154页)。

《中华文明史·第五卷隋唐五代》

中华文明史编委会,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隋唐五代时期服饰文化的变革(825~833页)。

唐代男女服饰女装概述

李唤英,《文博》(双月刊)1996年2期(总71期)31~45页。

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装

孙机,《文物》1984年4期57~69页。又见《中国古舆服论丛》178~203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6月。

关于中国唐代女官的服饰

[日]中村健壽,日本《香蘭女子短大研究纪要》17号38~44页,1975年2月。

唐代妇女的公服与常服

叶进,《考古与文物》丛刊第3号(陕西省考古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236~245页,1983年。

唐代公服服饰漫笔

顾学颉,广州《东方文化》1994年秋卷(总4期)49~51页。

唐代女装的特色

林淑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1981年12期40~43页。

唐人的生活与艺术—以妇女装扮为探讨对象

成耆仁,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历史文物月刊》5卷2期57~64页,1995年6月。

唐韵胡服渗入外来文化

俞铮、王光麟、边江,《中国纺织报》1998年12月14日4版。

谈唐代妇女服饰的开放风气

李蓉,《北京日报》1994年11月17日7版文史29期。

唐代前期妇女服饰开放风气

李蓉,《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1期120~127页。

唐代妇女的艺术形象

尚民杰,《文博》1992年6期37页。

唐代女性服饰的美学风格

祁嘉华,《洛阳师专学报》1996年6期(总15期)83~87页。

唐代女装的腰线及其审美效果

包铭新,《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7卷4、5期1~11页,1991年。

大唐女服西亚风

华梅,《寻根》1995年1期33~36页。

唐永泰公主墓出土陶俑名种发式、帽和鞋

樊英峰,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3卷3期(总147期)116~127页,1995年6月。

谈谈唐代的"破间裙"

樊英峰,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3卷2期(总146期)94~95页,1995年5月。

唐代·铠甲骑士俑—略谈中国古代重装骑兵的兴衰

史石,《人民中国》(中文稿)1981年9期63~64页。四川万县唐墓出土。

《客使图》上的唐朝官员

易夫,《文物天地》1989年6期34~36页。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中"日本使节"质疑

云翔,《考古》1984年12期1142~1144页转1141页。

莫高窟唐代艺术中的服饰

段文杰,见阎文儒、陈玉龙编《向达先生纪念论文集》233~238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又见《段文杰敦煌艺术论文集》273~317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

中世纪社会的服饰风情书—敦煌曲子词服饰民俗内容的若干探析

周少雄,《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1990年石窟史地语文编630~642页,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7月。

唐代西域服饰考略

尚衍斌,《新疆大学学报》1989年1期(总53期)20~28页。

尖顶帽考释

尚衍斌,《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1期55~59页。

吐鲁番考古资料所见唐代妇女时装

武敏,中国古代服饰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991年8月,湖北荆州。见《西域研究》1992年1期(总5期)62~75页及封底里彩色图版3幅。唐代妇女时装实例、唐代妇女时装款式、出土的女装面料举例、结语。

《吐鲁番的古代文明》

王炳华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简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1960年6期13~21页。出土有服饰、丝麻织品。

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1963~196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1973年10期7~27页及图版一、彩版。出土有刺绣、织锦、丝履、绮、绢、麻布、棉布、毛织物等。如"胡王"锦、对鸟"吉"字纹锦、红地宝相花纹锦、织成履、印花绢、绞缬绢、彩绘绢等。

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清理简报(1966~196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1972年1期8~21页及图版九、十。出土有花鸟纹锦袜及宝相花纹云头锦鞋等,为唐大历(766~779)间遗物。

1973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发掘简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文物》1975年7期8~26页及图版一、二彩版。木俑衣袍有双面锦短衫、缂丝织成绦带。把双面锦的历史由明代提早到唐垂拱年间(685~688年)。把缂丝的历史由起源于五代,提早到七世纪中叶。

云想衣裳花想容—浅谈唐代妇女的服饰

陈夏生,台北《故宫文物月刊》2卷12期(总24期)4页,1974年3月。又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光华·2》350~365页,1986年10月。

唐代服饰浅议

蒋琳娜,《丝绸史研究》(杭州)5卷4期(总20期)34~35页,1989年。

《隋唐文化》

王仁波主编,学林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11月。社会风情衣食住行·衣(186~188页)。

《大唐壁画》

唐昌东,中国陕西旅游出版社,1996年。

《唐墓壁画真品选粹》

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尹盛平主编,李西兴撰文,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6月。收壁画62幅。

《唐墓壁画集锦》

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尹盛平、韩伟主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4月。壁画摹本200多幅。

《中国唐墓壁画集》

张鸿修临摹编著,岭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3月。收李寿、杨恭仁、段简、执失奉节、李震、李爽、李、房陵公主、李凤、阿史那忠、李重润、李贤、李蕙、韦泂、薛氏、契芯夫人、薛莫、苏思勖、高元珪、杨公略、韦氏等唐墓壁画210幅图。

唐李寿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文管会、《文物》1974年9期71~88页转61页。

唐李寿墓壁画试探

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文管会,《文物》1974年9期89~94页转31页。

唐李寿石椁线刻《侍女图》、《乐舞图》散记(上、下)

孙机,《文物》1996年5期33~49页,6期56~68页。

陕西礼泉唐张士贵墓

陕西省文管会、昭陵文管所,《考古》1978年3期(总156期)168~178页。

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1964年1期7~33页及图版壹至陆又彩版。

唐越王李贞墓发掘简报

昭陵文物管理所,《文物》1977年10期41~49页。

唐郑仁泰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博物馆、礼泉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文物》1972年7期33~44页。

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文物》1972年7期13~35页。

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文物》1972年7期26~32页。

李重润墓石椁线刻宫女图

樊英峰,《文博》1998年6期(总85期)70~71页。

长安县南里王村唐韦涧墓发掘记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1959年8期8~18页。石刻线画。

盛唐风采—薛儆墓的线刻艺术

张童心、张庆捷、李建生,山西《文物世界》2000年2期(总37期)9~13页。

西安羊头镇唐李爽墓的发掘

《文物》1959年3期43~53页。

西安市郊三个唐墓的发掘简报(独孤思敬、杨氏、鲜于庭诲墓)

马德志、张正龄,《考古通讯》1958年1期42~52页。

西安市东郊唐苏思勖墓清理简报

陕西考古所唐墓工作组,《考古》1960年1期30~36页。

唐墓壁画

贺梓城,《文物》1959年8期31~33页。

隋唐五代服饰

包铭新、俞雪凤,《中国纺织大学学报》(英文版)1988年2期。服装式样、容貌装饰、纺织品材料、服饰风格、头饰类型、著名图案、流行色彩、天然染料、染色方法,服装与文化关系。

唐代长安的妇女服饰

武复兴,《人文杂志》1987年6期20~25页。

唐代服装与长安气象

葛承雍,《文博》1988年4期(总25期)49~54页。

《唐代长安词典》

张永禄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地方志丛书,1990年12月。唐代服饰词条52条、化妆词条21条(303~310页)。

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唐代服饰文化

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包铭新,第13届国际服饰学术会议论文,1994年7月,沈阳。论文要旨见会议文件86页。

《唐代服装造形之探讨》

吴玉惠,自版,台北,1980年。

唐代妇女服装美学与现代设计

罗红芝,《第十三届国际服饰学术会议》论文集,沈阳,1994年。

《步辇图》的妄改

宁恩宝,《寻根》1998年1期16~17页。唐太宗右手攥着的白布袋被抹去等。

历代美术作品中的禄东赞形象

张骏,《西藏研究》1987年4期(总24期)38~39页转37页,1987年11月。

"乐廷瓌夫人行香图"初探

杨树云,见郑学檬主编《唐文化研究会论文集》304~31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

敦煌文书与唐代军队衣装

黄正建,《敦煌学辑刊》1993年1期(总23期)11~15页。

唐天宝时代河西道边防军的衣粮给养

[日]那波利貞,日本《东西经济论丛》4卷1、2期,1945年。

观《唐明皇》(电视剧)说唐代服饰

李英华,《光明日报》1993年5月29日3版。

杨贵妃袒胸吗?—中国服饰文化的一度闪光

华梅,《人民日报》(海外版)1993年5月27日(周四)副刊衣饰文化。

唐代女子服装考

贺昌群,《大公报》艺术周刊14期(1935.1.5)、15期(1935.1.12)。

唐代妇女常服浅议

王彬,《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三辑48~54页及插页图表,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

《大唐王朝之花—首都长安的妇女风韵》(展览图录)

大唐王朝の華—都·長安の女性たわ,中国陕西省博物馆筹办,日本兵库县立博物馆、日本朝日新闻社编辑,展览实行委员会発行,株式会社便利堂制作,1996年3月。

唐代长安之女性世界—为日本兵库县大唐王朝之花—"长安妇女展"而作

韩伟,《文博》1996年1期26~30页。

唐代妇女常服的分期与演变

王彬,《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四辑32~45页,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

唐代妇女的装饰

岑家梧,《中国艺术论集》23~39页,上海书店《民国丛书》选印,1991年8月版,据考古学社1949版影印。

唐代妇女的服饰

庄申,香港《明报》8卷10期2~10页,1973年10月。又注释,见香港《明报》8卷11期26~27页,1973年11月。

唐代女子服饰

刘宝健、毛宪民,《中国宝石》1993年3期67~70页。

唐代女服服饰考

何斯瑾,《史观》12期,1937年7月。

唐代女子着装风貌

孙世画,《时装与纺织品》1993年3期(总27期)11~12页。

唐代妇女的流行服装

张庆,《文史知识》1997年3期61~64页。

雪花浮动万家春,锦袍不见谪仙人—从石槨画看唐代宫廷女性

关云,《中国文物报》1989年1月1日3版。

唐人的服饰妆扮

安国强,何新胜,《丝绸之路》1995年3期38~40页,兰州。

天宝杂事

傅乐成《汉唐史论集》155~169页,台北经联出版事业公司,1981年6月。唐以前中国女性审美观之演变,唐代之女性审美观与"环肥"之美。

〈游仙窟〉注所阐明的唐代服饰二三事

[日]宫本勢助,日本《風俗研究》第32号,大正12年(1923)1月。

从小说《游仙窟》看唐人生活中的衣食住

黄正建,见郑学檬主编《唐文化研究论文集》145~15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

幞头的演变

童书业,《中央日报》1947年7月23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44期。

幞头的产生和演变

孙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6年总第9期60页。又见孙机著《中国古舆服论丛》156~167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6月。

唐代革带考

韩伟,《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3期100~105页。

官品服色制与唐人的色彩观

纳春英,《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2期(总第18期)98~102页。

唐代官员佩饰制

卢玉和,见郑学檬主编《唐文化研究论文集》131~14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鱼、鱼袋、龟、龟袋、环带、鞢七事,笏、簪白笔、绶、鞶囊和帉、玉佩、剑。

唐代的铜鱼符

李晶,《收藏家》1999年6期(总38期)44~45页。

唐代妇女的发式与面妆

王宇、王珍仁,《历史大观园》1987年2期8~9页。

唐人的生活与艺术—以妇女装扮为探讨对象

成耆仁,台北历史博物馆《历史文物》双月刊5卷2期57页,1995年6月。

唐代的胡式女袍

徐家珍,《中央日报》1947年10月8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55期。

唐代的领巾及裙带

[日]宫本勢助,日本《考古学杂志》12卷2号49~50页(总103~104页),大正10年(1921)10月。

唐代妇女的围巾"披帛"考

童书业,《中央日报》1947年10月15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56期。

唐代妇女的西装—胡服式半袖裙襦考

童书业,《中央日报》1947年10月27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57期。

唐代妇女"红妆"考

童书业,《中央日报》1947年10月29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58期。

唐代妇女像的发型和服饰

[日]五味充子,日本《民族芸术》4号58~74页,1988年3月。

唐代的舞与胡式舞衣

童书业,《中央日报》1947年12月3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63期。

唐代妇女发髻谱之讨论

任铭善,《中央日报》1948年2月18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73期。

唐代妇女发髻谱—堕马髻

徐家珍,《中央日报》1947年10月29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58期。

唐代妇女发髻谱·高髻—飞髻,回纥髻

徐家珍,《中央日报》1947年11月5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辑《文物周刊》第59期。

唐代妇女发髻谱·假髻—假髻、假头、义髻

徐家珍,《中央日报》1947年11月19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61期。

唐代妇女发髻谱·双髻—鸦髻、双髻、双鬟望仙髻、百合髻

徐家珍,《中央日报》1947年12月17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65期。

唐代妇女发髻谱·蝉鬓—蝉鬓、薄鬓、云鬓

徐家珍,《中央日报》1948年2月18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73期。

唐代妇女发髻谱·椎髻—椎髻、抛家髻、囚髻

徐家珍,《中央日报》1948年3月8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76号。

唐代妇女发髻谱·杂发髻—宝髻、云髻、凤髻、闹扫妆髻、乌蛮髻、盘桓髻

徐家珍,《中央日报》1948年3月14日7版,上海博物馆研究室辑《文物周刊》第77期。

《唐代妇女发髻》

何建国、张艳莺、郭佑民,香港审美有限公司,1987年2月。

唐代的双鬟

枫野,《光明日报》1957年7月21日。

关于唐代美术作品中展现的妇女发型—以开元天宝年间为中心

[日]五味充子,日本《美术史》第28号125~299页,昭和33年(1958)3月。

唐代妇女发型表现出的特征及其年代的考察

[日]五味充子,日本《美术史》第49册。

关于"树下美人"

[日]五味充子,日本《古美术》14号,昭和41年(1966)8月。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伎乐头饰

诸葛恺,《实用美术》1982年8期。

女侍的装扮与服饰

庄申,台湾《雄狮》1982年4期43页。内容介绍敦煌莫高窟17窟壁画侍女像的装扮与服饰。

唐代服饰之诡异

傅振伦"从唐朝陶瓷工艺所见到的当时社会情况"六,见《文史杂志》3卷9、10期合刊22~26页,1944年。

唐代妇女的化妆法

[日]志田不动麿,《支那文化谈丛》12页,1942年。

唐代女子化妆考

[日]原田淑人,日本《史学杂志》21编4号,明治43年(1910)。又见《东亚文化研究》1~12页,座右宝刊行会,东京,1940年版。又王瑞生译中文本见《师大学刊》1942年第一集。又石万寿译中文本见《秦汉中古史研究论集》306~310页,1957年。又见《大陆杂志》40卷4号28~32页。

唐代女子化妆考

[日]宫本勢助,日本《日本考古学杂志》12卷2号,大正10年(1921)10月。

唐代妇女花子与花钿的关系

[日]宫本勢助,日本《风俗研究》第23号,大正11年(1922)3月。

唐代女子化妆

见黄现璠《唐代社会概略》178~189页,商务印书馆,1935年。(译自《史斈雑誌》21编4号[日]原田淑人《唐代女子化妆考》):髻鬟、额黄、眉黛、朱粉、口脂、花钿、妆靥。

从唐诗看唐代妇女的发式与妆饰

晏新志、庞雅妮,《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三辑227~230页。三秦出版社,1996年6月。

唐代的画眉艺术

直人,《大公报》1949年10月21日。

唐代妇女的眉式

胡小丽、赵静,《考古与文物》1995年6期66~72页。

唐代的护肤美容化妆品

贾宪保,《文博》1985年4期(总7期)12~13页转11页。

唐代女子化妆考

韵倩,《小说月刊》1卷2期,1910年8月。又高洪兴、徐锦钧、张强编《妇女风俗考》22~29页,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丛书,1991年10月。

唐代妇女化妆术

王维,《妇女杂志》1卷3期,1940年11月。

唐代云头锦鞋

木子,《中国文物报》1992年3月22日。

中国古代的男子化妆

汪亮,《历史大观园》1990年8期33页。

唐代的纹身风气

张萍,《晋阳学刊》(太原)1990年3期51~53页。

高贵、华丽、开放的唐朝服饰

凤斌,《中国服装》1987年3期(总8期)42~43页。

慢束罗裙半露胸——唐代女服流行款式之一

知仁,《中国服装》1988年3期(总12期)16~17页。

隋唐时期的衣冠服饰

朱睿根,《平准学刊》编辑委员会编《平准学刊》第四辑上册293~304页,光明日报出版1989年2月。

《消逝的太阳—唐代城市生活长卷》

黄新亚,湖南出版社,1996年9月。胡服与胡妆(22~27页)。

正仓院宝物与唐代社会生活

黄正建,《文物天地》1996年3期41~42页。

唐人的生活

傅乐成《汉唐史论集》117~142页,台北经联出版事业公司,1981年6月。原载《食货复刊》4卷1、2期,1974年5月。衣服、冠帽及鞋袜、妇女的化妆。

《唐代民俗和民俗诗》

何立智等选注,语文出版社,1993年12月。服饰诗(123~144页)。

辨"江州司马青衫湿"—也说白居易诗中的品官服色问题

周劲松,《文史知识》1995年7期114~117页。

唐代西州墓中的绢画

金维诺、卫边,《文物》1975年10月36~43页。

从敦煌绢画"引路菩萨"看唐代的时世妆

杨树云,《敦煌学辑刊》1983年创刊号92页。

唐代妇女的"时世妆"

梅莹,《中国服装》1989年1期(总14期)38页。

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

傅熹年,《文物》1978年11期40~52页。幞头。

从《纨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略谈唐人仕女画

徐书城,《文物》1980年7期(总290期)71~75页)。

《唐代服饰资料选》

杨志谦、张臣杰等,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79年7月。

《中国古代服装参考资料·隋唐五代部分》

周峰编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12月。

《昭陵唐人服饰》

介眉编著,三秦出版社,1990年6月。

唐钗琐谈

张广立,《文物天地》1991年6期38~40页。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银花送

申秦雁、谭前学,《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二辑269~272页转247页,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

唐代金银手镯浅议

周长源,《扬州文博》1992年,33~34页。

西安出土的唐代金银器

闻磊,《文物》1959年8期34~35页。金花饰、鎏金银钗、银钗。

西安市出土唐代金银器及装饰艺术特点

王长启,《文博》1992年3期(总48期)20~33页。

唐长安附近出土的唐代妇女首饰

韩钊,陕西省考古学会编《庆祝武伯纶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203~211页,三秦出版社,1991年9月。

扬州发现一批唐代金首饰

徐良玉、李久海、张容生,《文物》1986年5期(总360期)68~69页转77页。出土有栉、戒指、挂饰、耳坠等。

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唐代银器窖藏

丹徒县文教局、镇江博物馆,《文物》1982年11期15~27页。出土有银镯。

安陆王子山唐吴王妃杨氏墓

孝感地区博物馆、安陆县博物馆,《文物》1985年2期83~89页。出土有钗、笄、头饰、箔花等。

何家村窖藏镶金玉镯

《陕西省博物馆》图版195,文物出版社、日本讲谈社联合出版中国博物馆丛书第一卷,1983年3月。

唐代试光禄寺少卿牛子珍夫妇墓

周慧杰,《中州今古》1991年4期46页。墓位于河南省宜阳,出土有金带饰。

唐窦皦与玉带考

刘云辉,台北历史博物馆馆刊《历史文物月刊》9卷2期18~22页,1999年2月。陕西长安县南里王村唐墓出土。

西安发现唐代乐舞玉带铸

光青,《文博》1993年增刊2号(玉器研究专刊)78~81页。

宁夏固原唐梁元珍墓

宁夏固原博物馆,《文物》1993年6期1~9页及图版一~三,又彩色插页。出土有壁画及屏风画。

江苏邗江蔡庄五代墓清理简报

扬州博物馆,《文物》1980年81期41~47页。出土有喜鹊登梅图案的银簪饰等。

汉—唐镶嵌金细工艺探析

黎忠义,《东南文化》第1辑158~167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

试论唐代南方的金银工艺

刘建国,《东南文化》第1辑168~174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

唐代胡商与珠宝

叶德禄,《辅仁学志》15卷1、2期,1947年12月。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商権

谢稚柳,《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6期25~26页。

对"周昉簪花仕女图的商権"的意见

杨仁恺,《文物》1959年2期44~45页。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的作品吗?

孙机,《文物天地》1990年5期9~11页。

对"簪花仕女图"的几点新认识

赵晓华,《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1期(总13期)125页。

《韩熙载夜宴图》卷年代考—兼探早期人物画的鉴定方法

余辉,《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年4期(总62期)37~56页,衣冠服饰考。

《玄奘图》中玄奘背的是什么?

张惠民、王森,《文史知识》1982年3期128页。

《五代十国史研究》

郑学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服饰文化(226~229页)。

李昪陵、李璟陵出土男女陶俑的服饰

南京博物院编著《南唐二陵》发掘报告61~72页,文物出版社,1957年7月。

《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

冯汉骥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64年6月。

《王建墓石刻艺术》

温廷宽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

五代闽国刘华墓陶俑所见的衣冠制度

林忠干,《丝绸史研究》7卷2期(总26期)7~9页,1990年。

五代—吴大和五年墓清理记

江苏省文物委员会,《文物》1957年3期70~75页及图版。出土有金钗、银钗、银镯、银插簪、木梳等。

《五代王处直墓》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文物出版社,1998年7月。出土后梁龙德三年(923)石雕奉侍图、散乐图及壁画等。

苏州七子山五代墓发掘简报

苏州市文管会、吴县文管会,《文物》1981年2期37~45页。出土有鎏金银质革饰带扣、黄金带扣、玉佩、玉坠、玉饰等。

吐蕃饮馔与服饰

王尧,见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编《中亚学刊》第2辑,1987年8月。

《吐蕃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库)

王尧,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服饰(194~202页)。

唐代西域汉人的社会生活

薛宗正,《西域研究》1996年4期74~88页。

伯孜克里克石窟初探、回鹘人的服饰

贾应逸,见《吐鲁番伯孜克里克石窟》,新疆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年月未标明。

布尔木吉金带饰及其研究

丁学芸,见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魏坚主编《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463~473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布尔木吉金带饰为回纥文物。

1990年克孜尔石窟前清理报告

新疆文物研究所,《新疆文物》1992年3期(总27期)13~60页。90、14窟出土有棉布鞋、皮毡鞋等。

古代龟兹服饰述略

尚衍斌,《新疆艺术》1992年6期(总69期)42~45页转38页。

《丝绸之路与龟兹历史文化》

苏北海,新疆人民出版社丝绸之路研究丛书10,1996年8月。龟兹服饰(634~639页)。

龟兹壁画中的服饰初探

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吴涛、文爱琼,《新疆文物》1996年1期(总41期)50~55页。

龟兹的服饰

任道斌"新疆古代消失少数民族的美术·南疆城廓古民族美术·龟兹的美术",载《新美术》1993年3期(总53期12~24页)。

《龟兹古国史》(西域研究丛书)

刘锡淦、陈良伟,新疆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纺织业(109~112页),龟兹古国居民的服饰(200~201页)。

霓裳羽衣舞探异:四乐齐读书札记

尚久骖等,《西域研究》1994年3期54~59页。

霓裳羽衣小考

胡瑗,《细流》1935年7期。

霓裳本自龟兹出

赵世骞,《新疆艺术》1985年2期(总23期)60~62页。

从库车带来的彩绘舍利容器

[日]熊谷宣夫,日本《美術研究》19号,1957。

龟兹舍利盒乐舞图

霍旭初,《新疆艺术》1984年1期1页。又见《龟兹艺术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

龟兹舍利盒乐舞图文化解读

王嵘,《民族艺术》1997年1期121~129页。

《高昌回鹘王国的生活(850~1250)》

[德]冯·佳班著,邹如山译,吐鲁番地方志编辑室,1989年3月。服装、腰带、武器(83~107页)、记号标志和象征(113~121页)。

《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法国西域敦煌学名著译丛)

[法]莫尼克·玛雅尔著,耿升译,中华书局,1995年3月。吐鲁番地区的服装(140~177页)。

《南诏和大理国》

邵献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南诏服饰(218~221页)。

南诏服饰

杨郁生,见杨仲录,张福三、张楠主编《南诏文化论》508~519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

《南诏中兴二年画卷》考释

汪宁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0年总第2期135~148页。

新罗、渤海时代的带金具

[日]伊藤玄三,日本《法政史学》40期3~41页,1988年3月。

略谈渤海国建立前后的民族习俗

董振兴、徐琳,《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3期(总59期)77~80页转85页,1988年5月。

和龙渤海古墓出土的几件金饰

郭文魁,《文物》1973年8期41~47页转62页。和龙属吉林省,出土有金银削、金耳环、金带饰等。嵌水晶和绿松石的鞢金带最为华贵。

靺鞨命名与歌舞服色(渤海前期文物论丛之一)

游寿,《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63年1期。

黑龙江海林山嘴子渤海墓群发掘报告(未刊稿)

黑龙江省博物馆。出土有鎏金铜带,是我国中原地区同类文物的当时仿制品。

日本渤海交通史实貂皮貂裘考

[日]中山久四郎,日本《史潮》4卷3号,昭和9年(1934)11月。

摩尼教服饰

周菁葆"西域摩尼教文明"六,载《新疆文物》1992年1期69~88页。

《丝绸之路宗教文化》

周菁葆、邱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摩尼教的服饰:胡帽、胡服、中原服饰、供养人服饰、神像服装、乐师服装(95~99页)。

胡腾舞再探讨

杜金鹏,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5卷2期(总170期)70~85页。1997年5月。

唐胡腾舞铜人

施爱民,《中国文物报》1998年12月16日4版。路易·爱黎捐赠,甘肃山丹县博物馆藏。

突厥人的居住、饮食及装束习俗述论

吴景山,《甘肃民族研究》1990年3、4期60~68页。

伊黎地区新发现的石雕人像

郭德兴,《新疆艺术》1993年2期65~67页。

初论北亚草原石雕人像的类型及其相关问题

陈良伟,《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1期(总57期)56~65页。古代突厥人类型、伏洛瓦齐人类型等。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王博、祁小山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书评:草原考古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评《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鲁岱青,《西域研究》1996年2期90~102页。

《中国新疆古代艺术》

穆舜英主编,祁小山、张平副主编,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年10月。石刻部分。

《十至十四世纪回鹘王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第11章回鹘文化与风习·关于服装

[苏]Д·И·吉洪诺夫,耿世民译,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研究室资料编译内部资料《民族史译文集》1978年6期81~113页。

唐代栗特人的东迁及其社会生活

薛宗正,《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25卷4期(总88期)62~66页。

《唐诗百科大辞典》唐代服饰辞条98条(1191~1206页)

王洪、田军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10月。

隋唐五代纹样

见吴山编《中国历代装饰纹样》(全四册)第3册149~40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3月。